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读经典?怎样读经典?

近日,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通知,发布《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实施“典耀中华”主题读书行动,以引导学生“加强中华传统经典、红色经典和当代经典阅读”。几年前,北京市教工委举办“名家领读经典”活动,很受广大师生的欢迎。我们也有很深的感触与收获,有如下几点阅读经典的体会,与大家分享。

 

让自己与人类的经典比肩而立

 

读经典,是与人类历史上的文化巨人对话的过程,也是一个真正的、切实地与“名师大家”交流的过程。读经典就像站在巨人肩膀上。一个人的气象有多大,抱负有多宏伟,总是与他贯古今、通中外的天下情怀有着密切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年轻的时候在陕北插队,劳动之余,读了很多经典著作。这些著作对于丰富心灵、锤炼人格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013年五四青年节,参加主题团日活动时,他谈起当年情景:“上山放羊,我揣着书,把羊拴到山坡上,就开始看书。锄地到田头,开始休息一会儿时,我就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义,一点一滴积累。我并不觉得农村7年时光被荒废了,很多知识的基础是那时候打下来的。”他熟读经典、手不释卷。有一次,习近平总书记与友人议论起《共产党宣言》的中译本问题。谈到从俄、日、德、英、法不同语言翻译过来的中文本各有侧重,对文本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时,他感慨道:“这么一个小薄本经典,就有这么多名堂,可见认识真理很不容易。”在2014年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还举了个例子,讲述了自己当年读歌德的《浮士德》的经历。那时,他走了30里路去借这本书,看完之后,再走30里地送回去。多年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去德国访问,亲临其境,就把《浮士德》的段落背诵讲解给大家听。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都需要经典阅读作“底子”。有经典为伴,心胸会豁然开朗,而在人生的关键时刻,能够使我们顶得住风浪、经得起挫折、沉下心来、立大志、经大事的,往往都来源于经典的陶冶与锤炼。事实上,一个人即使没有上世界一流的大学,甚至是没有上过大学,但他如果能够读书,善于读书,能够读好书,特别是读经典,让自己与人类的经典比肩而立,那么,他也可能成为一个杰出的人物。

 

历史文化的自觉和自信与经典阅读紧密结合在一起

 

何为“经”或者“经典”?在中华传统文明的语境中,“经,织也”。“经”是直线,上下贯穿,这个字不知不觉就有了“历史长河”的意味。再加纬线,就可以“织线成面”。所以,中文的“经”既意味着时间的可长可久,也意味着空间的可宽可宏。

 

从历史的角度看,经典的内容与研究重心不断变化。“六经”的说法,最初来自《庄子》:孔子治诗、书、礼、易、乐、春秋,“自以为久矣”。南朝陈后主时代,则把《老子》《庄子》《论语》《孝经》《尔雅》并列,称为“五经”。宋以来,以朱熹为代表的经典研究者与解读者,则以《大学》《中庸》《孟子》配讲《论语》,形成了以“四书”为核心的理学经典谱系。到了清代,从“四书”的研究走向了更为广泛的中华文明经典研究,特别是对地理学、数学、天文学、语言学与文字学等的研究,使中华经典研究与阅读不断走向现代化。

 

到了现在,中华传统经典已形成一个丰富的宝库。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从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到隋唐佛学、儒释道合流、宋明理学,经历了数个学术思想繁荣时期。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产生了儒、释、道、墨、名、法、阴阳、农、杂、兵等各家学说,涌现了老子、孔子、庄子、孟子、荀子、韩非子、董仲舒、王充、何晏、王弼、韩愈、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鲁迅等一大批思想大家,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

 

历史文化的自觉与自信,与经典研究和阅读的系统性、连续性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历史告诉我们:中华文明独一无二的连续性,体现为经典阅读、研究的持续性,同时,持续的经典阅读、解读与研究,也是构成中华文明连续性的重要抓手。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各类中华传统经典都可以涉猎,但需要特别关注科学与治国理政方面的经典著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中国古代大量鸿篇巨制中包含着丰富的哲学社会科学内容、治国理政智慧,为古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中华文明提供了重要内容,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

 

如严复翻译《天演论》,就是以“易”理来阐释科学,把中国的经典与西方的经典结合起来。在严复看来,中、西世界观中,都有科学的基础,不同在于,中国的科学世界观偏于理论与精神层面的玄想,而西方的科学世界观则偏重于物质和技术层面的积累,需要把两者的长处相结合。他说:“中土文明,理重于数,而西国则数胜于理。重理,或流于空谈而鲜实际;泥数,或偏于物质而遗精神。”以《周易》阐释科学世界观,严复的影响极其巨大。一个鲜明的例证,就是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句充满科学精神的话,就来自《周易》这部经典。

 

