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升学挑战, 中职教育如何保持类型特征

编者按:在大多数中职毕业生走上升学之路的大趋势下,“升什么样的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若大多数中职毕业生能在职教体系内实现升学,打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上升通道,无疑是最理想的状况。目前,全国多数省份都开始了职业教育贯通培养的实践,实践中如何坚守职业教育类型特征,以校企深度合作优化人才培养,让中职毕业生走好升学之路,希望今天的两篇专家文章能给大家以启迪。

 

新时期,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已然发生巨大变化。虽然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备受国家重视,但社会各界对其发展路径的看法不一。尤其是当越来越多的学生毕业后选择升学而不再直接就业后,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愈发凸显。现在讨论的焦点已不在于要不要升学,而是升什么样的学。

 

新时期中职转型发展背景下的升学挑战

 

很长一段时间,就业导向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办学的重要指导方针,大多数中职学生毕业后会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然而,近年来,这种单一的就业导向职业教育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江浙沪地区为例,当下仅有不到20%的中职毕业生直接就业,绝大多数人选择了升学,还有部分人选择了留学、创业等。升学为主已成为新时期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图景。

 

中职毕业生从就业为主向升学为主的转向有其必然性与合理性所在。一是产业有需求。技术变革带来产业转型升级,社会对低技能人才的需求数量日益减少,而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数量日益扩大,这就大大压缩了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空间。二是高校有资源。在现代职教体系建设、高职扩招等改革措施的综合作用下,中职毕业生进入高等教育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三是学生有意愿。从长远的职业生涯发展来看,学历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人力资本优势。如今,我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学生生涯发展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家长亦对升学表现出强烈期盼。

 

然而,中职学生升学面临一系列挑战,其背后隐藏着人才培养“话语权”的更迭问题。从就业为主到升学为主的转向意味着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功能从直接面向劳动力市场变成为高等教育输送合格人才。一方面,工作世界的话语权减少,工作岗位与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直接联系弱化。这将导致培养的人才有极大可能不会成为合作企业员工,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积极性降低。另一方面,高等学校的话语权增大,高校需要何种人才、如何筛选人才等开始深刻影响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在职教高考未臻成熟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中等职业教育升学很容易出现“普通化”倾向。这将导致技能的“教”与“学”无以为继,学生难有学技能的积极性,教师亦无教技能的意义感,实习实训、工学结合的必要性引起争议,“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际价值受到质疑,高中阶段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极易消匿。

 

破解挑战的关键在于坚守职教类型特征

 

实际上,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在升学与就业之间面临的矛盾与挑战,在世界上不少职业教育发达国家也曾经经历过。从全球范围来看,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产业对人才的能力要求不断提高,就业导向职业教育从高中阶段向高中后阶段的转移,也就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但这不意味着,中等职业教育已经不再需要,而是其定位发生了重要转向。

 

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把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强调以中等职业学校为基础,拓宽学生成长成才通道。在中职毕业生升学为主的大趋势下,破解挑战的关键在于回答“升什么样的学”这一基本问题。

 

党的二十大提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动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如果大部分中职毕业生升学到普通高等学校,那么很有可能偏离升学的本意,无法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而如果大部分中职毕业生能够在职教体系内实现升学,则可以为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提供更多上升通道。

 

因此,要想突破以上困境,中等职业教育必须走“有职业目标的升学”或“有就业目标的升学”之路,强化升学的类型特征。

 

“有职业目标的升学”强调升学是为了更好地就业,主要通过在起点设置就业目标、在中途对接就业目标、在终端达成就业目标,实现有意义的升学。这不仅有利于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完善技能形成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需要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也有利于帮助学生明确生涯发展方向,打破对人才的“单一化”评价魔咒,促使个体更多元化地快速成长。

 

