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与写作齐飞,文言共白话一色
——搭建诵读与文言写作的桥梁
来源:浙江教育信息网 作者:汤利英
【摘要】文言文是语文的渊源,是中国文学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载体,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源泉。初中语文教材中选编了数十篇文言文,因此文言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中学语文教学“只读文言文,不写文言文”作为最新中国制定的“教学目标”已经实行了六十多年,学生在学习文言文上已经模式僵化,兴趣匮乏了。要调动学生学习文言的兴趣,最有效的途径是把读与写结合起来,以此来推动文言学习,提高写作。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诵读;文言写作
新课标对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然而,现在的文言文教学,由于教师头上还是压着重重的“成绩”这座大山,在教学上普遍存在着教学目标单一教学模式死板,思维训练缺乏等问题。教师往往将教学目标定位在字、词、句的解释与翻译上,整堂课就是教师逐字逐句翻译,学生“字字落实,句句过关”。每篇文言文教学都按照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逐字逐句串讲,内容分析,中心归纳,这种僵化的模式来进行,学生成了被动接受字、词、句的工具。衡量学生掌握文言文的标准则停留在以读通一篇文章为目的,凭借“死记硬背”,只要能翻译全文就达到了目标,学生不能举一反三,缺乏迁移能力。这种死抠字词句语义,整堂串讲的枯燥死板的教学方式往往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特别是人文性缺失成了一个不争的事实。这样,有着动人的诗情画意的文言文变得支离破碎了,学生必然产生厌恶之情,更不用谈“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了。
文言文教学的最好方式就是将诵读和写作有机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会欣赏,提高审美鉴赏能力,激发审美创造的欲望;在写作过程中充分展现自我思想,学会古人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技巧,审视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态度。以写作推动文言文学习的方法,既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诵读激趣
——问文那得趣如许,为有琅琅书声来
初中阶段的学生,一般年龄在14 到16 岁左右,身心发展处于青年前期的状况,他们更注重自觉地接受启发,主动地进行思考,他们对参加演讲、辩论、听讲座等比小学生表现出更大的兴趣。因此,在这个阶段适当地运用诵读帮助语文教学,会收到良好的成效,能使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对课文产生较深刻的理解与共鸣,实现书面文字向阅读个体主体认知的飞跃,实现“文”和“言”的真正合一。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总的归纳来说,诵读有助于学生感悟语言美,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提高审美能力;有助于学生提高文言文的阅读水平。因此,学生要学好文言文,良策之一就是把诵读摆在首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文言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积累足够的文言文知识。怎样才能让学生产生兴趣呢?那就要从学生热爱欢喜接受的媒介入手。以此来激发他们自主探索,深入学习的欲望。如《木兰诗》这一课的教学导入:(播放牟云的《木兰诗》朗读视频,通过音画影的结合,激发学生兴趣)在此基础上开展《木兰诗》诵读活动。
一要改变单一的诵读形式,使诵读的形式多样化。诵读教学教师采用最多的形式是全班齐读。齐读使课堂显得热闹,能让学生精神振奋,但是会有“滥竿充数的南郭先生”隐藏其中,不利于发现学生的错误,不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也使学生的个性无法彰显,让他们觉得趣味索然。所以,教师应根据文章的特点,灵活运用不同的诵读形式开展诵读,以花样的变化给学生新鲜感和趣味感。或分角色朗读,或男女生竞赛读,或按学号、按座次轮读,或让学生分组接读等等,让学生整堂课都保持高昂的激情。主要形式如下:
1.学生自由诵读,可以自己诵、同桌结合相互随节奏拍手背、小组几个人轮诵;
2.全班学生集体诵,可以共同诵,可以按横排或竖排轮流诵,可以按小组轮诵,可以每个学生轮流诵;
3.小组展示,配以手操、韵律操进行表演;
4.个人展示。
二要充分借助教学辅助手段,使诵读手段多样化。心理学研究表明:大多数的人记忆多属于混合型,即需要视觉、听觉和运动觉等感官的参与,而人的视觉记忆又是所有记忆类型中最好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来帮助记忆。可配上音乐,可配上画面,可运用多媒体技术,可开展游戏活动。在此处,我准备了《高山流水》和《平沙落雁》两首古筝曲,让学生在诵读的时候随着音乐带入情境和情感。我们应该在激发学生诵读兴趣方面作出更多的尝试,让有朗诵才能的学生兴致昂然,让不具备朗诵才能的学生也能积极参与。
三要营造轻松愉快和谐的诵读环境,使诵读氛围轻松化。沉闷的氛围让人思维凝滞,头脑发胀;愉快的环境让人头脑轻松,思维畅通,诵读的效率当然就高了。将课堂上的座位排得宽松些,不这么中规中矩,排成古人曲觞流水时候的场景。
当然,我们倡导文言文课堂诵读并不是要全盘否定教师的讲解,只是希望恢复诵读在文言文教学中应有的地位和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不能因讲废读,也不能以读代讲。我们希望,在文言文教学课堂上,不仅要能听到循循善诱的讲解,而且还要能听到声。
二、写作促解
——纵横正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融己
许多传诵千古的名作, 积淀了前人高超的写作技巧, 在写作方法、艺术技巧和文风教育等方面, 学习文言文也可以收到多重效果。文言教学与写作相结合,具有切实可行的操作性,学生在写作中有章可循,逐渐形成严峻的特色。宋代朱熹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其实, 字词句的认读,学生可以自己翻工具,教师教学中应该重视对作品立意、结构、写作技语言的学习与借鉴,将文言文教学与写作训练结来,让学生在学习、借鉴中感受这些名篇的文学魅力。因此,我安排的文言写作实践活动主要为三种形式:改写,仿写,自我创作。
