宣国强:“机械+”多元融合助力品牌专业建设
来源:浙江教育信息网 本网记者:周晓雅
人物简介
宣国强,诸暨技师学院机械工程系主任,高级讲师,工学硕士,2020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技术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名师工作室优秀学科带头人,浙江省中职学校最美教师,绍兴市名师,绍兴市中职机械学科带头人,绍兴市师德先进个人,绍兴市教科研先进个人,诸暨市车工技能大师,从事数控学科教学。积极参加各种技能比赛和教学比赛,多次在省市比赛中获奖,指导学生获市级以上奖项20余项;出版教材5本,主编校本教材5本,其中2本入选绍兴市优秀选修课教材,1本入选绍兴市精品课程;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2篇;主持绍兴市级以上课题10余项,并有多项课题在市级以上评比中获奖;《一种用于机械类课程教学的教具》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是我校专业建设历史最长、校企合作影响最大的专业。2018年我校机电专业成功申报浙江省品牌专业。在品牌专业建设过程中,学校积极创建“机械+”创新团队,一如既往地秉承“厚德精技”的建设思路,以“贤文化”为引领,以技能竞赛、创新创业和现代学徒制为路径,全方位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机械+数学”,课程教学相得益彰
在机械专业教学中,很多学校都忽视了机械与数学学科知识的融合。近年来,绍兴市职业教育研究室在浙江省特级教师戴智敏带领下,积极推进“文化课+专业课”的“文专融合”教学培养模式。因此,基于“文专融合”视角,我校也积极开展中职机械专业课程与数学课程衔接融合的实践探索。
学校重视课程体系建设,深化“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课程体系构建,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数学》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本着够用、实用的原则,重在知识和职业能力的衔接,为专业知识学习服务。“专业核心课程”指该专业主要的专业课程,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理论和实践课程,如《机械制图》《机械基础》《工程力学》等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反过来又可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应用的认识。
在机械工程教学中,存在着诸多的数学知识内容,涉及三角函数、不等式、解方程等。如《机械制图》中的基本几何体实际就是《数学》中的空间几何体,在《机械制图》教学中,可以利用《数学》中的空间几何体的概念性质来理解与解题,加强将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机械基础》中有关齿轮尺寸与传动比的计算要用到《数学》的几何知识与分数运算、铰链四杆机构类型的判断要用到《数学》的不等式。《工程力学》中力的求解与强度的计算要用到《数学》方程求解,《数控编程与加工》节点坐标的计算要用到《数学》中的三角函数、相似三角形计算、圆方程及其它曲线方程的计算等。所以,机械课与数学课具有互相融合的基础,两者的融合势在必得。另外,从国家与个人的长远发展而言,二者结合可提升学生对机械专业课程与数学课程的重视力度,将枯燥与趣味相融,深刻理解机械知识,既有利综合性人才的培养,又为学生的职业前景提供强力支撑。
“机械+德育”,学生素养稳步提升
在新课改理念下,学校着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学科教学中强化德育教育,创新德育工作的内容和形式,完成“德育首位,能力为本,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创业型的劳动者”的育人目标。
加强机械专业学科德育建设,构建“机械+德育”的学科德育体系。立足学校实际,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充分发挥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法律基础》等德育课程的主导作用,积极开展“贤文化”教育活动,加强学科的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学校将“贤文化”的内涵定位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八字,亦即注重对师生们“赤心、匠心、真心、爱心”的熏陶。同时制定了《“五心”素养评分标准》,即慈善之心、勤学之心、爱美之心、感恩之心、创业之心。
结合“1+4+N”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加强德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学校德育管理水平。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首”,形成全员参与的德育理念,建立一支政治坚定、思想过硬、团结协作、勤于育人的具有先进德育理念的创新型德育队伍。
进一步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协作,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融合的教育作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相互渗透、整体协调的育人格局。同时,建立符合学校培养标准的多元评价体系,给学生一个综合评价。
“机械+电子电工”,创新创业生机盎然
我校秉承“团结 进取 求实 创新”的校训,遵循技师学院“厚德精技”的办学理念,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团队精神和国际视野的未来杰出人才。
结合学校实际和专业特色,组建机电专业创新创业团队,积极改善创新创业软硬件,大力创建市(县)级创新创业工作室。有效链接地方经济文化特点,积极打造育才1号创新创业基地。充分发挥学校机械与电子电工两大专业发展特色,运用光、机、电、计算机、信息控制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实现机电产品的设计、开发、制造、运行、试验与生产组织管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创新创业的实训、指导、讲座和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及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精心组织师生参与创新创业作品创作。如在绍兴市第十一届中职学校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我校共交出31件作品,共有22件作品获奖,这些作品大部分来自机电专业。其中,我校小发明小创造作品获得3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15个三等奖,获奖总数位列全市第一。
创新创业教育已在学校全面开展,创新创业思想已深入全校师生心底,学生的思维拓展了,眼界开扩了。
“机械+企业”,生产实践脚踏实地
我校以“诸暨机电教育集团”为桥梁,推进现代学徒制教育。在教育局的牵头下,我校与市内多家机电类企业和协会组成了“诸暨机电教育集团”,共同指导学生开展现代学徒制教育、机电创业实战。我校与诸暨市机电行业协会及申发、海亮、盾安等知名企业的联系,不断强化“校企合作”,不断深化机电教育集团职能,不断推进深化现代学徒制。
校企合作,深入开展现代学徒制教学。实行教育教学共管,专业教师全程带队,企业师傅全程指导。以企业带教师傅岗位技能指导为主,学校均指派指导教师全程跟进。共建“一个课堂,两位导师”的一体化育人模式,校内实训期间,共建企业派技术人员直接参与实训任务规划和实训指导;企业轮训期间,学校每天指派专业教师全程参与学徒的专业理论辅导、实训技能辅导及德育教育。
不同企业生产情况不尽相同,现代学徒制教学实行一企一案制。浙江艾默樱控股集团与我校采用“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方式,浙江盾安禾田金属有限公司的培养方案是“生产技能与企业文化同步学习”。其中“艾默樱”现代学徒制模式是我校采用的主要教学模式。主要做法是“围绕1个标准,签好2份合同,用好3块资金,解决4个问题。”“1个标准”是指人才培养标准;“ 2份合同” 是指学校、企业、学生(及学生家长)之间的三方协议,企业师傅与学校学生(学徒)之间的二方协议。” 3块资金“是指学生学徒补贴、教师传艺补贴和师傅传艺补贴;“4个问题”就是企业招工难的问题,企业用工稳定的问题,劳动者收入的问题,劳动者自我价值实现的问题。
“艾默樱”现代学徒制模式是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与艾默樱控股集团在连续3年现代学徒制试点的经验总结,是一种既有实践创新又有理论创新的教育教学成果。
诸暨技师学院“机械+”多元跨界融合,促进了专业课与文化课的融合,形成了以贤文化为主题的学科德育体系,激发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深化了“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从面有力地促进了机电专业品牌专业建设。
- 2025-04-03
- 2025-04-02
- 2025-04-02
- 2025-04-02
- 2025-04-02
- 2025-04-01
- 2025-04-01
- 2025-04-01
- 2025-03-31
- 2025-03-31
- 2025-03-31
- 2025-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