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灿华:为青少年开辟新型学习空间
来源:浙江教育信息网 本网记者:黄三好
人物简介
何灿华,浙江诸暨人,浙江省初中科学特级教师、浙江省首批正高级教师、绍兴市越城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员。先后在《中国教育学刊》《上海教育科研》等国家、省级刊物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15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9篇,在省、市级论文评比中获奖60余篇;主持省、市级科研课题12项,其中获省基础教育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省教研成果二等奖2项。著有《从科学知识迈向科学素养》《科学探究新视野》《第四项修炼——教师课题研究知与行》等专著6部,主编小学地方课程《越文化教育读本•魅力绍兴》一套六册。2012年被评为浙江省优秀教研员,2012年被聘为第三轮绍兴市名师培养工程导师,2014年8月,被聘为浙江省首届教师教育质量监控专家委员会,2015年10月,被聘为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专家委员会成员,2016年被聘为绍兴文理学院“特级教师工作流动站”兼职教授,2020年2月,被聘为浙江省教育装备专家库成员。
2017年,鲁迅小学教育集团“百草园创新实验室”、北海小学教育集团“鹏鹏智造工坊”、 斗门镇中心小学“紫精灵创新实验室” 、树人小学的“中国印”金石文化创新实验室,获浙江省中小学优秀创新实验室;2018年,鲁迅小学《传统与现代的交汇融合》被评为2016-2017年度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越光之芒——基于课程的创新实验室建设》等被评为浙江省智慧教育典型案例,树人小学《泰望金石拓片篆刻文创展示》获浙江省中小学艺术节工坊展示一等奖;2019年,鲁迅小学教育集团“机器人创新实验室”、北海小学教育集团“拓展实践学科教室” 、斗门街道中心小学敬敷校区“3D模型创客”被评为浙江省学科教室和创新实验优秀案例,斗门街道中心小学“闻‘机’起舞以‘智’益智”被评为浙江省教育机器人应用典型案例。三年来,文澜中学“综合创意”等11个创新实验室被评为绍兴市优秀示范创新实验室,昌安实验学校“敏思慧行创意智造”等6门课程被评为市级精品课程,有10多篇创新实验室的研究论文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等报刊杂志上发表……
在信息时代,教育技术已经从辅助、优化、支撑迈向了引领的新阶段。绍兴市越城区的创新实验室建设,历经三年的实践与研究,积极探索学校转型发展的推进策略,激发了学生的奇思妙想,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认知,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潜能等,切实改变了课程的实施方式和评价方式,不仅促进了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提高学习效能,还发展了核心素养,找到了以技术引领学校转变发展的路径,围绕四个“致力于”,为提升“教育与装备研究”的品质提供了生动的“越城样本”。
致力于教学核心视角转型,营造合作学习氛围
五年级的单嘉诚在课程回访单上写道:“每次到鹏鹏智造工坊上课,都觉得很精彩和兴奋,大家围坐成一组,我的注意力更集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Arduion板,因为我没有想到这么一块小小的板就能做许多高科技的‘大脑’,真的太神奇了。在工坊的课堂里,我学会了电路的组成,串联和并联,让机器人动起来需要做编程等,我也学会了合作,有问题的时候要和同学一起讨论解决!”
