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演习:心智与踏实底色的“三行”课程

来源:浙江教育信息网 作者:王松

 

温州市轻工职业学校“名匠高足”育人品牌建设·系列报道(十

 

核心素养概念和命题的提出具有重要的认识论的意义和价值,它意味者教育思维方式的转型,在中职学校,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变革正当其时。学校基于“课堂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主阵地”的理念,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让中职生不仅拥有“匠人”的技能,还能拥有“大师”的思维,提升核心素养,立足于校情、师情、生情构建了“行之基+行之美+行之舞”的“三行”课程体系,为学生成人、成长、成才、成器提供了重要窗口。

 

对接核心素养,厘清课程目标

 

探究学校课程目标,思索培养怎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两大教育命题,必须植根学校文化背景,厘清学校文化的由来及特点,以此作为学校课程架构的逻辑起点和上位依据。自建校起,学校就持续推进学校文化建设,不断表达学校文化价值诉求,构建“行文化”体系,明确提出“人人能行,人人出彩”的课程理念。新的发展时期,结合核心素养培育新要求,学校将课程理念修改为“心智阳光,踏行千里”,其思路是进一步聚焦核心素养的重要部分,突出学校文化中原有的、最核心的两个要素——心智和踏实。心智指向生命的内核,踏实勾勒生命的外显,与培养有温度有素养的准职业人形成完整统一。

 

 

△ 学校“行文化 ”

 

面对日新月异的全球化发展,特别是人工智能愈来愈强大的挑战,现如今教师该如何培养孩子,以应对未来竞争?这是近一年来学校特别关注并积极探讨的话题。为此,在基于人工智能与人的智能深度区别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对培养目标中的核心要素进行全新定位,以确保课程理念的先进性、时代性。

 

心智指向成匠成才,踏实指向成人成器。在育人的三个维度中,心智侧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凸显人的综合能力培养;踏实更多指向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二者相互融合,相辅相成,形成一个有机的育人系统。由“心智”和“踏实”为底色,最终提出了“五有五会”的课程目标:有底蕴会做人、有抱负会创新、有专长会生活、有涵养会共处、有担当会做事。

 

“五有五会”课程目标之下,学校进一步提出了多元化、互补性、可选择的课程开发原则。

 

多元化原则即课程内容多元化和课程开发主体多元化。课程体系的开发要遵循多元智能理论,即每个学生不同程度地具有语言、音乐、数理逻辑、空间、身体运动、人际交往、自我认识、自然观察多种智能的观点,课程的内容涵盖面广;要遵循“自主开发为主,合作开发为辅”的原则,充分挖掘和培育校内课程开发力量,适度借助合作企业、社会团体和家长导师团开展课程建设。

 

互补性原则是指课程开发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地方的课程要求,对国家、地方课程缺少灵活性、强调统一性的课程现状进行一定的弥补。学校需要在原有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这三级课程基础上,经统筹、整合、拓展和创新形成新的校本课程体系。

 

“让学生学会选择”是课改的重要目标。可选择原则是指课程设置多层次、选修科目多样化,可供学生个性化选择的机会和余地大,促进学生多样性和个性化的发展的概率大。因此,课程设计要多梯级分层实施,即在一个大项目下设计若干小项目,让学生根据情况选择,为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发展创造条件。

 

体现核心素养,优化课程结构

 

 

△ “三行”课程图

 

行文化课程体系包括行之基、行之美、行之舞三类课程。行之基课程:行得踏实,身心必须健康,同时具备一定的人文知识和法律知识;行之美课程:行的漂亮,人需要接受艺术的熏陶;行之舞课程,作为职业学校的学生,必须长袖善舞,学好专业知识,受益终身。“三行”课程彼此之间并不仅是补充关系,还是递进关系。其中,行之基处于底层,是落实国家教育方针目标的具体体现,而行之美课程和行之舞课程是在完成核心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

 

行之基课程是必需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和直指培养目标中最关键素养的校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所需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行之基课程为后续的行之美课程、行之舞课程服务,譬如数学培养学生熟练的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常被喻为锻炼人思维的保健操;语文培养学生书写能力、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等。这些基础课程均为必修课,旨在激励、引导学生夯实基础,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 社团文化节

 

行之美课程,围绕核心课程所学内容拓展空间,提供更多的实践体验机会,培养兴趣,促进学生动手动脑。根据学生需求的层次性,行之美课程分成普及型和提高型。普及型拓展课程是必修课程,重在激发学生兴趣,教会学生学习,是每个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如审美与设计、摄影技术等,强调全体参与。提高型拓展课程是选修课程,不仅需要学生有兴趣,而且要有一定学习基础,如鞋石艺术赏析、生活中的数学、微视频制作等,学生可双向选择,在选修人数超出规定时需要参加入选资格考试。

 

