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宏:被“月光蟋蟀”唤醒的童年
赵丽宏,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文学》杂志社名誉社长。著有十八卷文集《赵丽宏文学作品》等。作品获评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图书奖、“中国好书”、文津图书奖等。作品被译为英、法、日、韩、阿拉伯、塞尔维亚等20余种文字在海外出版。
“我在写这部童话的时候,耳畔是一片蟋蟀的鸣唱声。”作家赵丽宏在谈到自己创作《月光蟋蟀》时,回忆起小时候的他最喜欢在有月光的夏夜,一个人坐在田野边听虫儿们“唱歌”。对他而言,在这些小小生灵无比美妙的合唱中,最动听的要数蟋蟀的声音,“这是大自然的声音”。
酝酿多年的童年故事
几十年前,这个曾经独坐月下的男孩,可能不会想到将来成为一位作家。几十年过后,他拿起笔,将自己的童年经历和心愿写在了《月光蟋蟀》里。“我写《月光蟋蟀》,并没有设定明确的主题。生命的道路百折千回,千变万化,蟋蟀的命运,也应如此。蟋蟀和人一样,要生存,要自由,要成长,要追寻世间的真善美。蟋蟀和人一样,也是有感情的,人间的友谊、亲情和恋爱,人间的喜怒哀乐,在蟋蟀的世界里一定也存在。这样想着,《月光蟋蟀》的故事就在我的笔下渐渐发展,渐渐成形。”赵丽宏说。
赵丽宏是一个童心未泯的人,童年的很多故事他都想拿出来与小读者分享。小时候,他养过各种各样的小动物:猫、鸡、鸭、鸽子、麻雀、蝈蝈,当然,还有蟋蟀,花心思最多的也是蟋蟀。那时候很多人养蟋蟀是为了斗蟋蟀,但是他更愿意听,蟋蟀的鸣叫让他心情愉悦,还能生出很多奇思妙想。对他来说,蟋蟀更像是他的朋友,他也可以跟它们说话。“我发现,天下的蟋蟀,每一只长得都不一样,它们鸣唱的声音也不一样的。这和我们人类世界一样,没有一个人是相同的。”
从儿时捉蟋蟀,养蟋蟀,岁月忽忽过去了50多年,童年的很多梦想被岁月碾碎,但也有很多天真的念头,锲而不舍地在赵丽宏的脑海中留存着,譬如想写一个蟋蟀的故事。多年前,他以蒲松龄的《促织》作为改编对象,加入自己对蟋蟀的很多想象,写过一个小中篇《蛐蛐的悲喜剧》。这次的改写,让他加深了这样的想法:要写一个前人没有写过的关于蟋蟀的故事,写一个蟋蟀命运的故事,写一个人和蟋蟀交往的故事。
于是,《月光蟋蟀》便在酝酿中慢慢地发芽,2023年年初完成创作,2024年年初,由新蕾出版社出版。
对儿童文学心怀敬意
从17岁开始写作的赵丽宏,50余年笔耕不辍,为广大读者所熟知的身份是散文家、诗人,他的散文大及宇宙星空,小至花鸟虫兽,《顶碗少年》等多篇经典散文入选中小学语文教材。他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诗歌创作,《火光》《友谊》《江芦的咏叹》等一系列诗篇广为传诵。
赵丽宏的创作始终秉承“写自己最熟悉的,写自己感受最深的”。事实上,这句话出自巴金先生,他曾赠给赵丽宏一本《巴金序跋集》,将这两句话题写在扉页上,那是巴金一生的写作经验,赵丽宏始终铭记在心。“说真话,抒真情,这是每一个写作者遵循的原则。离开了真,便无以为美,也无以为善。”赵丽宏如是说。
近10年来,赵丽宏将视线投向儿童文学创作,多部作品描写纯净自然的童年生活,情感细腻、真挚,兼具童年灵性和艺术审美。“我对儿童文学一直心怀敬意,好的儿童文学作品是用童真的目光,用生动有趣的故事,不动声色、深入浅出地讲述人世的哲理,引领孩子走向精神的高地,这对写作者是一个极高的要求。”赵丽宏说。
谈到作家童年与儿童文学创作的关系,赵丽宏坦言:“有的作家写童年回忆,只是以一颗历尽沧桑的成人之心回溯童年时光,传达的还是成人的看法和感情,即便是虚构的作品,也是如此。这类文字,适合成人看,不被看作儿童文学很自然。有些作家写童年生活时,老去的童心又复活了,写作时,一颗心又回到了童年时光,作品的视角是孩子的,文字中的情感和趣味也是孩子的,人生的喜乐悲欢,在童年的生活中都可以得到体验。这样的作品,成人读者有共鸣,孩子也喜欢读。”赵丽宏表示,《月光蟋蟀》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童话,“我没有让蟋蟀见到人就开口说话,这样的童话,不真实,不是我想写的故事。”
热爱天地间的万类生灵
在近期举办的《月光蟋蟀》读者见面会上,赵丽宏兴致盎然地模仿起了蟋蟀的鸣叫声,时而明亮,时而婉转,让台下的孩子们连连称奇。
在书中,一对蟋蟀挚友意外失散,被迫离乡,各自在人间奔跌,历经辛苦,最终回到了家园。在赵丽宏诗意唯美的描述中,整部作品读起来如聆听了一首月光奏鸣曲。这首曲子时而舒缓优美,时而高亢激昂,夏夜月光下的欢唱、蟋蟀猎人的追捕、两只蟋蟀被人类左右下惨烈的格斗、万物之间美好的情谊、蟋蟀对于自由的渴望……《月光蟋蟀》是一个完全虚构的故事,却也是一个人类和蟋蟀奇妙邂逅、平等交流、互相关爱、互相尊重的故事。这个故事里有昆虫世界中的故事,也有人对昆虫世界的观察和思考。
谈到对《月光蟋蟀》的期待,赵丽宏表示,这本书是给孩子看的,也是给大人读的,希望这本书能够在读者心里引起一点儿共鸣,让大家觉得这个世界上的任何生灵都无比美妙,都是值得赞美的,“通过对昆虫的观察,我们可以联想到人性,联想到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想到我们作为人应该怎样生活,应该怎样善待生命,怎样热爱天地间的万物生灵。”
在赵丽宏看来,孩子和成年人读《月光蟋蟀》的感想是不一样的,“孩子们在阅读中只要有那么一点点共鸣和感悟,只要能在记忆中留下那两个蟋蟀的形象,那么,这些共鸣和感悟,这些生灵的形象,终会发酵成长,会酿成他们自己的故事,会引出他们心中越来越深刻的思考。”
作者:本报记者 韩萌萌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