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美的三个层级

中国之美,从理论上看是在先秦定形的,但先秦美学来源于远古之美。中国之美在自远古以来的形成进程中,东南西北各族群进行着文化和审美的竞争与互动,由工具之美演进为仪式之美。

 

  中国远古之美,在工具上体现为由斤到斧再到钺的演进。斤是最初的片形斧,《庄子》的“运斤成风”透出了其与萌生的哲学观念和审美观念的联系。斧由族群首领之“父”加上工具之“斤”而成,关联到甫(作为父的人之美),以及黼(与斧相关的图案之美)。由斤到斧,表明工具已进入仪式阶段,得到美的升华。最后,斧提升为钺,钺成为群族首领的象征,完全进入仪式之美的精致之中。

 

  从仪式的角度来看,美的演进更为清楚。仪式包括四个要项:一是仪式之人,人体之美由之而生;二是仪式地点,建筑之美由之而来;三是仪式器物,礼器之美由之而成;四是仪式过程,诗乐舞剧合一的表演之美由之而显。可见,人类进入仪式阶段,美得到体系性的提升。

  

中国之美自仪式阶段以来有怎样的特点呢?最重要的是从中国之美及其与之相关的两大概念——文和玉体现出来。在后来对美的描述中,美,以及与美相关的文和玉,形成了美的三个层级。美是普遍的美;文是对普遍之美中的核心进行强调,升华为雅致与语言之美;玉是对文中的核心进行强调,是内容与形式合一之美。文与玉后来又展开为两类有特色的美的境界。

 

  美起源于仪式中的羊饰之人。美字所包括的内容,不仅是仪式之人的羊饰之美,也包括仪式地点的建筑中的羊形装饰、仪式器物上的羊形图案、饮食礼器所盛的羊肉美味,以及仪式过程中诗乐舞剧中充斥着的各种与羊相关的形象因素。

 

  随着美的字义转变,所有带有羊的起源而又具有观念形态意义的字群也跟着发生了转变。比如:善,成为不仅与羊有关,而且具有普遍意义的“好”;祥,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吉”;義(义),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正义”;儀(仪),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仪容”……

  美的普遍化,应是在从远古到夏商周王朝中完成的,成为中国之美的普遍语汇,也是中国之美的第一个层级。

 

  文来源于东南族群的仪式之人的文身。其含义如郑玄注《乐记·乐象篇》所讲,“文,犹美也”。文身作为人体装饰,应还有南北差异,北方地区人体装饰在强调兽毛装饰时为“彣”。在族群互动中,南方之文与北方之彣共汇为仪式之人的文饰之美。

 

  文作为身体美饰,随着技术的提升有一系列的演进,其要点是从祼身的刻镂之文和毛饰之彣,到衣服上的错画为文的图案之美,到丝织品出现后的丝绸服饰之美,最后在文化演进中形成了华夏衣冠的冕服体系。《周易·系辞下》说“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讲的就是文之美成为文化和审美演进的重要内容。

 

  文是仪式之人的美饰,仪式之人在仪式四项中具有引领的作用。因而,文从仪式之人之美扩展为整个仪式之美。人用仪式之美的眼光去观天看地,天地皆呈现为美之文。

 

  文在从远古向王朝的演进中,成为普遍性的美:在语言上,《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有“言,身之文也”;在绘画上,《说文解字》有“文,错画也”,《礼记·乐记》讲“五色成文”;在音乐上,《礼记·乐记》讲“声成文,谓之音”;在自然中,日月星为天之文,山河动植为地之文。

 

  在春秋战国的演变中,色、声、味的美都失去了形而上的、宗教的、政治的内容,更多地彰显为享乐之美。而作为语言之美的文,却保存了这些性质,从而使文成为语言之美的专称。

 

  由此,文有了高于其他各类之美的含义,而它作为普遍之美的用法和词义也依然存在。当其用来指普遍之美时,语言之美高于其他之美的因素发挥了作用。所以说,在审美的等级上,文高于美。再进一步,由于语言之美是儒士文人的专项,其对语言之美的拥有辐射到审美上,成为因文而来的雅致之美,正如苏轼所说:“腹有诗书气自华。”

