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绿护绿”班本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来源:浙江教育信息网 作者:郑荷囡
【摘要】教室里应该有一种课程,它能让每位孩子产生温暖的、信任的、值得依靠的感受,并能生发出一种愿意为之服务的情怀,它像是雨露、甘泉,润泽人的心灵,激扬人的生命。我一直思索着,想要开发适合孩子的“特色课程”,它一定是以“学生全部生活”为核心的,它的实施和推进是紧紧围绕着学生当下的生命。我通过“植绿护绿”班本特色课程的打造,创设了一个具有温度的教室,在润泽孩子们心灵的同时,丰富并充实着孩子们的生命历程,从而书写下一段美好而难忘的生命时光。
【关键词】植绿护绿;班本特色课程;开发;实施
“植绿护绿”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我班班本课程的核心项目,开发和研究已有四年,经过四年的研究与探索,取得了如下进展。
一、找到了“植绿护绿”特色课程开发的命脉
“植绿护绿”综合实践活动的精髓在哪里?理论支撑在哪里?一直以来,我都在思考着这样的问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由此,我想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想到了陈鹤琴先生提出的“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课程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方法论;想到杜威先生提出的“爱好活动是儿童的天性,儿童具有强大的潜在动力,教育必须尊重和利用这种动力”的教学论思想。于是,他们就是我进行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强大支撑。在实践中,我不断地发现“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的意义,感觉到“植绿护绿”特色课程的开发,是在引导儿童动手动脑、亲自实践,能让儿童充分体验科学探究和科学发现,发展儿童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孩子们把“植绿护绿”活动变成生活的经历的时候,有一种生活的经验在他们的心中升腾,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尊重,都在实践活动中升值。
二、积累了“植绿护绿”特色课程实施的经验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又到了“植绿护绿”的季节。每年我都会在班级里开展“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植绿护绿活动,一年级的时候,我带着孩子们认识了各色花草。二年级的时候,我们通过自己播下种子,体验了劳动的快乐,观察了植物的生长过程。三年级,我想我们需要提升认知,善于利用大自然大社会这些活教材,在做中学,在做中求进步,于是富有活力的“梦想中队”的队员们开始行动了。自己做花盆——我们是小小环保实践者;自己种秧苗——我们是小小绿色志愿者;自己看变化——我们是小小科学探索者;自己护花草——我们是小小绿植养护者。只因为我们想拥有一颗感受美的心,一双鉴赏美的眼,一张表现美的口,一双创造美的手……
(一)自己做花盆
孩子们用牛肉干盒子、洗衣液瓶子、色拉油罐子、冰淇淋容器等废弃物品,在家长指导与帮助下,开始了花盆的创作,之后通过改装,做成了一个个精美的环保花盆。孩子们在此发挥了他们活泼和爱想像的天性,创作出了带有各种图案、各式形状的小花盆,在活动中体验到了极大的创作乐趣,也增强了环保意识,更是在履行“我是小小环保实践者”的生活理念。
(二)自己种绿植
环保花盆做好之后,接下来就是播种。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不会区分“小麦”和“水稻”,不会分别“洋葱”和“蒜苗”,不会分辨“韭菜”和“青菜”,不会辨别“蚕豆”和“豌豆”……趁此机会,让他们种上这些绿色植物,进行正确的认识和区分。于是,孩子们走进菜场,走向田野,买来或采来这些植物,和自己的家人一起动手,把它们种在自制的环保创意小花盆中。另外有一部分孩子种的是一些“玉米”“各色豆子”“凤仙花”“向日葵”的种子,还有一部分孩子种的是“茄子”“西瓜”“莴苣”“草莓”的秧苗……孩子们种下的“希望”,期待的是“美好”!
