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智敏:中职教师应进行跨界融合培养

来源:浙江教育信息网 本网记者黄三好

 

 

人物简介

 

戴智敏,绍兴市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室教研员,浙江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教育硕士,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调测组成员,浙江省中职教育信息化教研组语文组长,浙江省中职语文教研大组理事,浙江省中职语文网络名师工作室导师,绍兴市特级教师协会理事,绍兴市名师名校长培养对象导师,绍兴市中职语文名师工作室导师,曾获全国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设计大赛暨说课大赛一等奖第一名,获奖课题、发表(获奖)论文105项(篇),专著1部,主编教材4部,担任副主编或参编教材(教参)45册。研究方向: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中职学生核心素养跨学科培育、基于课标的专题教学、中职教师跨界融合发展共同体建设等。

 

怎样发挥名师影响力?

 

要发挥名师的辐射引领带动作用,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成立名师工作室,独“名”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名师”,只有带动老师们一起前行,才能更好地发挥名师影响力。我感觉到应该把名师工作室扩大,让更多的老师一起来参与研究,2017年我申请了浙江省中职语文名师网络工作室,同年我评上了正高级教师,而我的市直名师工作室成员成了我的学科带头人,与来自全省的优秀教师一起,分别成立学科带头人的二级团队,把我们的课题“基于中职学生职业关键能力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研究与实践”往纵深推进。也是在2017年,我作为一线教师代表成为了教育部中职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一员,在课标组这样一个最顶尖的团队里,我的成长进入了“快车道”,2019年开始,我有幸成为教育部职教所中职语文课标培训的四位专家之一,赴全国各地进行课标宣讲。同年,在完成课标研制后,在教育部职教所专家的指导下,课标组开始集体编写课标解读用书,由高教社出版,配合课标颁行同步发行。承蒙倪文锦教授等课标组专家的信任,近一年中我带领团队开展专题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实践研究,形成了近30个专题教学案例并落地到课堂教学,我与团队15位老师合作撰写的6个专题教学设计被选入“课标解读用书”,相关论文在各大刊物发表,我们也因此成长为一个在专题教学研究领域中相对领先的团队。

 

经过5年的实践探索,20192月,我们的课题获得全国中职教材与课改课题一等奖,同时,2本读本、2本检测用书出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15套网络课程全面上线,而第一批工作室的成员自身也都成长为名师,3人次为市名师,2人次为省教坛新秀,2人次为市学科带头人,2人次为市教坛新秀,2人次获全国说课大赛一等奖,2人次为市优质课一等奖,10人全部晋升高一级职称。我的动态合作课堂教学模式和专业嵌入式教学法在我工作室团队中得到广泛使用与普遍认可,专著《中职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研究与实践》也正式出版,省名师网络工作室成员逾万人。

 

 

你认为成为名师的自身必备的条件是什么?

 

成为名师,我认为应该具备的必备条件如下:首先,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与优秀的思想品德,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言传身教。其次,要掌握教育科学理论,具备过硬的专业素养和较强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不断学习,努力奋进。第三要有前瞻性的思考和统筹能力,能时时反思自己的行为并不断改进。第,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和随机应变的能力。第,要有很强的人格魅力,具备组织管理与沟通协调能力。

 

我一直坚信,越努力,越幸运。在特级教师与正高的成长之路上,不是刻意功利性地去追求,而是要本着真正的热爱,自觉地投入。不仅仅是正高与特级,所有教师的成长,学习+思考+行动+记录+反思+提炼+好心态+持久力,八项素养缺一不可。在汲取他人精华的同时,要把自己处于思考多震地带 既抬头看天,又脚踏实地,既宏观的教育,也要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因为基于自己的教学实践开展的研究更容易出成果。经常有人好奇的问我,为什么这么“高产”,其实并没有什么秘诀,因为我会在思考后立即行动,并及时记录课堂上、德育管理中、行政岗位上的问题,思考破解难题的策略,经过一段时间的积淀,最终提炼成一个个教学成果、一篇篇论文和一项项课题,慢慢的就会形成自己的教学主张,有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之后就水到渠成了。

