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壁垒,创造连接

——科学教师专业发展访谈录

 

近年来,围绕项目式跨学科学习,一些实践探索颇为亮眼。例如,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就举行了一场以“人文引领的实践性科学教育(A-STEM)”为题的研讨会,重点聚焦科学教育的重点难点问题及破解路径,为科学教师展示了教育创新的巨大空间,在基础教育科学教育界引发了广泛关注。

 

2022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武向平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也谈道:“对孩子们而言,无论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无论来自城市还是乡村,他们对科学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应该在他们成长的全过程实施科学教育,助力他们成长为具备科学家潜质的群体,从而产生未来能够引领世界科技大潮的精英。”

 

科学教育很重要,科学教育创新空间很大,但是今天的科学教育要怎么开展?在一线实施科学教育的教师如何成为能够担当使命的引领者?这是亟待思考的实践难题。

 

在科学与生活间建立连接

 

“凤仙花可以染指甲?”

 

一群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发现一位同学用花瓣“染”了指甲,好奇不已,围在一起七嘴八舌地议论:凤仙花可以染指甲,那么能不能染别的呢,比如染毛线?

 

这样一个成年人看来无用、容易忽略的问题,被深圳市龙岗区南湾街道下李朗小学的科学教师发现,他们付诸行动,带学生一起培育凤仙花苗,学习在土里栽种、施肥、浇水和维护,静静等待……凤仙花开后,他们开始进行染色实验,初次失败,改进,再来……如此一来,一个“小问号”变成了一项“小课题”,“凤仙花”就绽放了它别样的神奇,让学生们在平凡生活中领悟了科学真谛。

 

“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教育,必须是全面育人的教育,不仅注重科技知识与技能的获得,而且讲究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和方法,更追求学习兴趣的激发以及科学思想、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培育。”教育部基础教育科学教学指导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广西师范大学教授罗星凯强调。

 

深圳市龙岗区教育局副局长叶德卫如此看待这一过程的意义:“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探索、发现、创造,使生活与科学相融,追求生活的意义,拒绝无聊与荒诞,进而能享受到日常生活的美好。”她认为,师生在这一过程中,“出逃”了原本可能较为乏味的家庭作业和课堂环境,自由地体验和驾驭了原本抽象的概念、工具,丰富了自我的想法和情感,不知不觉中在实现人的精神解放和成长。

 

“深化科学教育,科学教师需要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然而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学生从小就生活在人工环境中,与自己脚下的土地和身边的自然缺少连接。”深圳市龙岗区教科院副院长吴金财提出,只有巩固了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培养其科学学习习惯,才会激发学生们对科学浓烈的热爱。对科学教师来说,就要有工程师的一般思维和基本的工程师技能,因为教师自身的动手操作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

 

他指出,在传统的科学教育中,大多在传授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探究等工具理性方面表现得比较充分,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人文素养方面的教育效能有待加强。“人文引领的实践性科学教育”的出发点之一,就是加强科学教育的人文属性,在教学中融合现实生活情境,通过“做中学”走向深度实践。

 

那么,科学教师要如何创造科学与日常生活的美好连接?

 

深圳市龙岗区教科院科学教研员吴向东建议:一是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注意观察学生日常生活的喜好;二是从科技热点或进展出发,多推荐一些科普视频、书籍和杂志;三是以与科学有关的、影响人的生活的实事为切入点,去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发现可以转化的内容。

 

在课程中打破学科壁垒

 

“课堂是神圣的,所以要有仪式感,但是科学教育的课程是灵活的,可以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度。”在A-STEM研讨会的课程案例分享环节,深圳市龙岗区龙城高级中学教师张水蔺分享了自己开发的“A-STEM理念下的养蜂”课程,并让养蜂社的学生现场教大家如何分辨真假蜂蜜。

 

张水蔺曾在学校后山散步时,偶遇群蜂飞舞,激发了养蜂的兴趣,随即开始了课程开发,成为深圳学校中的一位“养蜂达人”。他说:“养蜂课程看似简单,其实已将生物、物理、化学、地理与生态环境的知识内容都囊括其中。我要求学生在我的引领下选择并探究相关的小课题,融合各学科知识,和我一起诱蜂、育王、分蜂,并进行蜂场管理。在宏大的知识盛宴中,高中生变成了‘养蜂人’、与蜜蜂友好相伴的‘探索者’。”

 

然而,教师执教时,在单一课程中如何打破重重学科壁垒?

