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应用须守住学术伦理底线
随着人工智能逐渐应用于科研领域,创作过程中的学术伦理问题引发了热议。一项调查显示,国内84.88%的大学生使用过AI工具,77.51%的受访者看好AI工具可以帮助提升效率。不少受访者表示,他们在论文创作中会用AI搜集文献、处理数据,“避免了许多无用功”。与此同时,“多所高校规范大学生用AI写论文”的新闻在今年的毕业季上了热搜。这令人不禁发问:大学生用AI写论文,究竟是避免“无用功”还是在避免“用功”?
显然,用“一刀切”的方式限制人工智能的使用是不切实际的,但滥用人工智能也会带来“智”造论文的风险。诚然,人工智能意味着研究数据的开放、共享,但是在打开一扇扇技术之窗的同时,也带来了形成依赖的隐患。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创作的核心价值在于展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对特定问题的透彻观察。一旦学生对AI工具的依赖性逐渐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独立性就可能大大降低,从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生进行科学研究需要对研究问题进行批判性思考,形成独到的学术见解。对于学生而言,在使用人工智能辅助论文写作时,应该严格遵守学术诚信的原则,准确标注使用人工智能写作的部分。对于高校而言,应当建立明确的指导原则和政策标准来把握人工智能的使用尺度,仔细权衡科研过程中的学术伦理问题。这些讨论不仅代表着人工智能技术介入高等教育领域所引发的影响和挑战,还将影响科技和教育的未来。(作者系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
作者:万佳乐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24年9月24日
- 2024-12-20
- 2024-12-20
- 2024-12-20
- 2024-12-18
- 2024-12-18
- 2024-12-18
- 2024-12-18
- 2024-12-18
- 2024-12-18
- 2024-12-17
- 2024-12-17
- 2024-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