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莉:校院共育提升学生护理技能
来源:浙江教育信息网 本网记者:黄三好
人物简介
俞莉,绍兴护士学校校长,先后担任过诸暨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护士长、外科护士长、护理部主任。从事临床护理管理和护理教育工作26年,获得过诸暨市青年岗位能手、诸暨市卫生系统“十佳护士”、绍兴市“十一五”期间卫生系统先进个人、绍兴市“优秀护士”等多项荣誉称号,2019年被评为绍兴市新时代优秀党务工作者,2021年被评为浙江省优秀党务工作者。她的一项发明获国家发明专利,四项发明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她撰写的《医院异地搬迁中ICU患者转运的安全管理》获诸暨市2014年度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先后主持和参与六项绍兴市科技局、诸暨市科技局立项课题,申报并举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三个。
护理课堂上,大家学习了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疾病高血压。学生小王不禁想到了自己的奶奶患有高血压,老师说用药护理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有些缓释药物切忌不能嚼服或碾碎,但是奶奶吃药的时候总觉得药片太大难吞咽,要捣碎了化水喝,还老是念叨医生配的药片太便宜治疗效果能行吗?早上忘记吃药了,到底能不能补服一次?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小王对此向老师提出了疑问。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常常对这些问题有所困惑。除了用药方面的问题外,还有饮食问题、运动问题等。其实,步入人口老龄化时期以来,老年人口数量越来越大,人们的健康需求也越来越大,但大家都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护理人员该如何对病人进行正确的健康宣教并帮助病人解决常见的自我护理误区呢?
作为专业护理学校,如何精准提升学生的护理技能,如何实现与医院的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如何加强校院合作教学的紧密度和契合度,如何优化人才培养渠道提升中职学生职业素养,更好地满足大健康产业不同层次对护理人才的需求,这些都是我们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校院共育”的教学模式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绍兴护士学校的“校院共育”基于医教协同,以俞莉技能大师工作室为载体,致力于通过以下几方面共育优质护理人才:
一、重视顶层设计开展实训教学改革
护理专业开展实训教学改革,对于顺利开展教学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护理实训教学密切联系着课堂理论教学,通过将乏味枯燥的理论向形象具体的实际操作转化,培养和锻炼学生的临床实战能力、护理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提高护理专业教学质量是改革目标所在。作为临床专业的一个分支,护理学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发挥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能够有效指导学生将护理理论知识向实际临床操作技术转化,对于当代护理技术人才职业道德素养水平和职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基于此,需要对护理实训教学改革高度重视,通过对当前护理学实训教学中所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大幅提升护理学实训教学质量。
为适应行业需求,学校拓宽办学思路,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申报开设中本一体化试点班级,增加中高职一体化班级数量;同时为进一步契合行业需求,通过护理专业教育联盟深入加强与多家医院合作,实现“院校合作 双师共导”的院校跨界融合培养。如申报诸暨市首个美国心脏协会(AHA)认证的BLS、ACLS资质认证中心,以实现学校护生急救技能执证上岗。
与此同时,为加强护理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之外的软实力,适应日益增长的岗位能力需求,我们还构筑了绍兴护士学校“一心二驻”融合模式。“一心”指的是以护理专业为核心,进行“护理专业课+”的课程跨界融合,“二驻”指的是驻足高校与医院,进行中职学校与高校的跨界融合、学校与医院的跨界融合。
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
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开展“校院共育”教学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是教育改革的先行者、主力军。因此,以诸暨市护理专业教育联盟、中高职一体化教育联盟、护理专业建设委员会为平台,集中高校、医院、学校资源,产学研一体化,组建“1+4+N”跨界融合教学创新团队,“1”即一名导师,“4”为一名专业课骨干、一名文化课骨干、一名医院护理专家、一名高校名师,“N”指多名不同学科的中青年教师。同时加强不同专业教师间的交流,各专业教研室教师互相听课,共同备课,查漏补缺,拓展不同领域知识。同时还在全省各家医院开展校院合作教学能力教学科研工作学习班,分享成功申报国家级医学类继续教育学习班的经验和体悟。
两年来,绍兴护士学校专业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人文知识等跨学科综合素养得到快速提升,特别是创新团队成员,在课题论文、教学比赛、教材编写、学生参赛等方面脱颖而出。2019年,团队两名教师参加全国教学能力大赛,分获二三等奖;八名教师获浙江省职业教育优秀教学设计评比一等奖;两名教师获2019年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职业能力大赛信息化教学三等奖;四名教师2018-2019年度绍兴市职业与成人教育教科研课题结题二、三等奖;四名教师在绍兴市信息化教学能力大赛中分获一二三等奖。2020年,团队四名教师在绍兴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信息化说课比赛中分获一二三等奖;绍兴市中职文化课与专业课深度融合优秀教学资源评比获三等奖;教师团队参加绍兴市信息化教学能力大赛获二等奖,并冲进省决赛。2020年浙江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优秀教科研成果评选活动中两个项目获三等奖。
