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尖:绍兴市职业教育中心名校建设从“形似”到“神备”
来源:浙江教育信息网 作者:盛锡红
2020年,是绍兴技师学院(筹)(绍兴市职业教育中心)名校建设的收官之年,也是学校新址建设、技师学院摘“筹”再出发的起步之年。如何持续发力推动学校专业转型、治理改革、项目建设,推进各项工作“进球得分抓落地”,实现名校从“形似”(硬性指标与一流名校比肩)到“神备”(具有独立特色的魂魄)的跨越?
从“形似”到“神备”代表了名校建设单位从追随模仿外形到打造自身气质和灵魂的过程。绍兴技师学院(筹)校长盛锡红认为,收官之年正是学校走向一流名校的窗口期,必须做好“高、精、尖”文章,加快建设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高:以技师学院摘“筹”为核心精准发力引领学校高位发展
“职业教育是有门槛的教育。”在盛锡红看来,让学业水平相对较低的学生进入中职,这种做法本身无可厚非,也是公平教育的具体体现,然而,中职门槛较低,绝不能理解为中职教育质量可以打折扣。事实上,培养起点的高端化是高端技能人才培养的基础,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专业,特别是智能制造迭代更新的当下,对中职学生文化水平的要求日趋提高,学生只有具备了高素质,才能胜任未来的工作。
名校收官之年,学校将以技师学院摘“筹”为契机,充分发挥学校“两块牌子”的资源优势,进一步提高“准入”门槛,逐步上移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重心。同时,还将在师生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培养方面实施高端带动战略,走高位发展之路,凸显名校的标杆示范作用。一方面,继续深化名师、大师工程,改革教师聘用机制,优化教师聘用标准,引进和培养一批正高级的领军名师,真正实现师资队伍的专家化、双师化;另一方面,学习借鉴“卓越技师”培养计划,挖掘和弘扬工匠精神中具有现代生命力和普遍解释力的原创性资源,培养具备高端职业素养的新时代“匠师”。
精:以产教融合为抓手扎根地方助推学校特色发展
“职教二十条”的发布重申了产教融合的意义。对于一所地方技师学院而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关键在于推进政府、学校、企业三方主体协同发展,以经济产业升级优化为立足点,以技术转移和共同开发为主要载体,建立以企业为重要主导、高校为重要支撑、产业核心人才培养为中心任务的长效机制。
因此,基于服务智造强国新战略,对标绍兴集成电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新需求,学校将新校区融入绍兴集成电路产业园,充分发挥城市承载、行业聚合、企业主体作用,集中投入到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活动中,建设全国集成电路工程及芯片技术应用产业人才培养的示范点,实现学生高薪(体面就业)、企业省心(优质人才)、家长安心(本地就业)的共赢目标。
目前,学校正以微电子学院为突破口,以产业链延伸专业链,顶层统筹专业结构——保留中餐烹饪等传统专业、停办建筑等弱势专业、整合计算机等相关专业(改为保留传统专业,整合弱势专业),建立包括微电子专业、电子技术应用、电气技术、数控技术等在内的电子信息和智能化专业群;以与中芯集成电路制造(绍兴)有限公司共建的“中芯”冠名班为试验田,成立校企合作产业联盟,对应产业链、技术核、职业域重构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工艺顶尖技师的人才培养标准和课程标准。盛校长说:“唯有精准定位、精致办学,才能彰显名校特色发展的品牌效应。”
尖:以文化治理为载体重塑生态驱动学校创新发展
在2020年的开学仪式上,盛锡红作了以“家”为主题的致辞。在职业学校校内教育生态日益严峻的当下,后名校建设期应聚焦内部治理改革,重塑文化认同感。“家的理念立足于三个有利于,一是有利于学校发展,二是有利于教师成长,三是有利于学生成才。”作为一名师范毕业生,盛校长有着自己的教育情怀,他相信一所真正的名校应该以优渥的治理文化赋予师生广阔的发展空间。
如今,绍兴技师学院(筹)内已处处浸润着“家”文化:师生自觉爱护校园中的一草一木,曾经“坑坑洼洼”校内小竹林密密匝匝冒着笋尖儿;“校园全域无垃圾”理念深入人心,校园“环境整洁、设施干净、绿地花树掩映、车辆停放有序”常态化呈现;“十项暖心工程”全面落实,教师在享受免费早餐(改为“1元”早餐)的同时自觉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
学校教师发展中心主任丁文琼说,“学校文化治理体系以保障师生基本权益为核心,现有的一系列文化政策、制度设计,都是基于这个框架下而运行的。”学校党政办主任陈徐丹说,名校文化治理现代化的战略选择包括文化观念、文化思维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文化法制。对此,学校以“赢在中层”为目标,通过组织制度的设计与优化来整合部门和岗位间的力量,形成学校高效的运行机制。这是盛锡红校长创新发展思想的又一重要体现。
(本文作者单位为绍兴市职业教育中心)
- 2025-04-03
- 2025-04-02
- 2025-04-02
- 2025-04-02
- 2025-04-02
- 2025-04-01
- 2025-04-01
- 2025-04-01
- 2025-03-31
- 2025-03-31
- 2025-03-31
- 2025-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