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人工智能赋“魂”

随着ChatGPT和Sora的横空出世,人工智能成为加速推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引擎。人工智能的应用为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构建新型教育体系提供了新的动力和创新路径。2024年3月,教育部启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行动,提出要促进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等深度融合,为学习型社会、智能教育和数字技术发展提供有效的行动支撑。如何利用人工智能为教育教学赋能,成为教育界热议的话题和研究课题。

 

  前不久在天津召开的第四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校长分论坛上,华东师范大学李政涛教授在专题报告中提出:“我们要研究人工智能如何为教育赋能,更要研究如何为人工智能赋‘魂’。”

 

  对于这一观点,笔者深以为然。

 

  目前的人工智能是没有自主意识的,尽管科学家们一直在朝这个方向努力,但至少在目前,人工智能是不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的,也就是说,人工智能自身是没有“魂”的。但我们在利用人工智能改造课堂教学、利用人工智能为教育服务时,是带有一定的目标和价值追求的。这个目标和价值追求就是人工智能的“魂”。人工智能没有自主价值判断能力而人有,人工智能深度融合下的教育变革,它的“魂”实际上就是教育者的“魂”。

 

  人工智能融合背景下的教育“魂”是什么?我们该如何为人工智能赋“魂”?笔者认为,应从三个方面去思考和把握。

 

  1守住底线 铸牢伦理之“魂”

 

  人工智能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在提高教与学的效率、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应用过程中也可能带来一系列道德与伦理风险,甚至可能催生违法犯罪现象。人工智能技术是基于数据和算法的,而数据和算法在设计和应用过程中存在违背道德和技术伦理的可能。比如现在很多学校在教室里安装摄像头或通过人工智能感知软件,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多模态信息数据,对学生大脑反应情况及学习状况进行分析,这一过程中可能存在数据过分收集、造成学生心理乃至身体不适等问题;在数据处理过程中,还可能造成敏感数据信息泄露、侵犯学生个人隐私权,甚至数据被不法分子利用等问题。

 

  算法是设计者主观判断和价值理念的映射,如果在算法设计时被植入功利的教育政绩观,则可能导致教育形式化、学习路径被算法绑架而变得机械刻板、教育丧失人文色彩而陷入“唯数字化”的泥沼等问题。人工智能还可能生成包含意识形态偏见的文本,带来意识形态安全风险;可能为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和“刷课”“替考”等舞弊行为大开方便之门……人工智能技术和其他技术一样具有自然科学的客观性,其利弊效应取决于人的观念,故而在构建底层逻辑、输入数据进行大模型训练、进行“人工智能+教育”相关产品算法设计时,必须牢牢守住法律法规红线和伦理道德底线,铸牢伦理之“魂”。

 

  2尊重规律 锻造科学之“魂”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果,但是这个“提高”是有前提的——必须遵循儿童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其思维和认知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阶段逐步发展的,从直观的动作思维到具体的形象思维,再到抽象的逻辑思维,体现出阶段性、顺序性、连续性、差异性特征。人工智能技术再强大,也不能揠苗助长。尽管从生物进化论的角度看,工具的使用可以影响人类智力的发展,但那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个体身上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人工催熟”可能会带来识字、计算能力的提升和考试成绩的提高等短期收益,但也容易造成儿童认知过载,影响其正常发育成长,扰乱学习应有的节奏,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更是有害无益。

 

  教育教学是一门科学,有其内在规律性。比如要遵循简约性规律,不能忽视来自生活的直接经验,做到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书本知识)相结合;遵循发展性规律,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互相促进,做到知情意行相协调;遵循教育性规律,学科知识传授与学科育人相融合;遵循合作性规律,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相统一,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抛开这些规律进行教学改革、技术革新,都是失之偏颇的,难以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在遵循这些教育教学基本规律的前提下,我们还应积极思考,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手段使当下的教学更加符合教育教学规律,比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个性化学习诊断和个性化作业推送,可以克服现实中很多因素的制约,使因材施教理念更好地得以落实。总之,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时,必须尊重规律、顺应规律,锻造科学之“魂”。

 

  3育人为本 内塑价值之“魂”

 

  教育教学的落脚点是育人。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教育,同样要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服务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一目标,因此,强化其价值引领功能至关重要。

 

  人工智能赋能教学,其价值引领体现在哪些方面,或者说应在哪些方向着力?

 

  首先,应在引领学生全面发展上着力。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拓展和丰富了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实践情境和场域,亦有利于实施过程性评价和增值性评价,助力改变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被弱化的状况,补齐“五育”并举的短板。其次,应在引领素质教育发展上着力。人工智能应为扭转应试教育倾向、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供创新工具和路径,而不是被打造成“提分”的利器,加剧教育“内卷”。最后,应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上着力。人工智能应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助力,激发学生好奇心,培养学生质疑精神和创新意识,而不是以人工智能替代人脑思考,让学生形成思维惰性,时时处处依赖人工智能。人工智能要为培养全面发展且有创造力的时代新人服务,必须内塑价值之“魂”。

 

