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乃聪:希望孩子们有一个诗意的童年
来源:浙江教育信息网 监制:黄三好
图为儿童文学作家、著名儿童诗诗人林乃聪近影
■人物简介
林乃聪,儿童文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会员,著名儿童诗诗人。现供职于温州市苍南县教育局。当过二十多年的“孩子王”,致力于童诗创作和诗教研究。有多首童诗作品入选教育部统编小学生课外读物、新课程标准小学生课外读本、大学儿童文学教材和中国年度儿童文学等多种权威选本,指导学生发表(含获奖)童诗3000多首。先后为教师、家长、学生举办200多场阅读推广讲座,听众累计七万多人次。已出版童诗童话集《小鸟的期末考》《小猪打点滴》《天空下鱼》《菜园子里的赛诗会》《种文字》《孩子眼中的二十四节气》《早安,小鸟》《小蜗牛上学记》等近20部。
■诗教观点
美国现代诗人弗洛斯特曾对读者提问“诗是什么”时,回答说:“读起来很愉快,读过之后又觉得自己聪明了许多,这就是诗。”我想,这对于童诗教育也是合适的。优秀的童诗能争取小读者的乐于阅读,赢得小读者的喜爱;陶冶小读者的性情,增强小读者的审美情趣;在情感体验中,有利于积累,形成小读者良好的感悟语境的能力;发展孩子的个性,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提升孩子的品位。最终为他们开启人生珍贵的智慧宝藏……因此,童诗教育教会孩子们用美丽的眼晴和向善的心去看世界,还能教会孩子们变得聪明起来。
■创作随笔
童诗创作要“始于喜悦,终于智慧”的诗观。童诗创作是为了给大小朋友们阅读,因此得让他们读得懂,读得有乐趣,能一口气心无杂念地把你这首(本)的儿童诗(集)读完,读完之后还能带给他们一丁点儿的思考与启发。
童诗创作要身体上的各种“感官”参与。写童诗,要讲究用诗的眼晴、诗的耳朵、诗的鼻子、诗的心灵、诗的触觉去感受生活,感受大自然。
童诗创作要捕捉特别的“诗想”。写童诗,需要学习诗情的观察、诗意的捕捉,诗情和诗意的表达。写诗最重要的,还是在于“诗想”是否特别。有了不同于一般人的特别的“诗想”,这样的诗才能打动人和吸引人。
■代表作品
变
(2022年7月入选《儿童文学概论》教材)
风来了/我就变成一只小发夹/夹住妈妈凌乱的头发
雨来了/我就变成一双小雨鞋/让妈妈不用害怕路滑
雪来了/我就变成一件小棉袄/帮妈妈挡住冰冷的雪花
电话来了/我就变成一条电话线/偷听爸爸妈妈的对话
雾
(2022年入选《中国现当代儿童诗选》)
山最喜欢雾这个女儿了/要不/任雾撒娇/他也不会生气
你瞧/雾正骑在山的脖子上/遮住山的眼睛/摇来晃去//可雾最怕太阳妈妈了/太阳妈妈一露脸/她立马消失得无影无踪/找也找不到了/真是奇怪了
倒影
(2022年4月发表《艺术节·儿童文艺》)
空中的太阳/远处的青山/近处的稻田//白天/都爱来小河逛逛
在这里/太阳可以驮着稻田飞行/稻田可以顶着青山不倒/青山可以压着太阳不碎//它们可以玩很多的游戏/只要青蛙不搅局/只要夜幕不拉下【阅读更多】
图为林乃聪童诗集《早安,小鸟》书影
■童诗评论
◎儿童文学工作者也是儿童教育工作者,一定要了解孩子年龄的特点。童诗要有生活场景、故事情节,常用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孩子对世界和生活的理解和看法,让孩子轻松地明白一件道理。(林乃聪《引人入胜有妙招——读任溶溶的儿童诗》)
◎童诗能争取小读者乐于阅读,赢得小读者的喜爱,让诗歌也能有机会贴近小读者的心灵,为他们开启人生珍贵的智慧宝藏。孩子的成长,需要诗的陪伴。我们不仅要让他们读诗,还要引导、培养他们在自然和生活中发现诗意,并且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意,表达心中的美好愿望。(林乃聪《亲近童诗,给自己一个机会》)
◎林乃聪爱读书,爱思考,因此他的写作有底气,也有灵气。其写诗勤勉,用心,忠实于自己的童心。他的作品都是童心流露,才写出的,因此很自然,天真,富有儿童的想象力,体现了诗人对儿童世界的关注和理解。林乃聪的儿童诗也是新世纪儿童诗的重要贡献者。(谭旭东《儿童读者需要优秀童话诗》)
◎林乃聪为孩子写诗笔耕不辍,其诗构思巧妙,诗格烂漫,清新活泼,寓情于景,寓理于象。其以花草树木、鱼虾蟹贝、日月光影等生活中常见的景物为创作素材,灵犀一点,便童趣横生,意境优美,凸显了文字的张力。语言平淡自然,明白通畅,平凡的文字能让读者读出趣味、学识,甚至引起思考,激发共鸣。(黄三好《笔端生意趣 字里跃童心》)
(责编:陈岩 审核:黄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