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对接职业”的中职体育跨学科融合教学研究

来源:浙江教育信息网  作者:樊洪基

 

一、中职开展“体育+X跨学科融合教学的背景

 

2020年初教育部出台的《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指出,中职体育教学在突出以身体练习为主等特点同时,要满足学生学习、生活和职业生涯发展的多样性需求。可见,中职体育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服务是目前的发展方向。跨学科融合教学打破了学科的边界,实现体育与专业学科之间的交叉、整合和融入,是实现中职体育教学职业性特点的途径之一。

 

二、中职体育“对接职业”跨学科融合教学的目的

 

(一)是体育与健康新课标的要求

 

体育课作为中职学校的公共基础课程,要按照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功能来定位。新课标中明确要求提高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教学目标之一就是提升学生的职业体能,其中基础模块《体能》特意指出:根据中职学校的特点,中职学生的体能还包括职业体能。要求中职体育课程内容要贴近中职学生未来的职业特点来设计,学习与职业相关的体育运动项目,提高防范职业病的意识和能力,选择有助于防治职业病的体育手段进行锻炼,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升综合职业能力。

 

(二)是学生职业体能现状的需求

 

职业体能是与职业劳动有关的身体素质和对劳动环境的适应能力,是特定工作岗位所具备的身体活动能力,包括维持周期性工作姿势所要求的人体主动肌肉群的活动能力,以及人体对工作环境的忍耐程度等能力。目前,有不少的高职院校推出了《职业体能》课程,使学生获得对口就业岗位所需的职业体能。但是中职学校大规模开设与职业相对应的专业体能课不现实。

 

目前几乎没有职业学校开设职业体能课程,学生对职业体能的了解不多,笔者针对提高学生职业体能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调研。通过问卷星,共回收我市中职学生有效样本共1325份,根据反馈数据,通过在线SPSS分析,结果为:中职学生对职业体能有相应了解的占5.1%,即95%的学生对职业体能不了解,更谈不上职业体能的锻炼。在学生对职业体能锻炼的课程模式选择项,我们提供了如“短期培训”模式、体育与专业跨学科融合模式、专业职业体能课程模式等等多种选择项,学生最倾向于选择体育课和专业职业体能课程相互融合。

 

(三)是提高学生专业素养的抓手

 

1.推进学生职业体能,是学校发展的需要。中职学校应该给予学生与未来职业相适应的体能知识和锻炼机会,加强学生的职业意识,培养适应职业所需的体能、自我保健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力。

 

2.推进学生职业体能,是专业发展的需要。专业技术技能的提升需要以一定的体能为支撑。任何专业,要想达到较高水平的技术等级,需要学生具备专业对口岗位所需的职业体能支持。

 

3.推进学生职业体能,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目前的中职学生,营养过剩且体质水平较差,很多学生处于肥胖或偏瘦的边缘。对于即将走上社会的他们,这样的体质状况很难胜任工作。

 

三、中职体育“对接职业”进行跨学科融合教学的研究

 

体育课堂很多体能练习,只要稍加改动,就是很好的职业体能训练内容。在短距离跑的练习中,如果拖上橡胶轮胎,就成为下肢力量要求比较高的站姿类职业体能锻炼项目。计算机专业学生手指灵活性和力量相比较于其他专业的学生要高一些,如果体育课中有计划、有目的的增加手指、手腕力量以及灵敏性练习,对学生的专业成长有很大帮助。当然,要让融合教学切实有效帮助学生专业成长,首先要找准切入点。要根据不同专业学生、不同教学目标利用不同的融合方式来进行不同内容的融合教学。

 

(一)确定对接职业的融合内容

 

体育与专业跨学科融合的教学内容有很多。体育教师有着丰富的基础健康知识,把这些知识融入专业,可以让旅游、空乘等专业的学生提升专业素养。这些服务行业工作对象是人,难免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意外事件,而健康知识的拥有不仅让学生可以自如应对这些突发意外状况,还能急救他人于最短时间。如空乘专业客舱服务课的一个知识点:“突发事件的处理”,教材细致地讲解了流程式的处理方式。可即使所有流程都正确,从几千米的高空,降落地面就不是一个很短的时间,可乘务员若拥有急救知识,可以在第一时间进行急救。体育健康知识与服务类、教育类等专业进行教学融合将大大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除了体育健康知识,体育运动技能也可以与专业课融合。体育运动技能的学习价值并不只体现在体育课堂,在专业课堂,体育运动技术技能的融入可以解决相关的专业问题。专业与体育的融合,还可以把专业职业体能练习融入体育教学之中,解决了专业课堂无法进行职业体能锻炼的困惑,也丰富了体育课堂教学内容。