一用改写方式,使学生理解深度化。
例如,《木兰诗》这篇文章围绕着“木兰替父从军”组织了“停机叹息”,“替父出征”,“备战出征”,“十年征战”,“受赏辞官”,“回家欢聚”六个小情节, 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详略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丰富的情节安排支撑了本文,使文章饱满精彩。为了让学生理解文章结构安排得严而不乱,可以让学生将它改写为剧本。学生在改写中,不仅更好地理解了原文的内容,而且领略了课文叙事技巧的高趣。
从学生的改写作品即可看出,虽然文章部分文言用词尚不是很准确,但以其中一个文言词“之”为例,这是中学文言文教学中较难的一个实词/虚词,但是该生在改写作品中,准确运用了“之”作为代词和“之”作为助词的几种意义,并且在改写过程中,还运用到了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和词类活用,虽然如“振”通“震”还不是很准确,但是至少表明该生已有一个文言意识。这对其今后遇到其他的文言习作有极为重要的积极意义。
二用仿写手段,使学生领会规范化。
另外,也可以设置类似情境,让学生展开想象,借鉴原文的写作技巧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比如,《木兰诗》一课的互文、对偶写法是十分突出的,教师可以给出一个材料,让学生模仿课文进行互文、对偶写法的训练。仿写出《园丁诗》、《英雄诗》等与《木兰诗》格式写法相近的文言小短文。(此处可以由个人独立完成,也可小组分配任务,合作完成,最终成篇)
三通过自主创作,使学生思维创新化。
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完成现实题材的练习。让学生在模仿中懂得和掌握技巧,逐渐走向成熟,形成合理的章法。学生第一次练习作品在格式上已经相对工整,能够用文言形式对自己做简洁的自我介绍,包含姓名,籍贯,性格,爱好等基本信息,是一种文言文在生活中较简单以及自然的应用。
文言教学与写作训练相结合,是文言教学的一个突破口,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扩大知识眼界,活跃学生的思想,加深对文言的理解,也促进了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如此学生的作文,才能不仅抚今追昔,谈古论今,旁征博引,联想翩翩,而且语言优美,章法谨严,情感流淌更为真切,思想表达更加“复杂”。
三、诵写知文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语文学习是一种创新的事业、是一项不老的事业。而作文学习更是一种精神的独创,是内心世界的外在表现。在文言文教学中,一篇文言文往往百来个字,甚至更少,有时候短片如《夸父逐日》只有三十七个字,但文字背后向我们描述的画面以及传达的情感,又何止是二百八十个字,亦或两千八百个字可以表达出的……文言文的用词在乎一个“准”字,每一个字中,有景亦有情。我们不仅要诵读文言文,还要学会做文言文。
综观古人习文,诵读为第一要义。“读”是指阅读教学过程中理解和积累语言的过程,“写”是指知识的运用,是“读”的延续,延伸和发展。“读写结合”也就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贯彻以读悟写,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基本思想。文言文教学的读写结合中的写不同于一般的作文,它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读,是读上的延伸,是阅读成果的表达,是阅读过程当中产生的观点、思想感情的表达。在文言文教学中,学生经过诵读、赏读两个步骤,初步学会了从文言文的字词、句式入手理解文章,反复感知、感受内涵。如果仅停留在对文本的了解上,学生容易失去进一步鉴赏文言文之美的兴趣,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拥有一个探究的空间,让学生在鉴赏过程不断探究并发现文本的魅力。写的内容丰富多彩,因文而异。
在文言文教学中合理适当地渗透诵读和写作教学,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让学生从古典文化中汲取语言精华,获得写作素材,掌握写作技巧,可谓一举多得。
总之,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文言文的学习能力是中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浩大的文言文教学内容和范围中,包容了千峰文字,万壑文章。只要我们大胆地在语文课堂上开窗放入这条诵读与写作合力的这条“大江”,它必能发挥其独特的教学价值与魅力。虽然在实践过程中会遇到多种困难,存在着诸多问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只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尝试、总结经验,努力的寻求新的诵读和写作教法的突破,就一定能使文言文学习在各个校园里遍地开花,大放异彩,最后硕果累累。
[参考文献]
[1]徐忠宪,胡正访.中国教育应该给文言写作教学留一席之地[J].教学大参考·理论探索,2015(6).
[2]钱建元:文言教学应与写作实践相结合 [J].语文教学研究,2012(11).
[3]沈小娟.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J].古诗文教学,2009(12).
[4]黄群芳.诵读法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J].文学教育,2009(3).
[5]高艳.回归文言文教学的本真——浅谈诵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作用[J].教学手记,2014(5).
[6]任凯.书声琅琅满课堂——论诵读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作用[J].学周刊(学术研究),2011(4).
(本文作者汤利英系上虞区学科带头人、绍兴市语文研学共同体成员,工作单位为绍兴市上虞区曹娥街道中塘学校)
(责编:夏雨 审核:黄三好)
- 2025-05-13
- 2025-05-12
- 2025-05-12
- 2025-05-09
- 2025-05-09
- 2025-05-08
- 2025-05-08
- 2025-05-08
- 2025-05-07
-
2025-05-07
넷 竹乡共熠夜校课堂
- 2025-05-07
- 2025-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