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玉:用诚心和能力服务广大群众需求
来源:浙江教育信息网 本网记者:谢彦芬
人物简介
李海玉,长兴县小浦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以下简称“小浦成校”)校长、小浦镇科协副主席、长兴县“两学一做”专属党课讲师。2008年8月调入小浦成校工作,深深热爱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事业。本人曾获湖州市优秀百姓宣讲工作室、长兴县十佳社区教育优秀工作者、长兴县职工技能培训先进工作者、长兴县优秀工会积极分子等荣誉,撰写的论文、案例、实验项目等科研成果多次在省市县获奖。
您的办学理念是什么?
我的办学理念是“自强务实 服务至上”,通过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奋发图强,实事求是。用我们最大的诚心和能力,服务广大群众的需求。
从事成人教育事业一路走来的酸甜苦辣有哪些?您遇到的主要困惑是什么,又是如何解决的?
从事成人教育事业一路走来最心酸地是不被人理解,我们的工作繁杂而琐碎,服务对象从一个人出生到老年,复杂变化形式多样。最欣慰地是经过我们的服务有更多的群众创新创业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丰富和提升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了社会的和谐。
主要困惑是技能培训招生难。由于现在绝大部分符合技能培训条件的群众平时都在上班和工作,如何有效解决工学矛盾成为了成校开展培训的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首先我们充分吃透技能培训的文件精神,紧紧依靠县人社局和镇党委政府,合理安排培训项目和时间,使有培训需求的群众能够安心参加培训。二是充分发动招生宣传,利用政府系统、微信群等各种渠道,把经过前期调查研究而开设的群众急需的培训项目广而告之,得到群众的热烈响应。三是学校严格管理,不断提高培训的质量,真正让学员学有所成,以质量赢得口碑,以信誉吸引群众。经过大家的努力,技能培训招生难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观,形成了人人想学技术,个个提升素质的良好局面。
学校最突出的办学成果有哪些?
1.做好特色培训,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我们根据镇党委政府确定的建设“古银杏小镇”的发展目标,围绕八都岕景区建设,开展了景区讲解员、保安员、电子商务、蜜蜂养殖等培训,为景区运营培养了合格员工,同时也解决了当地一大批群众就业。为当地群众培训网络营销知识,扩大了土特产销售渠道,增加了群众的经济收入,推进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2. 传承戏曲文化,丰富群众休闲生活
小浦镇以戏曲文化享誉县内外,方岩村被誉为“浙北戏迷村”,我们依托当地浓厚的戏曲文化,确立了戏曲传承与发展的方向,组建京越联谊社、方岩艺术团等多个戏曲社团,开展戏曲培训,培养农村文艺骨干;参与各村乡村春晚、户主代表大会、戏曲文化点餐进农村礼堂、银杏节等活动,获得广大群众欢迎;推荐戏曲社团负责人周富根、马卫芬、许美英分别被评为长兴县“百姓学习之星”、小浦镇“最美志愿者”。丰富了群众的休闲生活,传承了优秀的非遗文化,促进了社会的和谐。
3.坚持科研兴校,提升教师内涵素质
小浦成校现有教师三人,任教学科各异,自从加入成教队伍以来,坚持科研兴校策略,不断加强科研能力的学习和钻研,近三年来,在论文、课题、案例、实验项目、特色课程、农科教项目等方面多有建树。2019年有2项课题获国家级立项(长兴县仅3项),2020年科研论文分获浙江省一、三等奖,市县级获奖更是每人多项。成校教师相继荣获浙江省职成教系统信息报送先进个人、湖州市优秀百姓宣讲工作室等荣誉称号。
学校的品牌培训项目是什么?如何打造的?