 

(二)确定对接职业的融合方式

 

1.点的融合。为了解决一个知识点、一个技能而进行一节课的体专融合。例如,为解决动漫专业“篮球单手肩上投篮”动画制作问题而进行动漫与体育的融合。动漫专业教师邀请体育教师一起分析其原因,学生虽然都掌握了关键帧、原画、中间画的制作,但是因为对单手肩上投篮动作技术不了解,导致动画出现错误。有些学生的作品出现投篮时脚尖上下移动;投篮手过于靠里影响投篮方向;投篮身体重心明显向后倒,倾斜严重导致投篮点过低惨遭封盖等现象。经过双师融合教学后,学生的作品效果得到了很大提升。

 

2.面的融合。为了解决某方面的问题而进行整个单元的体专融合。例如体育与旅游的融合。让学生利用体育课的队列队形练习站姿,在队列立正练习的同时,在学生的头顶加上一本书;第二步,增加难度,让学生顶着书走5到10米,保持身体的直立但书不掉地。这个练习就变成空乘、酒店专业的职业体能练习,学生通过这样的练习不仅站姿更挺拔还提高身体核心力量。但是这样的融合光靠一节课不够,需要一个单元的教学融合才见效。

 

3.线的融合。为了提升某个专业的职业体能需要贯穿整个中职学习生涯的体专融合。以专业对口职业体能要求为中轴线,依附中轴要求分解成若干个具体肌肉力量练习与体育课堂教学融合,从易到难,在三年中职学习生涯,按照计划,一节课、一个单元、一学期、一个学年来完成中轴线上所有体能练习项目并进行相应地考核评价。

 

四、基于“对接职业”的中职体育跨学科融合教学微课程开发构思

 

基于“对接职业”的中职体专融合微课程是指专业学科与体育学科融合教学,要求在每节体育课热身或结束部分,花一定时间融入该专业学科对口的职业体能锻炼项目,利用体育课堂教学环境、练习手段来提升学生的职业体能。

 

中职三年,利用每节体育课的热身或结束部分约5-10分钟左右时间,进行职业体能锻炼项目的练习,不同专业开发不同的体专融合微课程。大致分四步:第一步,行业协会定标准;第二步,体专融合来设计;第三步,体育教师主教学;第四步,专业教师辅评价。

 

1.行业协会定标准

 

由该专业的行业协会以及行业大咖一起制定该专业职业体能评价内容、评价标准和评价手段等内容。

 

2.体专融合来设计

 

根据行业协会所制定的职业体能评价内容和标准,由专业教师与体育教师一起进行微课程的融合设计。融合设计包括多项内容:课程名称、教学对象、课时安排、课程学分、课程目标、教学方法、评价方法、课程资源开发以及教材编写等相关内容,最后形成微课程标准以及相关教材。

 

3.体育教师主教学

 

根据微课程标准以及教学计划,由体育教师主导完成每节课5-10分钟的教学设计以及课堂教学任务。微课程教学方案要求写入体育课教案,微课程指向某一个专业,不同专业不同微课程,教学内容也有所不同。

 

4.专业教师辅评价

 

专业教师在特定阶段进行双师融合教学。一般情况下,在一个单元开始或结束阶段进行双师融合教学,对学生职业体能项目的学练进行技能指导或评价。中职体育与专业融合微课程评价由体育教师、专业教师、学生一起完成,综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成绩,评价成绩计入体育课和专业课。

 

有课标、有教材、有计划、有评价、有学分使中职体育职业体能基础模块在体专融合的教学中将发展与健康相关的一般体能和与动作技能相关的专项体能、与特定职业相关的职业体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学生体能全面协调发展,为学生增进健康、掌握运动技能和提高职业体能水平奠定良好基础。

 

当代中职教育是以彰显职业能力及职业实际操作运用能力的教育。基于“对接职业”的中职体育跨学科融合教学,不仅是贯彻“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科学有序的修正学生健康状态的需要,也是预防学生体能素质下滑和增强职业岗位体能素质的需要,更是为就业,为生存,为社会服务打下坚实基础的需要!

