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比赛:学生规则意识培养的有效载体
来源:浙江教育信息网 作者:孙英俊
■杭州市闲林职业高级中学幼儿动商教育研究·系列报道(十八)
【摘要】规则意识对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以及道德素质的养成,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有意地对学生进行规则意识养成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中的游戏与比赛都具有较强的娱乐性与竞争性。二者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作为学生规则意识养成教育的有效载体,从而使学生在体育游戏与比赛的参与过程中接受规则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体育游戏;体育比赛;学生;规则意识;载体
“无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道出了规则、规矩的重要性。当下的学生,一定数量上在充裕地物质生活保障下变得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缺少一定规则意识。这种情况的出现,不但影响了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而且对社会也产生了较多的不良影响。规则意识的养成,不仅会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起到作用,还会对学生的道德素质水平提高起到作用。因此,立足学科教育特点挖掘规则意识教育意义深远。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中的游戏与比赛都具有较强的娱乐性与竞争性。二者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作为学生规则意识养成教育的有效载体,从而使学生在体育游戏与比赛的参与过程中接受规则意识的培养。本文基于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对学生规则意识培养的重要性进行了再分析,并立足体育学科对游戏和比赛两种规则意识教育载体进行了探究,旨在交流与共享。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学生规则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分析
早在2014年3月间,教育部就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第一次提出了核心素养体系建设,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了界定。即,学生核心素养是指具备适应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学者田勇智和张小红强调:“体育品德是体育学科学生核心素养的三大内容之一,规则意识是体育品德的基本属性之一。”[]何为规则,规则就是一个条例或者一种制度,它是依据一定的环境制定出来的。规则有着多种多样的形式,有书面形式的成文制度与条例,还有约定俗不成文的规则。规则要对个人行为举止进行一定的限制与制约,社会中的各种规则主要是为了社会秩序维持而设定。不管规则是如何制定,只要出台就会产生一定的约束性。
人的行为举止只有在一定的范围里可以得到肯定。对于人的行为举止的肯定也是有多种形式的,如自然界的肯定、社会肯定、其部门或个人的肯定,等等。在约束里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因此,规则的约束性是普遍存在的,也是永远不会消失的。世界上所有存在的事物都是有自己的一套生存规则,特别是各种法律法规,规则性更为突出,这是我们永远都要遵守的。
学生担负着民族的希望和国家建设的重任,国家能不能够强盛繁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当代学生的规则意识养成。如果一个人没有一定的规则意识,那么这个人的行为举止将会因缺少约束性而出现各种问题,如在战争中,没有规则意识的战士就容易丧命;在社会生活里,没有规则意识就有可能与他人发生矛盾,甚至会触犯法律,走上犯罪道路;在各种比赛里,没有规则意识就有可能因犯规而被淘汰出局。总之,一个人有没有一定的规则意识,不但会对一个人的办事效率的高低产生影响,而且还会直接决定一个人的人生境优劣。因此,要想使得国家变得更加强大,就必须对学生的规则意识养成进行教育,这也是当前教育教学重要的战略目标。
二、体育游戏与比赛作为学生规则意识培养载体的优势
游戏与比赛的种类繁多,而体育游戏比赛是基于游戏和比赛二者基础上的融合体。体育游戏比赛属于体育活动种类之一,是一种被规则化和组织化后的体育活动。体育游戏比赛是带有较强的体育活动目的性,且还有较强的创造性特点。体育游戏比赛也是相当简单的,能够让参与者快速学会和接受,还能够娱乐大众。同时,体育游戏比赛的项目和种类也是多种多样的,根据项目和目标的不同可以把体育游戏比赛分为两种,即活动型的体育游戏比赛和竞技型体育游戏比赛。不管哪种类型的体育游戏比赛都有提高参与者的身体素质,激发参与兴趣,养成规则意识。
(一)体育游戏比赛具有较强娱乐性,对规则意识培养具有潜移默化性
