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强志:厚植工匠文化育人才
阮强志,男,1975年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高级讲师(高级技师),国家钳工高级考评员。现为长兴技师学院院长,党总支副书记,湖州市机电工程学会副会长,湖州市技师学会理事,湖州市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浙江省第四届“浙派”中职名校长培养工程培养对象。
从事技工教育教学25年来,一直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工作,致力于探索适应现代制造业发展方向的机械加工的理论和实训教学模式。具有过硬的机电专业操作技能和丰富的技工教学经验。同时注重自身教育水平和学校管理工作的双提升。个人先后获得长兴县教坛新秀、长兴县教学能手、浙江省优秀教师、感动长兴十佳教育管理楷模、长兴县名校长、长兴县“学习型党员”、长兴县教育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感动长兴“教育十大人物”、长兴县高质量发展“十大攻坚”先进个人、湖州市重点工作突出贡献个人等荣誉称号。在国家级期刊《职业》杂志上发表论文两篇。主持编写了《钳工实训教程》和《造型之美》,参与编写《太阳能产品营销策略》。个人教育事迹入选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编制的《职教星光-49位职场先锋的奋斗纪实》,同时收录于由湖州市教育局编制的《星光灿烂-湖州市职教之星事迹选编》。带领长兴技师学院先后获得“长兴县职业教育先进单位”、“长兴县5A级平安校园”、“长兴县学校管理工作考核一等奖”、“湖州市职业教育先进集体”、“浙江省深化课改示范学校”、“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荣誉。
主持人:长兴技师学院是湖州地区一所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国家级重点技工院校,您能否简单的介绍一下学校的基本情况?
学院坐落在群山环抱、风景秀丽、环境迷人的浙江省长兴县雉城街道龙山新区回龙山路2009号。占地面积260亩,建筑面积8.5万平方米。学院师资力量雄厚,设施齐全,拥有现代化教学设备设施,以满足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需要。2005年12月争创成为省重点技工院校,2010年4月成为国家级重点技工院校,2012年4月升格为浙江省内第一家县级技师学院,成为省内县级技工学校向技师学院发展的一个样板。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70名,具有高级讲师职务的占31.9%,有各级名校长、名教师、教学能手、技师、高级技师60余人,各工种国家职业技能考评员16人,“一体化”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88%。目前学院拥有省级示范专业3个、省级品牌专业2个、省级骨干专业1个,市级示范专业3个、市级品牌专业1个、市级新兴专业1个。学院是浙江省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承担高级工、技师段培养任务。学院设升学部、机电系、财经系3个系部,形成加工制造类、财经商贸类、信息技术类及交通建筑类四大专业群,下设数控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工业机器人、模具制造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会计、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筑工程施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和楼宇智能化设备安装与运行、形象设计等十多个专业方向,目前在校学生人数2200左右。在长兴技师学院就读三年制中级工相关专业的学生,毕业将获得中专文凭和中级工技能等级证书;就读五年制高级工相关专业毕业,将获得大专文凭和高级工技能等级证书;就读六年制技师相关专业毕业,将获得本科文凭和技师技能等级证书。
学院先后被评为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浙江省先进技工院校、省卫生先进单位、省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省中等职业教学创新课程试点学校、市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市职业技能鉴定先进单位、市文明单位、市职工职业技能培训先进集体、市“现代学徒制”优秀试点学校、职业培训教材发行及规范化使用先进学校、中职校园文化示范校、市科普示范校、市中职深化课改实验学校、市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实训基地等。
学院将进一步以改革谋发展,以创新求突破,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应用型的高级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积极探索“厚基础、重技能、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立足长兴,面向浙北,放眼长三角,将学院建设成为特色明显、在行业和区域内具有较高知名度、在同类院校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蓝领培养基地,力争为当地经济建设的发展和环太湖经济大开发战略做出贡献。
主持人:在贵校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十分注重工匠文化的注入,请问在工匠文化精神的影响下,学校取得了哪些可喜的成果?
