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等教育现代化塑造中国式现代化新动能

[摘 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是指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献。高等教育要以高质量内涵式现代化发展肩负起服务国家现代化和教育现代化的双重使命,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教育支持、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关键词]党的二十大;高等教育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庄严宣告,“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教育事业,尤其是高等教育事业是支撑、推动、引领社会进步、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重要基石。高等教育要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以高质量内涵式现代化发展肩负起服务国家现代化和教育现代化的双重使命,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教育支持、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深刻把握高等教育现代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中国式现代化就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的长期探索和不懈实践中,成功开拓出的基于中国国情、符合中国实际、传承中华文明,同时具有世界各国现代化共性特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五个方面的鲜明特征,即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不仅能够解决中国自身现代化发展的问题,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繁荣、解决人类重大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中国式现代化推进拓展,雄辩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成果的真理力量,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既是历史的、人民的选择,也是时代进步和理论实践的发展要求,更是对人类新文明形态的创造。

 

高等教育现代化是由中国式现代化所推动达成的一种高等教育发展状态,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竞争力明显提升;高等教育普及程度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人民群众有更多机会接受高质量、可选择的高等教育”,这既是对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作出的明确要求,也是具有目标导向的奋斗过程,更是一种结果。

 

准确理解和把握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需要从“目标”“过程”“结果”三个维度来展开。从目标上看,高等教育现代化是在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阔使命任务背景下,所应当达到的一种高等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从过程上看,高等教育现代化是一种“进行时”的运动状态,是围绕“四个服务”以及尊重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使高等教育理念、体系、制度、方法、质量、体量、治理、贡献、保障、影响力等要素,实现战略性、保障性和支撑性助推整个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从结果上看,实现了高等教育现代化,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工作就能够满足国家现代化建设需求,提供的优质教育资源能够满足人民多样化个性化学习需求,服务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形成全面系统的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制度体系,硬件设施、师资队伍达到世界一流水平,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国际影响力实现跃升,并向着更加高远的目标继续迈进。

 

准确把握高等教育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要素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其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在深刻理解、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内涵特征、目标任务的基础上,注重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在新时代的历史条件和环境下,以此为基点明晰现状方位,规划政策战略,补齐短板拉高长板,扎扎实实把自己教育的事情办好,进而实现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进步。

 

必须牢牢把握办学方向和属性这一关键。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两个大局”时代方位,着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引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发生观念性迭变、结构性转变、基础性变化、历史性成就。我国高等教育从过去大众化的高等教育转变为普及化的高等教育,从过去的增量改革转变为存量改革,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迈出了现代化建设坚实步伐,对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了更强的支撑度、贡献力。这些改革发展成就,其根源在于我们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社会主义大学属性,在于党的领导和党的创新理论的科学指引,在于“两个确立”为我们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证、思想保证。

 

必须牢牢把握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根本任务。高等教育是关乎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作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包括并依托于人的现代化,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个人与全社会共同发展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必须站在人类历史进程、人的现代化和培育时代新人的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是研究和发展高深学问、培养高层次人才、传播高级文化的地方,是孕育产生知识和科学、事实和原理、探索和发展、实验和思索的载体,不仅具有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功能,还承载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重任,教育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高等教育在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最神圣的使命是为党和国家源源不断地培养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国家存续、制度运行所要求的人力资源。

 

必须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战略任务。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高等教育现代化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创新是从根本上打开发展之锁的钥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关键要以“教育强国”为基础支撑。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必须主动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时代要求、现代化经济体系转型升级的现实需求、对各级各类高端人才的迫切需要、实现内涵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高等教育需求的热切期盼,支撑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高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这是以高等教育现代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不可替代的使命担当。

 

必须牢牢把握人才自主培养这一关键路径。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科技进步;而科技进步离不开人才,人才培养离不开教育特别是高质量的高等教育。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有各项事业发展的广阔舞台,完全能够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完全能够培养出大师。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目标,必须树牢“能够培养出大师”的决心和自信,自主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汇聚创新团队、未来人才,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与世界一流的精髓要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没有特色,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依样画葫芦,是不可能办成功的”。党中央立足我国社会环境、历史背景、发展阶段等现实实际,汲取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模式优势,创造性地提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这一战略举措,赋予高等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以新方位、新使命、新要求,不断实现中国特色与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高度耦合。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植根我国独特的历史、传承我国独特的文化、立足我国独特的国情,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制度、模式、治理体系等,构建中国自主的高等教育体系和评价标准,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

 

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以高等教育现代化助推中国式现代化

 