小浦成校的品牌培训项目是戏曲文化培训。从2016年起,我们组建戏曲社团、开办戏曲培训班、开展戏曲文化点餐进农村礼堂、开展以戏曲为内容的科研项目等成果丰富。主要做法如下:
1.理清一条思路
一是围绕政府中心工作转。小浦镇政府确立了以“浙北戏迷镇”为目标的文化建设规划,打造以戏曲为特色,做好文旅融合文章,充分体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乡村振兴道路。成校任务就是围绕政府中心工作干,我们在学校的每年工作计划和发展性指标中都把戏曲文化打造作为主要工作来抓,一年一个样,年年有进步。
二是围绕服务群众需求转。社区教育是成校工作的主要工作之一,基层群众的需求就是成校工作的动力。在基层文化的活动中,戏曲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深受群众喜爱。由于历史的原因,一大批京剧、越剧的戏迷们在进入老年之后更有时间来追求自己的爱好。促进戏曲文化传承与发展,成校责无旁贷。
三是围绕建设学校文化转。“一校一品”成为教育发展的趋势,成校作为技能培训和社区教育的主阵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学校的品牌和特色,发展和壮大学校的办学规模和影响力。我校确定戏曲培训作为学校的品牌,符合政府规划、群众需求和学校发展,也是全体教师统一思想民主决策的结果,我们充分借鉴小浦小学“小京班”发展壮大的经验,创新模式整合资源开创学校的戏曲文化新天地。
2.依托一种资源
一是用好政府资源。争取政府大力支持是特色创建的关键所在。小浦镇政府不仅成立了以分管领导为组长的戏曲文化发展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全镇戏曲文化发展,还要求文化站紧密配合成校开展各项戏曲文化建设,无论从市民戏曲体验基地布置,还是重要文化活动的举办,成校组织的戏曲节目都是重要的参与者,同时在社区教育经费上给于保障。
二是用好群众资源。群众文化需要热心人,有热心人带头,才能确保戏曲传承特色工作顺利推进。“唱京戏、演京戏”曾经是方岩村广大戏迷的心声,同样有这样需求的还有大岕口村、中山村等社区的广大群众,他们自发组织起来,聚集到一起,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把中国优秀文化传承和发扬光大。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更是暴露出极个别国人的精神缺钙,急需爱国主义和中华文明的学习和教育,而戏曲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精神。既有文化热心人带头的主动性,又有戏迷参与的积极性,特色创建就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三是用好教师资源。品牌创建关键靠教师,教师是第一资源。经过前几年的努力,团队逐渐成熟。学校全体教师在戏曲文化建设的道路上披荆斩棘,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从2016年-2018年市级社区教育实验项目《构建“京剧学共体”助推镇域文化传承新路径》获优秀结题、论文获2020年浙江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优秀教科研成果三等奖,2017年度县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建设项目“京剧大课堂”顺利通过验收,2019年《社区京剧文化课程培育的实践研究》得到获得国家级课题立项、论文获2019年浙江省社区教育论文一等奖,2020年案例《夕阳之花美如画 戏剧之美乐开花》获湖州市老年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论文《传承国粹精华 丰富文化生活—社区教育推进地方文化发展的有效尝试》获县二等奖,我们的教师已经把戏曲文化的科研探索深入到骨髓里了。利用现有资源开展特色创建,大大缩短了摸索探路的时间。
3.形成一套做法
一是举办培训班,先把戏曲爱好者组织起来。从2017年开始,学校分别在中山村、方岩村、大岕口村等开办京剧、越剧等培训班,成立京越联谊社、方岩艺术团等戏曲学共体,邀请省、县戏曲专家为群众讲课授艺、排练节目,凝聚了大家的信心,提升了戏曲素质,为社区发现和储备了一大批文艺积极分子,同时也为社区春晚、村民代表大会等大型活动准备了优秀的文艺表演节目。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开展。
二是树立好典型,带动群众学习。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我们在培训班组建、学共体发展的过程中,树立好带头人,全力支持他们工作,带动和影响了一大批周围的群众。我们分别树立了京越联谊社负责人周富根 、方岩艺术团负责人许美英、马卫芬等为首的学习典型,他们舍小家顾大家,把戏曲作为事业,任劳任怨,群众的满意就是他们奋斗的目标。
三是边学边演,实践出真知。小浦成校积极搭建学员展示提升自我素质的舞台。利用节假日、春晚等节庆时节,参加大型活动文艺表演,社区、学校共同参与,同台演出,为村民送戏。同时拓宽联系渠道,为大小戏迷提供外出学习、交流、比赛的机会。例如与浙江京剧团建立联系,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拓宽视野,提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