北海小学教育集团“鹏鹏智造工坊”有三个区,在教学区,有八个合作学习小组,每组由6张梯形小桌组成,可由不同教学情景自由组合,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提出实验目标、解读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强调器材用途、注意事项等;在实践区,主要配备台式电脑、移动学习终端与教学触摸式一体机,学生可自由上机操作,主要任务是完成项目的个性化设计;在展示区,学生是按图施工,自己制成成品或半成品,然后集中摆放,既反映成功的喜悦,也体现历程的艰辛。这种看似“无序”的课堂,其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却是“无限”的。
在传统班级授课制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座位如插秧一般整齐地分布在教室里,而老师却站在三尺讲台上。这种空间分布客观上把老师和学生划分为两个独立的群体,这样的教学模式体现了赫尔巴特的“教师中心论”。针对人口密集、优质教育资源学校较少、班级学生人数较多的地区而言,秧田式座位的安排,对我国普及义务教育起了重要作用。其实,在义务教育阶段,班级座位编排有很多种方式,如马蹄式、圆圈式、分组式等,而秧田式的编排往往容易形成座位的“黄金区”、“冷漠区”和“监控区”,固化了师生地位的不平等,减弱了教学资源的辐射力,抑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创新实验室的建设颠覆了传统的“秧田式”教学方式,营造了合作学习氛围。
在何灿华主持下,创新实验室建设是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法,在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和再实践、再提升中不断完善,逐步明确了中小学创新实验室的概念内涵与核心特征。通过总结、提炼基层学校在创新实验室环境、课程、教学、机制等方面的典型经验和突出问题,研制建设指南和评估指标,形成运行机制和政策建议,推动越城区中小学创新实验室建设的规模化发展。
致力于课程资源跨界众筹,推动学科知识整合
教育和教育技术自古存在,教育技术工作者也应该持融合的立场、创新的精神和包容的品质来对待今天的教育改革。每周三下午,同学们都会到“紫精灵”创新实验室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修各种课程,3D打印出学校的吉祥物,用乐高搭建出各式各样的机器人,或者是参加网络机器人教育,将机器人教育和设计的各个应用细节在电脑里进行高度的三维仿真。实验室负责人胡建刚老师,不仅是一位优秀的科学老师,而且还是一位出色的信息学老师,他常常带领孩子们动手创造出自己想要的东西,让同学们非常兴奋。
在敬敷小学,紫精灵创新实验室已经成为全省小学创新实验室中的佼佼者,新建成的2000平米的创新实验室熠熠生辉,拥有各种智能型的设备。其中包含了3D创意室、智能机器人室、航模室,配备了3D打印机、激光雕刻机、大疆无人机、LEGO EV3机器人、能力风暴机器人、大疆悟航拍器、大型交互一体机等最新的设备;实验室的导师团队已完成了初级3D打印、智能机器人、航模建模拓展性课程的开发,原创了《灵创3D创意造型设计》《小试牛刀——乐高机器人入门》《启航航模》等校本教材,在课程整合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融合资源,跨界融合”已成为创新实验室建设中的“热名词”。然而,我们的教师是按不同学科培养教师,真正能够从事学科整合的教师少之又少。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教授赵中建坦陈,目前我国中小学普遍存在的分科教学以及对学科分数的过分重视,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课程整合和项目学习的有效实施。我们的做法是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以下简称“提升工程”),培养一批具有学科素养和信息技术的课程带头人。
2014年12月,浙江省教育厅决定在全省中小学教师组织实施“提升工程”,越城区作为三个试点单位之一先行一步。开展主题讨论26681次,提交研修心得6013篇,参与讨论30100次,上传技术资源8052件,总计在线时长1450382分钟,总计登录次数54905次,100%完成了预定的培训任务与目标。2015年9月,在省“提升工程”评优活动中,越城区共有168名教师被评为优秀学员,占优秀学员总数的54.9%;30名区、校管理员被评为优秀管理员,占优秀管理员总数的57.7%;17份案例被评为优秀应用案例,占获奖总数的80.9%,初步掌握了简易多媒体、交互式电子白板、网络和移动教学环境等在课堂中的应用技术,为打破壁垒推动学科跨界整合创造条件。
在何灿华引领下,敬敷小学聚焦“紫精灵创新实验室”,着力打造科技特色,2018年12月被评为全国人工智能活动先进单位;2019年7月,由绍兴市教育局、绍兴市科协联合挂牌命名为绍兴市少儿科技学校。2020年1月,学校被评为浙江省首批机器人教学示范学校。
致力于培养主题研究意识,打造智慧高效课堂