 

“学校要善于引导科学教师创造条件,将碎片化的科学教育和科技活动课程化,并以课程的形态组织实施。”吴金财认为,由于科学教育的综合性、实践性、生活性和开放性较其他学科更突出,因此对科学教师的课程意识及其课程整合能力的要求就更高、更重。很多学校往往项目很多、活动也很热闹,但课程化程度较低,导致科学教育的内涵不足和外延不广。他建议,在选择、引领教师时,要从他们擅长的领域开始,再拓展到STEM其他领域。对于跨学科融合和科学活动设计欠缺经验的科学教师,可以通过名师引领,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分层分类培养,带领教师充分挖掘、使用校内外科学课程资源。随着实践的推进,会带动更多非科学课程教师参与其中。

 

叶德卫认为跨学科的科学课程具有很强的教育价值:“科学与人文有机交融,学习知识的同时,心灵也得以滋养。师生在其中同理人与社会,还同理花与草、蜂与鸟,同理自然万物,爱己爱自然,敬畏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更能入脑入心。”

 

但叶德卫也分析说,由于普通高校专业设置的缺憾,现在中小学科学教师大多为某个单学科专业出身,如物理、化学、生物等理科专业背景的比较多。这些教师在职前教育中成长不够全面,自身就在科学知识方面存在结构性缺陷。她建议:“在职后培训上,首先要通过有效的方法和策略,面向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分类组织不同知识内容的‘补偿性培训’。其次,要加强跨学科团队建设,加强跨学科课程建设能力提升,在组织架构和运行、任务驱动和评价上给予支持和保障。”

 

吴向东建议科学教师通过多读哲学和复杂性科学的书籍来获得启发:“哲学教人从高处往下俯瞰,复杂性科学教人敬畏自然的复杂,两者都可以让人认识到现实社会中人类认知的狭隘,并逐渐懂得用哲学的、复杂性的思维去认识世界。”

 

永葆科学背后的人文温度

 

“我们到底应不应该切开蚕茧,牺牲蚕的生命,去获得蚕丝?”

 

在下李朗小学教师张惠瑶的“养蚕缫丝制围巾”课上,有学生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张惠瑶察觉到了孩子的情感困惑和背后的同理心,随即让学生开展辩论赛讨论这个话题。讨论中,学生一方面体会到自然界相互依存的关系,开始思考生命价值,一方面认识到自己在经历中国古代丝绸之国的劳动人民所做的事,倍感自豪。一节普通的科学课,在潜移默化中走向了生命教育和劳动教育。

 

“人文引领的实践性科学教育强调,在实践中培育学生的同理心和共情能力,这也对教师的社会情感能力提出了要求。”由此延伸出去,叶德卫提醒教师,在疫情防控期间,教师的社会情感能力更显重要,“在围绕重大公共危机进行课程设计、开发与实施时,教师不仅需要应对自身的心理危机,还需要向学生提供心理、情感支持,在教学中注重营造友好、安全的学习环境。”

 

当前,中小学的科学教育已超越初期单纯注重确定性科学知识传授的阶段。近些年,科学教育提倡“以人的可持续发展为指向”“渗透科学本质教育”“追求深度、连贯与探究”“多学科整合的科学学习”“科学与人文的统一”。科学教育中注入人文理念和方法后,其功能和效能更加多元和强大。

 

针对教师培养中的单一学科培养模式,叶德卫建议:“在学校实践中,要着力发掘和培育出有综合知识体系,又有较强教学能力和带队伍能力的科学教育领导者,在培养的目标设计、经费保障、任务驱动、平台展示和荣誉激励各方面开展系统工作。”

 

尤其是在教师人文素养提升方面,吴金财指出,科学教师应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是人文关怀,更是一种社会责任:“要特别关注‘生活意义’‘正义’‘仁爱’‘美’‘诚信’‘责任’这些人文理念的引入。学校应引导教师关注社会性议题,将这类问题纳入课堂教学情境。”

 

“当下对科学教师的评价比较功利,有些学校过分看重科技比赛获奖或期末考试成绩,这会损害教师的正常发展。”吴向东认为,一位优秀的科学教师,首先自己会热爱科学和科学教育,热爱观察和动手实验或设计,对科学的本质有清醒的认识,对非科学有敏锐的鉴别力。其次,教师有学习提升的强烈欲望,愿意不断扩展自己的专业边界,主动并善于读懂学生心理,引导学生像科学家和工程师那样去探索世界。

 

“用人文的、温和的方式去推动某项教育改革,不怕没有学校和教师跟着做,”罗星凯教授认为,“优秀的科学教师可以实现单科教师的超越,他们既是劳动教师、艺术教师,更是育人之师。”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本报记者 孔萌

 

