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凝心聚力

——中国教育报智慧教育专刊年终回顾

 

2024年,生成式人工智能迅猛发展,对教育教学、学习行为、校园管理等带来了深刻改变。同时,2024年是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实施第三年,教育数字化的中国实践,蹄疾步稳,正迸发出磅礴力量。

  这一年,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开通两周年,教育部在北京举行数字教育集成化、智能化、国际化专项行动暨“扩优提质年”启动仪式;公布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名单,确定了184个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公布两批“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应用场景典型案例……

  这一年,中国教育报智慧教育专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报道基层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挖掘数字化助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案例和创新举措,在智慧教育领域为读者提供方向性引领、专业化服务,为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凝心聚力。

  岁末之时,让我们一起回顾智慧教育专刊的精彩报道。

  关键词一 追踪热点

  “人工智能+教育”

  2024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围绕“人工智能+教育”,专刊策划推出系列报道。

  专题报道层面,专刊策划推出了“‘人工智能+’行动,教育何为”等主题版报道,邀请专家学者解析人工智能的应用策略,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发展战略、标准规范以及推进路径。

  系列报道层面,结合教育部公布的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专刊4月策划推出了“关注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系列报道,围绕中小学如何加强人工智能教育、如何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融合推出理论篇、实践篇报道。

  【精彩回顾】

  1.“人工智能+教育”专题报道

  (1)《数字教育应用监管如何“向善”而行》(1月8日 4版)

  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北京)副主任童莉莉指出,当前我国数字教育产品治理困境逐渐显露:一是监管类型不完备,二是链路溯源不完整,三是算法规则不科学,四是认知评估不全面。针对以上现实问题,她提出从治理理念、治理手段、治理规范和治理机制上,秉承技术向善、精准适切的原则推动数字教育应用的发展与治理。该文章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2)《智能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新使命》(4月6日 4版)

  教育部教育数字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武汉理工大学校长杨宗凯指出,智能时代,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需要具备人机共生的思维、系统综合的知识结构与务实的实践创新能力。高校作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中坚力量与主要阵地,需要通过加强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建设大模型教育应用试点、优化人才评价体系、推动国际交流合作等加快构建智能时代人才培养新形态。

  2.“关注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系列报道

  (1)《中小学如何做好人工智能课程建设》(5月18日 3版)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院长、教授郭炯指出,中小学做好人工智能课程建设,需要依据核心素养明确课程目标、围绕核心素养构建课程内容、构建知行合一的课堂实践学习样态。

  (2)《人工智能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教师》(6月8日 4版)

  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教授杨俊锋提出,为提高人工智能教育师资水平,学校要重视教育数字化人才引育、提升教师智能素养水平、遵循规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立教师发展支持服务体系。

  (3)《用课程建设激活人工智能教育》(6月22日 3版)

  天津市构建了中小学信息科技创新课程体系,并通过人工智能课程的实施,配合各种拓展性强的多样化AI教具,积极发展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

  关键词二 破解难题

  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

  2022年,我国提出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2024年8月,专刊策划推出“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系列报道,并分为培养篇、培训篇、路径篇等,从理论层面为区域学校以数字化推进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引领性建议,并深入挖掘北京、云南、上海等地的实践探索及形成的宝贵经验,以满足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中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的需求。

  【精彩回顾】

  1.《以项目建设提升教师智能教育素养》(8月3日 3版)

  北京市东城区通过“教研机构—高校—政府—中小学—企业”的合作,打造了跨界融合的人工智能教育研究联合体。依托联合体实施培育数智赋能教学典型场景、组建多样态数智教学共同体等教师素养提升示范行动,提升教师利用技术变革教育教学活动的意识和能力。

  2.《如何用数字化推动新教师因师施培》(9月28日 3版)

  广西师范大学教授王卓玉指出,在新教师培养实践中,要在深度认识新教师多维身份的基础上,从强化新教师的数字化意识、探索创新施培思路以及善用智慧平台资源等方面重识与构筑新教师培育策略。

  3.《智能技术让教师培训有力有效》(10月23日 4版)

  云南师范大学积极探索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师培训中的应用,在今年全省“国培”项目中启用以教师智能助手为核心的智能助学系统,精准对接教师专业学习需求,落实教师能力持续提升。

  4.《怎样以“人机协同”推动教师发展》(11月30日 3版)

