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鲜明特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强调要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刻把握新时代历史方位的基础上,以坚定的文化自觉、强烈的历史主动、深邃的战略眼光对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出的科学判断,指明了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发展路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有条件破解“古今中西之争”,也比任何一个时代都更迫切需要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复兴,而这一复兴本身则意味着中华文明所蕴含的价值理念、思想观点等,不仅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思想资源和历史智慧,而且能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此,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要求我们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相映衬,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也同样具有其鲜明特质,这主要体现为主体性与原创性的统一、体系化与学理化的统一、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体现了主体性与原创性的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有没有中国特色,归根到底要看有没有主体性、原创性。”有主体性,就要有独立自主的行动能力和自觉自为的思考能力,并呈现其独有的历史意义。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行稳致远,且具有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就必须要有自己的主体性。换言之,中华民族必然要走自己的路,必然要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这一建构过程不仅是将中华文明的显著特征不断凸显和发扬光大的过程,也展现了中华文明在实现知识生产和文化创新上的坚定自信和深刻自觉。
由此可见,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既是巩固文化主体性的题中之义,也是坚守文化原创性的集中体现。一方面,“两个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这一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这使得我们有了文化意义上坚定的自我,文化自信就有了根本依托,中国共产党就有了引领时代的强大文化力量,中华民族就能够以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并不断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感召力。另一方面,科学以探究真理、发现新知为使命,一切真正原创的知识,都需要冲破现有的知识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不仅难以形成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而且解决不了我国的实际问题。”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不能依据西方的理论体系来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能用渗透西方价值观的话语体系来诠释中国经验。为此,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以研究中国改革发展稳定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主攻方向,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汲取能量、拓展视野,提出具有原创性的新理论、凝练具有标识性的新概念,并运用中国自主的话语体系,努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背后的理论逻辑、制度成因和道路选择的必然性。
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彰显了体系化与学理化的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理论的体系化学理化,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马克思主义作为彻底的科学理论始终是“批判的武器”,并实现着“武器的批判”。而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其原创概念体系、完整理论逻辑和创新话语表达,始终引领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正确方向,为加快建构具有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标识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提供了根本遵循。
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归根到底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及其发展成就和经验认识的体系化学理化呈现。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要立足中国立场来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运用富于中国创造的道理哲理学理和中国人的世界观、方法论,深入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火热的社会生活实践中不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体系化理念、主张和方案,进而增强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和国际舆论引导力,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自主知识体系,并以此摆脱西方学术的长期禁锢。
需要强调的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并非唯我独尊,而是要在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前提下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哲学社会科学的现实形态,是古往今来各种知识、观念、理论、方法等融通生成的结果”,“我们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既向内看、深入研究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又向外看、积极探索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因此,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要善于熔铸古今、汇通中西,无论是对内提升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凝聚力感召力,还是对外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均要注重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主导文化资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根本文化资源,将西方文化优秀理论成果作为重要文化资源,在学理化呈现中汲取诸多优秀思想文化资源,进而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不断推进和发展党的创新理论,并使之形成理论上的大格局大气象,以富有学理性的自主知识体系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凸显了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一般而论,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必然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当代中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这一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文化创新、学术繁荣提供广阔的舞台和强大的动力,也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提供了宏大的现实场域。
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观照现实,因此,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是以中国场域为主要界限、以中国实践为基本依据、以中国发展为根本目标的具有民族性的知识体系。我们建构的这一具有民族性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只有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中找元素、从中国实践中找经验、从时代问题中找方法,并落到研究我国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来,落到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办法上来,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才能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才能充分展现中华民族在世界知识体系建构中的中国担当,知识体系也才能真正实现中国自主。
毋庸置疑,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不仅旨在深刻把握中国问题,也是为了从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互动中探讨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因此,我们不能为了凸显民族特色而闭门造车,而是要在坚守本根、保持中国知识体系自身主体性的前提下,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达,并在此基础上更加充分地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更加鲜明地向世界展现中华文化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品格。因此,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作为一种“进行时态”的活动,既要在推动原有知识体系发展的基础上守正创新,也要在建构新的知识体系中与时俱进,从而体现民族性和时代性的辩证统一。
总而言之,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历史演进中阐释中国和平发展和世界百年变局的思想之源、理论之源和制度之源,在时代发展中立足当代中国社会实践,不断反思、提炼和升华中国经验,在世界视野中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意义、中国制度的比较优势和中国为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而提供的思想资源和解决方案。 (朱献苏系商丘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杨威系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本文系海南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专项课题[2022HNMGC05]成果)
作者:朱献苏 杨威
来源:《中国教育报》
- 2024-12-20
- 2024-12-20
- 2024-12-20
- 2024-12-18
- 2024-12-18
- 2024-12-18
- 2024-12-18
- 2024-12-18
- 2024-12-18
- 2024-12-17
- 2024-12-17
- 2024-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