1、围绕核心文化,营造“工匠”氛围。
学院核心文化是“和合”文化,依据“合而不同,合作有为”的学校精神,在校园环境中融入更多的“匠心”文化元素,也是学院工匠精神的一种体现。如学院入口处“敬业为本,精业为恒”的校训雕刻在文化石立面上,宣传学院的办学理念。在学院行政楼的一楼,有巨幅的墨子(百匠之首)毕升(技能之父)的大型铜雕,营造崇尚劳动、崇尚技能的氛围;实训楼入口处增设《庖丁解牛》铜雕,设计的主题是“弘扬工匠精神”,向师生诠释:世上事物纷繁复杂,只要反复实践,掌握了它的客观规律,就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迎刃而解。教学楼、实训楼等处的过道和走廊的墙上张贴宣传“工匠精神”的图片和标语;学校电子屏利用课余时间流动播放中央电视台记录片《大国工匠》等,或静或动,或有声或无声,营造浓郁“工匠”氛围。
2、借助活动契机,培育“匠心”精神。
学院通过多种形式和平台宣传“匠心”精神,让学生感受到工匠精神的力量,体会到学习技能也是一种时尚。每当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学院会在教学楼栏杆上挂横幅,在门口大屏幕上进行展示,充分利用周一升旗、开学典礼、成人仪式、技能节、职教活动周等活动,邀请我院优秀毕业生周海、高林,技术能手方彧胤、高聪进行宣讲,让他们为优秀的学生进行颁奖,勉励学弟学妹取得更大成绩。
通过实践提炼,在校内形成了浓厚的“工匠精神”氛围。学院工匠精神:一种理念(传承、创新、尚能、弘毅),一种品质(乐学、修行、擅技、兢业),一种态度(专注、精细、严谨、执着),已上墙入册,为全体师生所认同。
2017年以来,每年都要有项目获得国家级技能大赛金牌。其中我校朱泽涛同学代表浙江省参加全国数控大赛,与高职组同台竞争取得了全国第二名的荣誉。该同学也被破格提升为技师,在2020年通过县教育局人才引进模式成为我院正式在编教师。
为了鼓励我校学生在工匠方面不断发展和突破,学校每年进行一次大型表彰。设立三级奖励体系,依次为鲁班奖、新星奖、匠苗奖。表彰学生的同时,也会邀请学生家长作为优秀家长同台领奖,以吸引更多的家长将自己的孩子送入我校成为一名又一名传承我校工匠文化的优秀技师,为打造浙江地区的“斯坦福”注入更多力量。
主持人:职业教育不同于基础教育,它是以就业为导向,着重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您能否就学校近年来培养的优秀学生,谈谈学校是如何结合产、学、研,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一、匠苗镕造 ,教学方式创新,突出工匠能力培养
1、建立柔性师训体系,打造“三型”师资队伍。
优秀的师资团队是工匠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保证。学院针对教学实际和企业需求,通过校企合作,对全体教师进行分类分层个性化培养,打造一支三型(双师型+企业服务性+行业专家型)教师队伍。周桂林、陈渭山、石显奎、范建铭等教师还成立了湖州市技能大师工作室,真正为当地企业、学校开展服务。同时在专业教师全员双师型的基础上,打造“双高(高职称+高技能)”师资队伍。目前全校教师中、高级职称已占到65%,其中高级技师达15人。陈渭山等6位教师被评为县第六届名师。余奇等6位教师被评为县第七届名师名校长,历届县级名师、名校长总数达17人。
2、构建“阶梯递进,分段组织”的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实际过程和职业教育办学特点,对中级工段学生采用“2+1”(三年制)、高级工段学生采用“2+2+1”(五年制)、预备技师段学生采用“2+2+1+1”(六年制)的阶梯递进、分段组织的培养方式。中级工培养阶段注重学生基础技能的培养,推进以岗位化课程为亮点的选择性课改革,形成了必修课程、限定选修课程、任意先修课程三大课程体系,增加对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锻炼及素养提升。高级工培养阶段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能力培养,实行以“导生制”为基础的小组合作学习:“导生制”即教师上课时先选择一些学级较高或较优秀的学生进行教学,然后由这些学生做“导生”,每个导生负责把自己学的内容教给一组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学院将导生制和小组合作学习两者有机结合,形成具有现代职业教育特色新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预备技师培养阶段注重学生的创新和研发能力培养,搭建了技术工作坊、产学研工作室、技师研修站等平台。各阶段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相互独立又紧密衔接,保障高技能人才培养,科学、合理、有效。
3、搭建多种平台,加大创新和研发能力培养。