我们强调经典的阅读,也包括人类历史上创造的其他经典,如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经典。西方的哲学社会科学是怎么形成的?其主要核心观点是什么?资本主义制度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要回答这些问题,就要深入阅读西方哲学社会科学的经典作品。当然,我们在阅读西方经典时要注意,西方的学说是建立在西方的语言与历史之上,他们面对问题、表述问题的方式,是由他们的历史与文化所决定的,不能照抄照搬。我们在读这类经典时,一定要立足中华文明的特点,一定要注意不同的文明在思考问题、处理问题、表述问题方面的差异。

 

谈谈读经典的方法

 

今天,知识日益碎片化。简单的读书和猎奇,已经不能解决我们所面临的问题。重读经典,不是简单的读书和增长知识,而是因为经典著作中包含着人类面对和处理时代所提出的重大问题、根本问题时的思考。但是经典与阅读者之间,往往存在不小的时间距离。孔夫子是中华经典的整理者、阅读者,他曾经感慨说“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这就是感慨自己离经典产生的历史语境很远了,而今天的青少年学生离经典的时代恐怕就更加远。于是,我们阅读经典,就要掌握一定的方式方法。

 

首先,联系实际阅读经典。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一定要与行路、实践联系在一起。乾隆时代的历史地理学家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是一部重要的历史地理经典,毛泽东同志青年时代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期间,最喜读此书。在此后的革命生涯中,毛泽东同志在长征路上,在走遍祖国大地的过程中,总是对照此书,更加深入地理解与认识祖国的江山,直到晚年,毛泽东同志还与当时的北京军区司令员谈道:《读史方舆纪要》这本书你看过吗?北京为什么叫燕京?最初的燕京在哪里?华北与山西的形势是什么样的?

 

也许,大家都知道魏源的《海国图志》,因为它起到了开眼看世界的作用,但魏源还有一部著作叫《圣武记》,这部著作对于我们认识祖国的边疆,非常有意义。例如,在历史上,特别是元代之后,蒙古分哪几个部分?喀尔喀蒙古、瓦剌蒙古、青海蒙古、科尔沁蒙古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它们是今天的哪些地方?这本书都有非常深入的研究。如果我们能对照着这样的经典著作行走在祖国的大地上,就能加深我们对中华民族文化形成的理解,从而激发起爱国主义情怀,切实增加文化自信。

 

其次,阅读经典,一定要带着问题读,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自己读过的一些经典著作时说:“一个重要感受就是这些著作都是时代的产物,都是思考和研究当时当地社会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结果。”大家知道,马克思的许多著作,都是以手稿的形式形成的,如《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草稿)》等,为什么是手稿呢?因为马克思说过,他写作的目的,首先是要解决自己所面对的问题,而不是为了发表。马克思在青年时代写下《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这篇作文,其中提出了青年人选择职业的标准是什么——这个问题,当然是今天的青年人也要面对的问题,因此,我们只有和马克思一起思考,从马克思提出的问题出发,才能真正地去读懂马克思、理解马克思。

 

什么是对待经典的实事求是的态度?简单地说,就是从经典所要面对、思考和处理解决的具体时代问题出发,而不是从记诵、照搬经典的词句、结论出发。我们学习研究经典,关键是掌握经典中处理问题的方法,而不是把经典作为唯一的准则、唯一的结论来对待。

 

最后,要把自主阅读与阅读分享结合起来。把读书与自由讨论、辩论结合起来,是中国读书人的传统,也是我们前人阅读经典的重要方式。从历史上看,它极为鲜明地表现在书院讲读这种形式之中。书院主要采用读书讨论的形式,书院产生于唐,极盛于宋明,公元976年创办的岳麓书院,是中国四大书院之一。1167年,朱熹曾经在此与书院主持人张栻展开讨论与辩论,史称“朱张会讲”;1176年,朱熹与陆九渊在信州的鹅湖寺围绕着“心”与“理”,展开了对儒家经典的阐述,他们的讨论吸引了许多学者,旁听和参与讨论者都极为投入,有的人甚至“动容下泪”。1507年,王阳明也在岳麓书院讲学。后来,他与大家的讨论内容,结集为《传习录》。《传习录》就是王阳明读书以及与门人讨论的成果,这一读书讨论的成果,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

 

可见,思想的火花总是在碰撞中产生的。这种把自己读书与大家讨论结合在一起的方式,是我们前人读经典的好传统,也值得我们在新时代发扬光大。

 

(文章作者:陈斓 系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韩毓海 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人民教育》2023年第8期,原题为《阅读经典: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作者:陈斓 韩毓海

 

