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晓君:构建技能大赛与专业建设“循环式互动促进模式”

来源:浙江教育信息网 本网记者:夏雨

 

 

人物简介

冯晓君,中共党员,工学硕士,现任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成人教育处处长。曾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专家、全国优秀指导教师、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管道与制暖项目中国教练、浙江省拔尖技能人才、绍兴市学科带头人、绍兴市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绍兴市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担任浙江省中职建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绍兴市中职现代住建专业指导委员会秘书长、绍兴市职工技能协会理事等职。指导学生获得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管道与制暖项目优胜奖,指导学生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6次一等奖,在省级教师专业能力大赛、教学信息化大赛中多次获得二三等奖,主编、副主编4本建筑专业教材公开出版。

 

 

“2014年的6月15日是我们家除了过春节之外最开心的一天,因为我哥哥方宇腾在读书的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发来一份喜讯,他代表浙江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工程测量赛项中获得了全国三等奖,虽然哥哥自己心理有遗憾,说道:“我们本身的实力应该可以拿到一等奖的,可惜了”,听到这些我从此默默立下目标,我也要读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我也要参加技能大赛,我要登上全国中职技能大赛最高领奖台。今天我终于实现了,我追随着哥哥的步伐,进中专、学技能、拿金牌,站在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最高领奖台”。这是2020年11月22日在山东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选手采访时我校工程测量项目全国一等奖获得者方宇炅同学讲的故事。

 

“2012年我来绍兴中专学习报到的当天就被学校里满墙的获奖横幅吸引住了,上面全是今年的技能大赛中学长们获得国赛、省赛一等奖的信息,从此以后我就一心想着我也要让自己的名字在这些横幅上出现,在绍兴中专的技能大赛上留下一笔,可惜事与愿违,那年我参赛的时候因为有同伴受伤只拿到全国三等奖,让我心留遗憾。2017年我终于因为在中专和大学的两次获奖经过特招进入母校绍兴中专任教。我想机会来了,于是给自己定下目标:学生时代我没有为中专获得金牌,现在做老师了我一定要为学校培养出金牌学生来,今天我不仅早已实现了这个目标,而且又一次做到了登顶工程测量赛项的全国第一”。这是2021年6月17日在甘肃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采访时我校工程测量项目指导老师陶荣的故事,陶荣老师在绍兴中专学习时参加比赛获得全国三等奖,保送大学后再次获得全国一等奖,毕业后特招进绍兴中专担任工程测量赛项的技能竞赛指导教师,从2018年-2021年连续四年指导学生在工程测量赛项上创入国赛,获得三次一等奖,一次二等奖,并在2021年获得全国第一名。

 

 

技能大赛对人才培养改革的启示

 

(一)团队合作意识的提升

 

技能大赛中无论是团体赛还是个人赛,在校内训练选拔时均是从该项目训练团队中通过层层选拔产生的,从项目海选-项目集训-逐级淘汰-市级比赛-省级比赛-全国大赛的选拔历程中,往往团队意识比较强的选手就能站到最后的领奖台上。个人赛项中的团队意识主要体现在日常的训练中,只有乐于分享自己心得,乐于与竞争对手做朋友共同成长的选手才能有更好的发展;而团体赛项中团队意识就更为显现,团队内成员间的分工是否合理,相互补位是否及时到位往往是最后决定奖项的关键因素之一。

 

(二)专业能力的提升

 

技能大赛主要考核的是选手的专业技术能力,其中中职大赛相对而言更加注重实践操作能力,同时从全国大赛改革方向上发现目前的赛项设置更注重选手综合专业能力的考核,想要大赛获奖,选手不仅需要比一般学生掌握各门专业学科的专业知识,还要将这些知识融会到比赛题目的解答中,不断探索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三)创新思维的提升

 

技能大赛不仅是一个专业技术能力的考核赛,更是一个专业知识运用的创新赛,大部分项目公开赛题、公开赛制、公开使用设备,考核的是选手在规定时间内对规定内容的完成质量,所以不仅需要学生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其参赛思维必须要有创新性,通过对赛题的研究在训练中激发创新思维,改进方法,改善工艺。

 

 

“循环式互动促进模式”的设计与规划

 

(一)互动促进模式的设计思路。

 

