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名师工作室”职能下的中职园林专业学科融合教育实践研究
来源:浙江教育信息网 作者:傅雨露
【摘要】鉴于培养复合型中职技能人才的需要,跨界融合教育已成为当下最重要的提升教育质量的手段与工作之一。本文从名师工作室的工作实践中对融合教育的背景进行分析,论述了多业态融合教育的方式与实践成果,提出了融合教育的最终目标和前景指向,并起示范与辐射作用。
【关键词】中职学校;园林专业;融合教育;复合型人才
诸暨市职业教育中心的“傅雨露名师及名师工作室”是浙江省三名工程建设中立项的第二批项目,当然同时被立项的还有“园林优势特色专业”、“名校建设”、“大师工作室”等三项。在这四大项目实施的三年时间中,学校始终以名校建设为总纲,其余项目为抓手,以项目任务结合职教形势为目标,积极稳妥推进各项工作,特别是在“名师工作室”职能下园林专业为基础的课堂(学科、课程、网络)融合、产教(计划性、机动性)融合、双创融合等方面做了比较多的工作,并取得一定的成效。融合教育为中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机会。
一、融合教育的实践背景
1. 融合教育的形势与任务
国内外众多研究表明,一个人的知识80%是来自于亲身体验理解知识、获取知识并掌握技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提出“做中学,学中做”理论,并认为实践能力不是通过书本知识的传递来获得,而是通过学生自主运用多样的活动方式和方法,尝试性地解决问题来获得发展。从这个意义上看,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融合)过程,就是学生围绕实际行动的活动任务进行实践的过程,是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基本“智力”的内驱,它强调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突出交流沟通、理解与合作。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总结学习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并通过实践转化为行为习惯。
2014年《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17年党的十九大召开,会上提出了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进入新时代之后,职业教育肩负了新的历史使命,需要通过更加注重内涵建设和不断自我改进应对新的挑战。要加强内涵建设,首先要更新发展理念,去除“重量轻质”的旧思想,突出以提高人才质量为最终目的;其次,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以市场和就业需求为导向,重视师生的职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同时注重将师生的职业技能与职业道德相统一;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在实际工作中积极开展项目式任务化的多学科融通、多课程协作、师生师徒式的融合教育,以达成项目的全面实施与提质高效。
2.名师工作室的职能与目标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 (浙政发〔2015〕16号); 《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十三五”发展规划》浙教职成〔2016〕134号;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浙教办职成〔2016〕82 号);《浙江省 “中职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有关项目建设名单的通知》(浙教办职成〔2018〕6 号)等文件精神与学校三名工程各项目的建设目标中就明确赋与本工作室要以“园林技术、香榧产业研究与推广、园林建筑融合工程”的专业群建设为载体,紧扣“建设美丽乡村,振兴乡村经济”这一时代主题;以服务全省各区域(以绍兴、诸暨为重点)美丽乡村建设的“诸暨样本”为己任;以“国内知名,省内一流”为标杆。高标准,严要求,紧紧围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建设、提升师资综合能力、趋于深化社会服务功能”主题,重点对园林技术专业的“基于“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双规四岗+三训一创”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开发、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与辐射”作用。
二、融合教育的实践与成效
融合教育最基本的教学形式即为融合课堂,在融合课堂的背景下教师人数、备课内容、教学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师生的教学热情、课堂认知度、活跃度等各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教育的性价效果更高,易被大众所接受。
1.课堂(学科、课程、网络)融合
2020年5月由于疫情影响,由语文学科何文斌老师主导的“语文+盆景”绍兴市级网上直播公开课正式开课,在直播教学中何老师以其自身独特的教学视角与语言,用“情境+实践活动”的手法,生动诠释了具有诗情画意般盆景的创作过程与成果展示,他打破了语文教学中的单一性,整堂课形象并生动,深受师生欢迎。
2020年11月的第1-2周,18园林1班进行了为期1周的园林工程(设计+预算+施工)融合实践。目标是在5天时间内由学生自由组合成3组完成3个实训池内教师指导下的“三自(设计+预算+施工)”工程任务。按照一体化工程建设的程序要求,实行工程材料及时到位、工程预算宏观控制,工程时间严格要求,课程教师分头指导,学生组团分工协作,自评、互评、师评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所以,在这一周时间的实践工作中,既有制图、预算、施工老师间的相互研讨、争论,又有师生、生生间的相互交流与协作,整个过程既严肃又欢快,严然成为一个快乐教学的露天课堂。虽说,完成工程施工的难度较大(因为前二届都是二周完成),但从这一周的过程性与结论性成果来分析,效果显著。这一方面得益于这批学生在学校实施的现代学徒制(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双轨四岗+三训一创)中的企业经历,同时更得益于这种“设计+预算+施工”课程融合教学的实践形式,都极大地调动了师生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整一周全班同学无1人缺席(无故),真正做到了和谐教学与专业教学出成果的实效。
