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展馆:以鞋观史,以史正心
来源:浙江教育信息网 作者:王松
■温州市轻工职业学校“名匠高足”育人品牌建设·系列报道(九)
“在器物的背后,是人的方法和技能,在方法和技能的背后是人对自然的了解,在人对自然了解的背后,是人类了解现在,过去与未来的万丈雄心。”王小波在他的《智慧与国学》中,是这样谈论人与器物之间的关系的。作为收藏和展示人类生活中出现过或依然存在的重要器物的场馆,肩负着向社会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了解自我,认识世界的教育责任。
核心素养的提出从本质上是一次培养目标的升级。随着未来人才规格的整体提高,学校教育往往无力承担培养学生的全部任务。随着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要想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确需要进一步增强教育的实践性,逐渐引入丰富的教育资源,创设真实情境。教育发展的态势倒逼教育者秉持大教育观,打破课堂的边界,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完整学习圈。而以文化博物馆为代表的优质资源聚集群就成为构建完整学习圈的重要抓手。
学校从2011年开始受鹿城区人民政府和鹿城区教育局委托,管理运作中国鞋都鞋文化博物馆,由此开启了场馆教育的职教范式,成为展示鞋履发展道路、发展模式、讲述地域文化故事的重要教育窗口。
藏品进校,薪火不断
△ “中国鞋都文化博物馆”开馆纪念明信片
中国鞋都文化博物馆成立于2001年,原址在鹿城区卧旗山,紧邻温州中国鞋都产业园区,总建筑面积为1230平方米,由博物馆主馆舍、会展中心、鞋文化公园、主题广场、世界鞋文化民俗村等部分组成,此外还设有鞋类专业技术教育培训中心、鞋革检测中心等,将文化、科研、展示、旅游、休闲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是一座历史性、思想性、艺术性很强的建筑物。作为秉承传统、记录发展,以文兴鞋的重大文化工程,由中科院院士齐康教授主持设计,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先生题写馆名, 除拥有中国最大的鞋文化博物馆等美誉外,它还是鞋都标志性建筑,是温州市实施“中国鞋都”战略的重要载体,是中国鞋都产业园区最重要的配套工程。馆中藏品多达2000多件,多角度、多形式、多方面地展示了丰富多彩的鞋文化实物和资料,反映了中国的鞋文化、温州的鞋历史。
开馆半年,中国鞋都鞋文化博物馆就创下接待游客20万人次的骄人业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管理的滞后,2007年,中国鞋文化博物馆停止对外开放。历史不仅关乎过去,更关乎现在和未来。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不可剥离的关系更要求学校搭建平台,承继地方记忆,延续历史文脉。有感于中国鞋文化博物馆的没落,学校主动作为,提出了管理运作中国鞋都鞋文化博物馆的请示。
△ “中国鞋都文化博物馆”内景
当时,学校教育也正经历着改革的浪潮,学生学习方式日趋多元化,传统的教授式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而各种体验式教学、综合实践类教学活动日益丰富。这类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场馆教育的发展,让场馆教育在育人正心中的地位日渐提高。对于学校而言,接管中国鞋都鞋文化博物馆正逢其时。经多方协调后,2011年,中国鞋都鞋文化博物馆开启了藏品进校的新旅程。
事实上,博物馆是一个非正式学习的理想场所,其作为课堂补充的作用已得到广泛认可,但目前来看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突出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途径单一,即很多场馆的教育实施途径不够丰富,主要集中在讲解及简单的活动层面;二是成人化取向,即以成人为对象设计教育讲解与活动,缺乏对学生群体需要的关注与呼应;三是形式呆板,即未考虑激发学生的兴趣,未考虑鼓励学生深度参与;四是表达偏学术化,即没有将专家的研究成果直接转化为教育内容,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
为了给中国鞋文化博物馆一个新亮相,学校深入挖掘鞋履文化精神,广泛吸纳鞋文化精华,特地在实训楼开辟了一片场地——“踏实印象”鞋文化展示厅,以断代史的形式展示中国鞋履文化几千年的历史面貌和发展过程,将原馆内的藏品尽可能多的容纳进来,充分展示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鞋文化。
直面真实,走向深刻
△ 鞋文化展示厅
“鞋履虽小,天地甚大”。走进“踏实印象”鞋文化展示厅,一双双珍贵鞋品在透明的玻璃窗内诉说着自己的故事,从最古老的鞋到现代制鞋的嬗变轨迹,制鞋业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清楚呈现。“踏实印象”鞋文化展示厅大致可分为历史沿革、互动体验、专利创新三大模块。这是个承载职教情怀、文化育人的场馆,当师生直面真实历史,教育就真正走向深刻。在温州诸多中职学校中难见这样规模的展示厅。