以培养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创新精神和就业、创业能力为目标,学院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开展集市场调研、产品研发、专利申请、产品孵化、市场运营为一体的“学生机电技术工作坊”建设。工作坊为集“研究、应用、教学、训练、探讨、推广”为一体的学生技术学习场所,注重学生团队的互助学习。这种运作模式既锻炼了学生的生产技能,又能涉足相近专业的理论实践知识,使学生综合应用相关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大提升。在学生技术工作坊的运作下,目前学院已经申请国家级专利7项(一种抢答器、摇摇棒显示器、盲人拐杖、机械手臂、一种学生手机充电智能管理装置、餐盘机、记忆锁车精灵)。在浙江省学生职业能力素质大赛中小发明小制作有9项作品获奖,创业计划书项目有5项获奖。在今年全省技工院校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高级工组一等奖,并代表浙江省参加全国中美创新创业对抗大赛,获优秀奖。
以培养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和技术研发能力为目标,成立了产学研工作室。工作室为学院和企业拓展了合作空间,引入了真实的高、精、尖生产项目及技术,并有效地将我院技师班的教学内容与生产内容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统一,成立了集产品研发、技术攻关、生产加工、质量检测为一体的师生团队,变教学过程为研发及生产过程,着重培养学生真实职业岗位能力与方法能力,开辟了一条适合我校高级工、技师段人才培养的新途径。自2015年工作室成立以来,共与20多个企业有了50多次的合作,完成产品合作研发项目10个,研发项目转化成教学项目5个,培养优秀毕业生60人,目前已有10人成为企业骨干员工。另外工作室学生参与研发的“华仪风能电机锁紧销轴”、“机载弥雾机”、“手自一体汽车尾门装置”等11项技术革新产品均已应用于实际生产或销售,为企业提高生产效率20%以上,带来经济效益5000余万元。
以培养应用型高技能“匠苗”人才为目标,校企合作共建技师研修站,以企业工作车间作为教学现场,学生每周固定两天时间赴企业以准员工身份进行项目研发或产品生产。2016年我院与长兴鼎力塑料模具有限公司共建鼎力技师研修站、与超威集团共建超威技师研修站、与空行飞行器公司共建空行技师研修站,三家技师研修站为学生提供了培养综合职业素质的实践性学习与训练场所,学生专业综合知识提升迅速。目前,第四家凯迪工业技师研修站正在筹建中。
我院与衡信教育集团合作,引入基于云技术的财税一体化代理记账云平台,建立衡信会计工作室,将二年级以上的学生,通过前期的教学、实训、比赛等多环节选拔,建设会计工作室人才储备库,给符合条件的学生分配真实企业的账务处理、税务业务处理及纳税申报工作。衡信会计工作室的建设方案完美地解决了两大问题:一个是学校会计人才的培养问题,经过完善的课程体系培训、严格的人才选拔机制、专业的生产性教学环境,提升学生的会计综合素质,让会计工作室成为学校会计精英人才储备库;另外一个是学生就业问题,通过会计工作室在学校和代账公司建立的合作桥梁,将学校的人才储备库升级为代账公司的人力资源库,会计工作室满足学校学生就业需求的同时也满足了用人单位的岗位人才需求。
4、实施高端配置,引领专业发展。
为满足培养高技能人才对实训场室的需求,学院大力投入高精尖实训场室的建设。学校现共有各类实训场室29间,建筑面积14120平方米,工位数863个,其中高精尖实训室5个,包括高精尖加工实训室、数控车实训室、加工中心实训室、电子商务实训室、计算机网络实训室等,其中高精尖加工实训室的五轴加工中心在全湖州市中职学校领先,而电子商务实训室则是完全按一个完整的电子商务企业功能来建设的。学院实训设备价值达2479万元,其中高精尖设备总价值1200余万元。由于场地的发展限制,学院正在建设新的智能化实训大楼建设,预计于2019年下半年投入使用。长兴技师学院近年来坚持高端引领,主动对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院,与航空航天等尖端领域技能大师、上海交大高校教授就师资培养、智能制造相关专业发展、高技能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洽谈合作。
二、匠人打造,成就“金蓝领”人生,育人效果显著
1、服务地方经济,满足社会用人需求。
学院历来推行“两条腿走路”,那就是技能和学历教育并重。技工班为社会培养高技能人才,高职班为高职院校输送高学历人才。学院近三年全日制培养输送技能人才2387人,其中高级工以上高技能人才(高学历)437人。社会培训人数超10639人次,其中高级工、技师培训人数达到2488人次。长兴技师学院以省级高技能公共实训基地为平台,在林城成校、煤山成校、和平成校等各乡镇成校挂牌成立高技能培训分中心,服务乡镇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同时,作为首批浙江省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学校,长兴技师学院与昆山钜登(长兴)电气有限公司,浙江加力仓储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联合开展的企业新型学徒制班级陆续开班。