 

教师的工作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力相结合的专业技术性质工作,如果一直抱怨,就会身心俱疲,找不到职业的成就感,而我多年来一直抱着“不开心是一天,开心也是一天”“方法总比困难多”的阳光心态,用探究的方式去工作,好心态再加上持久力,慢慢的就会品尝到 “快乐着的幸福感。我特别喜欢《不抱怨的世界》一书,看了很多遍,我一直有这样的信念:无论你碰到怎么样的不公,无论你承受了多少大的压力,面对它,解决它,才是正道!教育恒久远,创新每一天名师成长需要心智支撑,要有攀登高峰的勇气,也要有完善自我的明智,最终达到你若盛开,清风自来”的境界。

 

什么样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考核机制和科研机制对您的成长影响特别大?

 

其实,名师都有各自的成长路径与独特的成长风格,有些是“自热”型,不是特别需要外力推动,自已可以发光发热,一旦遇到挫折,也能自我疏导。当然还有更多的是属于“自热+他热”型,自己能发光发热,但同时也需要通过激励、考核、竞争、科研等机制,使其更快更坚韧的成长。

 

我结合自己的教研员岗位,来谈谈教师成长过程中有效的竞争、激励、考核与科研机制吧。我在教研室的工作之一就是中职教师专业发展指导与名师、青年教师培养。我们已形成常态化的良性竞争与考核机制,如教师基本功比武、技能比赛、说课比赛、优质课比赛、课题评比、论文评比、教学成果奖评比等,定期开展名师培养对象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与理论素养,组织优秀教师赴各校进行名师宣讲提升他们的专业自信,定期进行各类优秀教研团队展示与评比,鼓励优秀教师建名师工作室并担任导师,集团队之力,抱团前行,形成名师的阶梯培养机制。最终根据不同名师等级,结合名师及其团队的业绩,由政府出资,进行每年最高5万的名师奖励。

 

 

您的育人、管理理念、教学理念是什么

 

育人理念:对学生要多运用换位思考式的情感体验:“假如我是孩子”和“假如是我的孩子”,要坚持严而有爱,活而有序。

 

管理理念:制度先行是必需的,但更要多用“软管理”的策略,如由名师引领,形成一个个优秀的教学团队或名师工作室,独行快,众行远,抱团前行,用优秀教师的正能量影响与感染老师,用团队的正向竞争去激励与鞭策老师,努力从个体优秀走向群体卓越。

 

教学理念:对于中职学生来说,“给得太多,不如懂我”,作为一名中职教师,首先要懂得蹲下来,了解学生,关爱学生,如我创建的动态合作课堂教学模式与专业嵌入式教学法,就是努力让中职学生爱学、乐学,重拾自信。

 

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学校的支持环境,请您谈谈支持环境中哪些因素比较重要?

 

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对教师专业发展起到比较重要的作用:

 

一是和谐的人际关系之“网”。在学校里,人与人之间自然形成了一定的关系,这些关系编织了一张无形的网,每个教师都存在于这个“网”之中。只有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才最适合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是健康的集体舆论之“场”集体舆论和物理学所说的“场”一样,是一个客观存在,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场”中的每一个人“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这个成语就说明了集体舆论的强大力量。因此要营造出健康的舆论之场。

 

三是浓郁的学习研究之“气”。学校应该成为教师学习、研究的基地,应该成为教师成长的良田沃土。唯有不断学习,认真进行专业研究,教师的专业素质才会不断提升,专业能力才会不断增强。四是相应的学习研究之“物”

 

如果说以上三个方面属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软件、软环境的话,那么,相应的物质条件则属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硬件、硬环境。

 

您对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有什么期待或建议?