高等教育要主动将实现自身发展的小逻辑转化为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逻辑,通过源源不断地培养优质人才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不竭内生动力、创新活力,以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筑牢高等教育坚强阵地。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推动党建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加强全面从严治党,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高校贯彻落实、开花结果。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化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巩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基础地位,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确保高校始终成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坚强阵地。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把为人民服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重要评价标准,建立高校人力资源、教学资源、平台资源等资源共享机制,推进高校内部以及与其他院校、社会等资源之间共享,提升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满意率,为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提供支持。

 

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为党和国家源源不断输送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站在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政治高度,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不断提高师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引导师生始终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同构同筑、共同发展。构建更加符合思政工作规律、顺应人才培养规律、体现大学文化特色的思政工作新体系新模式,巩固拓展“三全育人”改革成效,统筹设计思政课教师、教材、教学等要素,着力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将思政教育与知识传授融会贯通,润物无声地教育引导学生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树牢“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持续深化导师制、学分制等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以“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2.0”为示范引领,突出人才培养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完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优化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贯通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坚持立德与立智相互融合,体育、美育和劳育相互贯通,引导学生立德修身、求真问学、强健体魄、以美培元、崇尚劳动。培育“专业、课程、教师、学生”四维一体的新时代教育教学文化,对标“四有好老师”标准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水平和能力,注重知识的前沿性和时代性,以一流的科研成果反哺一流的教学,让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获,享有更好更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

 

以国家重大需求为牵引,聚焦大项目、构筑大平台、产出大成果。发挥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和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作用,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国家发展战略,集中力量开展“从0到1”的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着力解决科学技术的基础理论问题,提升推进原始创新的竞争力。完善共性基础技术供给体系,为应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托和研究支撑,打通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的创新链,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努力把创新要素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基础研究为源头供给,以科研项目为驱动依托,纵向上瞄准学术前沿国家战略、横向上聚焦行业企业发展需求,立足区域发展基础,促进多学科、多领域的创新资源和创新人才团队实现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整合,推动创新链同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深度融合,提升创新链的效率和质量。对照国家战略需求、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就业情况等动态调整学科专业结构,顺应转型发展轨道,为智能制造、物联网、生物医药、新能源、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提供人才、科研支持。强化高校优势特色学科、科学研究与区域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整合资源协同开展项目合作、人才培养、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以及企业孵化等,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

 

强化人才基础性战略性地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坚持党管人才,在新时代新征程的大格局下、在高质量发展的大棋盘中全方位谋划推进人才的“稳培引用”。发挥培养基础研究人才主力军作用,建立基础研究人才长期稳定支持机制,系统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提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致力于培养面向未来的聚焦关键核心技术、解决“卡脖子”难题的战略科学家、学科领军人物、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以人才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赋能。通过打造人才载体创新平台、建设一流特色学科,以“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大成果”的“集团”范式汇聚人才,形成战略人才、领军人才、青年人才汇集的人才中心,打造“人才集聚、环境优渥、活力迸发、成果突出”的人才创新新高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强青年人才培养,有组织有目标地制定实施青年人才成长计划,创造有利于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为战略人才梯队“蓄好水”“育好苗”。以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为契机,建立更加鲜明的激励体系、更加高效的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的政策体系、更加科学的评价体系,坚决破除“五唯”,加快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和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充分释放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紧盯国际学术前沿、瞄准国家地方需求,把研究解决区域发展问题升华至服务国家战略乃至世界科学问题,回答好向世界科技前沿进军、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努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加快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大学。秉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理念,从区域区位特点、自然禀赋、历史积淀以及高校自身办学理念、办学优势、文化特质当中挖潜力、增内涵、找优势,把这些资源特色转化为高校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特别是学科建设的特色,破除学科壁垒、推进交叉融合,促进分层建设、特色发展、“换道超车”。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据时代和实践特点赋予大学文化、校风学风新内涵,体现中国特色一流大学的风气风尚风范风骨,增强大学生的勇气志气骨气底气。深化国际文化交流,打造多元立体、融会贯通的国际文化课程体系,把握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升中华文化传播人才的培养质量,沟通中外、凝聚共识,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作者马小洁:党的二十大代表,兰州大学党委书记】

 

原载2022年第22期《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马小洁

 