围绕“技能大赛培养金牌教练,金牌教练团队促进专业建设、优质专业平台再推技能大赛”的价值理念,充分发挥金牌教练的带赛经验,从技能大赛项目内容、竞赛标准、训练模式、团队协作等方面入手,总结各赛项的参赛和指导经验,提出“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建”的教学改革路径。通过金牌教练打造计划、教师团队组建规划、教学环境改建设置、教学资源开发目标、大赛训练保障方案等路径建设,建立起群内专业设置、校内外实训基地规划建设、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改革、课程体系重构等改革措施,从而实现技能大赛与专业建设的互动促进效果。

 

(二)研读赛项设置、对接地方经济发展,调整专业设置。

 

通过大赛项目设置感知产业发展需求,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和经济发展情况和各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调整学校专业设置。以本校为例,因全国大赛在2009年中职设置工程测量项目,2012年高职也同步设置,经调研学校所在的城市是浙江省唯一的建筑强市,全市建筑一级资质企业近20家,每年的建筑专业毕业生中有很大一部分从事测量测绘方面工作,而且浙江省中职学校均未开设工程测量专业,故学校在2016年起申请开办工程测量专业,经过五年的发展,已成为全国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市优势专业,为十三五期间的全国土地第三次调查、市五水共治、市轨道交通建设等重大项目作出贡献。

 

(三)借助大赛要求、对接企业标准,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

 

大赛的比赛设备、技术规范、竞赛组织充分体现了行业发展、典型设备、生产技术、职工素养的要求,学校的实训基地建设从“训练场地、素质素养、设备组装、教师能力、实训耗材、教学标准、教材开发、社会培训、技能鉴定、过程监控、结果评价”等需求出发,以“理实一体化教学、技能提高训练、职业素养提升、职业资格证鉴定、促进技术服务”五个主要功能为原则建设,为专业群搭建综合性实训基地,为学生专业学习搭建技术传承、素养提升、产业发展的体验中心,建设了集技能大赛、实训教学、技能鉴定、社会培训、技术研发为一体的“产学研训创一体化”的实训基地,提升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实训基地内涵建设。

 

(四)依据大赛规程,完善教学项目,调整课程教学内容。

 

优化传统教学模式,在项目化课程标准当中融入技能竞赛,确保其能够覆盖到每一个核心专业当中,强化课程教师以及每一位学生的意识,确保其能够积极参与技能竞赛,并形成良好的竞赛氛围,使得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并提高竞赛的竞争力使得学生在竞赛当中能够学到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水平。将技能大赛内容转化为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反映到实际教学当中,随着大赛的常态化与制度化进行改革,为学生搭建各种创新与参与平台。

 

“循环式互动促进模式”的实践研究

 

(一)以 “三五规划”培养教练团队,打造专业建设的破壁尖刀

 

学校“智·恒”建筑品牌专业群建设,龙头专业为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主干专业为工程造价专业、支撑专业为工程测量和建筑表现专业。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工程测量、工程算量、建筑设备安装与调试、建筑CAD、建筑装饰等五个国赛项目均多次获得金牌,并有三个项目获得过全国第一名,累计已获得累计已获得19金5银1铜,并在世界技能大赛上管道与制暖项目获得世界技能大赛优胜奖,油漆与装饰和水处理技术项目入围国家集训队。累计已培养出13名全国优秀指导教师。

 

学校制定了“三年国赛、五年世赛”的技能大赛“三五规划”,专业系制定了每个项目均有三名及以上金牌教练的培养目标。目前工程测量项目已培养6名金牌教练,建筑CAD项目已培养5名金牌教练,建筑设备安装与调试项目已培养4名金牌教练,工程算量项目和建筑装饰项目已培养2名金牌教练,以基本达到技能大赛整体规划、团队合作、轮流担当、保持优势的技能大赛指导氛围。

 

(二)以 “六轮驱动”形成破壁尖刀,实现全面发展的专业优势

 

根据金牌教师个人专长组建以其为主导的项目建设、信息化建设、实训管理、产教融合、高考教学、技能竞赛等“六个教师团队”,承担专业群建设的重难点工作,实现破壁功能。把专业建设“大齿轮”化为团队建设的“小齿轮”,每个团队以建筑专业群建设整体推进为目标,根据专业群建设规划分别制定本团队的具体目标和实施路径,以“小齿轮”的看似渺小实则精密且有序运作推动专业建设“大齿轮”的高速运转。

 

(三)以“一个对接”促进基地建设,打造赛教融合的教学环境

 

