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四字诀 唱响经济光明论
经济报道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媒体观察社会、记录时代的重要窗口。做好经济报道,事关经济发展大局,也是主流媒体的职责所在。广西日报社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以“高”“实”“融”“精”四字诀,努力提升经济报道质量和舆论引导水平,积极做好经济政策的宣传者、经济运行的瞭望者、经济态势的分析者、经济活动的服务者。
“高”:坚守政治品格
做好经济报道,首要的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守政治品格。要站在全局高度,胸怀“国之大者”,深刻认识经济报道的特殊重要性,把讲政治的要求落实到经济报道的每一个环节,确保报道导向正确、基调鲜明。
聚焦中心工作,高站位策划选题。作为党媒,必须将经济报道的选题策划置于国家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审视,突出重大战略、重要政策、关键领域,展现经济发展的新成就、新亮点和新趋势。《广西日报》在谋划经济报道中,精心设置选题,坚持做到把握政治性、体现系统性、注重生动性,积极发挥选题策划和舆论引导优势,在关键时间节点推出一批经济报道重点栏目。策划推出《壮美广西越来越便利》栏目,以生动的场景、鲜活的故事讲述各地各部门“六大便利化”经验做法,为广西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营造浓厚氛围;策划推出《广西经济看点》栏目,从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视角,全景式感知广西经济的发展脉动。这些主题策划助力广大干部群众了解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把握大势、增强信心,充分彰显党报经济宣传的政治站位。
强化价值引领,高标准阐释问题。问题是报道的起点,及时发现问题、深入探讨问题、科学解答问题,是提高经济报道针对性、创新性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广西日报》持续加强对经济领域热点问题的舆论引导,为阐释明白“经济恢复是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过程”的大逻辑,去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两会期间,推出整版经济述评文章《把握“时”与“势”拼出“开门红”》,聚焦“立与破”“稳与拼”“进与劲”,发挥了经济舆论场“定盘星”“压舱石”的作用。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期间,以“桂言”署名刊发《拼搏,为了壮美广西新未来》,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内容,深入剖析广西经济形势,聚集“如何看”“怎么干”“奋力拼”三个层面,由表及里,层层分析,跳出一域看全局,为受众了解当前经济大势、未来经济工作方向提供窗口,拉近了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个体之间的距离,起到了良好的宣传引导效果。
“实”:增强务实本色
经济报道政策性、专业性强,往往给人以枯燥、生硬之感。改进创新经济报道,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彰显经济报道的务实本色。
紧贴实际,深入实地。经济工作重心在基层,活力在基层,必须深入基层一线,挖掘鲜活的经济故事。近年来,《广西日报》大力倡导“走转改”,推出了一大批来自现场、来自基层的经济报道。比如,“广西云调研·重大项目攻坚记”系列就9个重大项目进行蹲点调研,这些项目既有自治区重点推进的平陆运河建设,也有革命老区的新能源装备产业基地;既有山水桂林的世界级旅游城市“会客厅”,也有滨海之城防城港的国门大道;既有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也有智慧储能及动力电池制造基地……报道从多个角度生动描绘广西经济建设场景,如实记录受访者的话语和经历,让新闻因人而生动,彰显了广西在产业升级和基础设施建设上迈出的坚实步伐。
突出实例,力求实效。经济报道要用事实说话,以真实的数据、案例和事实为依据,增强报道的可信度和说服力,要注重对经济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揭示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广西日报》组织开展“壮美广西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壮美广西重大项目建设巡礼”等主题采访报道活动,派出多名骨干记者组成战队,让事例和数据说话,让经营主体说话,巧妙地把经济数据和企业车间、港口码头、产业园区、街巷商铺这些能够反映经济活力的场景融合在一起。推出《做活高质量发展这盘棋,广西“落子”》《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怎么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战略腹地,广西跑出加速度》等头版头条和深度经济报道,做到“一叶知秋”察实情、“有的放矢”出实招、“见人见事”求实效。
“融”:创新生产方式
融合发展是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经济报道创新的重要路径。做好经济报道,必须跳出经济看经济,在内容和技术上用好“融”字诀。
强化内容融合,推动报道语态创新。《广西日报》高度重视融合思维在经济报道中的运用,重大项目调研报道不局限于单篇作品,而是以整版特别报道+视频报道推出,在头版采用“标题+版面微缩图”导读,在作整版报道时,每版以2000字调研为主稿,配以项目简介、记者手记和现场组图,以及视频二维码链接,并制作调研点位图和项目示意图,让读者对调研案例一目了然。同时,精心制作视频在广西云客户端提前推出,生成二维码配发在报纸版面,供读者点击,给读者赋予经济振兴“数字多声部”的阅读体验。
强化技术融合,推动报道机制创新。经济报道要积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媒体技术,通过图表、动画、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经济数据和信息,推动报道形态从可读到可视、从静态到动态、从一维到多维的迭代升级。《广西日报》近年来积极探索经济报道机制创新,打破部门壁垒、采编界限,推动采访、编辑、技术等部门深度融合,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内容生产、分发流程再造,初步构建起适应移动互联传播趋势的全媒体内容生产体系。在重大经济事件和热点经济话题报道中,坚持移动优先策略,第一时间在广西云客户端、广西经济观察等新媒体平台发布报道,并通过社交媒体进行广泛传播。同时,加强与中央主要新闻网站和商业网站的联动,形成强大的传播合力。
“精”:增强传播效果
经济报道的传播效果是衡量其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必须努力提升报道质量,做到精确定位、精准传播,不断增强经济报道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精确受众定位,提升报道吸引力。经济报道的受众群体广泛,媒体在报道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受众群体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不同的报道策略和方案。对于政府决策者来说,需要重点关注国家重大战略和政策解读等方面的内容;对于企业家来说,需要关注市场动态和行业趋势等方面的信息;对于普通民众来说,需要关注与自身生活密切相关的经济资讯和服务信息等。《广西日报》细化受众分类,坚持“快”字当头,确保对重大经济事件和热点经济话题第一时间多样化“烹饪”。同时,根据不同经济事件和话题的特点,强化与受众的互动,合理安排报道节奏和力度,及时邀请专家进行解读,帮助读者准确理解政策精神,确保报道效果最大化。
精准对外传播,提升报道影响力。经济报道要注重国际视野,加强开放发展成果经验的报道和解读,增进国际社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理解和认同。2024年10月,我国首个跨境旅游合作区——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正式运营,广西日报社提前策划、深度调研采访,以“一鱼三吃”模式推出全媒体报道,并刊发消息《我国首个跨境旅游合作区启动运营》、通讯《归春河见证》、言论《全国首个为何在广西》,做到了全网首发。同时借助报社在东盟6个国家建立的国际传播联络站,将报道翻译成越南语、英语等多国语言,在东盟国家落地,起到良好的国际传播效果。
总之,高质量做好经济报道,既要胸怀“国之大者”的政治高度,又要脚踩“田间地头”的实践厚度;既要拥抱“技术变革”的融合锐度,又要追求“精准触达”的传播效度,这样才能持续奏响经济光明论的时代强音。
(作者阳天系广西日报社副总编辑)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 2025-04-03
- 2025-04-02
- 2025-04-02
- 2025-04-02
- 2025-04-02
- 2025-04-01
- 2025-04-01
- 2025-04-01
- 2025-03-31
- 2025-03-31
- 2025-03-31
- 2025-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