 

20192月,国务院出台《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机制,狠抓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的要求,而教师是深化产教融合,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要素,在人工智能时代,学科交叉,知识融合,技术集成,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肩负着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使命,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需要复合型教师,而复合型教师培养不能靠单兵作战,必须要抱团前行。

 

但是,当前中职教师在专业化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理念和教法落后,参与企业合作深度不够,缺少成长平台、发展路径狭窄等瓶颈,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产教融合的深入推进,更无法满足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所以,我认为中职教师,要应该进行跨界融合式的培养,不同学科和专业的中职教师,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适应行业企业需求的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共同目标,与行业、企业和高校抱团合作,组建以跨学科(专业与学科融合发展)、跨领域(学校与行业企业、高校融合发展)、跨时空(线上与线下融合发展)为主要特征的跨界融合发展共同体,在团队协作、合作培养、共同发展中不断优化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生态,实现产教融合和人才培养质量双提升。

 

2019年我负责的课题《中职学生核心素养“一纵四横”跨学科培育的实践研究》立项为省中职教育教学成果奖的孵化项目,2020年又立项浙江省中职教育教学成果精品化项目《基于智慧教研平台构建“中职教师跨界融合发展共同体”的实践研究》,并以此课题为核心,分别从跨界融合网络课程建设、校本教材开发、产教深度融合、教师队伍培养、学生三跨人才培养等多个维度立项省市级课题共6项,作为共同体共同研究的系列课题,在接下来的两年中继续深入研究。我们与全省9个地市、42所中职学校、20所高职院校、205家企业结盟,形成了近万人的浙江省“中职教师跨界融合发展共同体”,共同体内建有近60个教学创新团队,团队由专业(学科)名师牵头,组合成多个由专业(学科)骨干教师、企业技术能手和青年教师参与的1+4+N”跨学科、跨领域教学创新团队。团队以专业(学科)名师为核心,招募2名以上文化(专业)课骨干、1位企业师傅、1位高职名师和N名有创新意识的不同学科(专业)中青年教师,形成一个以一门专业为主体,综合多个学科(专业)的综合性教学创新团队。通过创建“线上+线下”跨时空智慧教研平台,为广大中职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一站式”研修平台;通过开发能支持“跨界融合”教学的新形态教材与网络课程,优化课程生态;通过探索“跨界-融合-创生-重构”跨学科教学的实践研究路径,优化教学生态。

 

目前,共同体正在合力编写《中职教师跨界融合发展教学的理念、路径与方法》一书,通过团队的抱团前行,努力培养具有“三师”素养的教师,即学科教学能力的“讲师”、学科(专业)融合能力的“通师”、学生职业生涯规指导能力的“人师”,为中职学生终身发展助力。《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等杂志已发表我们团队跨界融合教学的研究论文20多篇,《中国教育报》《浙江教育报》等媒体进行专题报道30多次,我们的创新举措有幸在中国职教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三教改革论坛上作主题报告。

 