技能大赛每个赛项比武都是建立在比赛设备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技能大赛中取得理想成绩必须要有完整的设备、合适的工具、对应的耗材和舒适的场地支撑日常训练,同时因为技能大赛的前瞻性、规范性、完整性决定了大赛的设备和场地要求普遍高于普通教学要求,所以职业学校的大部分实训教学环境既要满足日常教学需求也要能达到技能大赛训练需要。

 

打造与大赛相当的实训基地就必须将竞赛环境充分融入对接到教学实训环境中去。学校建筑专业群教师团队研究八大赛项的设备、场地、工具、规范等要求和比赛技术文件,新建改建了包括工程测量实训室、管道与制暖实训基地、油漆与装饰实训基地、建筑信息化实训室、建筑VR虚拟现实实训室、BIM工作室等22个实验实训室,大部分实训室均能满足技能训练和日常教学双要求,初步形成了融教学、竞赛、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为一体的建筑专业群实训环境。

 

(四)以“两个融合”促进资源建设,完善赛训融合的实训课程体系

 

专业建设的落脚点在课程,推动技能大赛和专业建设的互动促进就必须要做到课程体系和教学资源的互通共享,学校提出将大赛的竞赛规程和教学实训方案融合,将竞赛项目内容资源和实训内容融合,以促进实训教学资源的建设,完善实训教学课程体系。

 

1.竞赛规程和教学实训方案融合。充分研究技能大赛的赛项技术文件,重新构建建筑专业相关实训项目的技能训练方案,构建了“建筑专业群认知实训→建筑专业相近就业岗位技能实训→建筑专业专项实训→专业跟岗实训→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六个实训教学环节。技能竞赛的评分标准大部分高于或等于行业标准,吸收竞赛的评分标准,将竞赛标准沿用到建筑专业实践教学中,提高实践教学标准。吸收竞赛的部分评价标准和评价程序,在六个实训教学中加入分层教学、小组比拼、实时评价、实时反馈等机制,考察实践教学的质量提升。

 

2.竞赛项目内容资源和实训内容融合。建筑专业群基于八大竞赛项目,在专业群课程建设中修订了部分相关课程标准、制定教学计划、开发实训教材、开设专业选修课。以工程测量项目为例,修订了《测量学基础》《数字测图》《工程测量技术》等三门课程标准;开发了《测量学基础实训》《工程测量实训》等两本校内实训教材;建设《建筑工程测量实训微课程》精品课程;开设《建筑工程测量技能提高》等专业选修课。相关教材和课程被评为省级校本教材和精品课程,入选省教学资源库。

 

(五)以“多方保障”提升大赛平台,形成持续领先的大赛优势

 

技能大赛与专业建设“循环式互动促进模式”的构建既体现技能大赛对专业建设的推动和改革,也是为进一步提高技能大赛成绩打下扎实基础,良好的教师团队、优质的专业平台、先进的教学设备、完善的课程体系形成了技能大赛的保障基础,为技能大赛的进一步升级提供优质平台。

 

学校建筑专业群的大赛项目在省内外影响力逐步扩大。一是来校交流学习的学校进一步增加:仅工程测量项目每年来校交流的学校就有近十所,近三年内已有三个省的参赛队伍安排一周以上的蹲点学习;二是承办各级各类比赛进一步扩大:近年来建筑专业群先后承办油漆与装饰的全国建设行业大赛、水处理技术的省级选拔赛等多项多次赛事;三是教师团队的专业能力进一步提升:建筑专业教师经过大赛的锤炼,多人多次参加各类教师比赛,如世界技能大赛、全国技能大赛、全国教学能力大赛等;四是技能大赛参赛成绩进一步提高:建筑专业近年来在技能大赛上成绩再创新高,工程测量、建筑CAD、建筑装饰等项目每届均能获得全国一等奖,管道与制暖、油漆与装饰、水处理技术等三个项目走向世界,分别获得世界优胜奖,一带一路邀请赛奖项。

 