历史沿革区,不仅有鞋文化历史概述,用图片的形式洋洋洒洒把中国鞋文化的历史呈现出来,按照中国历史的发展,介绍了我国在新石器、魏晋南北朝、宋元明清、民国等历史时期鞋子的材质、款式、用途,将鞋与民俗、文化相结合,体现了中华鞋履文化的传承。
在互动体验区,一只长3米,高1.05米,耗皮200余尺(一尺约合33.33厘米),由手工缝制的巨型真牛皮鞋映入眼帘。它不仅是一只大鞋子,还是一辆可供人驾驶的新能源鞋车。在多次大型展会上成为吸引眼球的“大明星”。
专利创新区则展示了校内师生鞋类相关的专利成果,并且展示了由浙江霸力集团公司设计制作的世界上最大的女皮鞋,此鞋荣获1995年“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
△ 德国学生来校体验皮具制作
从中国鞋都鞋文化博物馆到“踏实印象”鞋文化展示厅,从引进到内化,学校充分发挥场馆的资源优势,将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将教师讲授与学生亲身体验相结合:播鞋文化相关影片,邀请鞋革专家做讲座,开展“小鞋匠”知识竞赛,举办小制作、小发明、小创意展览……爱鞋、学鞋、用鞋已经成为学校“踏实印象”鞋文化展示厅场馆教学的新常态。在场馆教育中,鞋文化和踏实文化教育全面渗透,做到了师生场馆教育常态化、全员化,让每个“鹿职人”的身上都打上“踏实行千里”的精神烙印。
与此同时,依托“踏实印象”鞋文化展示厅,学校积极打造职校德育教育与文化场馆社教职能融合的“五场”。由于地处鞋文化产业园区,学校重视鞋文化资源在德育教育中的价值和作用,充分发挥场馆的功能,进一步提炼鞋文化精神、行文化精神、踏实文化精神等价值精髓,通过举办主题讲座等活动将鞋文化展示厅建成“中华精神和中国文化的辐射场”;以走出去、请进来、开展场馆校园文化活动等为主要形式,实现场馆教育全覆盖,打造“当代中职生的价值场和信仰场”;“充分发挥阵地作用,有效利用文化资源”,共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育基地,打造“先进党员的裂变场和修炼场”。
校馆联手,内外同频
“场馆教育”,目前还是新的提法和方向,学校围绕场馆研究方向,进一步统筹企业资源,将“踏实印象”鞋文化展示厅纳入到红蜻蜓·中国鞋文化博物馆体系之中,总结和构建出一套“一主多馆”的场馆教育新模式,让校园内外同频共振,让鞋文化基因代代相传,培养有担当、有情怀、有境界、有涵养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主多馆”即以红蜻蜓·中国鞋文化博物馆为主体,包含“踏实印象”鞋文化展示厅、一足间·天然鞋石收藏馆等多个分支的平台。其中红蜻蜓·中国鞋文化博物馆位于瓯北五星工业园红蜻蜓新股份大楼内,一楼为鞋文化馆,二楼为品牌馆,三楼为科技馆,总面积1500多平方米。其中一楼鞋文化馆按历史馆、金莲馆、少数民族馆三大部份陈列。历史厅主要展示鞋的发展变化,以历史为主线,反映中华民族鞋文化的变化与发展,突出具有历史特色的鞋类及制鞋工具,系统反映中国鞋履文化几千年的历史面貌和发展过程;品牌馆展示近代中外名牌名鞋包括获得全国驰名商标荣誉称号及获得全国十大真皮鞋王荣誉称号的鞋类精品;少数民族厅以横向为主展示全国56个民族鞋类精品,集中反映中华各民族绚丽多姿的鞋文化;多媒体演示厅采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如纪录片播放、现场录像、电脑光盘等展示某些难以收集到实物的史料。去红蜻蜓·中国鞋文化博物馆参观体验已成为学校新生始业教育的必修课。
△ 一足间·天然鞋石收藏馆
一足间·天然鞋石收藏馆则位于学校行政楼。“一足间”语出“夔一足矣”:先进与落后,区别只在一步间,始终领先一步则是馆主王松的最大本意。馆内收藏鞋石精品达几百枚,有的石头像古代战士的战靴,有的像古代妇女的三寸金莲,还有的像公主穿的水晶靴,其中最小的只有几十克,还不及成人小手指大,最大的高1.5米,长1.9米,重达几吨。学校鞋类设计专业的老师和学生时常会来“一足间”观赏品鉴,寻找设计的灵感。
通过校内外双向互动,优势互补,全面加强学校文化育人体系建设,以活动促建设,落实到德育建设的各个方面,采用精准教育的方式、多举措推动实践活动常态化,真正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接下来,学校还准备和温州市收藏陶瓷鞋的金永愉合作,在学校联合开设一个陶瓷鞋鞋文化展览馆,让更多的人了解鞋都温州、了解鞋文化。
作者简介
王松,高级教师、软件工程硕士、高级鞋类设计师,温州市轻工职业学校校长,从事鞋类职业教育、鞋类技术创新创业、鞋文化传承等工作。现任全国职教鞋服饰品专指委副秘书长,《西部皮革》杂志编委,《中国鞋都》杂志特别顾问,浙江省皮革行业协会理事,省中职学校特色专业教研大组理事,温州市鞋革行业创新与技术专业委员会顾问,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专家顾问,中国鞋都商学院专家顾问。省第二届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校长奖,省中职名师(教育管理),省皮革智慧贡献奖,温州市首批“教育名家”培养对象,温州市第六届名校长,国内首个鞋类专门化职校创办人,“一足间”鞋石收藏馆创始人。
阅读更多
(责编:周晓雅 审核:黄三好)
- 2025-01-22
- 2025-01-22
- 2025-01-22
- 2025-01-20
- 2025-01-20
- 2025-01-20
- 2025-01-15
- 2025-01-15
- 2025-01-14
- 2025-01-14
- 2025-01-14
- 2025-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