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生长型社区教育的发展
——汪国新及其团队的十年探索之路
来源:浙江教育信息网 作者:何益平
■社区共学养老探索与实践·系列报道(二十一)
[摘要] 研究发现社区教育存在知晓率较低、参与率不高、满意度不高的问题的原因之一,在于社区教育的开展方式,更多的是自上而下的设计和供给。杭州市成人教育研究室倡导并持续16年推进基于社区学习共同体的社区教育,实现社区教育方式从设计型到生长型的转变,在设计型社区教育和生长型社区教育中找到两者的平衡点,高质量发展社区教育,取得了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丰硕成果,受到学界关注,部分成果吸收到政府政策文件之中,对于国内其他地区将产生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关键词] 生长型;社区教育;发展;研讨会;综述
质量是社区教育的生命线。总结和反思中国社区教育发展30年的历程,发现政府提供的社区教育服务不能满足现实生活中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需求,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等问题,杭州市成人教育研究室的科研团队,认为社区教育到了转型升级甚至根本变革的关键时期,社区教育要实现教育方式从设计型到生长型的根本性变革[1],探索一条符合社区教育规律的生长式发展之路。
2023年4月27日,由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杭州生长型社区教育发展研讨会暨《学习圈•学共体:社区教育的杭州样式》新书发布会”,在杭州市富阳社区学院举行,会议由富阳社区学院院长彭哲敏主持。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俞晓东致辞,来自北京市、上海市、浙江省等地成人教育专家学者30人围绕“生长型社区教育的杭州样式”深入研讨,取得重要共识。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终身学习专委会副理事长、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科研机构委员会副理事长汪国新作《杭州社区教育十年探索与思考》的主旨报告,对十余年来杭州社区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进行了总结,对杭州生长型社区教育的创新成果进行了阐述。
一、持续开展两个课题的研究,形成“学习圈”和“学共体”两大品牌
(一)活化资源,建设成人教育共同体
成人教育的特性决定了成人教育的资源广泛地存在于各部门和各系统之中,不需要也不可能独立地建设一整套成人教育资源系统,但必须把隐性资源活化,把显性资源用好。汪国新担纲一项重新定义和盘活成人教育资源的课题《成人教育共同体建设研究——以杭州为例》2010年被立项为“‘十二五’教育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课题成果在汪国新著作《资源的合建与共享——成人教育共同体建设研究》中得以体现,该书以“开放共享”为核心思想,以杭州成人教育共同体建设的生动实践为基础,形成的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成人教育共同体建设理论和探索的具有成人教育特点的教育资源“合建”样式,既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更具有较强的推广应用价值。作为此书的深化与补充,又出版了专著《合建共享:成人教育综合体的建设与运作》。
“学习圈”是“30分钟市民学习圈”的简称,是杭州市政府2016年出台的《关于构建市民学习圈大力推进终身教育的工作意见》(杭政函〔2016〕4号)所要大力推进的“十三五”期间杭州市成人教育的重点工作,其本质特征和基本内涵是成人教育资源的合建与共享,是通过打造以街道和乡镇为单元的“成人教育共同体”,为市民提供便捷的和丰富的终身学习服务。2016年至2019年,杭州市共评选表彰了51个“示范30分钟上市民学习圈”。示范性市民“学习圈”的创建,促进了成人教育共同体的建设,逐步形成了杭州“学习圈”的成人教育品牌。
(二)转变学习方式,培育社区学习共同体
“社区学习共同体是生活在社区中的居民,由本质意志主导,因共同学习而自然结成的能实现生命成长和建立守望相助关系的群体。”[2]汪国新2007年首创“社区学习共同体”学术概念,经过16年的研究与推进,已发展成为中国终身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的研究专题、研究门类、研究方向。随着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BKA140033)的结题和社区学习共同体系列丛书《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四大支柱》《社区学习共同体》《社区学习共同体核心成员成长指要》《学习圈·学共体:社区教育的杭州样式》先后出版以及社区学习共同体系列论文的发表,中国新时代社区学习共同体理论体系已经基本建构起来,专著《社区学习共同体》获评了全国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汪国新团队的理论研究开辟了我国社区教育的新领域和新境界。汪国新表示,在社区学习共同体理论研究方面,杭州市以外的专家学者所作出的贡献是需要铭记的,特别是上海教育报刊总社的项秉健先生,为社区学习共同体理论的完成和丰富作出了重大贡献。