从现实情况来看,这种“有职业目标的升学”已经在部分地区与学校展开实践探索,并积累了不少可供借鉴的案例经验。其典型特征是,在构建中高本贯通一体化职业教育体系的同时,进一步强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并将该理念融入从招生到培养再到就业的各个环节。例如,河北省的“2+2+2”贯通培养项目:学生第1—2学年主要由中职学校培养,第3学年到企业实习实训,第4学年签订劳动合同后成为正式员工,第5—6学年同时作为高职学生与企业员工半工半读。又如,上海信息技术学校的现场工程师联合培养项目:基于“3+2”的中高贯通,与联想深度合作,通过认岗、跟岗、轮岗、顶岗最终正式入职。

 

探索具有鲜明职教类型特征的升学之路

 

为了探索“有职业目标的升学”,必须坚守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推动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创新,走出一条具有鲜明职教类型特征的升学之路。

 

一是以学生最终就业为导向,确立人才培养目标。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职业教育同时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个人发展需求的关键。这就要求,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必须坚持就业导向。升学者最终都将从学校走向工作世界,为行业企业培养合格员工仍是新时代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办学功能。突破中等职业教育困境,应通过基于中高职衔接的校企合作,将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路径作为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依据,使学生入学时便具有较为明晰的“就业预期”或“就业目标”,解决中等职业教育“出口端”与工作世界“入口端”不再直接相关的问题。

 

二是以校企深度合作为核心,优化人才培养环节。要使学生在中职起点上就有一个职业目标,有助于扭转“企业无动力、学生无兴趣、教师无干劲”的不利局面,而其主要有效路径为中职、高职与企业的合作培养。中职升学应以升到高职为主,中、高职衔接的重点并非提供更为容易的升学渠道,而是通过课程重构,更高效高质地促进技能形成。而校企合作应贯穿整个人才培养过程,即同一企业既与中职合作,也与高职合作。在招生环节,可通过学生志愿填报与学校综合面试,招录有相应就职意愿与能力的学生,并签订多方协议;在教学环节,可在实训实习基础上探索基于双重身份的工学交替,符合要求的学生在贯通培养后期直接成为企业员工,切实为企业输送人才;在考核环节,应多方参与、宽进严出,可依托职业资格证书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评方法,建立分段退出机制,避免中职低质量升学。

 

三是以整合区域资源为重点,完善人才培养保障。首先要重视在地化,优先以本地高职与企业为中等职业教育合作对象,开发地区特色方案,不仅便于协同培养、提升育人质量,也有利于留住人才、服务区域发展。其次要拓展企业同盟,加快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与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以头部企业引领、辐射中小微企业的方式对接学校,减少仅靠一家企业难以稳定吸纳毕业生的风险。再次要完善配套支持,为企业提供财政、土地、金融、税收、荣誉等激励,兼顾学生与企业利益,给予灵活办学的政策空间;为学生与家长提供生涯指导、宣传答疑等服务,引导其树立“合适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的理念,不断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作者石伟平系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林玥茹系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讲师)

 

作者:石伟平 林玥茹

 

