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教育:准军事化的行动管理
来源:浙江教育信息网 作者:王松
■温州市轻工职业学校“名匠高足”育人品牌建设·系列报道(二十)
当前我国进入重要转型期,青少年学生成长面对很多的风险与挑战,在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对他们进行强有力、持续不断的教育引导,才能使他们更快更好的成长、成熟、成才。学校实施准军事化管理,是在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近年来,学校在开展德育工作上大胆探索,学习外地先进教育管理经验,将准军事化管理与7S精细化管理同步执行,通过准军事化管理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执行力和纪律性等素养,强化和巩固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规范,让走出中职校门的学生能够更快适应社会的需要。
△ 学校获评“双拥”共建示范单位
同时,学校让学生在不断端正“三观”的过程中,学会正确地规划生活、规划学习,努力打造学生安心、老师舒心、家长省心、社会放心的书香校园、阳光校园、和谐校园、平安校园,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提供有力的保障。基于此,学校打造了特色中职教育品牌,获得了学生家长和用人单位的认可,受到了主管部门和兄弟学校的好评,提升了学校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做好顶层设计,厘清准军事化管理制度
迈进新时代,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在中职学校显得尤为重要。中职学生入校时,存在行为习惯较差、基础知识薄弱等问题。正处于青春期的他们,往往逆反情绪多,心理问题多,情感交流少,社会实践少,一度造成学校管理的难度高,教育目标难以实现。为改变这一现状,学校引入准军事化管理,将立德树人和军事化管理相结合,抓学生日常管理、行为习惯、职业素养养成教育。
准军事化管理从规范言行举止、强化思想作风入手,组建以优秀退役军人为主体的教官队伍,实行全方位融合代入、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式的教育管理,把部队的好思想、好作风、好传统深耕移植到日常管理之中。在点滴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让他们初步具备军人雷厉风行、严谨细致、忠诚勇敢、守纪担当的优秀职业品质。
古话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要想使军事化管理真正见效,使学校管理真正“精细”起来,完善的组织制度是根本保障。为防止军事化管理高开低走,学校始终强调各项规章制度的严肃性、重要性,使准军事化管理从开始就在高位运行。
一是完善制度机制。学校先后制定完善《学校准军事化管理实施方案》《准军事化管理规定》《学校班级量化考评条例》等配套制度,建立检查评比、情况通报、校企联动等相应工作机制,使各项规章制度细化、实化、规范化。
二是健全管理团队。及时组织成立由校长亲自挂帅,一名副校长分管,德育处牵头,年级主任、班主任、骨干教师和外聘教官为主体的准军事化管理领导小组,严格按照部队编制成立模拟班子,设立规范的准军事化管理制度和学生会人事分配制度,定点、定人、定位对学校班级、学校资产、学生个人、学生宿舍楼、校园秩序进行严格规范管理。
三是狠抓规范落实。坚持突击检查、随机抽查、视频监察等方式,抓反复,反复抓,使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到点、责任到人、形成常态、规范运行。利用校长办公会、年级会、班务会等时机,组织各级专题研究反思存在的问题,扫清思想障碍,限期整治纠改,提高落实效率。采用流动红旗、通报讲评、绩效评定等激励手段,激发各级抓好制度落实的主动性积极性。
深度嵌入融合,延展准军事化管理途径
△ 学生军训英姿
学校始终坚持把准军事化管理定位于参与思想教育、参与学生成长、参与学校精神构建的管理,杜绝临时性、应景式、概念化思想,使学生在校期间从方方面面都能感受到浓厚的军事化氛围。
以新生军事训练为突破。实施之初,首先对高一年级的新生进行为期10天的入学军训,围绕条令条例教育、队列训练、地形图读解训练、行军训练、自我防卫训练、消防演练,以及国家安全、安全防范及反邪教、消防安全等专项教育进行,以培养学生令行禁止的纪律观念,为新生入学后的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集中训练阶段对队列、内务卫生、作风纪律、宣传报道和歌咏比赛五个科目进行考核,选出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
以一日生活制度为基准。一日生活制度即早晨6点起床,6点半跑操,6点50至7点40洗漱吃饭、整理内务,8点至11点半学习……直到晚上10点熄灯,其间,学生、教师按照规定时间进行学习和训练。以此为基础,学校抓强化,遵循“久行成习惯、习惯成自然”的德育原则,采取系列强化措施,从细节抓好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如寝室内务必须整齐划一、见到教师教官要问好、作息必须按时等,强化学生的准军人意识。严抓督查,按照《准军事化管理规定》加强对学生的正面引导,并创建“事事有规范、处处有督查”的全天候全方位的教官、全天候军事化管理办公室、全方位校领导随机查“三级督查”机制,使学生有养而成。抓主体,坚持学生的事情依靠学生解决,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引导学生之间互管、互学、互教,力争把德育要求和管理细节落实到位。为此,学校还成立了小军人俱乐部,让学生学习军人礼仪、军队纪律,培养学生自强、自立、自信的品质,让“学军、拥军、爱军”在师生心中深深扎根。