  西南大学教授吴南中提出,教师发展数字化技术支持体系的构建为教师发展勾勒出了一幅具有前瞻性的蓝图,将这种理论转化为现实,需要夯实数字环境、拓展教师新应用、优化教育制度体系等。

  关键词三 聚焦应用

  教育数字化转型生动实践

  202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出:“不断开辟教育数字化新赛道。坚持应用为王走集成化道路……”应用为王,师生至上。专刊聚焦基层一线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生动实践,推出“一线应用”和“教育数字化转型·微创新”两个全新栏目。

  其中,“一线应用”分为国家平台篇、校园篇、课堂篇,从不同角度展示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中业务应用的方方面面,该栏目共推出近30篇报道。“教育数字化转型·微创新”每期聚焦一个主题,面向全国读者征集稿件。该栏目推出了《数字化如何让课后服务精准又精彩》《数字化如何让科学教育有趣又有效》《教师备课如何用好用足数字化资源》《作业管理数字化转型转什么怎么转》4个整版主题报道。

  【精彩回顾】

  1. “一线应用”·国家平台篇

  《直播带课 教师带“货”》

  (7月13日 4版)

  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直播带课”直播积累国家平台的流量,最大限度减少师生和家长的信息差;把核心资源全方位展示,为师生和家长提供分众式、个性化的资源选用建议;以数字资源套餐化推荐与模板化应用为切口,帮助教师把数字资源嵌入课堂,支撑教师开展教学改革。

  2.“教育数字化转型·微创新”

  (1)《教师备课如何用好用足数字化资源》(6月29日 3版)

  智能时代,备课中内容的安排、技术的应用、课外的延伸等都需要教师具备多元能力结构;教师需要以数字化提高备课精度、拓展备课广度、提升备课效度;教师备课时不能对人工智能过度依赖。专刊还推出了北京市、广东省深圳市、江苏省南京市中小学的具体实践经验。

  (2)《作业管理数字化转型转什么怎么转》(11月18日 9版)

  要在作业质量、作业功能和作业体验3个方面持续深化作业管理数字化转型,需要以数据分析提升作业分层有效性,要以数字化优化作业管理流程。专题报道还刊发了重庆市、湖北省武汉市、安徽省芜湖市小学的具体实践经验。

  关键词四 关注发展

  数字化构建教育新生态

  教育数字化转型涵盖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等,同时兼顾城市、乡村等地域均衡公平。结合政策热点,专刊策划推出了“数字化赋能科学教育”“数字化赋能学校学生生涯规划”“数字化赋能思政教育”等主题报道;围绕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报道了北京邮电大学、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等以数字化推动学校教育转型的经验;围绕乡村教育发展,展示了贵州、广东、北京市房山区等各地各校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生动实践。

  【精彩回顾】

  1.“数字化赋能学校生涯规划教育”(4月13日 3版)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李海燕提出,需要通过重塑学校师生生涯规划教育理念、提升数字化素养、搭建数字化生涯规划教育平台等赋能学生生涯规划探索。版面还配发了江苏徐州一中依托大数据平台拓展学校生涯规划教育的具体举措。

  2.《打通优质教育资源乡村校应用通道》(9月14日 3版)

  华南师范大学以“数字化教学空间+定制化数字内容+协同化双师共教+内生化网络共研”为内容,为乡村学校定制“四位一体”的数字教育服务方案。

  3.《大数据让校园焕发澎湃活力》(10月9日 4版)

  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通过深入应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学生根据“数字画像”规划学习方案、教师依据数据调整教学安排、学校参考数据推进教学管理等,校园活力不断释放。

  4.《人机协同如何助推高等教育教学模式变革》

  (12月16日 9版)

  江南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马志强指出,人机协同教学实施需要针对具体教学场景与问题,在“师—生—机”三者数据与信息充分交互中完成人机双向赋能、协同决策,实现从目标决策到过程互动再到评测反馈的全流程合理设计。

 

作者:本报记者 黄璐璐 整理

 