2020年9月,以学校建筑学科潘波永老师为主导的“遇见诸暨红色基地”参加绍兴市中职学校跨界融合优秀网络同步课程评比,本课程以“建筑”为切入点重构“红色基地”,以语文老师徐玲的“传承初心故事”为核心,再以园林专业傅雨露老师的“忠魂英名垂青史,青松翠柏埋忠骨”绿荫中端庄肃穆的基地景观要素为辅助,生动诠释了诸暨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人物与革命故事。从而更加坚定了新时代为人民谋幸福伟大事业的信心和决心。
2019年,名师工作室团队把课堂和教研活动搬到田头(8次),并孵化出张德华、俞小珍、金志宇等老师主导的诸暨市级名师工作室3家,现已成功进入名师后培养阶段,并借此平台积极吸收新成员3名(跨学科:何文斌,跨专业:丁发平),所属教研组获绍兴市创新教研组、获绍兴市创新实验室1项等荣誉多项。
2.产教(计划性、机动性)融合
如果说一个老师为了上好一堂课,收集了许多有关的背景材料、专业材料并进行综合运用于课堂教学直到取得不错的成效并深受学生欢迎,那这个老师就是一个富有魅力的老师,但不普遍。然而,在2017年的“三名”工程实施以来,这种融合课堂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不但形式多且效果好。
2016年,学校就园林技术专业的现代学徒制模式实施了多轮社会调研并形成报告,2017年创建了具有专业特色的基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双规四岗+三训一创”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并进行具体化和可操作性细化,引企入校(诸暨市王世跃花卉种植场);建章立制责任到人(强计划),采用每周5个学生进入企业与校基地实训。至今,2017级园林2个班已经过四岗、三训、一创全过程;2018级园林2个班也进入“跟岗”阶段;2019级园林2个班已有1年的“习岗”进历;现今,2020级园林两个班正经历“识岗”过程……由此,学科师生的专业认知度和专业幸福感、成就感大大增强,近三年业学生获全国农机维修大赛中金奖、银奖、铜奖各1项;教师获全国教学信息化大赛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同时,在省级、市级、县级等自制教具、创新创业、文明风采等项目中获奖多项,均取得优异成绩与丰硕成果,学校也由此立项于浙江省第十四个五年计划中的双高建设单位,进入县域中职学校快速发展的行列。
针对园林企业露天作业、企业用工分散且具季节性等特点,名师工作室老师长期保持与校内外企业的双向联系,及时分批不定时带领学生积极参与园林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理、培训等不同种类的服务工作,工作内容丰富、工作时间机动、工作要求高且强度大,但师生技能相互融合、能力优势互补,2019年参与服务社会“景观设计、监理或施工”等25项,高技能人才培训、香榧盆景技术等培训1000多人次,被企业评为抗疫保产先进个人8次,傅雨露老师获2019年浙江省第二届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奖荣誉。
3.双创融合
学校的双创工作开始还是比较早的,尤其是园林技术专业。自2014年的诸暨市名师工作室开展以来,能充分利用工作室的名师资源与校外企业的合作实践,工作室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产生机遇,校企、师生、技能多业态融合,创新成果获1项省级一等奖、二等奖等和5项国家专利等成果。
利用2009年绍兴市农业学校与诸暨市中等专业学校合并办学机遇,创立在专业老师指导下学校团委管理下的学生自组自收自支的企业化社团组织花卉研究社滋娇园艺公司,期间既有专业与基础老师的专业技能指导,又有店铺设计、产品推广、网络营销等外学科老师与基础课老师的倾情加盟,全校学生兴趣择社,努力工作、全力协作,打造全业态的学生企业,社团(企业)被评为绍兴市大中专学校十大社团;2019年企业化社团经营成绩喜人,自10月“滋娇园艺”淘宝店、微商店与校内店铺正式开业运营以来,总业务收入已达22916.71元,E+参与人数达200多人次。其典型案例《中职学生社团“三维四化”建设》获省中职德育品牌立项。
现如今,在省市等各级教育部门的领导与帮助下,学校的融合课堂正以多种业态在各个专业、学科全面展开,一场以学校总纲、主题突出、自主组合,以“做中学 学中做”为理念,以校企合作为途径,以工学结合为形式的跨界融合课堂正朝着“为培养复合型”实用技能人才的目标奋力迈进。2020年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职业能力大赛信息化教学比赛中,学校的两个跨界公共基础课程组、专业基础课程组均获一等奖,并昂首挺进国赛,终获国赛金奖和铜奖,综合实力位列全国前列。
概而言之,跨界融合课堂让师生的技能更上一层楼,让教育的质量更上了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吴沙秦.新中国70年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研究[J].职业教育,2019(12):3-13
[2鲍加农.中小城市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的“嘉兴模式”[J] .职业教育,2019(12):39-47
[3]於芳.学科融合激发师生创意,浙江教育信息网
[4]傅卫莉.“语文+”肋力黄酒文化传承人才培养,浙江教育信息网
[5]李志强.践行学科融合教学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浙江教育信息网
(本文作者傅雨露,硕士,高级讲师,风景园林高级工程师,花卉园艺高级技师,浙江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高级考评员,浙江省中职名师及名师工作室导师。工作单位为浙江省诸暨市职业教育中心)
(责编:周晓雅 审核:黄三好)
- 2025-04-03
- 2025-04-02
- 2025-04-02
- 2025-04-02
- 2025-04-02
- 2025-04-01
- 2025-04-01
- 2025-04-01
- 2025-03-31
- 2025-03-31
- 2025-03-31
- 2025-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