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广度与深度
吃饭是物质生存的燃料,而阅读则是精神生存的食粮。首先它让我们获得知识,在困难时不迷惘。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为了让社会尽早回归正轨,一方面科研人员在夜以继日地研发疫苗,另一方面全社会也在竭尽全力地开展科普工作。
科普作品《病毒、大流行及免疫力:探寻新冠后时代我们如何战胜传染病》,为我们冷静客观地看待新冠肺炎提供了科学依据。正如作者在书中提到的:希望读者能够在阅读完本书后成为此次疫情中明智的参与者,能够相互支持,坚定地向着此次战役的胜利前进。
其次阅读也让我们收获感动。“生命不息,跋涉不止,我决心在有生之年把全部心血和精力献给敦煌艺术事业,鞠躬尽瘁,奋斗到底。”这是常书鸿在《愿为敦煌燃此生:常书鸿自传》前言中写下的肺腑之言。今生唯恨岁月短,来世再做敦煌人。漫天的黄沙吹不尽他对敦煌文化的热情,也掩盖不住他留在历史长河的脚步。
我们也为伟大作家阅读的热忱所感动。通过《他山之石:鲁迅读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鲁迅阅读的广度与深度。然而不为人知的是,为了得到这些书,鲁迅花了很大力气,还要千方百计筹钱,托相识的书店朋友订购。那时他的收入支付了衣食学费,几乎没有盈余,鲁迅就去印刷所校对稿件补贴用度。所订购的书籍,往往两三个月之后才遥遥寄来,可谓“粒粒皆辛苦”。
这种感动往往饱含着创作者的温度。记录着人间百态的《人间世笔记》包含着酸甜苦辣的情感,但读来甚是舒心,让人不忍释卷。对此,蒋子龙表示:“能让读者感到‘很舒服’,这是对我莫大的褒奖,当然也是鼓励和鞭策。”通过阅读,作者与读者战胜了时间与空间限制,实现了情感的互通。
最后阅读有着照耀人性光辉的力量。尤其是在阅读儿童文学作品时,所奔涌出的童真童趣有着净化人心的力量。而要想创作出孩子们喜欢的作品,那就要作家对孩子有平等心。只有“蹲”在孩子身旁的作家,才能创作出贴近他们生活的作品。对此,铁凝曾表示:“我在孩子面前蹲下来,对孩子说话或者听孩子说话,我感到当我试图看懂他们时,孩子也无时不在对我们幽微的内心作着极为细致的观察和判断。那时我常常想说,孩子,请带上你的阅读,也带上我和你一起成长。”她的创作感言至今读起来还是让人深有感触,当他们的心沉下去后,才能真正触动人性的本质,展现出它光辉的一面。
作者:张君成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 2025-03-28
- 2025-03-28
- 2025-03-28
- 2025-03-27
- 2025-03-27
- 2025-03-27
- 2025-03-27
- 2025-03-27
- 2025-03-26
- 2025-03-26
- 2025-03-26
- 2025-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