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则强:从“番茄大王”到“共富书记”
来源:浙江教育信息网 作者:林良爽
当瑞安城市学院副院长池万村提起梅屿黄则强现在做老年教育,做得很有特色,还是瑞安市农村老年教育的一个典型时,我在纳闷,黄则强是不是就是种番茄的“番茄大王”黄则强?池万村说,就是这个黄则强。黄则强又怎么做起老年教育来?带着疑问,笔者与瑞安市社区教育协会会长章华林、瑞安城市学院社区教育处主任卓阳等人一起去拜访大名鼎鼎马屿镇底山甲村(现为瑞溪村)的黄则强先生。
图为作者与“共富书记”黄则强(右一)合影
农村致富路上的典型人物
黄则强家住瑞安市马屿镇梅屿社区瑞溪村,以种番茄出名,一个小番茄带动全村、全乡致富,被誉为“致富书记”,成为农村致富路上的典型。他曾当选瑞安市人大代表、温州市党代表、连续担任两届瑞安市人大常委;还评为温州市劳动模范、温州市“改革开放30年温州十大三农人物”。
上世纪九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初期,黄则强绝对是一位名人,经常上报纸、电视,名扬马屿、瑞安。2001年开始组建蔬菜专业合作社、汇民农村资金互助社,他成为农村“三位一体”改革最早的探索者、实践者。从1979年开始担任村长、书记,直到2004年才放下,当了二十几年村干部,他一直在思考、探索农业农村的发展出路,如何让更多农民富起来,走出了一条农村致富路。
让农村老人走进居家养老
从村干部岗位退下来后的黄则强,没有离开农村、农业,还一直在探索如何让农村老年人生活更好,做了二十几年农村养老服务管理。在农村养老服务管理中,黄则强逐渐真正明白到了农村老年人缺什么,就是缺文化活动、缺教育培训。黄则强从机构养老转到居家养老,开始探索老年教育,目标是让更多农村老年人走进居家养老。近年来,黄则强依托瑞溪社区分校(前年获评温州市二级社区分校),着手创办了瑞溪老年学堂,现在办得有声有色。
与黄则强先生初次见面就在底三甲老年学堂(居家养老照料服务中心)。黄则强一身朴素的装束,一张布满沧桑的脸,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交谈中,才了解到他1950年出生,今年已73岁了。在当书记、当蔬菜合作社社长时,在新闻经常看到他在大棚里、在田头上党课或现场指导蔬菜种植技术的场景,原来他只读过小学。他叹息自己水平太低,过去一直埋头种田,没有时间学习,老了才有时间学习。现在搞老年教育,就是其中一个原因。一位只读过小学普通的农民,通过不断努力学习钻研番茄种植技术,改良番茄品种,成为农业专家,成功培育“强绿”牌番茄,提高番茄产量、品质,带领大家致富。这本身就是学习带来的奇迹。其实,黄则强是一个善于学习之人,只不过谦虚而已。
老年教育要与实际相结合
黄则强的老年教育还在探索、实践之中,但“两个结合”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与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结合、与农村老年人实际结合。在做居家服务养老时,他发现老年人很多都不愿进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吸引力。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普遍只是看看电视、听听鼓词,吃吃饭而已。黄则强就萌发把老年大学引进来,设立教学点,把餐厅变成教室,从老年教育培训开始。讲养生、讲垃圾分类、讲家风、家教……养老服务中心吸引力慢慢好起来,事先笑别人的老年人也陆续走进来。现在每周五上课雷打不动,平时三十多人,最多七十多人,连周边村落老人都闻讯赶过来。黄则强笑着说,效果慢慢显示出来。
黄则强说,农村老年教育不能搞太花哨,要与农村老年人实际相结合。种了一辈子田,还是舍不得离开田。现在农村老年人六七十岁身体很好,你看我七十三了,还在干。黄则强承包五十亩田创办了老年学校农场。给每个学员评底分,根据劳力计分并分成,剩余的收入放到老年学校里。很多老年人还是不愿分成,要放到学校里共享。他们乐得其所。这种方式既能调动了老年人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又能解决老年学校一些经费问题,可谓是一举两得。
在交谈中,黄则强谈到农村老年教育目前最缺的是老师、课程。章华林、卓阳表示要给予大力扶植。黄则强舒了一口气,露出了真诚地微笑。
当年“致富书记”黄则强,是在物质上带领农民致富,那么今天黄则强干的则是带领农民在精神上致富。从物质上共富,到精神上共富,现在给黄则强冠一个“共富书记”称号更贴切了。
(责编:李淑颖 审核:黄三好)
- 2025-05-09
- 2025-05-09
- 2025-05-08
- 2025-05-08
- 2025-05-08
- 2025-05-07
-
2025-05-07
넷 竹乡共熠夜校课堂
- 2025-05-07
- 2025-05-06
- 2025-05-06
- 2025-05-06
- 2025-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