2010年开始,杭州一直在开展市一级的示范性社区学习共同体的评选工作,通过示范学共体的评选表彰营造一种良好的共同学习氛围,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发展呈现良性发展势态,学共体数量从2013年《杭州日报》《中国青年报》报道的2000个到2022年的8000多个。国际国内的影响力在不断增强,汪国新的论文《社区学习共同体培育的杭州实践》被日本终身教育领域学术权威期刊、连续26年每年刊发一期的《东亚社会教育研究》收录,在各种国际会议上的传播得到学界认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所长阿奈·卡尔森教授于2018年实地调研杭州社区学习共同体发展现状后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三)生长型社区教育品牌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生长型社区教育在发展动力上突出学习的内生性,基于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就像小草从地上长出来一样,是由内而外生发出来的。学习因自觉自愿自主而开心快乐,成员的学习潜能得到充分开发,人格尊严得到充分尊重,守望相助的人际归属感得以建立。汪国新提出的“成员即资源”[3]这一全新的社区教育资源观有其丰富的内涵,突出资源的再生性:一是成员也是资源;二是成员带来资源;三是成员生成资源。因此,生长型社区教育资源是自给式的,学习者互为师生,教学相长,可以不过多地依赖于外部环境,社区教育变得具有可持续性,对成人群体更具有吸引力。杭州市上城区社区学院院长项洁月对此也有自己的诠释,她认为“成员即资源”的新资源观,揭示社区学习共同体具有源动力,这种源动力触发了社区学习共同体从下而上的破土而出,同时又从内部机理上推动社区学习共同体向前发展。
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俞晓东说:“我是杭州市成人教育研究在汪国新主任带领下走在全国前列、进入高峰期的见证者,也是因机构拆并带来成人教育发展巨大困难而杭州的终身学习发展并没有衰落,依然特色鲜明、迎难而进的见证者。回顾十余年杭州市成人教育发展之路,我觉得这三个方面很有特点,一是定位正确,坚持把满足社区居民的学习需求,办老百姓喜欢的社区教育,作为推动全民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城市的一个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以市民学习圈建设作为重点来整合学习资源,推动本市成人教育的发展;二是难点突破,坚持以社区学习共同体发展来引领成人教育方式以及老年教育的方式的转变;三是形成品牌,16年探索形成的社区学习共同体培育品牌和社区共学养老品牌在全国产生的广泛而巨大的影响力。”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副会长包华影教授说:“中国有4个城市(北京、杭州、成都、上海)先后获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习型城市奖,我从杭州经验中悟出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杭州的品牌项目的引领,而品牌项目至少两个——为终身学习续航的市民‘学习圈’和守望相助的‘社区学习共同体’。
在全球学习型城市大会第二次国际专家会议上,时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所长阿奈·卡尔森说,在杭州他真切体验到了这座城市舒适的学习环境和人们浓厚的学习热情,可以说杭州是全球学习型城市的生动案例,经验值得推广”。
华东师范大学吴遵民教授说:“社区教育就是要通过居民互相学习来形成本社区的共同愿景,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建设,可以说是社区教育的精髓之所在。杭州就学习圈的建设和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培育进行探索,真正契合了社区教育的本质特征,通过社区学习共同体建设去凝聚一些群体,形成追求美好生活的共同的意愿,这就是共同体的本质之所在,这也是社区教育的真谛之所在。我们要坚定地走自主创新的道路,寻求突破社区教育困境的路径,借鉴域外的经验固然重要,但是更可贵的地方是立足本土吸取新鲜的营养,社区教育的实践是生动鲜活的。汪国新先生的成果之所以受到各方的关注,乃是因为汪国新所开拓的这条道路,真正践行了社区教育研究的本土化与原创性。汪国新基于社区,扎根本土经验,依托本土实践,他和他的团队所形成的社区教育理论是鲜活的,具有生命力的。社区学习共同体学说的创立是我国社区教育精髓所在,成果一定能够为杭州地区的居民所欢迎,也会为全国其他地区所瞩目,对于中国其他地区将产生重要的辐射引领作用。”
浙江开放大学终身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吴思孝也表示,“‘学习圈’和‘学共体’贴上了非常强烈的杭州的标签或者说浙江的标签,是一个比较成熟的品牌,后续可以通过师资培训、团队培养、课程研发等精品化推进,进行推广和辐射,使品牌从优秀走向卓越,更好地发挥引领作用。”
二、持续16年探索,形成两条基本经验
(一)长期坚守,从“学共体”到“共学养老”
经过十年对学共体的探索,2017年汪国新把学共体的理论应用到老年教育中,提出了“社区共学养老”学术概念。“社区共学养老是指生活在社区的老年人,为了生命成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自觉、自愿在社区学习共同体中互爱互信、相助相伴、共学共乐,更加健康、积极、优雅、有尊严地享受生命的过程。”[4]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为开展老年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社区共学养老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推动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
2018年起,汪国新团队在杭州市范围内建立了19个“共学养老社区建设实验基地”,连续6年举办全国社区共学养老研讨会,杭州现有20万人选择社区共学养老。研究发现,社区共学养老是一个最经济、最实惠、最符合中国国情的养老。一是它符合老年教育的自我教育、共同学习、知行合一、生命成长的特征,同时也契合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代的特征;二是它遵循了老年人的学习规律,是“我要学”,“做最好的自己”;三是它突破了老年的困境,较好地化解和克服了老年人孤独、无聊、无意义等诸多负面情绪;四是他符合了老年人提高生活品质,提升生命质量的意愿。汪国新在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指导共学养老基地建设时强调,要借“未来社区”教育场景建设之东风,统筹利用各类资源,“理解群众、关心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关注老年人生命成长,在老百姓家门口打造共学养老基地升级版,把老年教育工作做到百姓家庭的‘最近一公里’,建设家门口没有围墙的共学幸福大学堂,让他们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方便的社区教育服务。”
