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龄共学 老有所乐

杭州社区共学养老重构老年人学习生态

 

■社区共学养老探索与实践·系列报道(二十八)

 

杭州下沙,伊萨卡社区活动中心里墨香萦绕,10余名银发学员屏息悬腕,笔尖游走;杭州西溪,五常街道西溪风情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里,10余名老人随音乐舒展身躯吸气延展成树式,呼气沉入下犬式,呼吸声与鸟鸣共振杭州临平,东湖街道居家养老中心的门球场上绿茵如毯,10余名老人持槌穿梭,红白球随击打声精准过门,阳光下银发跃动……

 

3月,万物拔节,银龄老人们的学习热情同样高涨。在杭州大大小小的社区里,一个个学共体实现了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愿景。

 

 

图为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老年民乐学共体在田间演出。

 

学共体点亮晚年生活

 

3月8日,在杭州临平区星火社区党群服务中心,57岁的郑爱香正在与手工小组的成员们学习缠绒花,共同庆祝妇女节。她们围坐在长桌边,彩色扭扭棒在指尖缠绕翻飞,一朵朵郁金香就这样诞生了。“退休后自己总想学点什么。” 郑爱香告诉记者,自2018年加入学共体以来,学摄影、做手工、舞龙灯,她每天的空闲时间都安排得满满当当。

 

在临平,由星火书画摄影俱乐部发展起来的星梦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在老年群体中赫赫有名,堪称老年学共体的“孵化器”。中心创始人之一、74岁的陈天成告诉记者,2012年,他在老年大学学习摄影,课程结束后,自己和同学们感到意犹未尽,于是成立了书画摄影俱乐部,继续研究摄影技巧,同时也加入书画技巧的学习。慢慢地,越来越多的老人聚拢在一起,学习项目也拓展开去,变得越来越丰富。手工、舞蹈、瑜伽、腰鼓、舞龙、越剧……目前,该中心已经孵化出多个学共体,成员由最早的22人发展至220余人,平均年龄68.5岁,最大的90岁。

 

“我们每个月都有不同主题的学习活动,也会参加区里的文化走亲、慰问演出活动。如果要我们来组织一场包含10几个节目的演出,一点问题都没有。”陈天成表示,由成员们组成的星梦艺术团在2023年被评上了区里的一类文艺团队,“大家都感到很振奋,都说‘活到老,学到老’,‘老有所为’是我们的终身信念”。他认为,学共体里丰富的活动为老年人提供了展示自我、享受文化学习交流的平台,大家都感受到了这个集体带来的快乐,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

 

 

图为杭州市临平区东湖街道居家养老中心里,银龄艺术团正在练习合唱。

 

社区、街道共推养老共学

 

杭州下沙的滟澜社区成立于2013年11月,管辖3个住宅小区,总人口约1万余人,其中约20%为60岁以上老年人。“这些老年人很多都是‘老漂族’,为了给子女带孩子,跟随子女到城市里生活。”滟澜社区党委书记孙丽说,生活环境的变化、朋辈亲友群体的缺失,让这些老年人常常感到无所适从,许多老人渴望结交新朋友,渴望在空余时间可以学习或者参与活动。

 

2018年,全国首个社区共学养老实践基地落地滟澜社区,首期开设了舞蹈、合唱及书法课程。“课程一开,报名的老人非常踊跃,一个科目的报名数就突破百人。”孙丽介绍,学员是零基础没关系,教师会手把手教,而一些有基础的学员可以加入“帮帮团”,这样的“学共体”授课模式,获得了学员们的高度认可。目前,已经有书画社、手工社、太极队等学共体10余个。

 

同时,社区还在努力挖掘和利用优质资源,提升师资力量,维系学共体生命力。孙丽介绍,为了更好地让老年人学习有专业老师指导,社区通过党建联建的方式为老年人请来了“大咖”,比如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理学院党委书记吴一桥是原浙江省硬笔书法协会的名誉会长,他为书法学共体开设书法鉴赏课程。

 