来源:《中国教育报》

创建时间:2024年12月31日
首页    信息技术    为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凝心聚力
  • 高文英:初心决定道路 认知决定高度
    高文英:初心决定道路 认知决定高度
    厚植海洋文化 陪伴儿童成长
    厚植海洋文化 陪伴儿童成长
    在时代窗口 奋笔写青春
    在时代窗口 奋笔写青春
    锻造硬核实力 方能技高一筹
    锻造硬核实力 方能技高一筹
    追逐心中的梦想
    追逐心中的梦想
    培育文化素养 发扬武术精神
    培育文化素养 发扬武术精神
    目有繁星 追光而行
    目有繁星 追光而行
    锤炼过硬本领 赋能精彩人生
    锤炼过硬本领 赋能精彩人生
    技能成才 匠心筑梦
    技能成才 匠心筑梦
    走技能成才路 奋斗筑梦未来
    走技能成才路 奋斗筑梦未来
    以青春力量开启蜂农致富路
    以青春力量开启蜂农致富路
    技能成就少女职业梦
    技能成就少女职业梦
    吹响中考征程的“集结号”
    吹响中考征程的“集结号”
    争当科技路上的追梦人
    争当科技路上的追梦人
    展专业才艺 绽时尚魅力
    展专业才艺 绽时尚魅力
    韦佳球:心有梦想 必有远方
    韦佳球:心有梦想 必有远方
    耀眼银幕,逐梦舞台
    耀眼银幕,逐梦舞台
    吕可渐:破茧而出 初露光芒
    吕可渐:破茧而出 初露光芒
    小小“网红”直播带货助力乡村振兴
    小小“网红”直播带货助力乡村振兴
    天使在人间,最美逆行者
    天使在人间,最美逆行者
    爱上创客 梦想起航
    爱上创客 梦想起航
    走技能成才路 树技能报国志
    走技能成才路 树技能报国志
    王梦珂:勇敢追梦 技能成才
    王梦珂:勇敢追梦 技能成才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
    星光助力 高考加油
    星光助力 高考加油
    中职生用奋斗擦亮青春底色
    中职生用奋斗擦亮青春底色
    气膜实验室里的“侦察兵”
    气膜实验室里的“侦察兵”
    邹欣颖:迎着太阳奔跑的女孩
    邹欣颖:迎着太阳奔跑的女孩
    中职生逆袭考上研究生
    中职生逆袭考上研究生
    热血青春护卫生命之光
    热血青春护卫生命之光
  • “筑梦新学期 同心向未来”专栏
    “筑梦新学期 同心向未来”专栏
    “培养综合素质 发展核心素养”暑期研学专栏
    “培养综合素质 发展核心素养”暑期研学专栏
    “骊歌声响 逐梦远航”毕业季专栏
    “骊歌声响 逐梦远航”毕业季专栏
    “体验端午习俗 传承传统文化”专栏
    “体验端午习俗 传承传统文化”专栏
    “崇尚一技之长 擦亮生活底色”专栏
    “崇尚一技之长 擦亮生活底色”专栏
    “关爱心理健康 护航学子成长”专栏
    “关爱心理健康 护航学子成长”专栏
    “弘扬雷锋精神 劲吹文明新风”专栏
    “弘扬雷锋精神 劲吹文明新风”专栏
    “岁杪话总结 新年强部署”专栏
    “岁杪话总结 新年强部署”专栏
    “创新党建品牌 赋能教育教学”生动实践专栏
    “创新党建品牌 赋能教育教学”生动实践专栏
    2023年浙江省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专栏
    2023年浙江省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专栏
    “灯塔引航”党建共同体生动实践专栏
    “灯塔引航”党建共同体生动实践专栏
    嵊州市卓越校长青蓝工程培训专栏
    嵊州市卓越校长青蓝工程培训专栏
    浙江省社区教育特色品牌项目建设专栏
    浙江省社区教育特色品牌项目建设专栏
    林乃聪:希望孩子们有一个诗意的童年
    林乃聪:希望孩子们有一个诗意的童年
    聚焦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专栏
    聚焦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专栏
    特色化办学赋能高质量发展探索与实践专栏
    特色化办学赋能高质量发展探索与实践专栏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专栏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专栏
    阅读为人生打下底色读书行动专栏
    阅读为人生打下底色读书行动专栏
    关注更多学子走上技能成才之路专栏
    关注更多学子走上技能成才之路专栏
    社区共学养老探索与实践专栏
    社区共学养老探索与实践专栏
    家庭教育赋能孩子成长探索与实践专栏
    家庭教育赋能孩子成长探索与实践专栏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生动实践专栏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生动实践专栏
    幼儿动商教育研究专栏
    幼儿动商教育研究专栏
    【诗评】笔端生意趣,字里跃童心
    【诗评】笔端生意趣,字里跃童心
    浙江省中职教师跨界融合发展共同体探索与实践
    浙江省中职教师跨界融合发展共同体探索与实践

校园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