创建时间:2023年6月8日
首页    理论科研    为什么要读经典?怎样读经典?
  • 高文英:初心决定道路 认知决定高度
    高文英:初心决定道路 认知决定高度
    厚植海洋文化 陪伴儿童成长
    厚植海洋文化 陪伴儿童成长
    在时代窗口 奋笔写青春
    在时代窗口 奋笔写青春
    锻造硬核实力 方能技高一筹
    锻造硬核实力 方能技高一筹
    追逐心中的梦想
    追逐心中的梦想
    培育文化素养 发扬武术精神
    培育文化素养 发扬武术精神
    目有繁星 追光而行
    目有繁星 追光而行
    锤炼过硬本领 赋能精彩人生
    锤炼过硬本领 赋能精彩人生
    技能成才 匠心筑梦
    技能成才 匠心筑梦
    走技能成才路 奋斗筑梦未来
    走技能成才路 奋斗筑梦未来
    以青春力量开启蜂农致富路
    以青春力量开启蜂农致富路
    技能成就少女职业梦
    技能成就少女职业梦
    吹响中考征程的“集结号”
    吹响中考征程的“集结号”
    争当科技路上的追梦人
    争当科技路上的追梦人
    展专业才艺 绽时尚魅力
    展专业才艺 绽时尚魅力
    韦佳球:心有梦想 必有远方
    韦佳球:心有梦想 必有远方
    耀眼银幕,逐梦舞台
    耀眼银幕,逐梦舞台
    吕可渐:破茧而出 初露光芒
    吕可渐:破茧而出 初露光芒
    小小“网红”直播带货助力乡村振兴
    小小“网红”直播带货助力乡村振兴
    天使在人间,最美逆行者
    天使在人间,最美逆行者
    爱上创客 梦想起航
    爱上创客 梦想起航
    走技能成才路 树技能报国志
    走技能成才路 树技能报国志
    王梦珂:勇敢追梦 技能成才
    王梦珂:勇敢追梦 技能成才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
    星光助力 高考加油
    星光助力 高考加油
    中职生用奋斗擦亮青春底色
    中职生用奋斗擦亮青春底色
    气膜实验室里的“侦察兵”
    气膜实验室里的“侦察兵”
    邹欣颖:迎着太阳奔跑的女孩
    邹欣颖:迎着太阳奔跑的女孩
    中职生逆袭考上研究生
    中职生逆袭考上研究生
    热血青春护卫生命之光
    热血青春护卫生命之光
  • “岁杪话总结 新年强部署”专栏
    “岁杪话总结 新年强部署”专栏
    “创新党建品牌 赋能教育教学”生动实践专栏
    “创新党建品牌 赋能教育教学”生动实践专栏
    2023年浙江省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专栏
    2023年浙江省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专栏
    “灯塔引航”党建共同体生动实践专栏
    “灯塔引航”党建共同体生动实践专栏
    嵊州市卓越校长青蓝工程培训专栏
    嵊州市卓越校长青蓝工程培训专栏
    浙江省中小学“体教融合 以体育人”专栏
    浙江省中小学“体教融合 以体育人”专栏
    浙江省社区教育特色品牌项目建设专栏
    浙江省社区教育特色品牌项目建设专栏
    “躬耕教坛 强国有我”第39个教师节专栏
    “躬耕教坛 强国有我”第39个教师节专栏
    “护航开学季 聚力助成长”专栏
    “护航开学季 聚力助成长”专栏
    林乃聪:希望孩子们有一个诗意的童年
    林乃聪:希望孩子们有一个诗意的童年
    “缤纷暑假 快乐成长”专栏
    “缤纷暑假 快乐成长”专栏
    聚焦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专栏
    聚焦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专栏
    特色化办学赋能高质量发展探索与实践专栏
    特色化办学赋能高质量发展探索与实践专栏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专栏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专栏
    阅读为人生打下底色读书行动专栏
    阅读为人生打下底色读书行动专栏
    中小学落实“双减”政策多元路径探索专栏
    中小学落实“双减”政策多元路径探索专栏
    关注更多学子走上技能成才之路专栏
    关注更多学子走上技能成才之路专栏
    “培养积极心理 赋能幸福生活”心理健康教育专栏
    “培养积极心理 赋能幸福生活”心理健康教育专栏
    社区共学养老探索与实践专栏
    社区共学养老探索与实践专栏
    家庭教育赋能孩子成长探索与实践专栏
    家庭教育赋能孩子成长探索与实践专栏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生动实践专栏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生动实践专栏
    幼儿动商教育研究专栏
    幼儿动商教育研究专栏
    【诗评】笔端生意趣,字里跃童心
    【诗评】笔端生意趣,字里跃童心
    “名匠高足”育人品牌建设办学经验专栏
    “名匠高足”育人品牌建设办学经验专栏
    浙江省中职教师跨界融合发展共同体探索与实践
    浙江省中职教师跨界融合发展共同体探索与实践
    王柳娟:以心润心 以爱慧爱
    王柳娟:以心润心 以爱慧爱
    守教育初心 育技能人才
    守教育初心 育技能人才

校园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