娱乐性是体育游戏比赛的一大特点。体育游戏既然是基于游戏基础之上,那么娱乐性肯定是其最大的特点和特性。总所周知,游戏的主要目标就是使参与者在参与的过程中能够获取到快乐体验,能够在娱乐体验过程中感悟到可以激发自己的成长的道理或启发,能够在参与的体验过中对相关能力加以提高,对相关本领加以提升。实践也证明,只有带有娱乐特性的游戏比赛,才可以激起参与者对于游戏活动的强烈兴趣,才能够吸引参与者全身心地去参加活动,才能够使参与者在游戏活动中亲身感受快乐。学生的天性就是活泼好动,喜爱有趣的活动,体育游戏比赛恰恰符合学生的这一天性,并把这种天性充分地调动了起来,使得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游戏参与中愉快地接受能力的培训和意识的培养。
另一方面,所有的体育游戏都是有一定规则性的,参与者只有在完全遵循游戏规则的前提下才能够完成游戏活动的参与。因此,体育游戏比赛才可以使参与者在体育游戏的过程中接受规则并对参与者的规则意识加以培养与熏陶。通过相关主题的体育游戏比赛活动参与,才可以使学生在上课的时候能够遵守课堂纪律,在社会生活里能够遵纪守法。
总之,体育游戏以其娱乐的特性,可以激起学生参与和学习的兴趣,使得参加体育游戏比赛的学生越来越多,接受潜移默化规则意识培养的学生越来越多,规则意识的培养效果也越来越好。
(二)体育游戏比赛具有激烈竞争性,对规则意识培养具有一定强迫性
体育游戏比赛也是基于比赛基础上而提出的,比赛过程需要团队的合作,需要通过克服相关的竞争才能获取胜利。因此,学生通过参与体育游戏比赛,可以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对规则意识的培养具有较强的强迫性。通过体验体育游戏比赛过程中的不同心理感受,让参与者认识游戏和比赛规则的重要性,从而也实现了学生对规则理解与遵守的目标。教学实践中,很多的体育游戏比赛并不是一个人能力就可以完成的,尤其是哪些团体项目的体育比赛,需要很多人齐心合力才能够完成。实践证明,在参加体育游戏比赛的过程中,参赛团队的队员们会一起努力,共同完成游戏比赛任务,共同实现比赛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参赛学生会不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同时,也会倾听别人的想法,要共同努力和合作来完成体育游戏比赛,这就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的规则。此外,很多体育游戏比赛都不但能够培养参加人员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而且还能够通过参加团队之间的竞争来提高参加人员的参与兴趣,增强参加人员的拼搏精神。
总之,体育游戏比赛,不管是个人体育游戏比赛,还是团体体育游戏比赛,都是把胜利作为终极目标。在参加体育游戏比赛的过程中,参与者会充满强烈的竞争意识,而要想去竞争就必须严格遵守规则,从而就实现了对参与者规则意识养成的教育任务。
三、利用体育游戏比赛作为载体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方法和途径
前文较为详细地论述了体育游戏比赛所具有的娱乐性和竞争性特点,也分别论述了每一个特点对学生学生规则意识养成教育的意义和作用。那么,在体育教学实践中要如何设计体育游戏比赛或组织体育游戏比赛,才能高效地实现对学生规则意识养成的教育呢。笔者基于多年的教学经验提炼及相关文献的研读,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方面加以着手:
(一)构建具有针对性的体育游戏比赛规则
体育游戏比赛大部分都是在体育课堂中进行的,课堂是学生参与体育游戏比赛的主要场所,也是对学生规则意识养成教育的主要阵地。在体育课堂上进行相关游戏比赛,体育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把体育知识教学和伦理道德教育融合在一起,努力把规则意识融入到每个教学细节中去。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游戏比赛之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根据课堂体育教学内容的特点,制定出详细的且有针对性的体育游戏比赛规则。设计要便于参与的学生能够清楚地知晓体育游戏比赛规则的内容,并且便于增强学生对体育游戏比赛规则的认知。体育教师在设计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在体育游戏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如何严格按照制定好的规则去开展体育游戏,如何使学生在体育游戏参与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规则意识。
实践告诉我们,体育教师在制定体育游戏比赛的规则时,一定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教学情况和每个班级的学生特点,制定出符合教学实际的游戏比赛规则,从而才能促进体育游戏在课堂上的顺利开展,才能更高效地通过体育游戏比赛的组织培养学生对规则的重视与遵守。例如,规则设定好,体育教师要思考如何在游戏比赛开始之前通过何种形式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明确游戏比赛规则,使学生清楚知道规则的内容、目的和对参与者的相关影响,继而能够保证深入地理解规则,熟练地按照规则去参加游戏,顺利地完成游戏。一些体育教师可能采用的是语言讲解法,也有一些体育教师会采用示范法,当然一些体育教师还会将比赛规则制成展板或者小卡片。总之,无论是哪种形式,都必须要坚持直观、明了、准确等基本设计原则。
(二)通过强化学生敬畏之心养成规则意识
人类个体对规则产生敬畏之心是规则意识的开始阶段。对规则的敬畏之心有时是来自无知和无知所带来的恐惧感,但是更多地是来自于规则自身。规则是一个组织在解决问题和应对压力的过程中累积遗留下来的剩余产物。也就是说,规则对于问题的解决和压力的应对曾经产生过很大的作用,使得规则拥有了一定合法性和权威性。虽然随着问题的逐步解决和压力的逐步减轻,规则的合法性和权威性会遭受到一定程度的怀疑和挑战,可是,规则一旦形成之后,它的变化过程会比较慢,会有一定的滞后性,这样一来规则的权威性就会被顺延下去一段时间,使得人们对于规则还继续保留着一定的敬畏之心。规则本身的权威性和人们对规则的敬畏之心,对于维护好社会的良好秩序是非常必要的。可以讲,规则意识就是从敬畏之心开始的。
