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理念下中职财务会计教学创新
来源:浙江教育信息网 作者:王佳烨
【内容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是对中职阶段等教育进行课程思政改革的直接依据。相比于其他各学习阶段的学生,中职学生有其特殊性,该年龄段学生大多处于职业迷茫期,需要正确引导学生的职业规划、社会责任感等。本文分析当前中职阶段会计专业教学的现状,利用疫情这一特殊时期,探索性地将会计与思政融合,创新存货模块的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课程思政;社会责任感;中职财务会计,教学创新;跨界融合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布重要讲话,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习近平主席的讲话既是高校的课程思政改革的依据,也是对中职阶段等教育进行课程思政改革的直接依据。
相比于其他各学习阶段的学生,中职学生有其特殊性。首先学生的自控能力不足,他们缺乏学习兴趣,有明显的自卑感,缺乏学习兴趣,情绪低落;其次,该年龄段学生大多处于职业迷茫期,需要正确引导学生的职业规划、社会责任感等。对于会计专业而言,思政育人尤为关键。《企业财务会计》课程作为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所涉及的知识点是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必须要掌握的,直接影响会计学生提供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正确性。本文以“企业财务会计”课程作为财会“专业思政”教学设计的首站,以当下关注的时事热点“新冠病毒爆发所需要的一次性医用口罩紧缺,大量爱国企业和企业家发挥主人翁意识,购入生产线转产口罩以满足市场需求”作为存货模块的情景案例引入,试图在学生的思政教育中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同时为其他课程的思政教育设计提供借鉴。
一、当前中职阶段会计专业教学的现状
(一)重知识理论部分轻素质教育
由于中职阶段学生学习能力层次不齐,大部分会计专业学生仍面临升学的压力,需要经过选拔考试、高职考试进入大学院校,因此会计专业教师过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上,忽略了对他们的全面素质的培养,尤其是专业素养的培养。但是社会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职业素养要求较高,很多会计学生毕业后虽然在专业上能力比较突出,但也易收到利益的驱使做出一些有违专业素养的事情。
(二)思政教育方式落后,方法单一
虽然近些年一直在提倡专业知识中应融入思政教育,但是很多中职学校的会计专业教师几乎把全部时间用于讲授专业理论知识和培养专业技能,而对会计人员的必要素质和会计职业道德很少提到。例如在讲授企业会计专业课时,中职会计教师把绝大部分时间用于讲授会计业务处理上,极少用于职业道德的教育上。
二、中职财务会计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
新时代会计人才具有时代特征,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浓烈爱国情怀。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过多地重视理论知识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的全面素质的培养,很难培养新时代会计人才。但会计专业学生更需要进行专业素养的培养。但鉴于课时的局限性,开设专门的专业素养课程并不现实。因此在专业课与思政课融合,
三、会计+思政融合的《存货》模块教学案例设计
(一)以课程模块化与岗位项目化为导向,重构教学内容
随着我国会计行业的转型升级,行业的信息化技术应用成为必然趋势,会计电算化技术人才需求量与日俱增,2019年教育部将财务服务共享证书列为第三批1+X试点证书。中职会计学生的培养也需要与时俱进。
课程模块基于“产教融合”为导向,以岗位项目为线索,定位教学目标,重构教学评价,将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等会计职业道德和具备口罩生产经营过程的核算能力作为本项目的主要目标,将传统的会计核算与电算化有机结合,本着“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呈现“1个核心目标,四个关键项目”的教学内容,并采用“三段五步”的教学模式,结合全过程多元化精准评价开展教学,以 “项目驱动、情境体验”为主的项目化教学,通过真账目、实业务、育人才的方式,教给学生口罩生产经营过程核算的会计锦囊。
结合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现状,企业会计核算与会计电算化T3平台相结合,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证书考试,为培养复合型会计专业人才奠定扎实的基础。课后,学生实地探访X市口罩生产公司,进行数据分析。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看到家乡的抗疫行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共建,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旨在把产教融合、工学结合作为基本模式,改革教学教法,用好实训基地,让学生在实际劳动中增长才智、提升技能。
