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时代如何为教育强国培育未来之师

■高教聚焦·教育强国建设

 

  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澎湃发展,成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在此背景下,全球教育迈入了数字转型和智能升级的新阶段。而我国,则将教育数字化视为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师范院校作为我国师范教育的主力军,是衔接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重要纽带。新的历史时期,师范院校应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积极拥抱数智新时代,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和数字资源的赋能作用,推动高质量未来教师教育更好地服务教育强国建设,交好“数智时代,师范院校何为”的时代答卷。

 

  响应强国战略,把握教师教育新方向

 

  在建设教育强国背景下,师范院校应秉持“跳出教育看教育、立足全局看教育、放眼长远看教育”的宽广视野,深入探索解决培育怎样的未来教师,以及怎样培育好未来教师的难题。

 

 

  明确新使命。强国建设,育师有我。师范院校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从“四有好老师”到“四个引路人”,努力培养具有教育家精神、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大国良师。

 

  明确新站位。扎根本土,胸怀世界。我国教育全面进入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新阶段,师范院校应扎根中国大地培育教师,既要引导未来教师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务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又要使之具备宽广的国际化教育视野,以及对全球数智科技革命的敏锐感知,胜任未来的不确定性挑战。

 

  明确新指向。教师所教,皆为未来。当前,我国已拥有200余所师范院校,培养出大批即将步入教师行业的职前教师,他们与专职教师共同肩负着引领未来教育的重任。因此,师范院校要重视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发展,擘画教师教育事业的顶层设计和规划蓝图,充分发挥教师教育特色和优势,成为培育“未来之师”的摇篮,为国家教育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夯实数智基建,打造教师教育新生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师范院校应当深刻把握系统规律与机制方法,将教师教育工作的规律性与数智技术的驱动力深度融合,将数智技术的优势融入培育高质量教师的全过程。

 

  加大投入力度,升级数字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师范院校应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构建高速稳定的校园网络、安全可靠的云平台,以及精准专业的教育专属大模型,为教师教育的数字化生态提供技术支撑。

 

  打造全方位、多层次数智化场景,服务教师教育。师范院校应将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学、管、考、评、研”等典型场景,为教师在实践工作中提供专业发展的训练支撑。

 

  加强数据治理。师范院校应整合多类场景中的多模态教育数据,创新教育数据要素在教师教育生态中的应用途径,在数据驱动下推动教师教育治理迈向“智治”和“善治”。

 

  创生数智资源,丰富教师教育新供给

 

  师范院校应建设、汇聚、创生与共享数智化教育资源,并以其为切入点,打好“人工智能+教师教育”的“组合拳”,丰富教师教育服务内容供给的数量,提升其质量。

 

  整合盘活现有资源。鼓励教师教育研究者与实践者,协同开发应用数智化资源,并对其优化设计。面对我国庞大而分散的数字资源,师范院校应发挥引领作用,携手智能教育企业与中小学校,共建共享智慧教育资源,精准推送现有优质资源,并提供个性化服务,降低教师获取资源的成本与门槛。

 

  以智能技术创新资源服务形式。师范院校应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知识图谱等新兴技术,设计开发数字教材、多模态教育知识图谱、沉浸式师训系统、教育智能体等新型资源,为教师提供丰富多元的教学服务,以及虚实融通的沉浸式体验。

 

  利用数智技术赋能资源提质增效。师范院校应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挖掘分析教育用户的反馈数据,精准智能地评估资源质量,推动数智资源的持续改进迭代,为教师提供更高质量、更具针对性的教育资源。

 

  提升数智素养,应对教师教育未来新要求

 

  师范院校应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培育未来之师。通过职前培养,促进主干学科知识与跨学科知识、扎实理论功底与强劲实践技能、专业基础能力与高阶创新能力、学科素养与智能教育素养相融通,锻造教师的数智素养。

 

  增强教师对技术变革的“适应力”。师范院校要将人工智能、大数据、混合现实等内容,纳入教师教育培训课程体系,帮助教师掌握数智技术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培养教师对技术应用的“实施力”。师范院校要培养教师将主干学科知识与跨学科知识传授给学生以及善于创新应用数智技术的能力。