在体育游戏比赛组织过程中,作为主要组织者的体育教师一定要按照事先所制定好的规则开展游戏比赛活动。通过严格执行游戏比赛规则,对于那些不能遵守游戏比赛规则的学生,一定要根据规则要求坚决地予以判罚,从而深化学生对规则的敬畏感。对于当下学生群体缺乏规则意识的表现,其实讲到底就是缺少对规则的敬畏之心,他们对规则非常的漠视,不按规则行事,认为规则没有什么了不起,有的甚至违法法律法规,走上了犯罪的到了,这是对规则完全没有敬畏感,没有规则意识。因此,在体育游戏比赛中,一定要加强规则教育,使学生在态度上重视规则,培养学生对于规则的敬畏之心,使学生不敢违反规则,这也是规则意识的基本表现。
体育游戏比赛的参与过程,不但是要学生从中学习到一定的体育理论、体育技巧与方法,而且还要让学生能够充分地认识到遵守规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体育游戏比赛组织的过程中,经常会有一些学生以身体缘故放弃或消极参与比赛,也有一些学生会因为违反游戏规则而被判出局,这些都是因为规则意识淡薄的缘故。因此,在体育游戏比赛组织的过程中,体育教师要严格执行游戏规则,使学生严格遵守游戏规则,不断对学生的规则意识进行强化。
(三)师生共设游戏比赛提高遵守的自觉性
对于培养学生规则意识而言,不是强行灌输就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规则意识的,而是需要体育教师在体育游戏比赛中循序渐进地培养,最大限度引导学生认识并自觉运用规则。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在设计体育游戏比赛的时候,大胆改革创新,根据学生特点,设计出更多的新颖、有趣的特色体育游戏比赛项目,从而吸引大量学生积极参加到游戏比赛中来,使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自觉运用规则。在设计体育游戏比赛活动的时候,体育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设计中来,让学生来设计和制定体育游戏的项目内容、规则、程序等等,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引导,帮助学生完成游戏活动规则的制定,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设计过程中,学生对于规则会有更深的认识,规则意识的培养效果也更好。
(四)教师适时参与共享规则遵守积极意义
规则意识的养成教育不能对学生进行一味的规则知识灌输与强化,而是需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游戏活动中而亲身地感受到规则遵守的积极意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深刻体会到规则的意义和作用,进而产生强烈的规则意识。也就是说,在利用游戏比赛培养规则意识的过程中,教师要讲究方法,不要照本宣科,一味灌输规则内容。体育教师可以采取适时参与到体育游戏比赛中的做法,通过参与过程中与学生分享经验的途径来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综上所述,规则意识的形成和培养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完成的,而是要经过长时间不间断的努力才能够做到的。在今后的中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中,体育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利用体育游戏比赛两大特性,积极采取多种培养方法和途径,使学生在体育游戏参与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加以养成,通过学生参与过程中的自觉接受,增强学生对规则的敬畏之心,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作者简介
孙英俊,高级讲师,杭州市闲林职业高级中学幼儿动商教育研究院领衔人,余杭区体育学科带头人,杭州市优秀教师,杭州市教育学会中小学体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体育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南京理工大学动商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吉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客座教授,和田师范专科学校体育学院客座教授。荣获全国教科研先进个人、优秀指导教师奖等国家级荣誉5项,公开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3篇。主编教材4本,个人专著2本,国家专利1项,计算机软著2项。
阅读更多
(责编:夏雨 审核:黄三好)
- 2025-04-03
- 2025-04-02
- 2025-04-02
- 2025-04-02
- 2025-04-02
- 2025-04-01
- 2025-04-01
- 2025-04-01
- 2025-03-31
- 2025-03-31
- 2025-03-31
- 2025-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