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阅读与写作之道

苏轼在66岁的人生中,共创作了2700多首诗,300多首词,各种文章4800篇,极其高产,且名篇佳作举不胜举,并都达到了各个领域的顶尖水平,是继李白、杜甫之后成就最大、影响最深远的文学家。他之所以能成为当时的“天下文宗”,不能不说是得益于他的阅读与写作之道。

 

苏轼勤于读书、善于读书。苏轼天分虽高,却极其勤奋,从小便每天挑灯夜读,倦极才睡,这样的习惯坚持了一生。他曾道:“旧书不厌百回读”“著书不复窥园葵”。苏轼幼时家中极富,曾写诗道:“门前万竿竹,堂上四库书。”他不仅翻来覆去地熟读,还反反复复地抄写。每读一部经典,他都从头抄到尾。苏轼青年时,张方平问苏洵他儿子在看什么书,苏洵答,苏轼正重读《汉书》。张方平也是个天分极高的文学家,素有过目不忘之能,不以为然地说,书哪用得着看两遍?苏洵回到家,告诉了苏轼这件事。苏轼笑道:“老先生大概不知道还有看三遍《汉书》的人。”

 

苏轼名满天下之后,依然勤奋如昔,抄书不止。被贬到黄州时,有一天,州学教授朱载上拜访苏轼,家僮通报后迟迟不见主人出来,半晌才见苏轼匆匆从内室出来,道歉说是因为做每日之功课耽误了。

 

朱载上好奇地问何为每日之功课,苏轼回答说:“抄《汉书》。”朱载上吃了一惊,说道:“凭先生的天赋,开卷一览定能终身不忘,怎么还要用手抄这种费力的办法呢?”苏轼说:“并非如此。我读《汉书》,到今天为止已经手抄了三遍。最初是一段事抄三个字为题,第二次两个字为题,现在则只用一个字。”朱载上肃然离席,请求说:“不知先生所抄的书稿,能否让我见识见识?”

 

苏轼命人从内室取来一册,朱载上翻看,不解其意。苏轼说:“足下试举题中一字。”朱载上于是随便找出一个字,苏轼应声背诵数百字,无一字差错。朱载上又任意挑了几个字,都是如此。朱载上惊叹不已,叹服说:“先生真谪仙才也!”后来朱载上回去之后,告诉儿子朱新仲这件事,并感叹道:“东坡先生尚且如此勤奋,你我不过中等才智,岂可不勤奋读书耶!”朱新仲后来又把这件事告诉了自己儿子朱辂,以此教育他。

 

苏轼被贬到海南儋州之时,苏辙女婿王庠写信向苏轼请教读书之法,苏轼便回了一封信《又答王庠书》,简洁地回答了他的问题:“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之。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并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如欲求古今兴亡治乱、圣贤作用,但作此意求之,勿生余念。又别作一次,求事迹如实,典章文物之类,亦如之。他皆彷此。此虽愚钝,而他日学成,八面受敌,与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也。”

 

苏轼认为求学并无捷径,唯有坚持与积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书海茫茫无涯,因此读书必须要有目标,不能兼收尽取。在这里,苏轼提出了“八面受敌”读书法,就是每次读书的时候,只应该集中注意一个问题,将之完整读完,然后再换一个角度,围绕另一个问题,再读一遍。这样读了一遍又一遍,就可以从各个角度进行深入学习。方法虽然看起来有点儿笨,但可以学得极为扎实,学成之后就能全面掌握书中要义,经得住各方面的考验,与那些蜻蜓点水、泛泛而谈的读书人不可同日而语。

 

和勤于读书一样,苏轼也勤于写作,但他从未把写作当作谋取声名的工具,而是视其为一生中最大的乐趣。他说:“某平生无快意事,惟作文章,意之所到,则笔力曲折无不尽意,自谓世间乐事无逾此者。”他的写作是为了展现自己的真心,而不是迎合世俗或者获取利益,坎坷的境遇、丰富的经历,无不化作了他笔下充满艺术审美情趣的文学作品。可以说,写作就是他的真正生命,写作治愈了心灵,写作升华了灵魂。