距离星火社区不远的临平东湖街道居家养老中心,由一幢3层楼建筑、一片门球场地和一个小公园组成。3000平方米的空间,集老年学习、老年人康复护理训练和指导、老年人健康监测老年人日托和中短期全托服务,以及护老者培训、老年人心理疏导服务于一体。每天早晨,街道辖区内的老年住户陆续前来,合唱、二胡、舞蹈、书法、非洲鼓……各项课程准时开讲。中心工作人员丁春香介绍,目前中心共6个学共体19项课程,学员超过450人。“居民们需要什么样的课程,我们就尽量去提供。”为了让课程办到老人们的心坎上,中心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征求意见建议,摸清大家喜欢什么课程、找谁来教以及课程该如何设置。“今年根据需求新设了非洲鼓课程,最近又有不少老人提出想要学习手机摄影,我们正在计划接下来开设相关课程。”丁春香说。

 

 64岁的李近昌是中心银龄艺术团的指导教师。这位来自东北的退休老人透露,自己早年在公园里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练声乐,收获了一批粉丝,小有名气的他受邀任教他告诉记者,自己在多个城市生活过,现在为了照顾孙辈来到杭州,他感受到杭州对社区共学养老的支持,“中心有专门的场地教学,有丰富的课程,并且全都是免费的,老年人只要有兴趣就可以来学,这么好的条件哪里去找?

 

在杭州,像这样的社区共学养老点位还有很多据统计,全市目前有约6800个老年学共体,22万老年人参与其中,人均学习时间达到每个月17小时

 

社区共学养老从杭州走向全国

 

去年年底,第七届全国社区共学养老研讨会在杭州市钱塘区进行。来自北京、上海、江苏广东、河北、河南12个省市的专家学者及一线工作者170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社区共学养老的新进展。

 

当下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凸显。杭州是全国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根据杭州市老龄办发布的公报,截至2023年底,全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16.35万人,占总人口数的25.13%。社区共学养老由杭州率先在全国进行试点,相关经验做法也获得了全国关注。

 

2022年初,杭州市政府发布《关于加快发展老年教育的实施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实施共学养老工程”,并且明确推进举措,用3年时间选树100个共学养老优质基地。事实上,从2018年起,杭州市各区、县(市)就已经开始建立社区共学养老实验基地,开展共学养老的实践探索。从2020年起,开展最佳社区学习共同体、最佳学共体核心成员和社区学习共同体培育工作先进区县评比工作,发挥先进个人和地区示范引领作用,以此形成共同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

 

在社区共学养老这一老年教育形式中,街道、社区,以及社区类的学习共同体,还有社会组织、成人学校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杭州市研究院汪国新介绍,街道、社区(村)在空间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服务中起到主导作用,为老年人提供了“家门口”学习的机会。社区学体则是社区共学养老的主体。因为社区学体有一大特点,学员本身就是最大的教育资源,他们志同道合,相互间资源互通。同时,通过核心学员的“传帮带”,还可以“分裂”出更多新的学共体,从而让更多学员获益,加强人和人之间的联系,让社区真正“活起来”。社会组织、成人学校则是支持社区学共体的润滑剂,在核心成员的培训、优秀师资的推荐、学共体交流展示、表彰激励等方面发挥作用。

 

传统的老年教育只能通过老年大学完成,专业教师少、教学场地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了老年教育的发展。汪国新表示社区共学养老具有投入小、易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特点,能有效推进养老事业发展和老年教育的深刻变革。

 

目前,汪国新的研究团队正积极建设“社区幸福大学堂”,以共学养老优质基地和未来社区为基础,调动和整合社区内外教育资源,建立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学共体“三社”联动的机制,打造社区共学养老的升级版,使之成为家门口的老年大学,形成“同趣、共学、互助、相伴”社区老年学习方式与生活方式。以社区幸福大学堂为载体社区居民的‘最近一公里’建成老年人生命成长园地,让老年人真正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最终收获满满的幸福感、归属感和价值感。汪国新说。

 

本报记者杨倩 通讯员王厚明 文章来源:《浙江教育报》

 

阅读更多

 