行之舞课程,主要开发和培育学生的潜能和特长,指满足个人定制化需求的校本课程,不限制学习的时间和空間,因人而异,因需而设,绽放个性,鼓励特长发展。其开展形式根据综合程度,分成学科类、项目类、竞赛类、活动类等课程。学生团队自主抱团申请,满额即可开办,由学校提供师资。

 

“三行”课程体系作为一个完整、立体的系统,体现在行之基、行之美、行之舞这三类课程的有效整合上,体现在不同学段课程目标的整体布局、分步实施上,体现在必修、限定选修、自主选修等修习模式的灵活运用上,体现在因需而设的长短课时设置上。

 

总之,在“三行”课程体系中,行之基保证基础,行之美满足个性,行之舞延展能力;行之基提升质量,行之美发展兴趣,行之舞注重实践;行之基面向全体,行之美面向差异,行之舞面向社会。以学生核心素养为统领的“三行”课程体系,推动了育人模式的转变,扩大了学校教育、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引导学生全面且有个性的发展。

 

落实核心素养,整合课程实施

 

有了课程架构,在具体的课程实施中,学校紧扣核心素养,按“三行”课程的不同特点,以“学科(专业)内的“1+X”整合、学科(专业)间补融整合、主题课程下的综合渗透整合”为方式,让核心素养在课堂中落地生根。

 

第一,学科(专业)内的“1+X”整合。这里的“1”指的是一个学习目标,“X”是指在某门学科或某个专业的课堂教学中,所渗透、补充的相关学习资源。“1+X”整合方式将目标进行聚焦,目标直指本门课程重点承载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点。围绕目标,重组、补充本学科(专业)内相关资源,使学生的思维转向深度、认知走向多元。如语文学科,基于学科特点,聚焦“善思、交流”两个要素,将一个单元围绕某个表达训练点,重组原有单元学习内容,补充课外相关篇目,按“单元整体预习——课时整合授课——单元整体回归”的策略进行教学。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思考本单元表达共通点。在同类阅读、多元思考中培养深度思考、归纳概括、自主探究等高级认知能力。

 

第二,学科(专业)间补融整合。“补融”指的是各学科之间,围绕共同的目标,实现知识相互促进、相互补充,从而有效达成教学目标。这里的目标是不同学科(专业)在促进人的发展中的共性要素。例如为培养学生综合探究能力,将安全教育、环境教育与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中的交叉内容进行融合,重新设计专题,用“情景任务”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共享。再如鞋结构设计课程,语文与鞋知识点学习有相通之处,为鞋取名赋寓就是学生语文涵养的体现,如何使学生设计的鞋子既能达到视觉上的美感,又能直击购买者心灵,就是语文与鞋专业跨界的终极目标。资源补融,带给学生的不仅是学习的高效,也让他们学会了前后贯通相关知识,思维的广度得到延伸,自主探究能力进一步提高。

 

 

△ 学生在T台展示设计创作的皮具作品

 

第三,主题课程的综合渗透。这里的“综合渗透”是指围绕某个主题,打破学科(专业)界限,开展跨学科教学,巧妙交叉、融合多门学科资源,并在实践活动中进行综合应用。主题课程目标即为学校提出的“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工匠精神、动手实践、学会学习、人文底蕴、创新创业、科学精神”8个要素,整个学习过程,融合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知识,整合鞋类专业、电商专业等专业技能要求,这些知识(技能)的学习不是在一节课中完成,而是超越了学科(专业)边界,在主题目标下自然渗透、巧妙穿插,且教师通过不同单元、不同方式将对应的八大核心素养进行综合落实。

 

为提高课程实施效果,“三行”课程体系中行之基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占总课时数的 50%;行之美课程是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延伸和深化,主要服务学生能力提升,以综合性课程为主,占总课时数的 20%;行之舞课程由学校自主开发,主要服务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占总课时数的30%。让全体师生找到了自已的发展方向,展现了自已的耀眼光芒。

 

作者简介

 

王松,高级教师、软件工程硕士、高级鞋类设计师,温州市轻工职业学校校长,从事鞋类职业教育、鞋类技术创新创业、鞋文化传承等工作。现任全国职教鞋服饰品专指委副秘书长,《西部皮革》杂志编委,《中国鞋都》杂志特别顾问,浙江省皮革行业协会理事,省中职学校特色专业教研大组理事,温州市鞋革行业创新与技术专业委员会顾问,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专家顾问,中国鞋都商学院专家顾问。省第二届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校长奖,省中职名师(教育管理),省皮革智慧贡献奖,温州市首批“教育名家”培养对象,温州市第六届名校长,国内首个鞋类专门化职校创办人,“一足间”鞋石收藏馆创始人。

 

阅读更多

 

“名匠高足”育人品牌建设办学经验专栏

 

(责编:夏雨 审核:黄三好)

 