 

文学向来有“诗教”与“性灵”两大传统,但“诗教”向来为主流,道德教化被认为是文学创作应有之责,所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但苏轼却发挥了文学之“性灵”,文学可娱情悦性,涤荡心灵,治愈灵魂,万事万物,只要感动人心,便可进入笔下,也就是“无一事不可入诗”“无一事不可入词”。他的诗歌题材极为广泛,他写天空、海洋、湖泊,也写花草、昆虫、茶酒,几乎没有他不写的。他的文风也多样化,既有汪洋恣肆、自由驰骋之作,也有清丽婉约、空灵超逸之作。

 

诗词文章已经成为苏轼的灵魂载体,读他的文字,可以看到他自己。即使是写小的题材,苏轼也能以小见大,对其赋予大的意境和格局,引申出深刻的道理来。比如《邵伯梵行寺山茶》:“山茶相对阿谁栽?细雨无人我独来。说似与君君不会,烂红如火雪中开。”那浴雪而开、举重若轻的山茶花,不就是君子铮铮傲骨的象征,不就是苏轼本人风骨的写照?苏轼的审美态度为后人提供了富有启迪意义的审美范式,以他的审美眼光看来,万物有灵且美,皆可成为写作的对象。而他也善于发现美,并将其写入诗文。

 

苏轼创作力极其旺盛,仿佛时刻都有灵感,信手就能成文。他在《自评文》中说,“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意思是说,我的文章犹如有一万斛水的泉源一样,随处都会涌出来,如同在平地上汩汩滔滔的流水,一天流一千里也不难。等到它遇到山石之物,能随之高低宛转,随着物体的形状而变化。能遇到什么,事前不能知道。所知道的,常常是文思该继续的时候就继续,该停止的时候就停止。这段文论中,苏轼表明了自己一贯强调的“自然”追求,这一追求主要是继承自父亲苏洵。他在《与谢民师推官书》中,也提出了类似看法:“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自然”之外,苏轼还提倡“平淡”。苏轼在《与二郎侄》的信中说:“凡文字,少小时须令气象峥嵘,采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绚烂之极也。”苏轼青年时仰慕李白、韩愈,喜作议论、文风纵横,虽令欧阳修推崇,却为王安石所不喜。但苏轼中年之后,则极力推崇陶渊明与柳宗元淡泊、简古的文风,认为其平淡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至美的意境:“所贵乎枯谈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在他写给弟弟苏辙的信中,将陶渊明推为诗人中最杰出者,因此他独好陶诗:“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

 

不过苏轼并不赞成年轻人学写作一开始就走这种风格,应该什么年龄就写什么风格的文字,因此他在指导侄子作文时建议可先取他少年时的策论学习:“汝只见爷伯而今平淡,一向只学此样,何不取旧日应举时文字看,高下抑扬,如龙蛇捉不住,当且学此。”这种“平淡”并非表面的平淡,而是在有过丰富复杂的人生经历、具备千锤百炼而炉火纯青的技艺后的“平淡”,如同冰封之海面,看似平静,然而冰面之下,有汪洋肆意的暗流涌动,是文学创作的至高境界。(作者系湖南理工学院文学院教师)

 

作者:张觅

 

来源:《中国教育报》

 