  在教育教学中,人工智能的“魂”与“能”犹如人的“德”与“才”。以“魂”驭“能”,方能在正确的轨道上加速前进,培养德才兼备之人。我们在利用人工智能为教育赋“能”之前,应该先思考如何为人工智能赋“魂”。

 

作者:汪瑞林

 

来源:《中国教育报》

创建时间:2025年1月14日
首页    信息技术    如何为人工智能赋“魂”
  • 高文英:初心决定道路 认知决定高度
    高文英:初心决定道路 认知决定高度
    厚植海洋文化 陪伴儿童成长
    厚植海洋文化 陪伴儿童成长
    在时代窗口 奋笔写青春
    在时代窗口 奋笔写青春
    锻造硬核实力 方能技高一筹
    锻造硬核实力 方能技高一筹
    追逐心中的梦想
    追逐心中的梦想
    培育文化素养 发扬武术精神
    培育文化素养 发扬武术精神
    目有繁星 追光而行
    目有繁星 追光而行
    锤炼过硬本领 赋能精彩人生
    锤炼过硬本领 赋能精彩人生
    技能成才 匠心筑梦
    技能成才 匠心筑梦
    走技能成才路 奋斗筑梦未来
    走技能成才路 奋斗筑梦未来
    以青春力量开启蜂农致富路
    以青春力量开启蜂农致富路
    技能成就少女职业梦
    技能成就少女职业梦
    吹响中考征程的“集结号”
    吹响中考征程的“集结号”
    争当科技路上的追梦人
    争当科技路上的追梦人
    展专业才艺 绽时尚魅力
    展专业才艺 绽时尚魅力
    韦佳球:心有梦想 必有远方
    韦佳球:心有梦想 必有远方
    耀眼银幕,逐梦舞台
    耀眼银幕,逐梦舞台
    吕可渐:破茧而出 初露光芒
    吕可渐:破茧而出 初露光芒
    小小“网红”直播带货助力乡村振兴
    小小“网红”直播带货助力乡村振兴
    天使在人间,最美逆行者
    天使在人间,最美逆行者
    爱上创客 梦想起航
    爱上创客 梦想起航
    走技能成才路 树技能报国志
    走技能成才路 树技能报国志
    王梦珂:勇敢追梦 技能成才
    王梦珂:勇敢追梦 技能成才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
    星光助力 高考加油
    星光助力 高考加油
    中职生用奋斗擦亮青春底色
    中职生用奋斗擦亮青春底色
    气膜实验室里的“侦察兵”
    气膜实验室里的“侦察兵”
    邹欣颖:迎着太阳奔跑的女孩
    邹欣颖:迎着太阳奔跑的女孩
    中职生逆袭考上研究生
    中职生逆袭考上研究生
    热血青春护卫生命之光
    热血青春护卫生命之光
  • “筑梦新学期 同心向未来”专栏
    “筑梦新学期 同心向未来”专栏
    “培养综合素质 发展核心素养”暑期研学专栏
    “培养综合素质 发展核心素养”暑期研学专栏
    “骊歌声响 逐梦远航”毕业季专栏
    “骊歌声响 逐梦远航”毕业季专栏
    “体验端午习俗 传承传统文化”专栏
    “体验端午习俗 传承传统文化”专栏
    “崇尚一技之长 擦亮生活底色”专栏
    “崇尚一技之长 擦亮生活底色”专栏
    “关爱心理健康 护航学子成长”专栏
    “关爱心理健康 护航学子成长”专栏
    “弘扬雷锋精神 劲吹文明新风”专栏
    “弘扬雷锋精神 劲吹文明新风”专栏
    “岁杪话总结 新年强部署”专栏
    “岁杪话总结 新年强部署”专栏
    “创新党建品牌 赋能教育教学”生动实践专栏
    “创新党建品牌 赋能教育教学”生动实践专栏
    2023年浙江省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专栏
    2023年浙江省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专栏
    “灯塔引航”党建共同体生动实践专栏
    “灯塔引航”党建共同体生动实践专栏
    嵊州市卓越校长青蓝工程培训专栏
    嵊州市卓越校长青蓝工程培训专栏
    浙江省社区教育特色品牌项目建设专栏
    浙江省社区教育特色品牌项目建设专栏
    林乃聪:希望孩子们有一个诗意的童年
    林乃聪:希望孩子们有一个诗意的童年
    聚焦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专栏
    聚焦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专栏
    特色化办学赋能高质量发展探索与实践专栏
    特色化办学赋能高质量发展探索与实践专栏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专栏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专栏
    阅读为人生打下底色读书行动专栏
    阅读为人生打下底色读书行动专栏
    关注更多学子走上技能成才之路专栏
    关注更多学子走上技能成才之路专栏
    社区共学养老探索与实践专栏
    社区共学养老探索与实践专栏
    家庭教育赋能孩子成长探索与实践专栏
    家庭教育赋能孩子成长探索与实践专栏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生动实践专栏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生动实践专栏
    幼儿动商教育研究专栏
    幼儿动商教育研究专栏
    【诗评】笔端生意趣,字里跃童心
    【诗评】笔端生意趣,字里跃童心
    浙江省中职教师跨界融合发展共同体探索与实践
    浙江省中职教师跨界融合发展共同体探索与实践

校园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