“品正、学优、仪端、技强”是“尚格”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近两年,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19年,四名学生参加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职业能力大赛分获一二三等奖,一名学生参加全国技能竞赛(护理技能)获二等奖;两名学生参加绍兴市中职学校学生英语竞赛笔试(服务类)获二等奖;四名学生参加绍兴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比赛分获一二三等奖。四名学生参加浙江省第四届“梦想杯”中职学生征文大赛,获得两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在2020年单考单招中,学校以77人上线本科领先全省,2021年单考单招中,陈梦佳同学获全省第一名。
另外,立德树人在“尚格”人才培养模式中尤为突出,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考验着医护人员,学校大量毕业生分赴临床一线,其中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护士、学校毕业生马青娜为浙江省第一批支援武汉的医患人员之一,57天的战“疫”生活积累的一线经验,是一笔生动可贵的课程资源,学校邀请这些抗疫一线护理人员来校,分享抗疫故事,来提升学生的职业自豪感。
三、打造校企合作特色专业品牌
绍兴护士学校护理专业为省中职教育“三名工程”特色优势专业,又逢“十四五”高水平专业建设之际,在校院共育思维引领下,学校护理专业的“优”与“特”得以进一步体现。
拓宽了与高校的合作。2019年,绍兴护士学校成功申报了浙江省中本一体化试点学校,牵手绍兴文理学院,开办了中本一体化班级,吸引了全省优秀的学子报考。增加了中高一体化合作学校,在原有合作基础上,增加了与绍兴职业技术学院、舟山旅游健康职业技术学院的合作,增加了中高一体化班级。
成功申报1+X证书制度试点。1+X证书制度即“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其本质特点是将学历课程与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程相融合,考验的就是跨界融合思维,基于学校一直探索跨界融合培养,创设了较好的校院合作环境,成功申报了第一批国家1+X证书制度试点(老年照护),继而成功申报了第二批国家1+X证书制度试点(母婴护理)。
成功报批省德育品牌。在“尚格”人才培养模式下,始终坚持“德有所养,以德承学,以德载技”,将专业与德育相融合,努力打造“尚·格”德育品牌,以“四尚”树人,育有“格”天使,即“尚德,养品格;尚则,成立格;尚技,升才格;尚新,促变格”。既传承与弘扬了南丁格尔精神,又体现与发展了具有跨界思维与专业特色的德育文化,有效助力学生成为“品正、学优、仪端、技强”的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专业人才,成为浙江省德育品牌。
推荐申报省校企合作共同体、省产教融合工程。“1+4+N”跨界融合项目,让学校与医院的合作越来越紧密。2020年被推荐申报省校企合作共同体与省产教融合工程,这既是项目的产物,又将推动项目的开展。
四、推出紧缺型社会培训项目
校院协同设计推出系列“惠民生、提能力、接地气”的社会培训项目。后疫情时期,绍兴护士学校为诸暨各乡镇培训了1000多位基层防疫员,参训人员为全市23个乡镇街道的防控工作人员和卡口执勤值守人员,内容包括防疫员的职业素养、传染病常识和科学防护知识。学员通过培训,掌握了不同体温计测量方式及不同消毒剂的配比使用方式,还学习了如何正确脱戴口罩及废弃口罩的处理方法,培训人员全部由学校专业教师组队,一方面传经送宝培养了各乡镇“健康守门员”,另一方面提升了全市乡镇居民的卫生健康理念。
为增强失能老年人的家庭照护能力、提升失能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降低家庭照护者的照护压力开设家庭照护者培训。为了方便学员参加培训,学校将培训地点选在各乡镇街道的居家养老中心,并为每个班级配备一名班主任,方便咨询培训相关事宜,让学员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便利服务。根据《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2019年版)统一制定教学计划,编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家庭照护人员的职业道德级职业工作须知、老年人的活动保护、安全防范及应急处置、饮食照料、排泄照料、清洁照料等内容,专业化程度高,实用性强。院校共同组建的青年讲师团通过理论知识、实际操作、案例讨论、实例分析、角色扮演、培训游戏、故事描述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授课,进一步提高家庭照护者的专业素养,让“老有所养”落到实处,切实增强了老年人养老服务获得感,助力健康诸暨建设。
近期,又结合医院慢性病和职业病就诊者递增的现状经诸暨市爱卫会向全市各企事业单位推出“中医养生与保健培训”项目,协同中医名师,为有兴趣掌握中医养生和保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居民,为颈椎病、癌症、糖尿病等慢病患者家属传授中医保健养生理论知识,推拿、拔罐、艾灸、保健操等基本操作技能及慢病照护基本技能,减轻老龄社会给医院带来的诊疗压力。
院校共育的载体俞莉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后,聘请中华护理学会副会长黄叶莉为顾问,学校护理实训骨干教师和三级医院资深护理专家为组员。以校院合作,各取所长,优势互补为原则,分急救技能组、基础技能组和社会培训组全方位开展各项护理技能的培训和强化,以期实现校院共育、育训共抓、护生共进的目的。诚然,学生职业素养提升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胆创新和改革,不断在实践中摸索经验,通过开展校院共育的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良好的实训条件和学习环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动手能力,为其以后的临床护理实习工作夯实基础。
- 2025-04-03
- 2025-04-02
- 2025-04-02
- 2025-04-02
- 2025-04-02
- 2025-04-01
- 2025-04-01
- 2025-04-01
- 2025-03-31
- 2025-03-31
- 2025-03-31
- 2025-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