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伯芳:培养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
来源:浙江教育信息网 本网记者:黄三好
个人简介
戚伯芳,女,中共党员,高级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诸暨市浣东街道城新小学教师。绍兴市第八届人大代表、诸暨市心理健康教育督查组成员、诸暨市红十字会志愿服务总队长、诸暨市心理卫生协会副会长。曾获得过中国好人、浙江好人、浙江省教育系统最美志愿者、浙江省红十字杰出贡献奖、浙江省万名好党员、浙江省五星级志愿者、绍兴市十佳师德标兵、绍兴市最美教师等荣誉。
2007年开始参加心理志愿服务,多年来,关爱留守儿童、孤寡老人、民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用热心、真情、执着,树立了教师的正面形象,是诸暨市公益大使、诸暨市志愿者的优秀代表、诸暨市志愿服务的金名片。
心理健康教育团队的基本情况(成立背景、师资、活动、成果等)介绍一下。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健康中国”发展战略,全面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浙江2030行动纲要》,推进实施健康促进行动和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师生终生幸福奠定坚实基础。诸暨市教体局围绕“共建共享、全民健康”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坚持立德树人,以“积极心理 幸福人生”为工作理念,齐心建设“幸福诸暨”,启动了幸福行动计划,建立专家智库团队,通过高校专家引领,合力构建家校社联动的积极心理服务网络,践行“幸福校园”“幸福家庭”“幸福社区”三大行动,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积极人际关系和积极社会适应能力,不断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感,打造幸福诸暨“心”名片。
在诸暨市教体局心理健康教研员陈士杰指导下,成立一级梯队,该梯队由11名在校心理老师组成,均拥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或者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A证,经过三年的培训,这11个成员又组建5个心理健康教育二级梯队,招募全市所有学校的心理学爱好者,以组为点,覆盖全市。这些工作室成员每月研修,通过阅读大量的心理学书籍,磨课研讨,打造幸福课,惠及全市师生。各校在学习梯队的指导下,成立由德育分管校长和心理专兼职教师、学校社会工作者等组成的学校心理健康专业队伍,开展班主任指导、家长培训、心理健康科普宣传、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特需学生的咨询和危机干预转介。
到目前为止,团队成员在各级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20多篇,论文课题获奖30多篇,优质课获奖20多人次,全市形成了一个积极向上的研讨画面。
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其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是如何体现的?
随着当今社会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在我们享受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诸多心理问题。当今的小学生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幸福、快乐,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在他们身上日益突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体现在:
一是要认真搞好调查研究,充分解决好广大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认识问题,确立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指导目标。通过对广大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的探究分析,确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在此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认真研究心理作用与行为变化的相互关系,充分建立一整套有诸暨特色的系统、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指导体系。
二是根据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律,围绕学生,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从学生自身出发,把握其个人的性格倾向类型,建立好学生心理档案,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找出其外部诱因缘自社会、家庭还是教师。教给学生有关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采取多种教育手段,如开设心理信箱、与学生晤谈、写实践作业等有效方式,帮助学生正确对待人际关系、学习方法、青春期情感困惑和考试焦虑等方面的压力,帮助学生掌握增进身心健康,进行自我调适的方法和途径,保持心态的基本平衡。
三是要正确处理好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及各学科的关系。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础,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完善人格、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内容和基础。而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因此,要弄清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坚决反对以思想品德教育代替心理健康教育的错误做法。与此同时,要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孤立的,它应该与各学科教学相联系,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是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挫折教育,教会学生理智地对待挫折,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由于青少年至今仍未走出“应试教育”的阴影,再加上独生子女特殊的家庭生长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极其脆弱。因此,教育学生正确认识挫折,勇敢面对挫折,冷静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积极地以合适的方法尽可能降低挫折所引起的消极反应和不良后果,把挫折当成锻炼自己的机会,应该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教育工作者必须以宽宏的态度,热情帮助学生认识错误,接受教训,必要时还可以给学生介绍如何适当渲泄、改正错误、走出低潮的方法。
当然,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学校、教师、家长和社会统一思想,协调一致,形成合力,全方位构筑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呵护孩子心理健康,给教师(家长)有什么建议?