创建时间:2022年5月12日
首页    访谈    打破壁垒,创造连接
  • 高文英:初心决定道路 认知决定高度
    高文英:初心决定道路 认知决定高度
    厚植海洋文化 陪伴儿童成长
    厚植海洋文化 陪伴儿童成长
    在时代窗口 奋笔写青春
    在时代窗口 奋笔写青春
    锻造硬核实力 方能技高一筹
    锻造硬核实力 方能技高一筹
    追逐心中的梦想
    追逐心中的梦想
    培育文化素养 发扬武术精神
    培育文化素养 发扬武术精神
    目有繁星 追光而行
    目有繁星 追光而行
    锤炼过硬本领 赋能精彩人生
    锤炼过硬本领 赋能精彩人生
    技能成才 匠心筑梦
    技能成才 匠心筑梦
    走技能成才路 奋斗筑梦未来
    走技能成才路 奋斗筑梦未来
    以青春力量开启蜂农致富路
    以青春力量开启蜂农致富路
    技能成就少女职业梦
    技能成就少女职业梦
    吹响中考征程的“集结号”
    吹响中考征程的“集结号”
    争当科技路上的追梦人
    争当科技路上的追梦人
    展专业才艺 绽时尚魅力
    展专业才艺 绽时尚魅力
    韦佳球:心有梦想 必有远方
    韦佳球:心有梦想 必有远方
    耀眼银幕,逐梦舞台
    耀眼银幕,逐梦舞台
    吕可渐:破茧而出 初露光芒
    吕可渐:破茧而出 初露光芒
    小小“网红”直播带货助力乡村振兴
    小小“网红”直播带货助力乡村振兴
    天使在人间,最美逆行者
    天使在人间,最美逆行者
    爱上创客 梦想起航
    爱上创客 梦想起航
    走技能成才路 树技能报国志
    走技能成才路 树技能报国志
    王梦珂:勇敢追梦 技能成才
    王梦珂:勇敢追梦 技能成才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
    星光助力 高考加油
    星光助力 高考加油
    中职生用奋斗擦亮青春底色
    中职生用奋斗擦亮青春底色
    气膜实验室里的“侦察兵”
    气膜实验室里的“侦察兵”
    邹欣颖:迎着太阳奔跑的女孩
    邹欣颖:迎着太阳奔跑的女孩
    中职生逆袭考上研究生
    中职生逆袭考上研究生
    热血青春护卫生命之光
    热血青春护卫生命之光
  • “岁杪话总结 新年强部署”专栏
    “岁杪话总结 新年强部署”专栏
    “创新党建品牌 赋能教育教学”生动实践专栏
    “创新党建品牌 赋能教育教学”生动实践专栏
    2023年浙江省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专栏
    2023年浙江省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专栏
    “灯塔引航”党建共同体生动实践专栏
    “灯塔引航”党建共同体生动实践专栏
    嵊州市卓越校长青蓝工程培训专栏
    嵊州市卓越校长青蓝工程培训专栏
    浙江省中小学“体教融合 以体育人”专栏
    浙江省中小学“体教融合 以体育人”专栏
    浙江省社区教育特色品牌项目建设专栏
    浙江省社区教育特色品牌项目建设专栏
    “躬耕教坛 强国有我”第39个教师节专栏
    “躬耕教坛 强国有我”第39个教师节专栏
    “护航开学季 聚力助成长”专栏
    “护航开学季 聚力助成长”专栏
    林乃聪:希望孩子们有一个诗意的童年
    林乃聪:希望孩子们有一个诗意的童年
    “缤纷暑假 快乐成长”专栏
    “缤纷暑假 快乐成长”专栏
    聚焦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专栏
    聚焦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专栏
    特色化办学赋能高质量发展探索与实践专栏
    特色化办学赋能高质量发展探索与实践专栏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专栏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专栏
    阅读为人生打下底色读书行动专栏
    阅读为人生打下底色读书行动专栏
    中小学落实“双减”政策多元路径探索专栏
    中小学落实“双减”政策多元路径探索专栏
    关注更多学子走上技能成才之路专栏
    关注更多学子走上技能成才之路专栏
    “培养积极心理 赋能幸福生活”心理健康教育专栏
    “培养积极心理 赋能幸福生活”心理健康教育专栏
    社区共学养老探索与实践专栏
    社区共学养老探索与实践专栏
    家庭教育赋能孩子成长探索与实践专栏
    家庭教育赋能孩子成长探索与实践专栏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生动实践专栏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生动实践专栏
    幼儿动商教育研究专栏
    幼儿动商教育研究专栏
    【诗评】笔端生意趣,字里跃童心
    【诗评】笔端生意趣,字里跃童心
    “名匠高足”育人品牌建设办学经验专栏
    “名匠高足”育人品牌建设办学经验专栏
    浙江省中职教师跨界融合发展共同体探索与实践
    浙江省中职教师跨界融合发展共同体探索与实践
    王柳娟:以心润心 以爱慧爱
    王柳娟:以心润心 以爱慧爱
    守教育初心 育技能人才
    守教育初心 育技能人才

校园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