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如灯 德行光明
——记宁波市鄞州职业高级中学任教三十年张金娣老师
来源:浙江教育信息网 作者:张晶璟
“我第一次遇到像您这样和蔼可亲的语文老师,您总说自己头发白了,老了,但我仍然觉得您就像个小姑娘,您面对我们永远是一脸笑意,让原本枯燥的语文课增添了魅力。”教学之余,宁波市鄞州职业高级中学张金娣老师细细地观看2019级学生陈婉情偷偷送的这张小卡片,抚摸着满头华发,开心地笑了。
一颗年轻的心,使张金娣有着很强的亲和力;一张和蔼的笑脸,在三尺讲台呈现了三十年。从教三十年,万千青丝虽已成满头华发,三尺讲台却写下了满纸春秋。她是一个对自己要求很高的人,对学生却是博大的包容和满满的鼓励。
在严于律己中树师者之范
进入教学岗位后,张金娣发现教学原来是那么的灵活,单靠大学所学已经无法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她开始逼自己看书,努力向优秀的老师学习,图书馆就成了她经常去的地方。到现在她还保持着去图书馆学习的习惯。只要有教育专家讲课,她一定不会缺席,积极地参与讨论,不能消化的部分就用手机录下来回家学习。学校有外出听课或培训的机会,她踊跃报名,喜欢坐在前几排,认真听课并做好笔记,有时还参与互动,课后还不忘与其他老师聊上几句,记下她们的联系方式。
张金娣很重视开学第一课,每当她接到新生班的教学任务,她总想多花些心思,给学生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而开学第一课中记住学生的名字是重中之重。新生报到第一天,她拿到学生名册,先读上几遍,看看有没有会读错的字。然后把学生的名字录下来,有空的时候就反复听,偶尔晚上散步也在听。为了更快地记住名字,她找各种机会接触新生,或去操场看看他们军训,或路过教室张望一下。偶遇班主任,总是主动聊上几句,趁机熟悉下班级的情况。一旦有了学生座次表,她就用电脑将学生的名字重新打印一遍。学生做眼保健操时,她就拿着座次表一遍遍地照着学生的长相轻轻地念着名字。可就算这样,开学第一个月还是不能将大多数的学生的人和名一一对应,于是她就自己发作业本来加深印象。
小事中见自律,张金娣严于律己的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树立了师者之范。
图为张金娣老师与学生合影(前排左三)
在细节关注中释何者为师
2012年6月,从东海之滨出发,火车跨过长江、黄河,终于爬上了海拔5000米的唐古拉山,车窗外,连绵的雪山,无垠的草原,满山的牛羊映入眼帘,这是张金娣送西藏班孩子们的万里归家之路,路迢迢,情绵绵。走访学生家庭,了解孩子们的生活环境和成长过程,并将这次走访的经历撰写成了纪实新闻稿《跨越万里的家访》,全文以一个整版的篇幅发表在《鄞州日报》上。
在这些藏族孩子中,次仁同学留给张金娣的印象最深。次仁家里有两个哥哥,还有弟弟妹妹。小时候家里缺劳力,次仁没读几年书,就被父母遣去放牛了。2010年9月,19岁的次仁有幸来到宁波市鄞州职业高级中学就读汽修专业。刚到宁波时,次仁只能听懂一些简单的日常对话,几乎不会讲汉语,连自己的名字“次仁”也不会写。和老师交流时,腼腆的次仁只能用点头和摇头表达自己的想法。
张金娣那时是学校的通讯员,又刚好负责次仁和其他几个藏族孩子的汉语教学工作。除了常规的课堂教学,她经常在课余时间跟他们闲话家常,提高他们的汉语水平,她还用自己的单反相机记录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陪孩子们外出游玩时,她特意让次仁跟在身边,有时让他帮忙背相机,这样给跟次仁交流的机会就多了。当把照片洗出来送给次仁时,他用双手接过照片,轻轻地说:“老师,谢谢。”这些细微的举动,拉近了张金娣与次仁之间的距离。为了鼓励他们学习,张金娣买了一些学习用品。她把笔记本送给次仁时,手指着自己写在本子第一页的几个字,让次仁跟着她一起念:“学好技术,建设家乡!”次仁念完后感动地回应:“好的,老师,我会好好读书的,谢谢老师!”