以军事文化活动为牵引。起床、熄灯采用部队军号,音乐课教唱军歌,每周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着手组建军乐队、威风锣鼓队,校企融合开展运动会、文艺晚会等,使学生始终身处良好氛围环境之中,自然树立积极向上、坚毅坚韧、自强不息的处世态度。借助国防知识讲座,内化良好作风、品行,进行军体拳和队列训练,不断巩固军训成绩;在教学楼国防教育文化墙上,“军人风采”“军事焦点”“军事新闻”“国防资讯”等内容特别醒目,使学生能够多渠道了解军事国防信息。每个班级教室的后墙上,还开设了国防教育专栏,由学生自行搜集国防相关文字、图片,设置张贴。由此,学校形成了一种关注国家利益、支持国防建设、学习科学技术、投身国防建设的良好氛围,有效激发了广大学生的爱国之心、报国之情、强国之志,提高了学生国防意识、振奋了学生民族精神、激发了学生爱国热情、增强了学生民族责任感。
△ 教官进行内务整理教学
把握教育脉搏,拓宽军事化管理视野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到周一,雄壮的国歌声响起后,学校国旗班的同学们格外引人注目,他们迈着坚实有力的步伐走上升旗台,心怀敬意地把鲜艳的五星红旗升起。为弘扬爱国主义教育,学校按照天安门广场国旗护卫队的标准成立了国旗班。国旗班是一个以保护国旗、履行升降国旗等义务、增强全体学生爱国意识为主的有组织、有纪律的班集体。除了参与本校的升旗外,还多次承担区运动会的升旗任务。国旗班又不只是一个“班”,它代表了中职学生对国旗的信仰,彰显了当代中职学生昂扬的精神面貌。
△ 国旗班
国旗班成员每年从新生中筛选,以加强对新生的教育,磨炼新生们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从组建首届国旗班开始,学校便对申请加入国旗班的学生进行严格的考核,要自愿报名,并接受团委和教官的考核,要求他们牢固树立为学校、为同学服务的思想意识,要视国旗高于一切。
站军姿、齐步走、升国旗……为了出色地完成升旗任务,每届国旗班成员都要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训练。刻苦的训练,换来的是成功的喜悦。国旗班的同学,以飒爽的英姿、铿锵的脚步、整齐的队列、标准的动作,塑造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让国旗班成为学校的一张金名片。最近几年,几乎所有的温州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中学生体育节开幕式的出旗任务都是由学校国旗班承担并出色完成的。
国旗班的成立并届届相传,似乎正印证了“风景这边独好”的诗句。作为一种精神的传承,国旗班在新老队员换届时,学校还会举行庄严的国旗交接仪式,老的国旗护卫队队员对新队员提出希望和要求,让新队员记住自己肩负的责任,要时刻捍卫国旗和国旗班的尊严,传递好国旗护卫队的接力棒。在学校国旗班的光荣墙上,每一届国旗班成员的名字都写在上面,学校用这样一种方式告诉学生,国旗班的精神将永远传承下去。
加强对学生的准军事化教育,是让他们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抵御不法侵害的需要,也是培养新世纪优秀人才的需要。除了国旗班以外,为增强学生自我保护观念,进一步推动学校准军事化教育工作深入开展,把握德育和准军事教育的脉搏,学校还将阳光体育与准军事化管理相结合,推行“军体融合”新格局,在强健学生体魄、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学生关爱生命,热爱生活、勇敢乐观的良好品质。
为了让“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深入人心,打造活力校园,学校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体能情况和生理、心理特点,制定《学校学生体质健康提升方案》,分析了体育达标测试的各项指标,设计出一整套兼具科学性和时代感的大课间活动,把传统的课间操变为各种游戏活动,使学生从肺活量、上肢力量、柔韧性、灵敏度、耐久性几个方面得到科学的提升。并创造性的设置了一分钟军姿训练。在学生下肢力量足够的基础上,该校强化上肢的力量训练,结合轻松愉快的《快乐崇拜》乐曲,让体育训练和音乐做到有机结合,增强节奏和韵律感。
学校还运用“世界运动校园”APP开展学生自主跑操锻炼,还在教学楼一楼摆放了一把体脂秤,激励和督促学生走到阳光下,走到操场上,走到大自然中。因此无论什么时候,都能看到学生在利用休息时间到操场进行跑操的矫健身影。现在,学校大声喧闹的现象少了,行走中自动成行的多了。课堂上,东倒西歪随意讲话的少了,聚精会神端坐静听的多了,学生的体质体能及精神状态明显改善。数据采集中可以看到,学生体重减少2—5公斤,肺活量较之前增加1450毫升;耐久性较之前提高40个百分点;柔软性提高将近1倍,各项指标均优于全国同龄青少年平均指标。2020年在温州市中职学生体质健康抽测中,我校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平均分、优良率在全市33所中职学校中均名列前三名。
作者简介
王松,高级教师、软件工程硕士、高级鞋类设计师,温州市轻工职业学校校长,从事鞋类职业教育、鞋类技术创新创业、鞋文化传承等工作。现任全国职教鞋服饰品专指委副秘书长,《西部皮革》杂志编委,《中国鞋都》杂志特别顾问,浙江省皮革行业协会理事,省中职学校特色专业教研大组理事,温州市鞋革行业创新与技术专业委员会顾问,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专家顾问,中国鞋都商学院专家顾问。省第二届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校长奖,省中职名师(教育管理),省皮革智慧贡献奖,温州市首批“教育名家”培养对象,温州市第六届名校长,国内首个鞋类专门化职校创办人,“一足间”鞋石收藏馆创始人。
阅读更多
(责编:夏雨 审核:黄三好)
- 2025-01-22
- 2025-01-22
- 2025-01-22
- 2025-01-20
- 2025-01-20
- 2025-01-20
- 2025-01-15
- 2025-01-15
- 2025-01-14
- 2025-01-14
- 2025-01-14
- 2025-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