 

  玉源于远古仪式之人的美饰。远古的仪式之人为巫,文字的解释之一是胸前佩了两串玉;古代的豊(礼)字,王国维解释为器中盛玉。

 

  以玉通灵,是远古的普遍观念。兴隆洼文化就出现了玉玦和玉琯,有学者认为玉玦为耳饰,强调玉的听觉与宇宙之灵互动。玉璜于马家浜文化和高庙文化出现,在凌家滩文化中得到发扬。玉璜可一件,也可或二或三或五地成组挂在胸、腰、腹上或整个身前,强调玉在心灵上与宇宙之灵互动。《礼记·明堂位》曰:“大璜……天子之器也。”身饰之璜,伴随着从远古巫王到夏代帝王的服饰之美的演进。如果说,文最初是巫王的服饰,那么,玉则是服饰之文的重点。后来的朝廷冕服,都有玉作为重要装饰在其中。正如文演进为整个仪式的外观,玉同时作为最核心的礼器,从良渚文化开始的玉琮、在齐家文化中盛行的玉璧,都是与宇宙整体之灵互动的礼器,在《周礼》中被提升为理性化的“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的话语。总之,玉与文一样,扩大为整个仪式之美的外观,并且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如果说,以琮璧为主的玉器体系象征了天圆地方的宇宙观的完成,那么,以圭璋为主的玉器体系则标志着新型政治体系的建立。圭璋普遍出现在龙山文化时期的石家河、陶寺、石峁诸文化中,并继续盛行于夏商周。从文字上讲,圭以器形为主,璋在器形上有文绘。这一区别又因各地域和文化的不同而有互渗。从演进的大势看,最后的圭璋成为玉器的核心。

 

  玉从远古到夏商周再到春秋战国的演进中,一方面成为首领身饰之美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成为首领与天地相通的礼器之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美学上讲,玉之美的特点,在于其是内外合一之美,玉作为人体装饰,既体现为人体的外饰,同时又与人的心灵相关,作为礼器,既是仪式的外在体现,又与仪式的内容相关,因此,文更多强调与质相对的外在美,而玉是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统一。正因此,玉之美在中国之美中占有了核心地位。

 

  玉不仅为王之美,也成为士人之美。《诗经·秦风·小戎》讲君子“温其如玉”。玉之美由君王而士人,进而扩展到文化的方方面面:哲人以玉比德,诗人以玉喻心,俗人知玉为宝。话讲得好,谓之“玉言”;人长得好,谓之“玉人”;合作得好,谓“珠联璧合”,璧即璧玉;婚姻之美,是金玉良缘;美人之韵,是玉洁冰清;朋友知己,是“一片冰心在玉壶”……玉之美在整个中国之美中占有核心的地位。

 

  (作者系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本文摘编自中信出版集团《中国文化之美》)

 

作者:张法

 