创建时间:2020年6月22日
首页    访谈    戴智敏:中职教师应进行跨界融合培养
  • 高文英:初心决定道路 认知决定高度
    高文英:初心决定道路 认知决定高度
    厚植海洋文化 陪伴儿童成长
    厚植海洋文化 陪伴儿童成长
    在时代窗口 奋笔写青春
    在时代窗口 奋笔写青春
    锻造硬核实力 方能技高一筹
    锻造硬核实力 方能技高一筹
    追逐心中的梦想
    追逐心中的梦想
    培育文化素养 发扬武术精神
    培育文化素养 发扬武术精神
    目有繁星 追光而行
    目有繁星 追光而行
    锤炼过硬本领 赋能精彩人生
    锤炼过硬本领 赋能精彩人生
    技能成才 匠心筑梦
    技能成才 匠心筑梦
    走技能成才路 奋斗筑梦未来
    走技能成才路 奋斗筑梦未来
    以青春力量开启蜂农致富路
    以青春力量开启蜂农致富路
    技能成就少女职业梦
    技能成就少女职业梦
    吹响中考征程的“集结号”
    吹响中考征程的“集结号”
    争当科技路上的追梦人
    争当科技路上的追梦人
    展专业才艺 绽时尚魅力
    展专业才艺 绽时尚魅力
    韦佳球:心有梦想 必有远方
    韦佳球:心有梦想 必有远方
    耀眼银幕,逐梦舞台
    耀眼银幕,逐梦舞台
    吕可渐:破茧而出 初露光芒
    吕可渐:破茧而出 初露光芒
    小小“网红”直播带货助力乡村振兴
    小小“网红”直播带货助力乡村振兴
    天使在人间,最美逆行者
    天使在人间,最美逆行者
    爱上创客 梦想起航
    爱上创客 梦想起航
    走技能成才路 树技能报国志
    走技能成才路 树技能报国志
    王梦珂:勇敢追梦 技能成才
    王梦珂:勇敢追梦 技能成才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
    星光助力 高考加油
    星光助力 高考加油
    中职生用奋斗擦亮青春底色
    中职生用奋斗擦亮青春底色
    气膜实验室里的“侦察兵”
    气膜实验室里的“侦察兵”
    邹欣颖:迎着太阳奔跑的女孩
    邹欣颖:迎着太阳奔跑的女孩
    中职生逆袭考上研究生
    中职生逆袭考上研究生
    热血青春护卫生命之光
    热血青春护卫生命之光
  • “岁杪话总结 新年强部署”专栏
    “岁杪话总结 新年强部署”专栏
    “创新党建品牌 赋能教育教学”生动实践专栏
    “创新党建品牌 赋能教育教学”生动实践专栏
    2023年浙江省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专栏
    2023年浙江省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专栏
    “灯塔引航”党建共同体生动实践专栏
    “灯塔引航”党建共同体生动实践专栏
    嵊州市卓越校长青蓝工程培训专栏
    嵊州市卓越校长青蓝工程培训专栏
    浙江省中小学“体教融合 以体育人”专栏
    浙江省中小学“体教融合 以体育人”专栏
    浙江省社区教育特色品牌项目建设专栏
    浙江省社区教育特色品牌项目建设专栏
    “躬耕教坛 强国有我”第39个教师节专栏
    “躬耕教坛 强国有我”第39个教师节专栏
    “护航开学季 聚力助成长”专栏
    “护航开学季 聚力助成长”专栏
    林乃聪:希望孩子们有一个诗意的童年
    林乃聪:希望孩子们有一个诗意的童年
    “缤纷暑假 快乐成长”专栏
    “缤纷暑假 快乐成长”专栏
    聚焦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专栏
    聚焦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专栏
    特色化办学赋能高质量发展探索与实践专栏
    特色化办学赋能高质量发展探索与实践专栏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专栏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专栏
    阅读为人生打下底色读书行动专栏
    阅读为人生打下底色读书行动专栏
    中小学落实“双减”政策多元路径探索专栏
    中小学落实“双减”政策多元路径探索专栏
    关注更多学子走上技能成才之路专栏
    关注更多学子走上技能成才之路专栏
    “培养积极心理 赋能幸福生活”心理健康教育专栏
    “培养积极心理 赋能幸福生活”心理健康教育专栏
    社区共学养老探索与实践专栏
    社区共学养老探索与实践专栏
    家庭教育赋能孩子成长探索与实践专栏
    家庭教育赋能孩子成长探索与实践专栏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生动实践专栏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生动实践专栏
    幼儿动商教育研究专栏
    幼儿动商教育研究专栏
    【诗评】笔端生意趣,字里跃童心
    【诗评】笔端生意趣,字里跃童心
    “名匠高足”育人品牌建设办学经验专栏
    “名匠高足”育人品牌建设办学经验专栏
    浙江省中职教师跨界融合发展共同体探索与实践
    浙江省中职教师跨界融合发展共同体探索与实践
    王柳娟:以心润心 以爱慧爱
    王柳娟:以心润心 以爱慧爱
    守教育初心 育技能人才
    守教育初心 育技能人才

校园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