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慧:学科融合给园林专业更多诗意
来源:浙江教育信息网 本网记者:黄三好
人物简介
林慧,绍兴财经旅游学校副校长,浙江省三名工程林慧名师工作室导师,园林高级教师,园林高级工程师、技师。曾获“省教坛新秀”、省专业教师技能比赛第一名、全国说课赛一等奖等荣誉。
林慧导师带领团队成员开展“园林+语文”跨学科融合的“双师课堂”、“企业课堂”等教学实践探索,对接园林企业,开展“塔式”现代学徒制,参与企业园林工程项目、美丽乡村建设,培养园林类技能人才,服务地方绿色产业发展。近年来,林慧名师工作室成员在全国教师技能比赛中8人次获奖,正式出版4本园林专业教材,发表论文10余篇,辅导5名学生全国技能大赛摘金夺银。
课堂上,一段《红楼梦》中贾宝玉题名“沁芳亭”视频开始播放,引出“为什么沁芳亭比翼然亭这个名字好”?
园林专业老师说:亭子设计要考虑周边环境,取自《醉翁亭记》中:“有亭翼然”的“翼然亭”更适合山顶的亭子,而这个亭子是临水而建。从亭子的布局位置可以看出沁芳亭更适合些。是不是还可以从其他角度来理解沁芳亭比翼然亭更适合呢?
这时,语文老师上台接着说:“沁芳”两个字出自贾宝玉的楹联——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上联的“绕堤柳”就是绕堤岸的柳树,“翠”就是绿,“三篙”的篙就是撑船的竿子,三篙就说明这个水潭非常深。下联说明水的两岸都种满了鲜花,岸上的花香隔着水随风飘散过来。而“沁”就是一点一点的渗透、浸润,“沁芳”就是将花香渗透在空气中、浸润在水流中。楹联描述了景色,也表达了亭名“沁芳”的内涵,蕴含着深厚的意境。
这是“园林+语文”的跨学科课堂教学过程中园林专业老师和语文学科老师共同演绎的一节课《点睛之笔——亭的命名》。在两位老师共同的引导下,学生们在分析红楼梦大观园中的“沁芳亭”中初步体验了亭名在园林中的作用,在讲述拙政园的“荷风四面亭”时感受到文字对景物欣赏的烘托,在实战题名沈园中的“冷翠亭”时感悟到了亭名命名的内涵和意境。在析、赏、悟的一步一步探索亭名之美的过程中逐渐理解亭名命名的方法和说明写作的技巧,逐渐提升了对景观意境的理解和审美鉴赏力,让学生感受到美,也能够创造出更美的园林,实现对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一场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
一堂“双师课堂”教学实践开启了一次“园林+语文”跨学科的探索、尝试和创新。这缘于2019年浙江省特级教师戴智敏发起的跨学科教学改革风暴。这一场风暴也影响了绍兴财经旅游学校园林专业教学改革,给绍兴财经旅游学校园林专业更多的诗意,给园林专业的学生更多的人文底蕴。
绍兴财经旅游学校园林专业是浙江省三名工程品牌专业,有林慧和鲁伟民两个名师工作室和刘建明大师工作室。基于人文底蕴的园林专业艺匠培养是园林专业品牌建设的核心。园林专业需要与语文学科融合。中国园林也曾被称为文人园或者是文人造的园。中国园林与中国文学关系密切。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响应。园林学生要创造园林美,更要表达园林美,这就需要语文学科的助力,使园林专业的学生赏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以提升。“赏、读、写、说”是语文学科应该教授的基本核心素养,也是园林专业学生必备的专业核心素养,将语文学科融入园林专业学科教学中,提升园林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最终培养出具有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技能型人才。
积极探索多种学科跨界融合
依托名师工作室的跨学科课堂教学实践。“园林+语文”跨学科融合课堂教学探索实践依托省戴智敏语文名师工作室与省林慧中职园林三名名师工作室展开。专业课中嵌入语文学科的《点睛之笔——亭子的命名》,专业课老师从园林的角度告诉学生亭子的命名要考虑亭子的结构、布置的环境、亭自身的特点等;而语文老师则从语文的角度告诉学生命名要从诗词典故、文字的意境等入手。在两位老师的共同引导下,让学生对亭子的命名更具有诗意境界,成为景观的点睛之笔。语文教学中借助专业知识的《月季的识别和推介》,两位老师以网络推介为抓手,将大众喜闻乐见的月季花种植和网络小视频推介相结合,在花卉识别的基础上,融入说明文写作的教学要点,把写作放进具象可感的情境中去。专业教师、企业技师和语文学科老师“三师”共同演绎的《匠心独妙饰婚车》,探索中职文化课、专业课与企业融合式教学,促进校企互动、互融。三堂文专融合的课堂教学在选择交叉内容,制定交融目标,设计交织流程,组织交互活动,实施交叠评价等方面真正的融合,而不是两者的叠加或拼凑。由三堂展示课逐渐延伸到日常教学的每一堂课中,从“双师”、“三师”合作教学回归到“一师”课堂中,“园林+语文”跨学科融合教学形成了一个不断优化、创新的过程。