(二)以代理记账为目的,确定教学目标
以岗位需求为依据,结合课程标准和具体学情,确定项目教学目标和学习项目分级目标,实施各项目目标完成考核制度,制定了解口罩生产的工艺及流程,掌握熔喷布等材料的采购、领用,口罩的生产完工、销售捐赠的账务处理,形成口罩生产经营过程核算的会计锦囊、能运用所学的会计知识在T3平台准确地完成X市纺织有限责任公司的日常核算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共建,培养学生会计职业道德、爱国情怀及主人翁意识,成为具有时代担当的会计人才的目标。
(三)以信息化技术为依托,丰富教学环节
课程项目以“ETS-class”平台为教学依托实施精准教学,利用学习强国平台下载与疫情有关的时事热点为课程思政寻找素材,之江汇教育广场布置课程预习复习任务,超星学习通实施课堂直播连线企业专家,整合教学课堂资源和素材资源,架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为学生提供最好的教学环境及教学资源。
图1 教学资源及环境
(四)课堂教学实施
“三段式”教学课堂分为课前初学、课中五步、课后拓展三部分组成。
1.课前初学
教师团队在之江汇平台发布课程《存货》,发放微课视频和学习任务单,学生观看视频并完成练习。教师批改作业,以学定教。
2.课中五步
(1)课端启思:结合疫情时事热点,与当地爱国企业X市纺织有限公司合作,以纺织公司转产口罩、口罩经营等会计核算问题为情景导入,融入思政教育,引出项目,激发学生努力学习所学知识点。
(2)课中讲授:基于启思,教师提问、讲授知识点,例题引领等方式攻克重难点,引导学生掌握理论。
(3)课中巧练:运用信息化的手段发布小组项目任务,通过组内练习、组间PK、教师巡视、组员代表上台讲解等方式展示小组项目成果。
(4)课中评析: ETS-class平台后台查看各小组得分情况,结合小组自评、互评、专家评价和教师评价,提供有效的反馈,评选出最佳作品、最佳小组、最佳组员。
(5)课中总结: 本着以生为本的理念,利用ETS-class平台随机抽取学生,由学生梳理课堂要点;教师布置课后任务。
3.课后拓展
课后之江汇平台完成课后作业;小组为单位在代理记账工作室完成X市纺织有限公司该环节的记账核算项目;预习新课,为下一项目学习作准备。
图2 教学过程
(五)以产教融合为指导,开展四维评价
小组自评(40%):由组长牵头,各小组成员从小组配合度、配合效果、小组是否完成既定教学目标、最优小组成员等方面评价本课活动情况。
小组互评(30%):各小组以旁观者的角度对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根据其他小组上台表现、课堂活跃度、掌握成效等方面展开评价。
教师评价(15%):教师从各小组掌握成效、小组配合度、上台表现、作业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
专家评价(15%):邀请X市纺织有限公司财务经理远程观看课堂直播,从学生会计职业道德、成果成效、企业实际情况等方面评价学生。
图3 四维评价图
四、实施成效
(一)岗位技能素养有效提高
与X市纺织有限公司校企合作,以企业转产口罩会计核算任务清单开展教学与工作,任务包含了本模块的所有知识点和技能点,达到教学目标和工作目标的高度统一。在组织的成果展示环节中,各小组都能高质量及时地完成项目任务,根据企业专家的点评分析,学生已具备进入企业核算口罩购料生产销售的能力。
课中结合利用微课、课堂直播连线专家等信息化手段,通过你追我赶、抢答等活动,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突破了重点,解决了难点。
图4 岗位技能和职业素养对比图
(二)爱国爱国情怀得到激发
本模块的时代背景为全国关注的新冠疫情。在本模块学习之前,学生对于家乡企业为国家疫情所做的贡献基本都是从新闻中获得的,本模块学习过程中,学生实地考察,真切地学习家乡企业为国家疫情所做的贡献。运用课程思政,学生学习了疫情期间的爱国企业的抗疫精神,课后总结中学生体会到了家国情怀,感慨祖国和家乡的伟大,爱国爱乡情怀被激发。
图5 爱国情怀对比图
(三)团队合作意识显著增强
课中活动的开展和课后X市纺织有限公司各项目记账的完成都是以团队的方式进行。没有团队的合作,学生个体极少能够完成。学生在团队合作过程中通过组员之间的相互磨合、探讨,集思广益,更好地完成代理记账项目。
(四)社会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学生课后实地考察X市纺织有效公司,探索疫情期间的各种税收优惠政策,协助当地口罩企业更好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增加利润。教师和学生的社会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学校和企业实现了双赢。
图6 学生社会能力对比图
企业会计实施课程思政,是教师回归教书育人本性和学生回归学习本性的必然要求,根据课程的特点深挖思政元素,找准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的契合点,落实“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根本要求。(本文作者王佳烨,工作单位为绍兴市上虞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责编:夏雨 审核:黄三好)
- 2025-04-03
- 2025-04-02
- 2025-04-02
- 2025-04-02
- 2025-04-02
- 2025-04-01
- 2025-04-01
- 2025-04-01
- 2025-03-31
- 2025-03-31
- 2025-03-31
- 2025-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