创建时间:2021年9月13日
首页    访谈    冯晓君:构建技能大赛与专业建设“循环式互动促进模式”
  • 高文英:初心决定道路 认知决定高度
    高文英:初心决定道路 认知决定高度
    厚植海洋文化 陪伴儿童成长
    厚植海洋文化 陪伴儿童成长
    在时代窗口 奋笔写青春
    在时代窗口 奋笔写青春
    锻造硬核实力 方能技高一筹
    锻造硬核实力 方能技高一筹
    追逐心中的梦想
    追逐心中的梦想
    培育文化素养 发扬武术精神
    培育文化素养 发扬武术精神
    目有繁星 追光而行
    目有繁星 追光而行
    锤炼过硬本领 赋能精彩人生
    锤炼过硬本领 赋能精彩人生
    技能成才 匠心筑梦
    技能成才 匠心筑梦
    走技能成才路 奋斗筑梦未来
    走技能成才路 奋斗筑梦未来
    以青春力量开启蜂农致富路
    以青春力量开启蜂农致富路
    技能成就少女职业梦
    技能成就少女职业梦
    吹响中考征程的“集结号”
    吹响中考征程的“集结号”
    争当科技路上的追梦人
    争当科技路上的追梦人
    展专业才艺 绽时尚魅力
    展专业才艺 绽时尚魅力
    韦佳球:心有梦想 必有远方
    韦佳球:心有梦想 必有远方
    耀眼银幕,逐梦舞台
    耀眼银幕,逐梦舞台
    吕可渐:破茧而出 初露光芒
    吕可渐:破茧而出 初露光芒
    小小“网红”直播带货助力乡村振兴
    小小“网红”直播带货助力乡村振兴
    天使在人间,最美逆行者
    天使在人间,最美逆行者
    爱上创客 梦想起航
    爱上创客 梦想起航
    走技能成才路 树技能报国志
    走技能成才路 树技能报国志
    王梦珂:勇敢追梦 技能成才
    王梦珂:勇敢追梦 技能成才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
    星光助力 高考加油
    星光助力 高考加油
    中职生用奋斗擦亮青春底色
    中职生用奋斗擦亮青春底色
    气膜实验室里的“侦察兵”
    气膜实验室里的“侦察兵”
    邹欣颖:迎着太阳奔跑的女孩
    邹欣颖:迎着太阳奔跑的女孩
    中职生逆袭考上研究生
    中职生逆袭考上研究生
    热血青春护卫生命之光
    热血青春护卫生命之光
  • “筑梦新学期 同心向未来”专栏
    “筑梦新学期 同心向未来”专栏
    “培养综合素质 发展核心素养”暑期研学专栏
    “培养综合素质 发展核心素养”暑期研学专栏
    “骊歌声响 逐梦远航”毕业季专栏
    “骊歌声响 逐梦远航”毕业季专栏
    “体验端午习俗 传承传统文化”专栏
    “体验端午习俗 传承传统文化”专栏
    “崇尚一技之长 擦亮生活底色”专栏
    “崇尚一技之长 擦亮生活底色”专栏
    “关爱心理健康 护航学子成长”专栏
    “关爱心理健康 护航学子成长”专栏
    “弘扬雷锋精神 劲吹文明新风”专栏
    “弘扬雷锋精神 劲吹文明新风”专栏
    “岁杪话总结 新年强部署”专栏
    “岁杪话总结 新年强部署”专栏
    “创新党建品牌 赋能教育教学”生动实践专栏
    “创新党建品牌 赋能教育教学”生动实践专栏
    2023年浙江省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专栏
    2023年浙江省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专栏
    “灯塔引航”党建共同体生动实践专栏
    “灯塔引航”党建共同体生动实践专栏
    嵊州市卓越校长青蓝工程培训专栏
    嵊州市卓越校长青蓝工程培训专栏
    浙江省社区教育特色品牌项目建设专栏
    浙江省社区教育特色品牌项目建设专栏
    林乃聪:希望孩子们有一个诗意的童年
    林乃聪:希望孩子们有一个诗意的童年
    聚焦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专栏
    聚焦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专栏
    特色化办学赋能高质量发展探索与实践专栏
    特色化办学赋能高质量发展探索与实践专栏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专栏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专栏
    阅读为人生打下底色读书行动专栏
    阅读为人生打下底色读书行动专栏
    关注更多学子走上技能成才之路专栏
    关注更多学子走上技能成才之路专栏
    社区共学养老探索与实践专栏
    社区共学养老探索与实践专栏
    家庭教育赋能孩子成长探索与实践专栏
    家庭教育赋能孩子成长探索与实践专栏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生动实践专栏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生动实践专栏
    幼儿动商教育研究专栏
    幼儿动商教育研究专栏
    【诗评】笔端生意趣,字里跃童心
    【诗评】笔端生意趣,字里跃童心
    浙江省中职教师跨界融合发展共同体探索与实践
    浙江省中职教师跨界融合发展共同体探索与实践

校园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