社区共学养老探索与实践专栏

创建时间:2025年3月24日
首页    资讯    银龄共学 老有所乐
  • 高文英:初心决定道路 认知决定高度
    高文英:初心决定道路 认知决定高度
    厚植海洋文化 陪伴儿童成长
    厚植海洋文化 陪伴儿童成长
    在时代窗口 奋笔写青春
    在时代窗口 奋笔写青春
    锻造硬核实力 方能技高一筹
    锻造硬核实力 方能技高一筹
    追逐心中的梦想
    追逐心中的梦想
    培育文化素养 发扬武术精神
    培育文化素养 发扬武术精神
    目有繁星 追光而行
    目有繁星 追光而行
    锤炼过硬本领 赋能精彩人生
    锤炼过硬本领 赋能精彩人生
    技能成才 匠心筑梦
    技能成才 匠心筑梦
    走技能成才路 奋斗筑梦未来
    走技能成才路 奋斗筑梦未来
    以青春力量开启蜂农致富路
    以青春力量开启蜂农致富路
    技能成就少女职业梦
    技能成就少女职业梦
    吹响中考征程的“集结号”
    吹响中考征程的“集结号”
    争当科技路上的追梦人
    争当科技路上的追梦人
    展专业才艺 绽时尚魅力
    展专业才艺 绽时尚魅力
    韦佳球:心有梦想 必有远方
    韦佳球:心有梦想 必有远方
    耀眼银幕,逐梦舞台
    耀眼银幕,逐梦舞台
    吕可渐:破茧而出 初露光芒
    吕可渐:破茧而出 初露光芒
    小小“网红”直播带货助力乡村振兴
    小小“网红”直播带货助力乡村振兴
    天使在人间,最美逆行者
    天使在人间,最美逆行者
    爱上创客 梦想起航
    爱上创客 梦想起航
    走技能成才路 树技能报国志
    走技能成才路 树技能报国志
    王梦珂:勇敢追梦 技能成才
    王梦珂:勇敢追梦 技能成才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
    星光助力 高考加油
    星光助力 高考加油
    中职生用奋斗擦亮青春底色
    中职生用奋斗擦亮青春底色
    气膜实验室里的“侦察兵”
    气膜实验室里的“侦察兵”
    邹欣颖:迎着太阳奔跑的女孩
    邹欣颖:迎着太阳奔跑的女孩
    中职生逆袭考上研究生
    中职生逆袭考上研究生
    热血青春护卫生命之光
    热血青春护卫生命之光
  • “筑梦新学期 同心向未来”专栏
    “筑梦新学期 同心向未来”专栏
    “培养综合素质 发展核心素养”暑期研学专栏
    “培养综合素质 发展核心素养”暑期研学专栏
    “骊歌声响 逐梦远航”毕业季专栏
    “骊歌声响 逐梦远航”毕业季专栏
    “体验端午习俗 传承传统文化”专栏
    “体验端午习俗 传承传统文化”专栏
    “崇尚一技之长 擦亮生活底色”专栏
    “崇尚一技之长 擦亮生活底色”专栏
    “关爱心理健康 护航学子成长”专栏
    “关爱心理健康 护航学子成长”专栏
    “弘扬雷锋精神 劲吹文明新风”专栏
    “弘扬雷锋精神 劲吹文明新风”专栏
    “岁杪话总结 新年强部署”专栏
    “岁杪话总结 新年强部署”专栏
    “创新党建品牌 赋能教育教学”生动实践专栏
    “创新党建品牌 赋能教育教学”生动实践专栏
    2023年浙江省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专栏
    2023年浙江省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专栏
    “灯塔引航”党建共同体生动实践专栏
    “灯塔引航”党建共同体生动实践专栏
    嵊州市卓越校长青蓝工程培训专栏
    嵊州市卓越校长青蓝工程培训专栏
    浙江省社区教育特色品牌项目建设专栏
    浙江省社区教育特色品牌项目建设专栏
    林乃聪:希望孩子们有一个诗意的童年
    林乃聪:希望孩子们有一个诗意的童年
    聚焦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专栏
    聚焦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专栏
    特色化办学赋能高质量发展探索与实践专栏
    特色化办学赋能高质量发展探索与实践专栏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专栏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专栏
    阅读为人生打下底色读书行动专栏
    阅读为人生打下底色读书行动专栏
    关注更多学子走上技能成才之路专栏
    关注更多学子走上技能成才之路专栏
    社区共学养老探索与实践专栏
    社区共学养老探索与实践专栏
    家庭教育赋能孩子成长探索与实践专栏
    家庭教育赋能孩子成长探索与实践专栏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生动实践专栏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生动实践专栏
    幼儿动商教育研究专栏
    幼儿动商教育研究专栏
    【诗评】笔端生意趣,字里跃童心
    【诗评】笔端生意趣,字里跃童心
    浙江省中职教师跨界融合发展共同体探索与实践
    浙江省中职教师跨界融合发展共同体探索与实践

校园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