组建跨学科教师创新团队开展研训活动。“1+N”跨学科教师创新团队就是以学校园林专业教研组为“一”个核心,根据不同任务引领组建N个跨学科团队,这N个跨学科团队又是以“一”位园林专业教研组中的名优骨干教师为组长,N个本专业、非本专业的若干个老师组成,具体承担省市各级园林专业品牌建设、园林专业名师大师工作室建设、园林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等任务,还要组织和辅导师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1+N”跨学科教师创新团队开展了与园林专业相结合的“专业+”教研活动,通过经验分享、同伴协助,提升跨学科综合素养。开展“专业+信息技术”,使教师掌握课件制作、微课制作等专门化的软件,同时掌握一些专业的园林设计辅助软件如AutoCAD、PhotoShop、Lumion等。“专业+专向能力”,让教师不仅能够上好课,还能够精彩说课、撰写论文、研究课题等。“专业+特长技能”即精通一门专业技能,不仅教师能够自己参加比赛还能够辅导学生参加各项比赛获奖。
专家引领下推进“园林+”跨学科课题研究。省特级教师戴智敏有关“基于智慧教研平台构建中职教师跨界融合共同体的实践研究”课题引领下,“中职语文与各专业深度融合的跨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开展了多次研讨活动。“园林+”跨学科课题研究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得到了相关领导和专家的肯定。以林慧为代表的园林专业骨干教师通过“二衔接、三融入”推进“园林+”跨学科课题研究。“二衔接”是指与高职院校和行业企业两者的紧密衔接。一是与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一起探讨园林类专业学生“3+2”、“中高职一体化”培育。二是与行业企业的衔接,做到产教融合双元育人,积极开展园林专业“塔式”现代学徒制,校企共育。三融入即:一是融入课程思政,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是融入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为跨学科教材开发服务;三是融入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校企共同研制跨学科教材大纲。
专业建设师生发展彰显多元价值
成就一个“诗意园林”特色专业品牌。近两年来,绍兴财经旅游学校园林专业建设快速发展,完成了新校区园林专业室内实训工场,进一步完善了老校区的省园林绿化实训示范基地,与企业合作共建校外园林专业实训基地,为园林专业学生的技能实训提供有力的保障,也为中小学劳动教育提供支撑。 同时,积极开展“园林+”跨学科核心素养的专业教学改革,推进了园林专业的内涵提升。园林专业软硬件双提升,成就“诗意园林”特色专业品牌。
形成一支跨学科融合的“三师”队伍。近两年来,绍兴财经旅游学校园林专业有省三名工程2个名师工作室、1个区级青年成长工作室,园林教研组获得市优秀备课组,团队教师仅信息化教学比赛中获得全国三等奖,省一等奖,各类市级以上获奖人均达2次以上。团队成员编写正式出版专业教材3本,有关文专融合论文发表或获奖5篇,有关文专融合课题研究省级课题1项,区级课题3项。专业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人文知识等跨学科综合素养得到快速提升,具备有教师资格的教师,专业资格的技师和职业素养的人师,形成一支跨学科融合的“三师”队伍。
培养一批全面发展的园林“艺匠”。近两年来,绍兴财经旅游学校园林专业学生在各类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共获得全国一等奖1人次、全国二等奖1人次,省一等奖2人次,省二等奖2人次,省三等奖1人次,市级获奖9人次。升学学生100%进入高职院校,就业学生一次性就业率达95%以上。近三年的毕业生中成功创业,如2016届的夏良同学创办了绍兴鲸叹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专做高端婚庆和花艺文创。孙文斌同学创办了绍兴市文凯园艺有限公司,专业高端花卉租摆。“园林+”跨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园林专业学生能更好地适应飞速发展的新时代,成为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绍兴财经旅游学校园林专业与语文学科相互融合,增加专业课中的“人文味”,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专业技能,促进了专业教师跨学科综合素养,逐渐形成了“诗意园林”的特色品牌,给中职园林专业更多的“诗意”,更多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