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柏炎:学科融合助力园林专业服务美丽乡村建设
来源:浙江教育信息网 本网记者:周晓雅
人物简介
刘柏炎,诸暨市职教中心副校长,高级讲师,园林技师,浙江大学农业推广硕士学位,浙派名校长培养对象,绍兴名师。曾获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项目工作成绩突出个人、诸暨市优秀教育工作者、诸暨市中小学师德楷模、诸暨市农民素质培训工作先进工作者等荣誉。近年来,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论文10多篇,主持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获省级教科研成果奖3项。
刘柏炎导师带领团队成员开展“园林+创新创业+人工智能”跨学科融合的“叁师课堂”、“企业课堂”等教学实践探索,开展“理虚实一体化”生产实践,参与学校和企业园林工程项目、香榧盆景技术研究、美丽乡村建设,培养园林及建筑类技能人才,服务地方绿色产业发展。近年来,刘柏炎团队成员在全国教师技能比赛中获奖2人,正式出版5本园林园艺类、创新创业类教材,发表论文20余篇,辅导50多名学生在省级以上创新创业比赛、技能比赛中获奖。
课堂内“三师”联动,“教、做、说”演绎文专跨课
文化课与专业课融合,谓之文专跨课。课堂上,园林专业教师、盆景制作技能大师、语文教师“三师”联动,演绎了文专跨课《山水盆景的欣赏与命名》。
教,教知识。上课伊始,专业教师通过实体盆景的欣赏,介绍了中国盆景的分类、形式、艺术特点。并指出:盆景源于中国,是以植物和山石为基本材料在盆内表现自然景观的艺术品,达到缩地成寸、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盆景是在盆栽和赏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盆景分为树桩盆景和山水盆景两大类;山水盆景又分为水盆型、旱盆型、水旱盆、挂壁式四大类型;盆景是由景、盆、几(架)三个要素组成的,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统一整体;人们把盆景誉为“立体的画”和“无声的诗”。
做,做示范。专业教师话音刚落,技能大师挽起袖子上场演示。利用现有素材(盆器、石料、植物、摆件),确定构思立意,边说边干,和学生一起完成作品。
说,说情怀。有了作品,取个什么名呢?这时语文老师出马了。语文老师指出:给盆景以恰当而富有诗意的题名,可画龙点睛,引人入胜;中国的诗词、典故和成语,常是产生盆景题名的重要源泉;面对技能大师和学生一起完成的作品,语文教师吟道: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学生异口同声接道:古道西风瘦马,久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于是师生决定把作品命名为《秋思》。
“三师”联动,“教、做、说”三管齐下的教学创新方式,是当前“三教改革”背景下的一次有效实践。
课堂外社团拓展,“导、建、训”探索专专融合
学生社团活动是落实立德树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阵地和抓手,是学校校园文化的集中反应和表征。学校园林专业,根据中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和内容要求,结合学校打造的“启越”主题校园文化,以“三维四化”建设为载体,做精做特“滋娇园林”、“越红茶艺”、“吉峰农机”等学生社团,让学生社团真正成为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阵地,成为展示学校特色文化的重要平台。“三维四化”社团建设是指在学生社团组织和建设中,确立“专业能力和素养提升、学生兴趣培养和发展、创新创业素质培养”三个维度,以“社团平台基地化、社团内容课程化、社团活动实践化、社团运行仿企业化”的“四化”为载体和方式,构建起育人目标明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组织方式有机灵活、实效显著的社团活动体系和内容。
导,确定课程导师。根据各个专业社团生产实践需要,确定开设相关融合课程和导师选聘;导师由校内不同专业教师和校外企业师傅组成;由多元导师共商课程内容和授课方式。
建,建立实践基地。本着资源共享、相互协作、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与相关企业共建学生社团实践基地,引导学生自觉走与实践相结合的成才之路,在实践中增强学生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校通过引企入校、引校入企两种方式,与企业共建社团活动基地。
