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菲:“护理+”融合课堂提升学生职业综合素养
来源:浙江教育信息网 本网记者:黄三好
人物简介
寿菲,绍兴护士学校副校长,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优秀指导老师,浙江省中职学校“最美教师”,诸暨市学科带头人、诸暨市“十佳护士”、“最美护士”,全国护士资格考试讲师团讲师。曾获全国说课比赛一等奖、浙江省信息化教学能力大赛三等奖、绍兴市说课比赛一等奖、绍兴市优质课比赛二等奖等荣誉。主编教材4本,副主编教材1本,参编教材3本。多项课题立项获奖,发表论文10余篇。
护理课堂上,大家学习了生活中常见的疾病——糖尿病。学生小周不禁想到自己的爷爷奶奶都患有二型糖尿病,老师说运动治疗是控制血糖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但是爷爷奶奶腰不好,腿不好,怎么运动?得了糖尿病,又要管住嘴、迈开腿,这腿都迈不开怎么办?这个囧怎么破?小周对此向老师提出了疑问。这个囧很多上了岁数的人常会遇到,只是程度不同、情况不同。除了体力不支,还有关节受限问题。其实生活中,无论是病人还是健康人,都缺乏专业的体育运动知识,导致运动的过程中做出一些错误的姿势,从而对肌肉和关节造成损伤。护理人员该如何对病人进行正确的运动指导呢?“护理+体育”的融合课堂由此诞生了。
重视顶层设计开展教学改革
随着“健康中国2030”国家战略的全速推进,许多体育院校(北京体育大学、武汉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等)和医学院校(北京大学、天津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等)将体育与医学有机地紧密结合,相继开设相关课程进行“医体融合”人才的培养,共同服务于大众健康。但这种培养方式往往针对体育、临床医学等专业,忽略了护理专业相关人才的培养。在患者治疗与康复的过程中,往往需要专业护士进行全程跟随,为患者提供了安全、有效的帮助和指导,在社区中也需要护士为大众进行运动相关指导,因此对于护理专业学生运动医学知识的教学也是不容忽视的。
为适应行业需求,学校拓宽办学思路,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申报开设中本一体化试点班级,增加中高职一体化班级数量,实现中职与高校跨界融合一体化培养;同时为进一步契合行业需求,通过护理专业教育联盟深入加强与多家医院合作,实现“院校合作 双师共导”的院校跨界融合培养。
同时,为加强护理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之外的软实力,适应日益增长的岗位能力需求,设计“护理+体育”的融合课程,实现“护理专业课+”的系列课程跨界融合课堂,我们构筑了绍兴护士学校“一心二驻”融合模式。“一心”指的是以护理专业为核心,进行“护理专业课+”的课程跨界融合,“二驻”指的是驻足高校与医院,进行中职学校与高校的跨界融合、学校与医院的跨界融合。
创造“事半功倍体育运动”的体专融合案例,“护理专业医学基础课+体育”以护理专业必修课程(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等)为主线,同时结合解剖、生理两门护理专业核心基础医学课程,提升护理专业学生在体育与健康、科学健身指导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使学生对体育学、运动学系统地了解,从而对体育运动的具体效果有更深入地认识,促进体育运动在公众健身预防保健、疾病康复过程中的合理应用。运用科学的运动知识与技能更好地促进、维持和恢复健康,通过构建新的教学模式,适应现代医疗服务的需要,为社区医院、医院康复科、高水平运动队、国家体育科研机构和全国各大体育院校等输送人才。
因此,培养目标中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有扎实的护理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还应具备指导健康人群、运动损伤和慢性病人群进行科学锻炼和运动康复的能力。学生毕业后能够达到以下目标。能够进行科学引导,帮助公众设计更科学有效的体育运动方式。能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对广大健身人员给予相应的医学监督和监测。能够对患者的体育活动给予科学设计和合理指导,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康复理念。
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
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开展“体专融合”教学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是教育改革的先行者、主力军。“体专融合”试验班的教师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师,需要具备“体专整合”的思想,教师必须同时掌握体育运动与护理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各项运动技能,以适应“体专融合”教学模式的要求。因此,以诸暨市护理专业教育联盟、中高职一体化教育联盟、护理专业建设委员会为平台,集中高校、医院、学校资源,产学研一体化,组建“1+4+N”跨界融合创新团队,“1”即一名导师,“4”为一名专业课骨干、一名文化课骨干、一名医院护理专家、一名高校名师,“N”指多名不同学科的中青年教师。同时加强不同专业教师间的交流,各专业教研室教师互相听课,共同备课,查漏补缺,拓展不同领域知识。