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班上课形式多样化,培训期间采取企校双师带徒、工学交替培养、脱产和半脱产培训等模式共同培养。课程设置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实现企业、学员、学校三方共赢。长兴技师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备先进,企业导师团队、学校教师团队强强联合。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结合岗位要求进行企业化自主评价鉴定,学分修满结业学员颁发长兴技师学院非全日制中技学历证书及人社部门中级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2、加强校企共育,打造“长兴工匠”。
近年来,学院注重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合作,更加关注学院毕业生在企业成长情况,协助企业共同培养工匠人才。一批毕业生成长迅速,已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骨干力量。如学院毕业生浙江海悦自动化新产品研发中心带头人胡勇雄、长兴诺力机械叉车厂厂长方彧胤2人获长兴县首届“金蓝领”等称号。其中胡勇雄成为2016年湖州市南太湖精英计划团队成员,被评为湖州市“最美青工”称号,方彧胤在企业担任厂长后,仍多次回到母校学习培训,考取高级技师,在今年刚刚获评浙江省技能大师,并在学校成立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学校15届高级工班毕业生高聪一出校门就被评为湖州市“技术能手”称号,一年后就担任长兴红旗仪表生产车间主任,并在企业内成立湖州市级高聪技能大师工作室。
主持人:学生社团是学院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学院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您能谈谈贵学院是如何推行多样化的“社团+”模式吗?
学生社团是学院丰富多彩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在正常的教学之外,我校也十分注重学生课余生活品质与个人情趣的培养,以保证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参与学生社团,是学生丰富校园生活、培养兴趣爱好、参与学校活动、扩大求知领域、增加交友范围、丰富内心世界的重要形式。学院以因才施教,阶梯培养为出发点,为学生安排了每周两个下午的时间参与由专业老师进行辅导的社团学习以及技能兴趣小组研学活动。学院现有社团20个,含体育健身类社团四个、文化艺术类社团八个、专业技能类社团七个和志愿服务类社团一个。学院推行“社团+”模式:即“社团+志愿服务”、 “社团+专业竞赛”、 “社团+创业就业”、 “社团+专业实践”。多个社团在省市各级比赛中收获佳绩,社团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在校生活,提升了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也向外传播了青春向上的技师校园文化。
我们很高兴地看到学生成为了社团的中坚力量。为鼓励学生社团活动的积极性,我们给足了学生校内校外参加比赛的平台,摄影、书法、绘画、器乐、合唱。没有比赛项目的社团我们给足他们曝光的机会,漫画社的作品给他们展出,街舞社的节目推送到社区、乡镇村晚,志愿者社团参与在长兴举办的各种大事,并在微信群里给他们表彰,国旗护卫队拍摄短视频广发朋友圈。另外学校的许多活动也会交给学生社团进行运营管理,让所有的社团在学校里都有一席之地。为每一位社团里的学生注入动力,让每一个社团都拥有更多活力。
主持人:2019年全国高职院校扩招100万人,您认为借此良机,学校在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如何?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同样都能培养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骨干力量,职业教育受到国家越来越多重视的原因也正在此。结合我二十多年来在职业教育领域的不懈探索与总结分析,我认为职业教育的发展还是要以就业技能培养为导向,以体面的高质量的就业为导向,但也要为一部分学生提供学历上提升的通道。“大力培育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高技能人才队伍”既是国家的希望,也是我院不懈追求的目标。未来,长兴技师学院将一如既往地弘扬“工匠精神”,培育高技能人才成长所必备的核心素养,将学院建设成为特色明显、在行业和区域内具有较高知名度、在同类院校中具有较强竞争力蓝领培养基地,力争为当地经济建设的发展和环太湖经济大开发战略做出贡献,在坚守与创新中不断走向卓越,为迎接工业4.0时代和智能制造的到来,为实现中国的强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