 

  提升教师的技术风险“防范力”。未来教师是培育新型人才的一线育人主体,教师自身对技术伦理的认识掌控水平,将直接影响新生代“数字原住民”的技术观。师范院校要注重对教师开展信息伦理安全教育,使其成为具备良好数智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未来之师。

 

  推动数智实践,探索教师教育实训新样态

 

  师范院校应将教师教育工作深深植根于数智化的基建环境与实践场景中,培养既能熟练掌握智能技术,又能够运用人工智能,为未知而教、为未来助学的新型教师,以及新时代教育教学变革的创新者。

 

  加强对教师教学方法的指导。师范院校应鼓励教师基于场景,推动数智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积极探索有效模式和实践策略,在实践中提升他们的智能教育教学胜任力。

 

  加强数智化教学创新的实践研究。师范院校应鼓励教师基于新技术和新资源,开展教育教学创新探索,培养他们的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他们发现并解决教学新问题。

 

  加强测评与数字画像。师范院校应通过多来源、多粒度、多模态数据,准确分析与挖掘教师的过程性、个体性、群体性特征与需求,为教师持续学习与专业成长提供更加精准的指导,促进教师提升教学能力。

 

  优化数智机制,激发教师教育新活力

 

  师范院校应健全适配机制,以数智技术赋能教师培养。一是应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等新型数字基建,大力推进教师教育体系、制度、方法转型的工作机制,切实提升教师教育数字化的智治水平,实现教师培育的提质增优。二是建设校内外多方协同育人机制,与政府部门、基础教育学校、科技企业等深度合作,一体化培养教师的数智化胜任力。三是建立数智驱动的教师教育质量监测机制,通过数字证据、智能评价等手段,推动教师教育情境性调适、过程性反馈、持续性反思和增值性评价,克服单一的“优绩主义”价值观,让教师回归育人本位。

  

未来已来,为教育强国建设培育未来之师,师范院校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近年来,华南师范大学积极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推进教育强国背景下的“新师范”建设,系统培育既懂教育教学规律又精通数智技术的复合创新型教师。

 

在人才培养方面,率先开设了服务师范生的“教育人工智能”微专业;在资源服务方面,开设了“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国家一流课程,建设了开放前沿的优质教育资源;在素养提升方面,牵头成立了教育部“教师智能教育素养研究”虚拟教研室,并建设了乡村智能教育基地,搭建了发展共同体,辐射师范生、名师名班主任和乡村教师。在实践创新方面,研发了师范生教学基本技能智能实训系统、教师课堂教学能力AI测诊系统,提供了贯穿职前职后的一体化智能服务,并入选教育部第二批“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典型应用场景案例。这些举措为教师教育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正在培育更多适应数字转型、智能升级的未来之师。

  

(作者系华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本文为广东省社科规划2024年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专项研究基地重点委托课题“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研究”[GD24SXZWT02-08]的研究成果)

 

作者:王斌伟

 