有一次张金娣给次仁等几个孩子上李白的《静夜思》,次仁问“老师,霜是什么呢?”如果是汉族的学生百度搜索一下就可以了,然而张金娣面对的是藏族学生,他们没有汉语基础,尤其是次仁同学,于是她耐心地解释了什么是“霜”。没想到次仁继续问:“老师,这首诗是李白写的,那有没有李黑啊?”张金娣开玩笑地说:“你长得黑黑的,说不定你以后能成为像李黑那样的大诗人啊。” 这次次仁笑得特别开心。在张金娣关心鼓励下,次仁学习汉语的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后来,值班老师说有一位学生常在清晨四点半左右去教学楼读书,最后证实他就是次仁同学。
翻开次仁的汉语学习教材可以看到上面密密麻麻地注满了汉语拼音,都是他一个字一个字用《新华字典》查出来的。被次仁翻阅了无数次的新华字典,封面已被他用单面胶严严实实地粘了一遍。张金娣告诉次仁学汉字,第一步要开口读,第二步要理解字义。于是,次仁想到了用藏文标注来记字义的方法,比如“宇宙”一词,他注了藏文,藏文的意思是“比地球厉害的家伙”。老师们的悉心教导和同学们的热心帮助使次仁在宁波三年学有所成。毕业后,他一直与张金娣保持着联系,有一次打电话给张金娣老师,说他与同学要在家乡开一个汽修店,问取什么样的店名好。每逢新年,次仁都送来问候:“扎西德勒,新年快乐!”
在日常教学中,张金娣对汉族同学同样非常细心,善于在细节中发现问题,用行动诠释了无微不至、深入思考、因材施教的育人精神。
张金娣老师与西藏学生合影(右二为张金娣)
在辛勤耕耘中育桃李天下
1996级文秘甲班的学生张萍芬说:“我是在张金娣老师爱的关怀和鼓励下度过高中生活的。张金娣老师擅长朗诵、演讲,有一次学校举行演讲活动,她鼓励我去参加,而我生性胆小,不爱表现。我总是分不清‘han’与‘hai’的区别,张金娣老师一遍遍地纠正,我一遍遍地错,那时我一度失落,觉得自己好笨,连话都说不清楚,还参加什么比赛,真是有愧于老师。正在伤心之时,张金娣老师给我递来了一杯清香四溢的菊花茶,正是这杯茶让沮丧的我有了不服输的斗志,告诉自己不能愧对这杯菊花茶。直至今日,那股淡淡的菊花香一直萦绕在我的心田。”
之后,在张金娣老师鼓励下,张萍芬一次次地站上演讲台,代表班级、学校参加了不少的比赛,张萍芬也变得更加开朗与自信了。张萍芬考上大学时,张金娣老师告诉她自己大学里最喜欢去的地方是图书馆。于是,张萍芬也把自己沉浸在了图书馆,在书中汲引更多的知识。这让张萍芬的大学三年过得充实而意义,也为张萍芬走上教师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张萍芬说:“一位非师范的文秘生有幸考入教师队伍,靠的就是自信自励和一颗热忱的心。这两样东西都来自于张金娣老师的润物细无声。我是老师用爱浇灌长大的孩子,现在我也用我的爱浇灌着我的孩子。张老师我想对您说‘得遇良师,三生有幸!’”
图为学生写给张金娣老师的祝福语
在今年的第三十八个教师节中,张金娣老师代表从教三十年教龄教师发言:“三十年的教学经历,我最深刻的体会是一位老师的成就,不是自己获得了多少荣誉,而是学生取得了多少进步,得到了多少成长。职业千万种,教师是我内心最认可的工作。三十年的教学生涯,学校、学生成了我的生命中不可磨灭的记忆。每天一进入校园,我就能感受到学生们的朝气蓬勃,这样的氛围真好。”
(责编:李淑颖 审核:黄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