来源:《中国教育报》

创建时间:2025年1月6日
首页    媒介素养    中国之美的三个层级
  • 高文英:初心决定道路 认知决定高度
    高文英:初心决定道路 认知决定高度
    厚植海洋文化 陪伴儿童成长
    厚植海洋文化 陪伴儿童成长
    在时代窗口 奋笔写青春
    在时代窗口 奋笔写青春
    锻造硬核实力 方能技高一筹
    锻造硬核实力 方能技高一筹
    追逐心中的梦想
    追逐心中的梦想
    培育文化素养 发扬武术精神
    培育文化素养 发扬武术精神
    目有繁星 追光而行
    目有繁星 追光而行
    锤炼过硬本领 赋能精彩人生
    锤炼过硬本领 赋能精彩人生
    技能成才 匠心筑梦
    技能成才 匠心筑梦
    走技能成才路 奋斗筑梦未来
    走技能成才路 奋斗筑梦未来
    以青春力量开启蜂农致富路
    以青春力量开启蜂农致富路
    技能成就少女职业梦
    技能成就少女职业梦
    吹响中考征程的“集结号”
    吹响中考征程的“集结号”
    争当科技路上的追梦人
    争当科技路上的追梦人
    展专业才艺 绽时尚魅力
    展专业才艺 绽时尚魅力
    韦佳球:心有梦想 必有远方
    韦佳球:心有梦想 必有远方
    耀眼银幕,逐梦舞台
    耀眼银幕,逐梦舞台
    吕可渐:破茧而出 初露光芒
    吕可渐:破茧而出 初露光芒
    小小“网红”直播带货助力乡村振兴
    小小“网红”直播带货助力乡村振兴
    天使在人间,最美逆行者
    天使在人间,最美逆行者
    爱上创客 梦想起航
    爱上创客 梦想起航
    走技能成才路 树技能报国志
    走技能成才路 树技能报国志
    王梦珂:勇敢追梦 技能成才
    王梦珂:勇敢追梦 技能成才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
    星光助力 高考加油
    星光助力 高考加油
    中职生用奋斗擦亮青春底色
    中职生用奋斗擦亮青春底色
    气膜实验室里的“侦察兵”
    气膜实验室里的“侦察兵”
    邹欣颖:迎着太阳奔跑的女孩
    邹欣颖:迎着太阳奔跑的女孩
    中职生逆袭考上研究生
    中职生逆袭考上研究生
    热血青春护卫生命之光
    热血青春护卫生命之光
  • “筑梦新学期 同心向未来”专栏
    “筑梦新学期 同心向未来”专栏
    “培养综合素质 发展核心素养”暑期研学专栏
    “培养综合素质 发展核心素养”暑期研学专栏
    “骊歌声响 逐梦远航”毕业季专栏
    “骊歌声响 逐梦远航”毕业季专栏
    “体验端午习俗 传承传统文化”专栏
    “体验端午习俗 传承传统文化”专栏
    “崇尚一技之长 擦亮生活底色”专栏
    “崇尚一技之长 擦亮生活底色”专栏
    “关爱心理健康 护航学子成长”专栏
    “关爱心理健康 护航学子成长”专栏
    “弘扬雷锋精神 劲吹文明新风”专栏
    “弘扬雷锋精神 劲吹文明新风”专栏
    “岁杪话总结 新年强部署”专栏
    “岁杪话总结 新年强部署”专栏
    “创新党建品牌 赋能教育教学”生动实践专栏
    “创新党建品牌 赋能教育教学”生动实践专栏
    2023年浙江省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专栏
    2023年浙江省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专栏
    “灯塔引航”党建共同体生动实践专栏
    “灯塔引航”党建共同体生动实践专栏
    嵊州市卓越校长青蓝工程培训专栏
    嵊州市卓越校长青蓝工程培训专栏
    浙江省社区教育特色品牌项目建设专栏
    浙江省社区教育特色品牌项目建设专栏
    林乃聪:希望孩子们有一个诗意的童年
    林乃聪:希望孩子们有一个诗意的童年
    聚焦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专栏
    聚焦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专栏
    特色化办学赋能高质量发展探索与实践专栏
    特色化办学赋能高质量发展探索与实践专栏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专栏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专栏
    阅读为人生打下底色读书行动专栏
    阅读为人生打下底色读书行动专栏
    关注更多学子走上技能成才之路专栏
    关注更多学子走上技能成才之路专栏
    社区共学养老探索与实践专栏
    社区共学养老探索与实践专栏
    家庭教育赋能孩子成长探索与实践专栏
    家庭教育赋能孩子成长探索与实践专栏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生动实践专栏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生动实践专栏
    幼儿动商教育研究专栏
    幼儿动商教育研究专栏
    【诗评】笔端生意趣,字里跃童心
    【诗评】笔端生意趣,字里跃童心
    浙江省中职教师跨界融合发展共同体探索与实践
    浙江省中职教师跨界融合发展共同体探索与实践

校园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