 

(作者樊洪基工作单位为绍兴市柯桥区职业教育中心)

 

创建时间:2020年7月31日
首页    理论科研    基于“对接职业”的中职体育跨学科融合教学研究
  • 高文英:初心决定道路 认知决定高度
    高文英:初心决定道路 认知决定高度
    厚植海洋文化 陪伴儿童成长
    厚植海洋文化 陪伴儿童成长
    在时代窗口 奋笔写青春
    在时代窗口 奋笔写青春
    锻造硬核实力 方能技高一筹
    锻造硬核实力 方能技高一筹
    追逐心中的梦想
    追逐心中的梦想
    培育文化素养 发扬武术精神
    培育文化素养 发扬武术精神
    目有繁星 追光而行
    目有繁星 追光而行
    锤炼过硬本领 赋能精彩人生
    锤炼过硬本领 赋能精彩人生
    技能成才 匠心筑梦
    技能成才 匠心筑梦
    走技能成才路 奋斗筑梦未来
    走技能成才路 奋斗筑梦未来
    以青春力量开启蜂农致富路
    以青春力量开启蜂农致富路
    技能成就少女职业梦
    技能成就少女职业梦
    吹响中考征程的“集结号”
    吹响中考征程的“集结号”
    争当科技路上的追梦人
    争当科技路上的追梦人
    展专业才艺 绽时尚魅力
    展专业才艺 绽时尚魅力
    韦佳球:心有梦想 必有远方
    韦佳球:心有梦想 必有远方
    耀眼银幕,逐梦舞台
    耀眼银幕,逐梦舞台
    吕可渐:破茧而出 初露光芒
    吕可渐:破茧而出 初露光芒
    小小“网红”直播带货助力乡村振兴
    小小“网红”直播带货助力乡村振兴
    天使在人间,最美逆行者
    天使在人间,最美逆行者
    爱上创客 梦想起航
    爱上创客 梦想起航
    走技能成才路 树技能报国志
    走技能成才路 树技能报国志
    王梦珂:勇敢追梦 技能成才
    王梦珂:勇敢追梦 技能成才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
    星光助力 高考加油
    星光助力 高考加油
    中职生用奋斗擦亮青春底色
    中职生用奋斗擦亮青春底色
    气膜实验室里的“侦察兵”
    气膜实验室里的“侦察兵”
    邹欣颖:迎着太阳奔跑的女孩
    邹欣颖:迎着太阳奔跑的女孩
    中职生逆袭考上研究生
    中职生逆袭考上研究生
    热血青春护卫生命之光
    热血青春护卫生命之光
  • “岁杪话总结 新年强部署”专栏
    “岁杪话总结 新年强部署”专栏
    “创新党建品牌 赋能教育教学”生动实践专栏
    “创新党建品牌 赋能教育教学”生动实践专栏
    2023年浙江省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专栏
    2023年浙江省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专栏
    “灯塔引航”党建共同体生动实践专栏
    “灯塔引航”党建共同体生动实践专栏
    嵊州市卓越校长青蓝工程培训专栏
    嵊州市卓越校长青蓝工程培训专栏
    浙江省中小学“体教融合 以体育人”专栏
    浙江省中小学“体教融合 以体育人”专栏
    浙江省社区教育特色品牌项目建设专栏
    浙江省社区教育特色品牌项目建设专栏
    “躬耕教坛 强国有我”第39个教师节专栏
    “躬耕教坛 强国有我”第39个教师节专栏
    “护航开学季 聚力助成长”专栏
    “护航开学季 聚力助成长”专栏
    林乃聪:希望孩子们有一个诗意的童年
    林乃聪:希望孩子们有一个诗意的童年
    “缤纷暑假 快乐成长”专栏
    “缤纷暑假 快乐成长”专栏
    聚焦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专栏
    聚焦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专栏
    特色化办学赋能高质量发展探索与实践专栏
    特色化办学赋能高质量发展探索与实践专栏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专栏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专栏
    阅读为人生打下底色读书行动专栏
    阅读为人生打下底色读书行动专栏
    中小学落实“双减”政策多元路径探索专栏
    中小学落实“双减”政策多元路径探索专栏
    关注更多学子走上技能成才之路专栏
    关注更多学子走上技能成才之路专栏
    “培养积极心理 赋能幸福生活”心理健康教育专栏
    “培养积极心理 赋能幸福生活”心理健康教育专栏
    社区共学养老探索与实践专栏
    社区共学养老探索与实践专栏
    家庭教育赋能孩子成长探索与实践专栏
    家庭教育赋能孩子成长探索与实践专栏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生动实践专栏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生动实践专栏
    幼儿动商教育研究专栏
    幼儿动商教育研究专栏
    【诗评】笔端生意趣,字里跃童心
    【诗评】笔端生意趣,字里跃童心
    “名匠高足”育人品牌建设办学经验专栏
    “名匠高足”育人品牌建设办学经验专栏
    浙江省中职教师跨界融合发展共同体探索与实践
    浙江省中职教师跨界融合发展共同体探索与实践
    王柳娟:以心润心 以爱慧爱
    王柳娟:以心润心 以爱慧爱
    守教育初心 育技能人才
    守教育初心 育技能人才

校园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