(三)自己护花草
小小的绿色植物种下之后,孩子们就满心欢喜地把它们带到学校,摆放在绿色植物展台上,期待着自己的花盆里生长出“美好”的景象来!再在我的指导下,学会了一些科学护理绿色植物的好方法,如:定时浇水、晒太阳,观察盆中泥土的颜色……有的孩子利用休息时间,还在家为这些绿色植物制作了温馨的标语牌,上面写着:“有了道德的阳光,苗苗才会生长!” “让我们一起保护植物吧!”……孩子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护绿之中,温暖的关爱在小小的植物身上延续,向上的正能量在一次次的护理照顾中传递。
(四)自己看变化
小种子、小秧苗在孩子们精心地呵护下,一天天的生长,一天天的变化……一下课,一到中午的休息时间,他们就会聚集到绿色植物展台前,睁着大大的眼睛,仔细地观察着,看看自己的花盆里,是否有了不同寻常的变化。一个月的活动中,孩子们用绘画的方式把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画了下来,用文字的形式把它们描述了下来,《草莓成长记》《苗苗生长记》《土豆变化记》……一幅幅,一篇篇出于孩子们的作品就诞生了!同时为了让空气更新鲜,为了让校园里内充满绿色,孩子们还倡议:保护环境从我们开始,从身边做起!让大家都来播种绿色,播撒文明。孩子们的行动先后被《上虞日报》《上虞新闻网》报道。
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我努力想通过以上这些活动,把学生感受到的引向深入,让他们从中知晓植物与人类环境是息息相关的,在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中爱上植物,爱上绿色,让环保意识在他们小小的心灵里生根发芽,并在参与劳动的过程中收获快乐和希望,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拥有一颗感受美的心,一对鉴赏美的眼,一张表现美的口,一双创造美的手。
三、收获了“植绿护绿”特色课程的教育价值
1.“植绿护绿”成为了孩子们主动探究的试验田
陈鹤琴先生认为:每位儿童都具有自发的学习潜能,教育的目的不是将一些经过选择的知识强塞给儿童,而是培养其自发学习的欲望。应该给予孩子的,是自主探索的权利、自主学习的方法,而不是将一些枯燥无味的知识灌输给孩子。
在植绿护绿活动中,我非常尊重孩子们的好奇心,顺应孩子们的探究兴趣,让他们在亲自参与播种管理、收获分享的过程中,学会通过连续的观察记录及种植故事去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真正使丰富的自然环境成为孩子们主动探究的园地。例如,我们班的孩子们发现自己种的豌豆的叶子颜色由绿色变成了黄色后,进行了很多猜想:是中了病虫害? 缺水了?还是被太阳晒得枯萎了? 我将问题抛还给了孩子们,请他们回家和父母一起查阅资料,寻找答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孩子们主动建构知识的前提是需要老师给他们搭建一个主动探索的平台,而放手让孩子通过查阅资料、调查了解来解决问题是孩子主动探索学习的重要途径, 孩子们也愿意通过这样的活动来提升自己的能力。
每个孩子都可以通过亲自播种、亲眼观察记录,亲身体验收获,从中享受真实体验,获得直接经验,从而萌发自主探究的兴趣,获得初步的科学经验和科学探究能力。
2.“植绿护绿” 架起了师生互动的桥梁
在种植活动中我把孩子们的兴趣、需要放在首位, 强调孩子们的直接体验,重视活动过程对孩子们发展的意义,强调师生共同构建。例如,我们班的孩子们在自己种植的向日葵上发现了钻心虫,大家积极查阅资料,寻求家长帮助,得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一种是喷洒农药,另一种是请七星飘虫来帮忙。我发现孩子们更倾向于第二种方法,于是请家长帮忙,为孩子们带来了一些七星瓢虫。接下来,我们就开始了对七星瓢虫的观察和关注。一段时间里,孩子们和我通过搜集有关七星瓢虫的各类资料、观察记录“我和七星瓢虫的故事”等,对它的身体特征、生活习性有了全面深入地了解,大家忙得不可开交,却趣味盎然。而我的任务就是在这自由宽松的环境中,有目的地观察孩子们与自然互动的情况,记录他们感兴趣的探究行为并予以支持,活动成了我们师生互动交流、共同探索的过程。
3.“植绿护绿”提供了孩子们主动发展的资源
我将孩子们种植的植物的根、茎、叶、花、壳、皮、籽等清洁消毒,分类整理到资源库。美术课上,孩子们就用花瓣、落叶、种子用心地进行创作;劳技课上,孩子们就用狗尾草穗编织各种小动物;科学课上,孩子们就用叶子、落花做成精美的标本等。孩子们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实现了主动发展。
4.“植绿护绿”成为了孩子们环保教育的摇篮
植绿护绿是孩子进行环保教育的良好途径。例如,土是环境中的重要因素,在感知土的特性后,我要求孩子们观察土上有什么,土中又隐藏着什么,使其观察到土地上生长着各种花草、农作物;在泥土里发现树根、草根、小昆虫等。带领孩子们种植农作物,让他们知道春天是种植的好季节,种植要经过挖坑、栽培、浇水、除虫等,使其参与劳动,在种植过程中,培养了保护环境的主人翁精神。在种植、管理和观察的过程中,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孩子们对生活环境的重要性有了全新的认识,并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建构了许多切实可行的环保知识经验。
“植绿护绿”综合实践特色课程是新课程理念的生长点,不仅意味着一种新的课程形态的诞生,更主要地是标志着一系列体现时代精神的新的课程理念的生成。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相信,只要我静下心来,不断探索,不断研究,综合实践活动必将真正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最佳途径。
【参考文献】
1. 朱永新编著:《新教育》,漓江出版社;
2.李虹霞编著:《创造一间幸福教室》,教育科学出版社;
3. 汤勇编著:《做一个卓越而幸福的教育者》,教育科学出版社;
(本文作者郑荷囡系浙江省第二批中小学名班主任工作室领衔人、浙江省首届实验学校十佳智慧班主任。工作单位为绍兴市上虞区鹤琴小学。)
责编:夏雨 审核:黄三好
- 2024-11-29
- 2024-11-27
- 2024-11-26
- 2024-11-25
- 2024-11-25
- 2024-11-25
- 2024-11-22
- 2024-11-20
-
2024-11-20
넷 晚晴映照夕阳红
- 2024-11-20
- 2024-11-19
- 2024-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