近两年来,我校专业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人文知识等跨学科综合素养得到快速提升,特别是创新团队成员,在课题论文、教学比赛、教材编写、学生带赛等方面脱颖而出。2019年,团队两名教师参加全国教学能力大赛,分获二三等奖;八名教师获浙江省职业教育优秀教学设计评比一等奖;两名教师获2019年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职业能力大赛信息化教学三等奖;四名教师2018-2019年度绍兴市职业与成人教育教科研课题结题二、三等奖;四名教师在绍兴市信息化教学能力大赛中分获一二三等奖。2020年,团队四名教师绍兴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信息化说课比赛分获一二三等奖;绍兴市中职文化课与专业课深度融合优秀教学资源评比获三等奖;教师团队参加绍兴市信息化教学能力大赛获二等奖,并冲进省决赛。2020年浙江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优秀教科研成果评选活动中两个项目获三等奖。团队教师在绍兴市诸暨市论文评比中获奖多次。
“品正、学优、仪端、技强”是“尚格”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近两年,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19年,四名学生参加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职业能力大赛分获一二三等奖,一名学生参加全国技能竞赛(护理技能)获二等奖;两名学生参加绍兴市中职学校学生英语竞赛笔试(服务类)获二等奖;四名学生参加绍兴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比赛分获一二三等奖。四名学生参加浙江省第四届“梦想杯”中职学生征文大赛,获得两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在2020年单考单招中,我校以77人上线本科领先全省。
另外,立德树人在“尚格”人才培养模式中尤为突出,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考验着医护人员,我校大量毕业生分赴临床一线,其中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护士、我校毕业生马青娜为浙江省第一批支援武汉的医患人员之一,57天的战“疫”生活,与母校学妹们分享了“我的抗疫故事”,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自豪感。
打造跨界融合特色专业品牌
我校护理专业为省中职教育“三名工程”特色优势专业,在跨界融合思维引领下,专业的“优”与“特”得以进一步体现。
拓宽了与高校的合作。2019年我校成功申报了浙江省中本一体化试点学校,牵手绍兴文理学院,开办了中本一体化班级,吸引了全省优秀的学子报考。增加了中高一体化合作学校,在原有合作基础上,增加了与绍兴职业技术学院、舟山旅游健康职业技术学院的合作,增加了中高一体化班级。
成功申报1+X证书制度试点。1+X证书制度即“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其本质特点是将学历课程与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程相融合,考验的就是跨界融合思维,基于我校一直探索跨界融合培养,创设了较好的校院合作环境,成功申报了第一批国家1+X证书制度试点(老年照护),继而成功申报了第二批国家1+X证书制度试点(母婴护理)。
成功报批省德育品牌。在“尚格”人才培养模式下,始终坚持“德有所养,以德承学,以德载技”,将专业与德育相融合,努力打造“尚·格”德育品牌,以“四尚”树人,育有“格”天使,即“尚德,养品格;尚则,成立格;尚技,升才格;尚新,促变格”。既传承与弘扬了南丁格尔精神,又体现与发展了具有跨界思维与专业特色的德育文化,有效助力学生成为“品正、学优、仪端、技强”的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专业人才,成为浙江省德育品牌。
推荐申报省校企合作共同体、省产教融合工程。“1+4+N”跨界融合项目,让学校与医院的合作越来越紧密。2020年被推荐申报省校企合作共同体与省产教融合工程,这既是项目的产物,又将推动项目的开展。
跨界融合是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满足社会所需的必由之路。任何职业都不仅仅是光靠技术技能就能足够支撑的,中职教育只能不断更新理念,将朦胧的诉求不断清晰化,将更新的教学理念落实到融合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中,才能培养出职业素养越来越高的人才,才能让专业建设和中职教育越走越远,越走越宽。
- 2025-04-03
- 2025-04-02
- 2025-04-02
- 2025-04-02
- 2025-04-02
- 2025-04-01
- 2025-04-01
- 2025-04-01
- 2025-03-31
- 2025-03-31
- 2025-03-31
- 2025-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