创建时间:2023年1月10日
首页    理论科研    以高等教育现代化塑造中国式现代化新动能
  • 高文英:初心决定道路 认知决定高度
    高文英:初心决定道路 认知决定高度
    厚植海洋文化 陪伴儿童成长
    厚植海洋文化 陪伴儿童成长
    在时代窗口 奋笔写青春
    在时代窗口 奋笔写青春
    锻造硬核实力 方能技高一筹
    锻造硬核实力 方能技高一筹
    追逐心中的梦想
    追逐心中的梦想
    培育文化素养 发扬武术精神
    培育文化素养 发扬武术精神
    目有繁星 追光而行
    目有繁星 追光而行
    锤炼过硬本领 赋能精彩人生
    锤炼过硬本领 赋能精彩人生
    技能成才 匠心筑梦
    技能成才 匠心筑梦
    走技能成才路 奋斗筑梦未来
    走技能成才路 奋斗筑梦未来
    以青春力量开启蜂农致富路
    以青春力量开启蜂农致富路
    技能成就少女职业梦
    技能成就少女职业梦
    吹响中考征程的“集结号”
    吹响中考征程的“集结号”
    争当科技路上的追梦人
    争当科技路上的追梦人
    展专业才艺 绽时尚魅力
    展专业才艺 绽时尚魅力
    韦佳球:心有梦想 必有远方
    韦佳球:心有梦想 必有远方
    耀眼银幕,逐梦舞台
    耀眼银幕,逐梦舞台
    吕可渐:破茧而出 初露光芒
    吕可渐:破茧而出 初露光芒
    小小“网红”直播带货助力乡村振兴
    小小“网红”直播带货助力乡村振兴
    天使在人间,最美逆行者
    天使在人间,最美逆行者
    爱上创客 梦想起航
    爱上创客 梦想起航
    走技能成才路 树技能报国志
    走技能成才路 树技能报国志
    王梦珂:勇敢追梦 技能成才
    王梦珂:勇敢追梦 技能成才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
    星光助力 高考加油
    星光助力 高考加油
    中职生用奋斗擦亮青春底色
    中职生用奋斗擦亮青春底色
    气膜实验室里的“侦察兵”
    气膜实验室里的“侦察兵”
    邹欣颖:迎着太阳奔跑的女孩
    邹欣颖:迎着太阳奔跑的女孩
    中职生逆袭考上研究生
    中职生逆袭考上研究生
    热血青春护卫生命之光
    热血青春护卫生命之光
  • “岁杪话总结 新年强部署”专栏
    “岁杪话总结 新年强部署”专栏
    “创新党建品牌 赋能教育教学”生动实践专栏
    “创新党建品牌 赋能教育教学”生动实践专栏
    2023年浙江省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专栏
    2023年浙江省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专栏
    “灯塔引航”党建共同体生动实践专栏
    “灯塔引航”党建共同体生动实践专栏
    嵊州市卓越校长青蓝工程培训专栏
    嵊州市卓越校长青蓝工程培训专栏
    浙江省中小学“体教融合 以体育人”专栏
    浙江省中小学“体教融合 以体育人”专栏
    浙江省社区教育特色品牌项目建设专栏
    浙江省社区教育特色品牌项目建设专栏
    “躬耕教坛 强国有我”第39个教师节专栏
    “躬耕教坛 强国有我”第39个教师节专栏
    “护航开学季 聚力助成长”专栏
    “护航开学季 聚力助成长”专栏
    林乃聪:希望孩子们有一个诗意的童年
    林乃聪:希望孩子们有一个诗意的童年
    “缤纷暑假 快乐成长”专栏
    “缤纷暑假 快乐成长”专栏
    聚焦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专栏
    聚焦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专栏
    特色化办学赋能高质量发展探索与实践专栏
    特色化办学赋能高质量发展探索与实践专栏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专栏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专栏
    阅读为人生打下底色读书行动专栏
    阅读为人生打下底色读书行动专栏
    中小学落实“双减”政策多元路径探索专栏
    中小学落实“双减”政策多元路径探索专栏
    关注更多学子走上技能成才之路专栏
    关注更多学子走上技能成才之路专栏
    “培养积极心理 赋能幸福生活”心理健康教育专栏
    “培养积极心理 赋能幸福生活”心理健康教育专栏
    社区共学养老探索与实践专栏
    社区共学养老探索与实践专栏
    家庭教育赋能孩子成长探索与实践专栏
    家庭教育赋能孩子成长探索与实践专栏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生动实践专栏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生动实践专栏
    幼儿动商教育研究专栏
    幼儿动商教育研究专栏
    【诗评】笔端生意趣,字里跃童心
    【诗评】笔端生意趣,字里跃童心
    “名匠高足”育人品牌建设办学经验专栏
    “名匠高足”育人品牌建设办学经验专栏
    浙江省中职教师跨界融合发展共同体探索与实践
    浙江省中职教师跨界融合发展共同体探索与实践
    王柳娟:以心润心 以爱慧爱
    王柳娟:以心润心 以爱慧爱
    守教育初心 育技能人才
    守教育初心 育技能人才

校园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