未成年人存在心理问题,突出表现为不会处理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差、不能适应学习环境等。
儿童心理出现问题,不一定是父母没有养育好或者老师没有教好,可能是某些儿童先天比较敏感,自身比较脆弱。儿童是人生的早期阶段,心智不成熟,易受到家庭和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家庭环境可能影响儿童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健康,比如家庭不和睦、单亲家庭和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等。社会和文化因素也可能影响儿童心理健康,比如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出现,导致一些儿童产生新的心理问题。
1.及时治疗
近年来,青少年因心理疾病发作导致自残和伤害他人的事件时有发生。若不及时治疗。对患儿,不仅影响自我意识和人格的形成,还影响学习和人际交往,严重的可能会造成自残。有些心理疾病不治好,会影响到成年,造成劳动能力低下,甚至丧失劳动力,比如多动症、自闭症、精神分裂症、智力低下等。患儿没治好,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也很大。有的患者从小到大甚至到去世,都需要家人照顾;有些患儿长大后可能危害社会,比如伤害他人、破坏公共财物等;有些患儿长大后没有劳动能力,无法给社会创造价值,反而成为亲人的负担。
2.忌讳强压
现在的年轻家长自身多是独生子女,教育孩子的经验不足,一些老师对儿童心理学知识了解也不够,对孩子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往往意识不到。
一些老师对心理学知识了解不足,与学生沟通方式不够成熟,不能及时捕捉到学生心理可能存在的问题。成熟的老师遇到学生过分的挑衅和对抗,应该好奇这个孩子为什么会反应强烈,然后去探索背后的原因,比如家庭背景、性格特点、是否有心理疾病等。这样不至于矛盾激化,最后自己难收场。
现在的年轻家长自身多是独生子女,教育孩子经验不足,对孩子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往往意识不到。比如,多动症是脑部发育出现问题导致,并不是儿童故意多动,如果家长批评儿童,说他们表现不好,甚至挖苦,容易对他们造成心理创伤,加剧病情。有些家长性格比较急躁,对不听话的孩子动不动就打骂,不能冷静思考孩子是否有心理问题,当发现孩子问题严重时,已经晚了。
3.有效沟通
现在社会节奏快,不少家长非常焦虑,加上二胎时代地到来,在繁忙地工作中往往会忽视孩子的正常心理需求,到了青春期,父母和孩子的沟通连接会断裂,所以会导致孩子问题出现。家长要经常阅读书籍,参加家庭教育培训,学习一些有效沟通的方法,从小和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
学校(或团队)在推动学生心理健康上有什么举措?开展了哪些代表性的活动?
戚伯芳老师所带的团队,积极开辟渠道呵护青少年成长。首先,组建了一支业务过硬的心理教师队伍,每月有专题,从团体辅导、个案咨询、幸福课堂、科研培训四大领域进行研修。其次开展心理健康宣讲,团队成员深入学校、社区,通过讲座、座谈、沙龙等方式向学生宣讲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一个个生动的案例让孩子们受益匪浅。最后,成立幸福学堂,招募爱学习的家长建群,戚伯芳以每天上微课分享的方式,给家长培训,内容涉及非暴力沟通、正面管教等,线下课堂有声有色,性教育、青春期教育、父母怎么说孩子才会听等,手把手教会家长,让他们不断学习成长,从而更好地为人父母。
目前,学校(或团队)在提升社会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有什么新进展、新计划?
1.开发 K15 一贯制幸福课程
开发有诸暨文化根脉的积极心理品质课,培育诸暨学生特有的个性和素养。开发应对欺凌、网瘾、挫折等情景的幸福方法课,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开发基于学习品质思维的心理养成课,提高学生的学习力和幸福感。
2.开展“生活·生涯·生命”教育
践行生活教育理念,开发基于核心素养提升的中小学系列军旅、农旅、红旅、科旅等研学课程,组织全市学生开展研学活动,利用校内外劳动实践基地,开展劳动教育。开展经历生涯教育,构建中小学系列生涯教育课程,探索小学生“生涯启蒙”、初中生“生涯探索”、高中生“生涯规划”为目标的一体化生涯发展道路。开展生命教育,上好心理健康课、开好心理咨询室,深入开展“热爱生活 珍爱生命”主题教育活动,定期召开主题班会,参观生命教育体验中心,了解和探索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3.开展各类心理实践体验活动
加快诸暨市心理健康教育体验中心建设,通过科技、影音、图片等场馆学习、体验,增加学生的心理知识,增进学生对自我的了解。定期开展心理拓展活动、亲子体验活动、社区心理沙龙等各类形式的活动,营造全民重视心理健康的氛围。开展主题鲜明的“中小学心理健康节”系列活动。讲好“诸暨故事”,做到“人人都有诸暨好故事,校校都有幸福故事集,家家都有幸福故事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