来源:《中国教育报》

创建时间:2024年3月12日
首页    理论科研    面对升学挑战, 中职教育如何保持类型特征
  • 高文英:初心决定道路 认知决定高度
    高文英:初心决定道路 认知决定高度
    厚植海洋文化 陪伴儿童成长
    厚植海洋文化 陪伴儿童成长
    在时代窗口 奋笔写青春
    在时代窗口 奋笔写青春
    锻造硬核实力 方能技高一筹
    锻造硬核实力 方能技高一筹
    追逐心中的梦想
    追逐心中的梦想
    培育文化素养 发扬武术精神
    培育文化素养 发扬武术精神
    目有繁星 追光而行
    目有繁星 追光而行
    锤炼过硬本领 赋能精彩人生
    锤炼过硬本领 赋能精彩人生
    技能成才 匠心筑梦
    技能成才 匠心筑梦
    走技能成才路 奋斗筑梦未来
    走技能成才路 奋斗筑梦未来
    以青春力量开启蜂农致富路
    以青春力量开启蜂农致富路
    技能成就少女职业梦
    技能成就少女职业梦
    吹响中考征程的“集结号”
    吹响中考征程的“集结号”
    争当科技路上的追梦人
    争当科技路上的追梦人
    展专业才艺 绽时尚魅力
    展专业才艺 绽时尚魅力
    韦佳球:心有梦想 必有远方
    韦佳球:心有梦想 必有远方
    耀眼银幕,逐梦舞台
    耀眼银幕,逐梦舞台
    吕可渐:破茧而出 初露光芒
    吕可渐:破茧而出 初露光芒
    小小“网红”直播带货助力乡村振兴
    小小“网红”直播带货助力乡村振兴
    天使在人间,最美逆行者
    天使在人间,最美逆行者
    爱上创客 梦想起航
    爱上创客 梦想起航
    走技能成才路 树技能报国志
    走技能成才路 树技能报国志
    王梦珂:勇敢追梦 技能成才
    王梦珂:勇敢追梦 技能成才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
    星光助力 高考加油
    星光助力 高考加油
    中职生用奋斗擦亮青春底色
    中职生用奋斗擦亮青春底色
    气膜实验室里的“侦察兵”
    气膜实验室里的“侦察兵”
    邹欣颖:迎着太阳奔跑的女孩
    邹欣颖:迎着太阳奔跑的女孩
    中职生逆袭考上研究生
    中职生逆袭考上研究生
    热血青春护卫生命之光
    热血青春护卫生命之光
  • “岁杪话总结 新年强部署”专栏
    “岁杪话总结 新年强部署”专栏
    “创新党建品牌 赋能教育教学”生动实践专栏
    “创新党建品牌 赋能教育教学”生动实践专栏
    2023年浙江省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专栏
    2023年浙江省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专栏
    “灯塔引航”党建共同体生动实践专栏
    “灯塔引航”党建共同体生动实践专栏
    嵊州市卓越校长青蓝工程培训专栏
    嵊州市卓越校长青蓝工程培训专栏
    浙江省中小学“体教融合 以体育人”专栏
    浙江省中小学“体教融合 以体育人”专栏
    浙江省社区教育特色品牌项目建设专栏
    浙江省社区教育特色品牌项目建设专栏
    “躬耕教坛 强国有我”第39个教师节专栏
    “躬耕教坛 强国有我”第39个教师节专栏
    “护航开学季 聚力助成长”专栏
    “护航开学季 聚力助成长”专栏
    林乃聪:希望孩子们有一个诗意的童年
    林乃聪:希望孩子们有一个诗意的童年
    “缤纷暑假 快乐成长”专栏
    “缤纷暑假 快乐成长”专栏
    聚焦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专栏
    聚焦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专栏
    特色化办学赋能高质量发展探索与实践专栏
    特色化办学赋能高质量发展探索与实践专栏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专栏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专栏
    阅读为人生打下底色读书行动专栏
    阅读为人生打下底色读书行动专栏
    中小学落实“双减”政策多元路径探索专栏
    中小学落实“双减”政策多元路径探索专栏
    关注更多学子走上技能成才之路专栏
    关注更多学子走上技能成才之路专栏
    “培养积极心理 赋能幸福生活”心理健康教育专栏
    “培养积极心理 赋能幸福生活”心理健康教育专栏
    社区共学养老探索与实践专栏
    社区共学养老探索与实践专栏
    家庭教育赋能孩子成长探索与实践专栏
    家庭教育赋能孩子成长探索与实践专栏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生动实践专栏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生动实践专栏
    幼儿动商教育研究专栏
    幼儿动商教育研究专栏
    【诗评】笔端生意趣,字里跃童心
    【诗评】笔端生意趣,字里跃童心
    “名匠高足”育人品牌建设办学经验专栏
    “名匠高足”育人品牌建设办学经验专栏
    浙江省中职教师跨界融合发展共同体探索与实践
    浙江省中职教师跨界融合发展共同体探索与实践
    王柳娟:以心润心 以爱慧爱
    王柳娟:以心润心 以爱慧爱
    守教育初心 育技能人才
    守教育初心 育技能人才

校园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