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实践浅谈中职服装跨界教学的开展
来源:浙江教育信息网 作者:史训超
【摘要】服装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完整的学习过程是多方面融合专业及跨专业知识元素,将各学科知识在服装设计全局观念下进行整合、协调的过程。为了推动校企深度融合,使学生更快适应社会、适应企业,开展“专业课+文化课”、“校内+校外”跨学科交叉教学模式的教学,培养具有综合素质能力的服装专业人才为目标。
【关键词】中职服装;跨界融合教学;产教融合;文专融合
服装是一门综合性大课程,结合了文化、数学、美术等多门文化课的结合融合,服装专业也拥有广泛的职业发展,中职服装专业学生的职业选择包括服装设计、服装制版、服装陈列、服装销售等多类职业,根据传统的课堂教学已远远无法满足日益发展的新专业、新事业的发展,故开展了专业课与文化课的跨界课程,校内与校外融合教学的实施。
一、课堂教学实践的开展
1.“专业课+文化课”的课堂教学模式
文专融合的前提是文化课辅助专业课,抑或者是专业课辅助文化课,而不是为了跨界融合而强制加入文化课或专业课。文化与专业的跨界也是火花的碰撞,在不经意间撞击出绚烂的光彩。
结合服装课程的开展,在上到《马面裙图案搭配》一课时,由于课程是根据企业订单而开展的课程,进行《红楼梦》人物王熙凤、李纨两位人物角色的马面裙设计制作,在进行图案搭配教学设计的过程中,经历了多次反复推敲,最终结合了语文老师的专业知识,解决了课堂的教学过程。
由于图案的搭配需要考虑人物的性格特征,在教学设计之初,教师选择了王熙凤、李纨的越剧选段,使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感受人物的性格特征。然而,课程开展过程中,学生欣赏选段津津有味,但是在进行人物的分析时,由于王熙凤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对于王熙凤的评价就比较直观的开朗、活泼,并没有达到深层次的分析,而且由于对李纨的人物不了解,所以在进行人物分析时并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对于课程的开展具有一定的阻碍。通过二次设计备课,开始尝试在欣赏完选段后,由专业教师直接讲解人物性格特征,在讲解完特征后由学生选择图案,进行搭配,最后邀请语文老师进行人物的分析并且图案选择的评价。然而,在课堂实施过程中,由于专业教师的讲解并非专业,学生对于人物的性格特征还是一知半解,在语文老师点评时,也由于专业的限制,对于人物的分析很透彻,但是对于图案搭配的选择点评还存在不足,所以,经改变后的课堂实施也并没有达到更好的效果。
在课堂实施后,专业教师结合两次课堂教学与语文老师磨课,进行了第三次的教学设计,在欣赏选段后,由语文老师给与一个深刻的人物分析,学生选择搭配后,由专业教师进行图案的搭配选择点评。在课堂开展时,欣赏完选段,语文老师对于王熙凤、李纨进行了深度的人物评价,分析王熙凤时谈到王熙凤时“金陵十二钗之一”,是贾琏的妻子,王夫人的内侄女,是荣国府明面上的主事人,负责打理荣国府上下来物,而且从视频中看到先声夺人,在贾府这样严肃的氛围里,王熙凤可以这样说话,就足够体现她的位高权重,深受贾母的喜爱,也能够反映她个性张扬高调爱炫耀的一面。在分析李纨人物的时候讲到李纨是贾珠的妻子,王夫人的儿媳,因贾珠早逝,李纨独自抚养儿子,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个寡妇,这样的一个人设,导致李纨性格比较淡泊,为人处世比较低调,不争不抢,而且因为年轻守寡还带着一丝淡淡的忧郁。在语文老师讲解人物性格的时候,学生们听得非常仔细,开拓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增长的学生的文化涵养。在对于课堂后期进行图案的搭配选择时有了明显的提升。
这次课堂实践的开展也充分体现了文化课辅助专业课的开展,而不是局限在由专业教师进行一个浅表的讲解,学知识,我们就要学透彻,哪里需要哪部分的知识,我们就结合哪部分的知识展开讲解,培养的是全方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而不是只会操作技能,并不知道文化内涵的“专职”人才。
2.“校内+校外”的课堂教学模式
职业教育应该服务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产教融合的深度开展也有利于学生能更快的适应企业的需求,同时也能为企业进行针对性的人才培训,从而达到双向的互惠互利。课堂教学与校企合作单位的合作开展也可以从多方面展开,可以由企业的技能大师对于学生进行专业上的技能指导,也可以进行新设备、新技术的培训,同时也可以在学生的仪态、情感上对于一定的指导教育。
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的老师不该局限在学校内、课堂内,更应将企业人员的意见给予充分的肯定,因为我们的学生将在之后更多的时间在处理同事之间,和客户之间以及和领导之间的人事关系。在进行《褶裥裙结构设计》一课教学设计时,首先考虑了是否可以将校企合作单位融合进本课中,在设计之初,考虑请企业人员对于技能展开进行点评,但在课堂实践过程中由于现场连线展示的过程等诸多因素,决定由校内专业大师教师进行现场课堂展示作品的点评,在如何将企业融合进课堂又进一步探讨进行了分析。
