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国斌:“语文+x”提升师生人文与专业素养
来源:浙江教育信息网 本网记者:黄三好
人物简介
朱国斌,长兴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语文教师,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热爱语文教育教学,曾任市、县、校中职语文教研组组长,县教坛新秀、县教学能手,并有多个课题和论文在市、县获奖。
“2020年,鼠年,大家跟老鼠一样,都钻进自己的窝里,竖着两只耳朵听广播,或鼓着两只眼睛,看电视。不敢窜门也不再聚会,静静地观察外界的异常动静。街上晃悠的人没有了,连车都趴在窝里不动了,因为外面来了一只怪异而凶狠的野猫,这野猫名叫新冠状病毒。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个罪魁祸首。”
这是长兴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语文与美术跨学科融合的实践探索课《图与文的邂逅——创编“新冠”绘本》的导入词,由语文教师龚薇与美术教师周彦燕执教。
在授课过程中,这两位老师把本节课的语言环境设定在目前最热点的话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上,并将“新冠状病毒”这个新的名称引入课堂,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点,课堂采用了“以文释物”和“以图释文”两个主要环节,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由一般到特殊,步步为营,层层深入的教学思路,进行了文专融合,提升了学生的语文和专业的素养。
“能否吸引孩子走进故事是辨别图画书好坏的关键点,这一组的绘本就做到了,用了人与病毒的斗争故事,病毒进攻,人防守,最后胜利的故事。”长兴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教学副校长朱跃建这样评价,“主题单纯,贴近幼儿生活,同时语言也幽默风趣。更难能可贵,图文并重,学生的文人与专业素养并头齐进,乐教与乐学共生。这种跨学科模式正契合学校提出的“抱团成长+跨界融合”中职教师培养新模式,我们文化课中要开发出更多的课例。”
两位教师的初步尝试,在校反映很好,其他专业教师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一时间,语文教师与音乐、美术、书法等专业教师在公开课、优质课、信息化教学比武上都进行了跨学科融合,令听课教师耳目一新。
长兴职教中心的文化课与专业课跨学科的课堂实践,改变了中职教师传统的理念和教法,培养了跨界融合的新思维,激发了教师抱团前行的热情和专业自信,“双师型”教师成长有了目标和动力,找到提升中职学生核心素养和职业关键能力的有效教法,推动中职教师教学理念和教法的转型升级。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手绘作品
“语文+X”跨界融合,打通学科之间壁垒
《中等职业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0版)中明确指出通实性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观点,公共基础课要要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基于这样的要求,就要发挥语文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价值观教育和学课知识教育相结合,从而提升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
长兴职教中心的学前教育专业已经开办22年,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的品牌专业,在业界有一定的知名度,为当地输送了很多优秀的幼儿教师。而我校作为一所县级职业学校,近几年的建设理念是让每位教师都有一个团队可供发展,尊重个性和特长,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经过三年的探索完善,形成 “抱团成长+跨界融合”中职教师培养新模式。
以此为契机,2019年4月语文教师龚薇、美术教师周彦燕成为戴智敏名师工作室“跨学科创新教学”团队一员,在实践过程中受到戴智敏跨学科融合理念的深度启发,开展了“语文+美术”跨学科融合的实践与探索,以《图与文的邂逅——创编“新冠”绘本》课例研究为例,增加语文课的趣味性,专业课的人文性,捅破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厚障壁,提升学前教育学生的人文底蕴和专业素养。
同时,“语文+音乐”也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实践着,一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寻觅民俗风 编织童趣梦》由语文教师、音乐教师和幼儿园结对师傅共同完成。在教学中,三位教师基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征,突出“语文和专业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全课以“民俗探索——童谣创编——职场体验”为主线,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际,设计了筛选信息、写作创编、诵读演示等活动。课中还联系定点幼儿园结对师傅,向幼儿们现场直播自己编写的童谣,结对师傅现场反馈幼儿的反应,对童谣进行打分。整堂课教师借用“之江汇”教学平台、微课、UMU平台和QQ视频等形式,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提升课堂的效率,是一次成功的跨学科教学案例。
