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园改造 实事惠民
——嵊州市红旗幼教集团城北园区老园改建侧记
来源:浙江教育信息网 作者:裘丽琼
近年来,嵊州市新北路8号的院墙内,幼儿欢笑声此起彼伏,人影穿梭,幼儿、美景、欢笑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一曲曲老园改建的幸福交响乐。
浙江省特级教师、嵊州市红旗幼教集团园长裘海燕说:“这是一个从春天到冬天的故事,这是一段一砖一瓦的历程。嵊州市红旗幼教集团城北园区老园改建不仅进一步改善了公办幼儿园的办园条件,促进了惠民利民作用的发挥,同时也解决了周边小区适龄儿童的就近入园问题,得到了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老园改建,落实惠民实事
嵊州市红旗幼教集团城北园区创办于2020年9月,是红旗幼教集团的第五个园区,地址位于市区最老的北门新村小区附近,嵊州市委、市政府为解决周边老百姓“入园难”的问题,把之前的成人学校改建成幼儿园。两年来,城北园区围绕红旗“乐趣课程”,把“又老又破”的成人学校逐渐变成“精美别致”的幼儿乐园,引发孩子们多样化的学习与探究。
集团办园,促进质量发展
城北园区秉承集团的“让孩子今天快乐明天幸福”的办园理念,围绕优质发展、均衡发展、平安发展三大主线,建构适宜的园本课程,为孩子提供开放自主互助的生活环境和真实多元探究的学习环境,让孩子在彼此契约的规则中自然自由成长。幼儿园所有的空间都是孩子们的游戏场,也是孩子们的展示场,展示幼儿真实的研究痕迹,展现幼儿与课程互动的学习过程。
优质环境,打造成长乐园
由于部分园舍年久、老化,不仅影响美观,还存在安全隐患,不利于红旗“乐趣”课程的推行和儿童的发展。为此,在嵊州市教体局领导的关怀与支持下,城北园区在开园前进行了教学楼、操场等改建,购买教学设施设备、教学玩具等,共计投入270万元资金。两年来,城北园区从室内装修到室外改建,努力追随孩子们的兴趣和需要,多元置入、反复调试,打造了宽敞明亮的活动场地,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进行不同游戏活动的需求,营造了温馨舒适的室内外环境,创造了可供幼儿感受自然的童趣天地,融课程点滴于环境中,化游戏情境于环境中。
多元文化,浸润幼儿心田
城北园区以“活教育”思想为课程指导,基于集团“乐·趣”园本课程基础上,运用园区自然资源创生“野趣课程”,彰显园区特色,为孩子提供开放、自主、互助的生活环境和真实、多元、探究的学习环境,让孩子自然自由地成长。充分吸收项目化学习理念,达“乐”致“趣”。
大胆改造,获自由运动之乐。蓝天、白云、草地,鸡鸭在悠闲散步,孩童在自由嬉戏,是我们向往并努力践行的教育场景。老师们在园区的大草坪、大操场上投放了多类型、多层次的游戏材料,充分支持孩子们开展户外活动。在“兔子坡”的两侧,孩子们根据游戏需要自发“安装”了爬梯和滑坡;废旧的PVC管道、水桶、轮胎等开放性材料被“请”到沙池里参与“建筑施工”;水池也在梯子、木墩、轮胎等材料辅助下,变身成集建造、蓄水、养殖、戏水等多挑战于一体的欢乐场地……孩子们在运动和游戏中释放天性、张扬个性。
自然劳作,品四季丰收之果。关注生命、探究自然是孩子们的天性。因此,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在幼儿园入口西侧开辟出一片“责任地”,由各班认领规划,选种、播种、管理、收获、品尝、加工、售卖等整个过程由孩子、老师、保育员共同完成。孩子们在四季多样化、多方式的种植中,增进了对植物生长过程、生长习性的了解。他们在体验中学习,在探究中成长。“责任地”对面便是四面通透的小鸭舍。今年4月,一位小朋友从家里带来的鸭蛋宝宝,在大家的轮流精心照顾中,终于破壳而出,三只“城北之星”小鸭子渐渐长大。一代又一代的“小鸭舍”,记录了孩子们的研究过程和欢声笑语,留下了孩子们和动物和谐相伴、共同成长的足迹。
自然探秘,寻绿野百科之踪。秉持陈鹤琴先生“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这一教育理念,城北园区的老师们尝试将课堂搬到户外,让孩子置身在自然中探索、学习、记录。因地制宜地探索了自然游戏、自然艺术、自然体验等特色主题活动,形成了初步的城北“自然课程”。一系列探索活动在自然课堂中应孕而生:老师带着孩子们开展了《pick秋色》《春雨的旋律》《小鸭丫的奇妙旅行》等活动……系列野趣课程的开展,让孩子们在体验中感受到生命的珍贵。
专业师资,创造一流教学
实行分层分类的基础性培训。开园之初,面对新入职教师多,骨干教师少的教育团队,我们采取了分层培养、分类提升的办法。对于刚入职的新教师,从“幼儿一日生活流程应知应会”抓起,开展基础性规范性培训,让她们模仿着学习,做到心中有规则。骨干教师,要求她们在示范中引领,在研究中提升,达到脑中有理论,手上有技术。面对新的保育后勤队伍,积极开展“一周一培训一练兵”的高密度培训,把每一个规范的操作内化为员工的动力定型,强调保育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
开展“知行合一”的主题式教研。朝着“知行合一”的研修方向,城北园区立足园本课程建设,根据研修计划层层递进开展系列研修:一是重塑教师的课程观,着力于“主题活动”优化或创生,在主题审议、创设课程环境、实践反思等过程中,尽快熟悉新教材《游戏、发展、成长》,领悟“游戏精神”,对新的主题活动进行园本化审议与实施,提升教师课程执行能力。二是通过各级“游戏观察”专题研讨活动,提升教师对儿童自主游戏的观察、解读与支持能力,掌握如何聚焦游戏核心经验,寻找生长点的方法。让教师们在研修中“知、行、思”交融,获得理论和实践同行的研修实效。
搭建“互通互动”的多样化平台。借助集团的研修优势,建构互通的科研管理体系,开展教学、科研一体化的科研模式。搭建教研平台,开展读书会、问题反思场、班主任论坛、原创课比赛、优质课展示、课程(半日活动)观摩现场会等互动式教研活动。关注教研过程,实行“理论—实践—反思—改进—再反思”的主题式研修。形成教研成果,把教育理论与实际操作联系起来,在知行合一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将课题研究与教学研究有机融合,在科研过程中树立“教学即研究”的思想,深入系统地开展教学实践研究。
(责编:陈岩 审核:黄三好)
- 2023-03-24
- 2023-03-23
- 2023-03-23
- 2023-03-23
- 2023-03-23
- 2023-03-22
- 2023-03-22
- 2023-03-21
- 2023-03-20
- 2023-03-16
-
2023-03-14
넷 研学旅行促就业
- 2023-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