创建时间:2023年6月28日
首页    媒介素养    苏轼的阅读与写作之道
  • 高文英:初心决定道路 认知决定高度
    高文英:初心决定道路 认知决定高度
    厚植海洋文化 陪伴儿童成长
    厚植海洋文化 陪伴儿童成长
    在时代窗口 奋笔写青春
    在时代窗口 奋笔写青春
    锻造硬核实力 方能技高一筹
    锻造硬核实力 方能技高一筹
    追逐心中的梦想
    追逐心中的梦想
    培育文化素养 发扬武术精神
    培育文化素养 发扬武术精神
    目有繁星 追光而行
    目有繁星 追光而行
    锤炼过硬本领 赋能精彩人生
    锤炼过硬本领 赋能精彩人生
    技能成才 匠心筑梦
    技能成才 匠心筑梦
    走技能成才路 奋斗筑梦未来
    走技能成才路 奋斗筑梦未来
    以青春力量开启蜂农致富路
    以青春力量开启蜂农致富路
    技能成就少女职业梦
    技能成就少女职业梦
    吹响中考征程的“集结号”
    吹响中考征程的“集结号”
    争当科技路上的追梦人
    争当科技路上的追梦人
    展专业才艺 绽时尚魅力
    展专业才艺 绽时尚魅力
    韦佳球:心有梦想 必有远方
    韦佳球:心有梦想 必有远方
    耀眼银幕,逐梦舞台
    耀眼银幕,逐梦舞台
    吕可渐:破茧而出 初露光芒
    吕可渐:破茧而出 初露光芒
    小小“网红”直播带货助力乡村振兴
    小小“网红”直播带货助力乡村振兴
    天使在人间,最美逆行者
    天使在人间,最美逆行者
    爱上创客 梦想起航
    爱上创客 梦想起航
    走技能成才路 树技能报国志
    走技能成才路 树技能报国志
    王梦珂:勇敢追梦 技能成才
    王梦珂:勇敢追梦 技能成才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
    星光助力 高考加油
    星光助力 高考加油
    中职生用奋斗擦亮青春底色
    中职生用奋斗擦亮青春底色
    气膜实验室里的“侦察兵”
    气膜实验室里的“侦察兵”
    邹欣颖:迎着太阳奔跑的女孩
    邹欣颖:迎着太阳奔跑的女孩
    中职生逆袭考上研究生
    中职生逆袭考上研究生
    热血青春护卫生命之光
    热血青春护卫生命之光
  • “筑梦新学期 同心向未来”专栏
    “筑梦新学期 同心向未来”专栏
    “培养综合素质 发展核心素养”暑期研学专栏
    “培养综合素质 发展核心素养”暑期研学专栏
    “骊歌声响 逐梦远航”毕业季专栏
    “骊歌声响 逐梦远航”毕业季专栏
    “体验端午习俗 传承传统文化”专栏
    “体验端午习俗 传承传统文化”专栏
    “崇尚一技之长 擦亮生活底色”专栏
    “崇尚一技之长 擦亮生活底色”专栏
    “关爱心理健康 护航学子成长”专栏
    “关爱心理健康 护航学子成长”专栏
    “弘扬雷锋精神 劲吹文明新风”专栏
    “弘扬雷锋精神 劲吹文明新风”专栏
    “岁杪话总结 新年强部署”专栏
    “岁杪话总结 新年强部署”专栏
    “创新党建品牌 赋能教育教学”生动实践专栏
    “创新党建品牌 赋能教育教学”生动实践专栏
    2023年浙江省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专栏
    2023年浙江省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专栏
    “灯塔引航”党建共同体生动实践专栏
    “灯塔引航”党建共同体生动实践专栏
    嵊州市卓越校长青蓝工程培训专栏
    嵊州市卓越校长青蓝工程培训专栏
    浙江省社区教育特色品牌项目建设专栏
    浙江省社区教育特色品牌项目建设专栏
    林乃聪:希望孩子们有一个诗意的童年
    林乃聪:希望孩子们有一个诗意的童年
    聚焦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专栏
    聚焦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专栏
    特色化办学赋能高质量发展探索与实践专栏
    特色化办学赋能高质量发展探索与实践专栏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专栏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专栏
    阅读为人生打下底色读书行动专栏
    阅读为人生打下底色读书行动专栏
    关注更多学子走上技能成才之路专栏
    关注更多学子走上技能成才之路专栏
    社区共学养老探索与实践专栏
    社区共学养老探索与实践专栏
    家庭教育赋能孩子成长探索与实践专栏
    家庭教育赋能孩子成长探索与实践专栏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生动实践专栏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生动实践专栏
    幼儿动商教育研究专栏
    幼儿动商教育研究专栏
    【诗评】笔端生意趣,字里跃童心
    【诗评】笔端生意趣,字里跃童心
    浙江省中职教师跨界融合发展共同体探索与实践
    浙江省中职教师跨界融合发展共同体探索与实践

校园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