而后,考虑到我们的学生在发展技能学习的基础上,更应该培养适应社会、适应企业的职业能力,在学生进行作品展示环节中特意设计了由学生讲解的过程,并且邀请企业的人事经理对于讲解进行仪态、表达方面的点评。在课堂开展过程中,每组同学都完成了作品的操作,并且由校内技能大师进行了点评,在学生讲解操作过程时现场连线企业经理,其中第一组同学讲解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想法,并且讲解教为详细和流畅,企业经理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表达清晰,仪态也较好,但是在组织语言上可以更丰富;第二组同学在展示的过程中表达欠缺,并未完全表达完整,企业经理首先也给予了鼓励和认可,并且提出来专业的意见,可以更勇敢,勇于表达,勇于表现。在最后,还给同学们讲解了面试的小技巧和语言表达的技巧等等,同学们收货满满,虽然结合企业并没有进行技能上的深度合作拓展,但是开展了职业能力的情感教育,使得学生更自信,更勇敢,也提前感受了将来如何应聘面试等职业技能。
这次课堂的开展体现了产教融合的开展并非局限在专业技能的开展,也同时可以在生产安全、人事合作、业务交流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开展,我们培养的是高水平高技能的优秀专业技能人才,而不是只在技能方面优秀,但对于其他情感认同,合作交流存在缺陷的局限性人才。
二、跨界融合教学的亮点
1.文专融合,开拓学生知识层次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除了专业核心课,还有语文、数学、英语、思政、历史、计算机、美术、音乐等多门文化基础课,在新时代的发展前提下,要求我们必须开拓思维,勇于和各科文化、各科教师展开深层次的交流,在教学设计时可以在多个点选择多门课程进行开展教学,使得学生了解、掌握知识点。
专业课和文化课也是相辅相成的,服装专业有许多的英文字母代号,都是由英语单词简写,在这个过程中就可以结合英语老师对于代号进行系统性完善性的学习;同时,服装专业的结构制图用到了大量的计算方法和分配方式,在课程的开展中也可以结合数学老师对于一个空间几何的教学;服装专业又包含了大量的历史文化,这又可以结合语文老师、历史老师共同开展进行服装史、服装发展文化、以及文学作品中各种服装介绍的学习。从而使得学生能更全面,更系统地进行服装专业的学习,在学习的同时也产生代入感,同时在学习文化课的时候也将服装专业的知识能融会贯通在各科学习中,提高自身知识层面。
2.产教融合,开发学生情感认知
我们培养的学生,最主要的目标就是服务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能更好的适应社会,适应企业的需求,因此,全面深度开展产教融合,让学生有职业认同感和存在感是最高目标。
我们的学生,在企业从事的职业未必是课堂中所学的专业能力,服装专业,有着广泛的职业工作群。服装设计师、服装制版师、服装陈列师、色彩搭配师、服装营销、服装生产管理等等都是我们发展的职业,所以要求我们不能局限在课堂中的专业能力教育,更应在德育、思政、劳动、情感上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系统地教育。在操作课程中,可以邀请企业的管理者对于学生进行安全方面的教育,安全生产,时刻贯彻“7S”管理安全生产要求,培养学生养成安全生产的职业精神,在之后的工作中也牢记这一要求;在技能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邀请企业的专家进行新设备、新技术的培训,使得学生能接受企业乃至外面最新的设备技术,提高自己的生产力和创新发展力;在实习前夕,可以邀请企业的人事人员对于学生做系统全面的人事培训,包括应聘面试的要点、如何处理同事间的关系等等,使得学生能更快适应社会,达到情感认知。
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是互惠互利,学校为企业进行人才培养,企业也为学校进行技术支撑,专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发展,企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学校的培养教育。
三、教学反思
未来社会究竟需要怎样的人,我们的核心任务仍然是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跨界”人才并不仅仅是培养跨专业人才,而是培养基本功扎实、知识面广、适应性强的“通才”只有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践、去探究,学生才会迸发出更大的学习力、创造力。
在迈入“十四五”规划的新时代背景下,要求我们的教育也要打破常规,创新我们的教学模式,通过文专、产教的融合达到1+1大于2的教学成果,学生要跨界,教师更应跨界,跨界的开展,更要求教师对于自身的发展学习,如何在课堂的开展中结合文化课的开展,如何与企业进行融合教育也考验着教师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专业教师在发展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应该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并且积极下企业锻炼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文化能力,才更有效的服务学生的发展,提高教学的效率。我们也需要迎刃而上,通过新形势完成我们的新使命!(本文作者史训超系嵊州市职业教育中心副校长,数学高级讲师。)
(责编:夏雨 审核:黄三好)
- 2025-04-03
- 2025-04-02
- 2025-04-02
- 2025-04-02
- 2025-04-02
- 2025-04-01
- 2025-04-01
- 2025-04-01
- 2025-03-31
- 2025-03-31
- 2025-03-31
- 2025-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