创建时间:2022年6月27日
首页    理论科研    德育演习:心智与踏实底色的“三行”课程
  • 高文英:初心决定道路 认知决定高度
    高文英:初心决定道路 认知决定高度
    厚植海洋文化 陪伴儿童成长
    厚植海洋文化 陪伴儿童成长
    在时代窗口 奋笔写青春
    在时代窗口 奋笔写青春
    锻造硬核实力 方能技高一筹
    锻造硬核实力 方能技高一筹
    追逐心中的梦想
    追逐心中的梦想
    培育文化素养 发扬武术精神
    培育文化素养 发扬武术精神
    目有繁星 追光而行
    目有繁星 追光而行
    锤炼过硬本领 赋能精彩人生
    锤炼过硬本领 赋能精彩人生
    技能成才 匠心筑梦
    技能成才 匠心筑梦
    走技能成才路 奋斗筑梦未来
    走技能成才路 奋斗筑梦未来
    以青春力量开启蜂农致富路
    以青春力量开启蜂农致富路
    技能成就少女职业梦
    技能成就少女职业梦
    吹响中考征程的“集结号”
    吹响中考征程的“集结号”
    争当科技路上的追梦人
    争当科技路上的追梦人
    展专业才艺 绽时尚魅力
    展专业才艺 绽时尚魅力
    韦佳球:心有梦想 必有远方
    韦佳球:心有梦想 必有远方
    耀眼银幕,逐梦舞台
    耀眼银幕,逐梦舞台
    吕可渐:破茧而出 初露光芒
    吕可渐:破茧而出 初露光芒
    小小“网红”直播带货助力乡村振兴
    小小“网红”直播带货助力乡村振兴
    天使在人间,最美逆行者
    天使在人间,最美逆行者
    爱上创客 梦想起航
    爱上创客 梦想起航
    走技能成才路 树技能报国志
    走技能成才路 树技能报国志
    王梦珂:勇敢追梦 技能成才
    王梦珂:勇敢追梦 技能成才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
    星光助力 高考加油
    星光助力 高考加油
    中职生用奋斗擦亮青春底色
    中职生用奋斗擦亮青春底色
    气膜实验室里的“侦察兵”
    气膜实验室里的“侦察兵”
    邹欣颖:迎着太阳奔跑的女孩
    邹欣颖:迎着太阳奔跑的女孩
    中职生逆袭考上研究生
    中职生逆袭考上研究生
    热血青春护卫生命之光
    热血青春护卫生命之光
  • “筑梦新学期 同心向未来”专栏
    “筑梦新学期 同心向未来”专栏
    “培养综合素质 发展核心素养”暑期研学专栏
    “培养综合素质 发展核心素养”暑期研学专栏
    “骊歌声响 逐梦远航”毕业季专栏
    “骊歌声响 逐梦远航”毕业季专栏
    “体验端午习俗 传承传统文化”专栏
    “体验端午习俗 传承传统文化”专栏
    “崇尚一技之长 擦亮生活底色”专栏
    “崇尚一技之长 擦亮生活底色”专栏
    “关爱心理健康 护航学子成长”专栏
    “关爱心理健康 护航学子成长”专栏
    “弘扬雷锋精神 劲吹文明新风”专栏
    “弘扬雷锋精神 劲吹文明新风”专栏
    “岁杪话总结 新年强部署”专栏
    “岁杪话总结 新年强部署”专栏
    “创新党建品牌 赋能教育教学”生动实践专栏
    “创新党建品牌 赋能教育教学”生动实践专栏
    2023年浙江省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专栏
    2023年浙江省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专栏
    “灯塔引航”党建共同体生动实践专栏
    “灯塔引航”党建共同体生动实践专栏
    嵊州市卓越校长青蓝工程培训专栏
    嵊州市卓越校长青蓝工程培训专栏
    浙江省社区教育特色品牌项目建设专栏
    浙江省社区教育特色品牌项目建设专栏
    林乃聪:希望孩子们有一个诗意的童年
    林乃聪:希望孩子们有一个诗意的童年
    聚焦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专栏
    聚焦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专栏
    特色化办学赋能高质量发展探索与实践专栏
    特色化办学赋能高质量发展探索与实践专栏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专栏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专栏
    阅读为人生打下底色读书行动专栏
    阅读为人生打下底色读书行动专栏
    关注更多学子走上技能成才之路专栏
    关注更多学子走上技能成才之路专栏
    社区共学养老探索与实践专栏
    社区共学养老探索与实践专栏
    家庭教育赋能孩子成长探索与实践专栏
    家庭教育赋能孩子成长探索与实践专栏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生动实践专栏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生动实践专栏
    幼儿动商教育研究专栏
    幼儿动商教育研究专栏
    【诗评】笔端生意趣,字里跃童心
    【诗评】笔端生意趣,字里跃童心
    浙江省中职教师跨界融合发展共同体探索与实践
    浙江省中职教师跨界融合发展共同体探索与实践

校园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