16年以一贯之,从学共体培育到社区共学养老的推进,就是践行生长型社区教育与老年教育。《学习圈·学共体:社区教育的杭州样式》一书,对杭州过去10余年社区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创新成果进行了总结和提炼,认为社区教育实现了由设计型向生长型的根本性的变革,对未来的社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方向性引领和实践借鉴作用。
长期坚守是取得社区教育成果的必要条件。正如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俞晓东所说,杭州市社区教育(成人教育)之所以能围绕当代中国社区教育发展的两大主题——教育资源的合建共享、学习方式的变革创新交出精彩的杭州答卷,正是杭州教育科学研究院以汪国新为首的团队以及杭州市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坚守。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副会长、北师大教授包华影说:“感动于汪国新先生的学术执着,他从浙大附中领导岗位到杭州市成人教育研究室任主任,专注于学共体研究十余载,原创社区学习共同体学说,是一个有情怀的人做了一件有温度的事。”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仼叶忠海教授认为,学术研究最难能可贵的是敢于并善于自我挑战,一以贯之、持之以恒。浙江开放大学终身教育处处长虞江峰对汪国新主任的科研团队十余年专注一件事感触很深,对汪国新团队原创性“社区学习共同体”学说和实践探索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推动社区教育从设计型向生长型转变具有重要意义,已经进入了在全省推广应用的新阶段。
(二)科研先行,从科研探索到政策推进
发挥科研的先导性作用对于提高成人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科研先行的重要价值是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提供咨询。叶忠海教授说:“从理论价值来讲,杭州创建了社区学习共同体的理论框架和基础理论,汪国新是社区学习共同体这一学说的创始人。以汪国新主任为代表的杭州市成人教育研究室这一创新团队,开拓了社区学习共同体的研究,丰富了社区学习共同体理论成果。从实践价值来讲,经过10多年的发展,杭州产出的社区学习共同体学说已经进入到政府的有关文件,正在指导全国的社区教育实践的深入发展。我和汪国新主任相互配合得很好,共同影响了国家教育部的有关领导,才使得学习共同体的概念和理论,进入到国家教育部的有关文件。最早进入到教育部文件的是2013年的10月由国家教育部和中国联合国教科文全委会的名义向‘首届国际学习型城市建设大会’共同提交的《中国学习型城市建设报告》,在提交教育部审稿前我在统稿时加进“学习共同体”,因为汪国新主任多次反复地向教育部职成司分管社区教育的领导宣传了社区学习共同体的理念和杭州的实践,所以在教育部职成教司审稿的时候很快就通过了。2016年教育部等九部委《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意见》进一步明确学习共同体建设的意义和作用,在主要任务部分明确提出要‘推进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共同体建设’,特别提出要鼓励发动社区居民,通过学习团队、学习小组等形式的学习共同体来开展社区教育活动,已经进入到国家政策的层面,正在指导全国的社区教育深入发展。所以我认为汪国新首创的社区学习共同体学说,它的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都是相当显著的。”
2022年杭州市出台了《加快发展老年教育的实施意见》(杭政办函〔2022〕1号),文件中把“社区学习共同体”培育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载体,明确提出“培育团队学养力量,扶持社区学习共同体建设,挖掘培养有影响力的社区居民,提升核心成员素养,引导老年人自主组织、自我管理、互助学习。”明确规定社区共学养老建设工程是发展老年教育的重点工程,到2025年,评选表彰100个共学养老示范基地和100个老年教育品牌项目,共学养老已成为政府高度关注的民生实事工程。《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中也明确提出“积极推进老年教育和社区共学养老。”全国各地不少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的文件中都吸纳了社区学习共同体和社区共学养老的学术概念,实现了“社区学习共同体”和“社区共学养老”从科研部门的探索到政府部门文件的推进的转变。
参考文献:
[1] 汪国新,项秉健. 社区教育根本性变革:从设计型到生长型的转变. 教育发展研究[J] 2019(9)
[2] 汪国新,项秉健. 社区学习共同体[M] 浙江大学出版社,2019.7
[3] 汪国新,孙艳雷.成员即资源:社区学习共同体内生发展规律探析[J].职教论坛,2013(24)
[4] 汪国新. 社区共学养老:特征、意义与实施策略. 中国成人教育[J] 2018(17)
[作者简介] 何益平(1970-),女,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教师,社区学习共同体研究中心(全国)兼职研究员,研究方向:社区教育、老年教育(浙江杭州311404)
(本文发表于《终身教育》杂志 2023年第11期)
(责编:夏雨 审核:黄三好)
阅读更多
- 2025-01-22
- 2025-01-22
- 2025-01-22
- 2025-01-20
- 2025-01-20
- 2025-01-20
- 2025-01-15
- 2025-01-15
- 2025-01-14
- 2025-01-14
- 2025-01-14
- 2025-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