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芳:学科融合激发师生创意
来源:浙江教育信息网 本网记者:黄三好
人物简介
於芳,中共党员,中专高级讲师,英语专业教育硕士,浙派名师、绍兴名师。现任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校长,具备较强的学术研究能力、团队领导能力和敬业钻研精神。曾主持或执笔多个省市级课题,有多篇论文发表或获奖,主编或参编过多套国家和省级规划教材。有市级名师工作室,并带领生物化工系组建了市级“1+4+N”创新融合教研团队。
草木染丝巾制作的染整专业课堂配上“接地气”的英语教学,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在授课之前,英语教师展示了学生制作的丝巾产品,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自豪感与宣传产品的使命感,进一步强化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动机,增强了宣传视频制作的内驱力。创业基地“多美定制”网店,主打产品是“草木染丝巾”,想通过双语微视频把丝巾向国内外推送,让大家都认识绍兴中专、了解中国文化。学生团队合作边说边做边拍,分工明确。“制作提液Make the extract、过滤提液Filter the extract、捆扎丝巾Tie up the silk scarf、加入明矾Add the alum、丝巾上色Color the scarf、洗去浮色Wash away the floating color、晾干丝巾Dry the scarf……”一步步操作与讲解,井然有序。
这是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英语+染整”跨学科课堂教学过程中英语学科教师和染整专业教师共同带来了多元、开放的个性化课堂《小丝巾走向大世界》。课堂采用“学、思、践、悟”的学习方式,结合信息技术,用英语解说自主拍摄的草木染丝巾制作流程,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优秀传统技艺,深化生态文明理念的认知。英语+染整的学科融合基于实际生活问题的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兴趣和热情,提升合作力、思考力、创意表达力,最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和健全人格的形成。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而应该从“传授者”转变为“学习者”,更是课程重组的设计师、跨界融合的策划者。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积极探索多学科跨界融合,促进了校企共同成长,培养了技能人才的综合素养,推动了中职教学不断创新。
依托名师工作室进行跨学科课堂新实践
将课堂搬到企业中去,请企业师傅走进课堂,是深化校企合作,开展人才培养的新突破、新思路。在上虞舜虞检测有限公司开展了“英语+化学+企业”,“英语+药剂+企业”的企业课堂,这不仅能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具体岗位的工作流程,还能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感受企业文化。
《瓶装水里的秘密》由学校英语教师、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三位老师在舜虞检测实训基地开课,学习对象由在校学生和企业员工组成,本课以生活中的饮用水分类为主线,以pH的测定为实训任务,让学生学会观察饮用水英文标志,学会查看饮用水英文配方表,让企业员工学习工作中可能遇到的英语专业词汇,促进企业和学校的共同提升。课堂上,英语教师从饮用水的分类入手,让学生掌握常用的饮用水包装词汇,接下来,学生通过寻找生活中的弱碱性饮用水,来完成实操任务,学会使用酸度计定量测定各种水样的pH值,此过程中让企业员工共同操作完成测定,让工程师评分指导,将企业规范融入教学中。最后,有工程师介绍真实的水质检测涵盖的范围来提升学生对于水质检测的全面认识,本堂课让在校生了解了更多的企业规范,企业员工专业英语得到了扩充,是一堂促进校企共同成长的课堂。
《当阿司匹林遇到英语》由文化课老师、专业老师和企业师傅一同在企业实训基地开课,将学校课堂搬到企业,本课以任务型教学模式为依托,创设选拔实习生赴美药企深造的情境,通过“阿司匹林含量测定”对面试者操作水平和专业英语能力进行终极考核。以“课堂融合企业、专业+英语”的形式,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并采用多主体(专业教师、英语教师、企业专家)和双空间(过程+结果)的评价体系,全面考察学生学习、操作、团队合作、临场应变等多维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培养能和国际接轨且具有较高竞争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无论是文专融合课堂还是企业课堂,从内容挑选到课堂架构,从单独教学活动到整体教学模式,从学科基础知识到思维思考方法,反复磨合和实践,最后生成了最佳切入融合点的主题开展教学。通过跨学科课堂实践,学生可利用关联知识解决综合问题,培养自身创新精神和提高实践能力。合多为一是有生命力的,也可以孕育创新思维。课堂实践中看到了跨界的优势,也关注到跨界需要注意的事项。结合英语生活化的必然需求、多样需求和延续需求,在尝试中摸索前进,在前进中及时反思,积极开展“跨学科课堂”的创新尝试,致力于培养“全面型”技术人员。