训,实现仿真实训。仿真实训主要是指社团企业化运营,社团企业化是指让具备生产和服务能力的学生社团面向市场,自主经营创收,在实现社团宗旨,在获取适当的经济收益的同时,发展了学生相应的兴趣和能力,让学生在校园内就能感受企业氛围,参与竞争,提高自身动手实践能力。社团企业化包括社团形象企业化、社团管理制度企业化,社团组织结构企业化,社团经营方式企业化。目前我校园林专业“滋娇园林”仿企业化运行社团,已形成了成熟的运作机制和很高的群众参与度。
多彩社团实践,多维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导、建、训”社团实践教育活动是中职学生提升素质、锻炼能力、培养个性的重要手段之一。学校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社团在教育结构中蕴藏的潜力,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有益的内生环境。同时,中职学生社团的实践活动也能够有效开发与利用各类课程资源,实现专业与专业之间的有效融合,培养社会急需的技能复合型人才,契合当前中职课程改革的大方向。
实践中项目驱动,“带、创、扶”服务美丽乡村建设
以园林专业省中职傅雨露名师工作室和黄学明盆景艺术大师工作室建设、香榧栽培技术省中职优势特色专业建设、园林技术省中职A类高水平专业建设等项目建设为载体,依托绍兴市农林职教集团这一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平台,探索园林、建筑、农机、无人机等相关专业的拓展和融合,搭建师生跨专业发展平台,让师生多渠道参与对企业和社会的技术服务,积极探索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整体提升学校专业建设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
带,教师带顶岗学生参与各类项目建设。名师大师工作室带领师生团队下企业、入乡村、进校园开展工程建设,设计、指导或承建绿化、景观工程。近三年,已为30多个园林工程项目提供技术服务,融合创新前沿技术,直接服务于乡村经济建设;其中工作室成员带领学生独立参与教育系统内部中小学、幼儿园等中小型园林绿化工程的设计与施工,近三年合计参与诸暨城西幼儿园户外活动区改造、诸暨大唐向阳幼儿园户外运动区建造工程、诸暨江东小学水景工程等11项,工程总值近200万元。服务地方产业发展,制定《香榧盆景技艺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绿化养护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等地方行业岗位标准4项,开展“香榧盆景技术”的研发,为诸暨“盆景小镇”“香榧小镇”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创,教师带顶岗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名师工作室带领师生参与企业技术改革,取得专利创新。园林专业师生开发了壁立式汽培植物固定器、花盆托盘、盆栽植物靶向施肥枪、手提可控式园艺植物施肥机等5项国家技术专利。30多名学生在省级以上创新创业比赛中获奖。“滋娇园林公司”被评为浙江省大中专院校优秀学生社团,社团企业化运营的相关课题先后在诸暨市、绍兴市、浙江省各级教科研成果评比中获一等奖。
扶,学校跟踪帮扶毕业创业学生健康发展。“滋娇园林公司”开展的各项实践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培育了多名自主创业成功的毕业生。滋娇园林公司创始人陈烈、第三任会长吴启浪均被评为省级三好学生;第二任会长陈露鑫、第五任会长赵磊磊在升入大学第一年,均获得浙江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一等奖;第四任会长方宇初毕业后迅速成为企业技术主管;第六任会长姚超雄同学被评为2017年全国最美中职生;公司社员2017届毕业生骆佩岚在家乡创立食品公司,利用当地香榧资源生产香榧饼,获评“首届最美榧乡人”、“诸暨市劳动模范”……针对这些创业苗子,学校采取人脉扶持、技术支持、项目合作等方式进行跟踪帮扶,目前所创公司发展势头良好。
专业教师是中职学校教学科研的主体,是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借助名师工作室平台提升师生团队服务能力,是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和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但在目前教育生态背景下,尚需进一步制定激励机制,改革教师评价模式和绩效考核办法,以鼓励更多教师参与服务地方发展,探索服务社会与经济建设发展的有效形式。
- 2025-04-03
- 2025-04-02
- 2025-04-02
- 2025-04-02
- 2025-04-02
- 2025-04-01
- 2025-04-01
- 2025-04-01
- 2025-03-31
- 2025-03-31
- 2025-03-31
- 2025-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