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子平:办一所为百姓谋幸福的学校
来源:浙江教育信息网 本网记者:黄三好
人物简介
赵子平,助理研究员,温岭市温峤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负责人。2000年8月加入成教队伍, 2017年当选为温岭市第十四届政协委员。先后荣获浙江省春蚕奖(2020年)、浙江省2013-2015年扫盲工作先进个人、浙江省社区教育优秀工作者、浙江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先进个人、温岭市优秀农村工作指导员、温岭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20多项荣誉,个人考核连续6年获得优秀称号。近年来在省级以上报纸、杂志发表论文6篇,3次在全省成教工作现场会上作经验介绍,《新时代农民教育培训问题调查及对策研究——以台州地区为例》荣获“2020年浙江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优秀教科研成果一等奖”。
赵子平凭着对成教工作的执着和热爱,创建了台州市第一所农村社区学校(箬横田后社区学校),他负责扫盲的温峤镇是全省唯一荣获“浙江省2013-2015年扫盲先进集体”的乡镇。他所在温峤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是全国投入最大的乡镇成校之一,2015年至2019年所负责的学校获得“浙江省现代化成校”“浙江省成教品牌项目(3个)”“浙江省小微企业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基地(工量刃具)”等6个省级以上荣誉。
“实实在在为百姓谋幸福”
在工作中,他紧紧围绕乡村振兴这个主题,紧扣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当地产业、满足百姓需求,深入调研,精心规划,制定了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的《温峤镇乡村振兴千人计划项目实施方案》,创造性地开展“一村一电商”等“八个一”工程系列培训,年培训36000人次,为当地培养本土人才1268人,增加就业3200多人,为百姓增加收入3.5亿元,台州市副市长吴丽慧调研该校后认为:“这是实实在在为百姓谋幸福”。
他因时制宜设置培训项目,如“温峤镇高考志愿填报培训”解决考生家长填志愿难的问题,“疫情后企业主法律法规”为企业老板与员工、经济纠纷等提供法律支持, “线上广交会直播培训”为该镇参会企业送上了及时雨等等。他因地制宜建立共创机制,推出的“场所共建、项目共商、资源共享”思路,推进社区教育进文化礼堂工作,把培训送到了群众家门口,深受百姓欢迎。2019年10月此项做法在全省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中作经验介绍。
他创造性的运用企业经营的理念,把培训项目进行项目化管理,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月嫂和育婴师培训中,他通过培训内容细化、深化,有针对性的邀请相关专业的师资开展家政人员职业道德、护理技能、月子菜(家常菜)烹饪、月子中心实习等系列培训,然后对从事这一行业的进行强化训练、考证,同时为这些学员与家政公司进行就业衔接,亲自为从业人员进行吆喝、“推销”,学员就业率达85%,实现了培训、就业两不误。
“一村一”系列培训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温岭市温峤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通过“一村一”系列培训加大对农民培训资源投入的同时,紧紧围绕本地产业特色,创新开设工量刃具科创中心,大力培养农村实用型专业人才。丰富培训供给,为振兴乡村培养实用型人才。按照“一村一电商、一村一厨师、一村一月嫂、一村一电工、一村一工匠、一村一‘老娘舅’、一村一会长、一村一礼堂”的思路,学校相应开设互联网+工量刃具营销、乡村厨师、育婴护理、用电技能、庭院设计、法律法规、老年教育、文体骨干等专题培训班,为乡村振兴培养实用型人才。培育了一批能工巧匠,助力生态宜居建设;培育了一批文艺骨干,促进乡风文明;培育了一批调解人才,助推乡村有效治理;培育了一批实用人才,实现生活富裕。
助推乡村宜居,结合温岭市近年来环境整治的热潮,面向村(居)干部、泥水匠、木匠等开设“一村一工匠庭院设计培训班”,教授庭院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技巧等,并开展设计大赛。通过培训,他们掌握了美化环境的方法,服务于温峤老街改造、峨嵋山村改造等工作。学校组织各村(居)老年协会骨干参加为期半年的“一村一礼堂文体骨干培训班”“一村一会长老年教育培训班”,再由其以各村(居)为单位,组织老年人参与专项培训,惠及8000余人次。学校针对62位镇级“两代表一委员”和村级调解主任开设“一村一‘老娘舅’”课程,包含调解技巧、法律法规等内容。其中,有8位学员自发成立了“老娘舅工作站”,一年内调解各类矛盾纠纷535件。
完善培训体系,增强培训效果。在师资建设上,着力抓好师资库建设,邀请省内外专家担任教师,同时注重吸纳当地技能培训师、商店老板等加入教师队伍;在教材建设上,一方面选用农业部统一开发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规划教材,另一方面根据培训课程自主编印教材;在教学管理上,注重班次设置的前期调研和对参训学员的跟踪服务,以及对自主创业学员的政策帮扶、技术知识更新等指导服务。同时,调整培训周期,长短时间结合,创新培训形式,线上线下结合。
积极作为乐于奉献
他坚守初心,雷厉风行。2018年由于温峤镇政府搬迁,镇政治、经济、文化的转移到中心大道位置,他到市教育局、温峤镇政府跑了20多次,得到了相关部门和领导的大力支持。为了能让广大百姓尽早能到优美的环境中学习,他全年只休息7天,终于换来了投入1200多万的文技校新校的整体搬迁。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市评估组认为 “这是真正的现代化,颠覆了他们对成校的概念”。他紧紧“围绕一个中心(乡村振兴)、创十个品牌(省成教品牌)、送百场活动(进文化礼堂)、育千名人才(本土技能人才)、惠万名群众”,他跑省级相关部门争项目、到先进地区学经验,经常“白+黑”“5+2”,到村居开展培训,解决百姓工学矛盾。在他的无私奉献和执着工作下,设定的三年创建省现代化成校目标提前一年完成。
他始终坚持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培训什么。为了让培训更具针对性、实用性,他一方面认真学习成教理论和当前成教的工作的方向,另一方面积极关注《农民日报》和省、地、市、镇的微信公众号,及时掌握培训的信息源。例如,他看到 “温峤发布”抓安全生产时,对无上岗证的焊接工给予治安处罚时,他认为“堵”不是问题,“疏”才是唯一出路。于是就联系镇安监中队、台州市第一技师学院,首批50位学员焊接班培训如期进行,让他们经过考核拿到特种行业专项技能证书,解决了企业用工难问题。同时,他深入调研,经常与当地领导、部门负责人、村居百姓进行沟通,及时了解情况,为培训积累第一手资料。当得知全镇有291人低收入农户时,他及时收集信息,经过帅选后还有58人纳入培训对象行列,然后利用双休日,冒着烈日和同事挨家挨户走访或者电话询问,最后确定对有劳动能力的人进行“一人一策”培训,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不让低收入农户带入小康社会。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赵子平凭着真干、实干和对成教的情怀,让成技校成为农民致富的聚宝盆,成为乡村振兴的桥头堡。他,小马拉大车,托起了温峤乡村振兴的大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