来源:《中国教育报》

创建时间:2024年12月17日
首页    信息技术    数智时代如何为教育强国培育未来之师
  • 高文英:初心决定道路 认知决定高度
    高文英:初心决定道路 认知决定高度
    厚植海洋文化 陪伴儿童成长
    厚植海洋文化 陪伴儿童成长
    在时代窗口 奋笔写青春
    在时代窗口 奋笔写青春
    锻造硬核实力 方能技高一筹
    锻造硬核实力 方能技高一筹
    追逐心中的梦想
    追逐心中的梦想
    培育文化素养 发扬武术精神
    培育文化素养 发扬武术精神
    目有繁星 追光而行
    目有繁星 追光而行
    锤炼过硬本领 赋能精彩人生
    锤炼过硬本领 赋能精彩人生
    技能成才 匠心筑梦
    技能成才 匠心筑梦
    走技能成才路 奋斗筑梦未来
    走技能成才路 奋斗筑梦未来
    以青春力量开启蜂农致富路
    以青春力量开启蜂农致富路
    技能成就少女职业梦
    技能成就少女职业梦
    吹响中考征程的“集结号”
    吹响中考征程的“集结号”
    争当科技路上的追梦人
    争当科技路上的追梦人
    展专业才艺 绽时尚魅力
    展专业才艺 绽时尚魅力
    韦佳球:心有梦想 必有远方
    韦佳球:心有梦想 必有远方
    耀眼银幕,逐梦舞台
    耀眼银幕,逐梦舞台
    吕可渐:破茧而出 初露光芒
    吕可渐:破茧而出 初露光芒
    小小“网红”直播带货助力乡村振兴
    小小“网红”直播带货助力乡村振兴
    天使在人间,最美逆行者
    天使在人间,最美逆行者
    爱上创客 梦想起航
    爱上创客 梦想起航
    走技能成才路 树技能报国志
    走技能成才路 树技能报国志
    王梦珂:勇敢追梦 技能成才
    王梦珂:勇敢追梦 技能成才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
    星光助力 高考加油
    星光助力 高考加油
    中职生用奋斗擦亮青春底色
    中职生用奋斗擦亮青春底色
    气膜实验室里的“侦察兵”
    气膜实验室里的“侦察兵”
    邹欣颖:迎着太阳奔跑的女孩
    邹欣颖:迎着太阳奔跑的女孩
    中职生逆袭考上研究生
    中职生逆袭考上研究生
    热血青春护卫生命之光
    热血青春护卫生命之光
  • “筑梦新学期 同心向未来”专栏
    “筑梦新学期 同心向未来”专栏
    “培养综合素质 发展核心素养”暑期研学专栏
    “培养综合素质 发展核心素养”暑期研学专栏
    “骊歌声响 逐梦远航”毕业季专栏
    “骊歌声响 逐梦远航”毕业季专栏
    “体验端午习俗 传承传统文化”专栏
    “体验端午习俗 传承传统文化”专栏
    “崇尚一技之长 擦亮生活底色”专栏
    “崇尚一技之长 擦亮生活底色”专栏
    “关爱心理健康 护航学子成长”专栏
    “关爱心理健康 护航学子成长”专栏
    “弘扬雷锋精神 劲吹文明新风”专栏
    “弘扬雷锋精神 劲吹文明新风”专栏
    “岁杪话总结 新年强部署”专栏
    “岁杪话总结 新年强部署”专栏
    “创新党建品牌 赋能教育教学”生动实践专栏
    “创新党建品牌 赋能教育教学”生动实践专栏
    2023年浙江省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专栏
    2023年浙江省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专栏
    “灯塔引航”党建共同体生动实践专栏
    “灯塔引航”党建共同体生动实践专栏
    嵊州市卓越校长青蓝工程培训专栏
    嵊州市卓越校长青蓝工程培训专栏
    浙江省社区教育特色品牌项目建设专栏
    浙江省社区教育特色品牌项目建设专栏
    林乃聪:希望孩子们有一个诗意的童年
    林乃聪:希望孩子们有一个诗意的童年
    聚焦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专栏
    聚焦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专栏
    特色化办学赋能高质量发展探索与实践专栏
    特色化办学赋能高质量发展探索与实践专栏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专栏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专栏
    阅读为人生打下底色读书行动专栏
    阅读为人生打下底色读书行动专栏
    关注更多学子走上技能成才之路专栏
    关注更多学子走上技能成才之路专栏
    社区共学养老探索与实践专栏
    社区共学养老探索与实践专栏
    家庭教育赋能孩子成长探索与实践专栏
    家庭教育赋能孩子成长探索与实践专栏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生动实践专栏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生动实践专栏
    幼儿动商教育研究专栏
    幼儿动商教育研究专栏
    【诗评】笔端生意趣,字里跃童心
    【诗评】笔端生意趣,字里跃童心
    浙江省中职教师跨界融合发展共同体探索与实践
    浙江省中职教师跨界融合发展共同体探索与实践

校园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