在省教科规划重点课题“基于课程的拓展性创新实验室建设行动研究”专题研讨上,陆游小学的戴卓红老师,向大家展示了一节彰显学校文化特色的诗文拓展课,借陆游诗作《山家暮春》,引领学生们领略诗人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的爱国情怀。课前学生通过老师提前推送至平板的微课进行预习和自测,老师根据平台所反馈的学生自测的数据汇总和分析,设置教学的重点。课中戴老师实时发送习题,学生的作答结果立即形成数据和分析报告,令教师有针对性地推进课堂,直观清晰、高效便捷,体现了智慧课堂的魅力。课尾,根据预习反馈和学生课堂实时掌握的知识情况,智学平台为每一个学生推送了个性化习题,课堂在学生的个性化练习和师生一对一的平板互动中结束。正课结束后,戴老师还利用大课间活动,请学生走进“虚拟演播室”,“嫁接”时宜场景,力求让学生对文学意境之美的理解通透。
以往的教学都是在教室这个有限的空间内发生的。学习只会发生在固定的时间;学习是一种个体活动;教室总有前后之分;学习需要一个能够有效避免分心的私密场所;学生总是不安分的,他们会破坏教室;学生都是敏捷、年轻且没有残疾的。因此,采用的教学策略总是从教材到教师、从黑板到学生,从习题到试卷等这条捷径,而对于教室以外的资源一概不管,真所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学习的基本活动是“学”与“习”,而传统的纸媒“教材”是为教设计的,不能直接支持学与习。智慧课堂将课堂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物理环境延伸到网络虚拟环境,形成了智慧学习空间,它允许学习者在任何设备上以任何形式接入时都可以获得持续的服务,可以获取随时、随地、按需学习的机会。不仅为教学者提供了“学材”,而且还为学习者创造了“习材”。
在何灿华策划下,创新实验室的研讨活动突出学习主题的“重构”,上接课程内容的统整,下连学习方式的转型,横向涉及学习空间形态的创新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入,牵动着学校教学组织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
致力于技术手段多元便捷,提升全人思维品质
经验重复的思维方式导致很多人认为 “文科不需要实验室”和“文科实验室不重要”。其实,现代的人文科学研究,正越来越多地借助于日益发展的先进科学技术和手段,对大量的文字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把信息转化为图形和数据,把主观的不确定因素向客观的确定性转化,使研究成果更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具备现代科学技术与装备的文科实验室为文科科研水平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在富盛镇中学“翰墨数字科技实验室”,金伟老师开设了一节“书法”观摩课,只见他轻触电子屏,一个临摹颜真卿字体的“通”字动画慢慢地一笔一划地展现出来,在学生桌上的小显示屏上也可以清晰看见,在教师的讲解中、学生模仿着反复呈现的动画,提笔临摹。“翰墨数字科技实验室”既古朴典雅翰墨飘香,又具现代科技感的气息。每张课桌上都安装了一台微型的摄像头,桌子上还有一个小小的显示屏,实验室的正面是一台80吋的具有交互功能的电脑、电视一体机。在这些现代化的教学装备中,还贮存着丰富的数字教学资源,包括18个基本碑帖和200多个赏析碑帖、书法知识等书法教学资源、与课本配套的书法参考课件、专业书法图形库,为教师的书法教学提供有效地辅助。
曾几何时,实验室是理科课程的“代名词”。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中小学文科教学还基本停留在“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篮器材”的阶段,实验教学内容在文科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重非常小。直到今天,只要一提创新实验室,大家就会想到这是理、化、生、地等,使文科实验教学处于可有可无的尴尬地位。
在越城区的18个省级创新实验室资助项目中,除了像富盛镇中“翰墨数字科技实验室”,这样的文科实验室还有3个,分别是陆游小学“诗文演播创新实验室”、秀水小学“绍兴民间文学体验室”、阳明小学“阳明文化数字体验馆”,通过利用网络环境、资料中心、计算机中心、计算机模拟教学系统、多功能教室、多功能语言学习系统、大型演播厅、微格教室等设备,构造虚拟环境进行仿真、模拟,不仅为开放式的文科教学提供资源,而且还为思维的可视化创造条件,解决现代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和相关领域的社会问题。
在何灿华推动下,越城区的创新实验室建设,目标清晰,从“理念、课程、环境、装备”四个方面着手,明确创新实验室“四位一体”的建设模式、建设要点和建设路径,为学校规划和建设创新实验室提供基本的操作框架和装备配备的指引;内容明确,从“装备、课程、运行、保障、绩效、创新”六个维度出发设计建设内容,课程资丰富,立足于学校的育人目标和办学特色,紧扣实验室学习环境的建设与重构,通过整合学校内外多方资源,形成丰富多样的校本课程体系,实现课程资源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