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课程建设 提升办学质量
来源:浙江教育信息网 作者:尹娟
■嵊州市卓越校长青蓝工程培训·系列报道(三十七)
4月18日上午,嵊州市卓越校长“青蓝工程”全体学员来到重庆市西大两江实验学校学习借鉴该校课程助力学校发展的创新之路,进一步拓宽学校管理思维和能力,持续提升学校内涵和办学质量。
崔建萍执行校长致欢迎辞,介绍了西大两江实验学校的管理模式、师资组成和办学特色。随后,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赵渊博副主任做了题为“面向未来的生涯教育课程体系建构与实践”的报告。赵渊博从“生涯规划教育关注什么?解决什么?”“生涯(规划)教育的理论基础”“学校如何开展生涯(规划)教育?”三个方面进行生动深入的阐述。她从学生案例分析了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她指出,针对现在学生普遍存在的学习生活内驱力不足,学校层面应该尽早引领学生发现他们所爱、发现他们擅长,规划最合适学生自己的生涯之路,关注学生的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广阔的平台和机会。
紧接着,西大两江实验学校课程创新部主任李九彬带来了报告“以研究之匙开启课程创新之门”。李九彬从自己本学科出发,讲述了他利用身边的生活素材融汇学科的特征为学生开设有特色的生活化学科课堂的实践;他提出,教师应遵循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掘学生感兴趣的课程,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在一起。与此同时,他分享了学校在课程创新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他强调,研究是课程创新的源泉,只有不断深入研究,才能找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学校应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研究,以研究之力推动课程创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教师应通过兴趣驱动、课题驱动和竞争驱动多读书、深思考、善提问、勤实践从而成为幸福丰盈的创新型教师。
最后,西南大学教育学部艾兴教授做了题为“改革深化背景下学校课程建设”的报告。艾兴从理论的高度,结合学校实际,从学校课程建设的时代背景、具体内涵和实践开展三个层面分析了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学校课程建设应遵循的原则和策略;他认为每个学校应结合学校实际和办学特色定位,建构和优化适合自己学校的课程方案,开展课程改革深化行动,提高育人水平,从而促进学校的高质量发展。艾兴强调,在教育改革深化的大背景下,学校课程建设应注重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差异化发展,以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的内容整合和资源开发,打造学校富有特色的育人导向的高质量课堂。
通过本次借鉴学习,嵊州青蓝工程学员拓宽了对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管理思路,了解了学校课程建设意义和影响。嵊州市卓越校长“青蓝工程”学员、嵊州中学竺东平表示:“本次研修活动着眼于学校课程的建设和实施,这对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推动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校特色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我们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主动汲取精华,积极创新工作思路,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努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助力嵊州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责编:夏雨 审核:黄三好)
阅读更多
- 2025-04-03
- 2025-04-02
- 2025-04-02
- 2025-04-02
- 2025-04-02
- 2025-04-01
- 2025-04-01
- 2025-04-01
- 2025-03-31
- 2025-03-31
- 2025-03-31
- 2025-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