“语文+X”跨学科模式,让人文之美与美育之美同步滋养我们的学生,优雅静美的文化氛围和行为儒雅、语言文雅、情趣高雅的师生形象,达到和谐统一。
美术、音乐、舞蹈、书法……是学前教育开设的专业课,这些提升学生美育的科目与语文的融合、碰撞,会产生无限有趣的化学反应,学生在接受人文教育时,又接受了美育的熏染。学校尝试在2019级学生开设选修课程,把每周二下午设为“活动日”。针对教师专业优势,分别开设幼儿弹唱、纸艺、剪纸选修课程,活动中学生既陶冶了情操,又锻炼了才艺,更为以后语文+X的跨界融合提供无限可能性。
专业嵌入式教学将专业课与语文课渗合,这种跨学科的优势在课堂实践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学生在语文课中体会到专业课的魅力,实现了学生语言构建与表达、文化传承与理解的核心素养的提升,真正实现语文教学服务于专业发展。文化课和专业课教师在摸索中前行,在前行中反思,积极开展各种跨学科的新尝试,打通了学科之间人文与专业之间的壁垒,有利于培养出一支复合型的教师队伍。
《图与文的邂逅——创编“新冠”绘本》思维导图
多元化教学融合,提升师生综合素养
打造一个和而不同、雅而有致的学前教育特色品牌。近几年,学前教育专业从原来的长兴电大合并到长兴职教中心,是一次完美而独立的转型。现任领导非常重视,专门设置一个分校集中精力打造这个专业品牌,配置了一流的舞蹈室、音乐室、美术室;教师齐心协力,兢兢业业,如今,已经成为长兴职教中心的拳头专业,每年招生异常火爆。为了此次跨学科教学的有效尝试,分校建立语文+美术的“1+2+3”跨学科教学团队(1美术等专业教师、2位行业专家、3位语文专业骨干),引领示范,为后期更多的“语文+”多元化教学融合打下坚实的基础。与行业、高校抱团合作,聘请高校学前教育的专家、从事幼儿教学师傅来校传经送宝。也让学生去幼儿教学基地去实践,让学生了解行业岗位的需求,有利于后期的学习。
打磨一支跨界复合型师资队伍。学前教育的教师相对年轻,工作上有干劲、能吃苦、学习能力强,对跨界教学理念的学习和实践相对会更容易接受些。这几年老师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获得了成长。近两年来,教师的课题、论文、竞赛屡屡获奖:省级论文获奖5人,省级教学设计获奖1人,省级刊物发表1人,浙江资源平台优秀空间创建市级获奖1人,市级竞赛获奖9人,课程用于援助2020年湖北省疫情期间线上教学6人,县级课题获奖3人。借助戴智敏名师工作室“跨学科创新教学”的东风,我校学前教育的文化课和专业课老师的人文素养和专业技能得到快速提升,初步形成一支复合型师资队伍。
培养一批人文底蕴与专业素养俱佳的准幼儿园老师。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在学科跨界中,共同探索学前教育语文与专业之间的嫁接融合,根据不同问题情境将不同学科的观念和思维方式进行整合,由此帮助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发展理解力。因此,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富有成效,知识技能的习得和经验的获得更深刻、有效,进而深化与拓展了学生的综合素养。近几年,学前教育的学生在升学、比赛以及社会实践活动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学前教育单招单考每年升学率都在99%以上,2019级学前教育五年一贯制班除1人外全部升入杭州幼儿师范学院,2019级学前教高职班录取率100%,2人本科就读浙江师范大学。2019年省中小学生艺术节团体一等奖,市中小学生艺术节声乐评比一等奖,市梦想杯征文比赛二等奖,市技能节演讲、书法分获二等奖。每学期学前教育的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活动,下社区、进福利院,为需要帮助的人送去温暖,送去关爱,为社会出一份力、尽一份责,彰显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魅力。
打造特色品牌、打磨复合型师资队伍、培养人文与职业素养俱佳学生,以上三个目标和定位,为“语文+”跨学科顺利开展提供了有效的保障;我们“语文+”这个团队在戴志敏名师工作室平台指导下,努力开展“语文+美术”跨学课融合的实践探索活动,且学且行,积累了可贵的经验,教师得到了多方位的成长。语文组掀起了一股“语文+X”跨学科教学的风气,教师学习劲头蒸蒸日上。
长兴职教中心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在学科跨界中,“抱团成行”,自觉开展广泛的研习与进修,以平等、自由、互惠为原则,打破传统的教师在空间上的逼仄发展,以合作者的姿态应对当前中职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难题,有助于形成一条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良好生态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