深入课题研究进行跨学科课例新思考
在省特级教师戴智敏有关“基于智慧教研平台构建中职教师跨界融合共同体的实践研究”课题引领下,学校《核心素养视野下中职英语跨学科教学的课例研究》课题组进行了多次研讨活动和教学实践活动。
开启“英语+专业”跨学科教学,拓宽核心素养培育的途径。英语教师联合了一批专业教师开展创新探索,也融入了信息化手段的支持、其他学科教师的支持。打破专业与英语之间的界限和壁垒,以主题为中心整合各学科功能,提供多学科视角和思维下解决问题的方式。
开发“语言+技能+ X”教学项目,丰富核心素养培育的载体。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多岗位胜任的综合能力为目标,由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合作,遴选合适的技能操作项目作为教学载体,把课堂搬到到实验实训场所,由两位教师协同进行英语嵌入式教学。核心素养培育是一个综合性工程,“X”就代表可以无限添加,可能是互联网+的技术保障,也可能关联学科的补位。
开通“学、思、践、悟”学习之路,抓住核心素养培育的关键。紧紧围绕核心素养的培育设计教学目标,教学流程体现跨学科教学的特点,以“学、思、践、悟”四段法为教学设计的基本范式开展融合课程的新尝试,并将通过后续实施再深入研讨其科学性和合理性。
开动“观察+分析+改进”课例研究,促进核心素养培育的优化。立足选修课堂,在前期进行理论推演、编写主题教学项目材料的基础上,面向各专业学生推出英语跨学科选修课,面向教师举办跨学科教学交流研讨活动,并通过集体研讨、课堂观察、问卷调查、访谈、撰写分析报告等方式,验证所提出的教学模式,再不断改进和完善。
开展“表现性+多元化”教学评价,实现核心素养培育的落地。课题研究选取的教学项目都要求在实验实训室进行,“表现性+多元化”评价方式非常适合。评价的多元化,是因为跨学科教学涉及的知识面广、活动丰富、形式多样、人员众多,不能只依赖于英语教师一人的评价,其他学科教师、学生、家长的评价都是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学生的评价,应作为教学评价最重要的参考。学生参与评价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自省能力的培养,也能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评价能力。
借助创新团队进行跨学科融合新尝试
“跳一跳,摘果子”学生的学习如此,教师的成长亦是如此。只有不断的尝试,才有更多的可能。
积极尝试开发跨界融合优秀网络同步课程。作为融合课程的《古城绍兴淘宝游》既是面向中职学生进行本地文化的双语教学,又是面向国际合作院校绍兴地方文化的推广课程。围绕宝地、宝桥、宝菜、宝产、宝艺、宝俗和宝典寻遍绍兴名宝,欣赏绍兴古城的山山水水,领略绍兴古越悠久文化。作为中高职一体化课程的《黄酒花雕工艺中高职贯通课程》架起中职、高职和企业的技术提升桥梁,在产教融合大背景下,做好专业建设和岗位需求的有效衔接。作为非遗传承人的花雕工艺大师作为课程顾问,把关课程建设方向与质量,更好地把技艺传承的大工程落实落细落地。黄酒花雕工艺作为绍兴地方特色招牌,通过课程平台向外进一步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花雕工艺、熟悉花雕技艺、喜爱花雕手艺。
积极反思撰写跨界融合各类案例。目前於芳导师创新融合教研团队有两小组,分别是“英语+”文专融合教学团队和“中职教师跨界融合发展共同体(中本、中高职一体)”教学创新团队。“英语+”文专融合教学团队目前已经完成1节文专融合课和2节企业课堂,撰写3篇课例论文和发表2篇论文,正在开发“古城绍兴淘宝游”网络课程。“中职教师跨界融合发展共同体”教学创新团队已经申报绍兴市职成教课题《产教融合大背景下中本一体化培养的实践探索》,正在开发“黄酒花雕工艺”网络课程、生物化工系专业融合课程。结合前期的研究与实践,后续将整理资料并积极撰写各类案例,例如文专(专专)融合优秀案例、产教融合优秀案例、中高职(中本)一体化教学优秀案例、网络同步课程教材编写优秀案例、基于跨界融合的创新团队建设、师生专业成长的优秀案例和学校推进跨界融合教学和教师培养方面的优秀案例等。
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的师生在跨界学习中努力尝试,积极成长。学科融合激发师生共同的创意,素养提升萌发教与学的新意。跨界融合教学符合国内迅速普及发展的“创客教育”理念,有助于课程的整合与优化、有助于综合型人才的培养。
- 2025-04-03
- 2025-04-02
- 2025-04-02
- 2025-04-02
- 2025-04-02
- 2025-04-01
- 2025-04-01
- 2025-04-01
- 2025-03-31
- 2025-03-31
- 2025-03-31
- 2025-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