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狄琼:“幼儿保育+X”共育新时代“五心”准幼师
来源:浙江教育信息网 本网记者:周晓雅
人物简介
徐狄琼,1985年出生,中专讲师,现任教于诸暨市职业教育中心。从教14年来,致力于幼儿保育专业的发展与建设,先后获得绍兴市中小学教坛新秀、诸暨市学科带头人、诸暨市优秀教师、诸暨市青年骨干教师、“风荷奖”教师称等荣誉称号;先后获得绍兴市幼儿教师基本功比武一等奖、优质课评比一等奖,撰写的论文、案例多次获市一等奖等成绩。2020年,徐狄琼老师所带团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的优异成绩,也是绍兴市该项赛事的首金。
“六一节快到了,幼儿园准备为每一个小朋友制作一顶礼帽,小月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和她一起来完成这个任务,那如何来制作一顶美观又大方的三棱锥礼帽呢?制作30顶礼帽又需要准备多少材料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021年6月,我们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刷新了奔赴太空的中国高度……幼儿园的小朋友也有着一个‘航天梦’,小月老师打算运用废旧材料制作‘迷你版’长征二号运载火箭送给孩子们,那如何来制作呢?首先我们一起来看看火箭各部位的外形特点以及比例关系……”
也许你会觉得这是一堂堂手工课?不,其实这是在为幼师班的学生上数学课。课程以小月老师在幼儿园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线索,制作幼儿园手工作品为载体,实施数专融合教学,将幼儿教师岗位活动教具制作中的几何元素融入到数学课堂,推动学科与专业的深度融合。
今年,我们以“幼儿保育”专业为纽带构建了“1+4+N”教学创新团队,吸纳了文化课、专业课多名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从文专融合、专专融合、校企合作多维度实施跨界融合教学项目,以培养新时代“五心”准幼师。
幼儿保育+文化课,文专融合提升学生专业文化素养
1.幼儿保育+数学
据调查显示,中职幼儿保育专业学生直观想象能力相对薄弱,61.08%的同学面对数学中自主探究、拓展应用时又无从下手,存在畏难情绪。难以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数学抽象、建立模型去解决问题。为此数学教研组团队联合幼儿保育专业的教师共同构建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审美意识和创新精神,以提升幼儿保育专业学生的整体能力,为将来组织幼儿数学教学和统筹各类活动奠定坚实基础。
以立体几何模块内容——柱、锥、球的体积为例,学生根据幼教岗位情境——制作航天火箭模型引发思考:首先需要根据制作的航天火箭作品,动态模拟拆分过程,抽象出几何元素,并分析数据,接着需要寻找生活中圆柱、圆锥、球形状的几何体闲置物,并思考能否废锥、球,进行再包装形成作品。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们需要先测算出相应的材料面积以领取相应相应的包装纸。在制作完成后还需要测算出物品的体积大小等。学生们一边制作手工作品,一边内化吸收相应的数学知识。
可以说课程集数学、手工、美术、岗位需求于一体,教师根据不同教学任务,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计新型、实用的幼儿园手工作品,在测量、计算、制作手工作品的过程中,培育严谨规范、反复修改,培养精益求精的品质。将发现美、创造美、宣传美贯穿始终,使学生逐渐形成对美的感受,并能将“美”融于美丽的数学模型里,传递给更多的小朋友。
教学全程以岗位情境为载体,结合所学知识制作幼儿园手工作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提前接触幼教工作,感受幼儿园工作环境,激发对职业的喜爱和兴趣。通过实践和反思促进内化,成长为勤于探索、勇于创新、敢于创造的新时代幼师生。
2.幼儿保育+语文
中职语文对接中职幼儿保育专业关键能力的培养,开展了基于职业能力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教学实践,实现中职语文作品研读的教学内容创新。结合幼儿保育专业目标:听懂儿童诉求,表达自己意愿;有效交流与沟通,解决儿童学习中的困惑于问题;能够解读绘本,编写儿歌或故事;能够做好绘声绘色活动;提升对幼儿保育工作热爱。文专融合培养能读、能说、能赏、能写、能辩、能演的幼师生。
比如,在专业课中,幼师生需要为小朋友设计绘本活动,但由于学生自身阅读水平的限制,往往难以准确地对绘本作品本身进行准确的分析解读,不但影响到学生在讲述过程中的语气走向,也影响其在引导幼儿进行阅读活动时的价值观定位。此外,在教学设计的撰写过程中,语句表达也容易出现词不达意、无法正确传递绘本作品的语境等情况。所以根据课程的特点、学生的现状,我们采用语文与幼儿保育融合的教学模式,即由语文老师指导学生如何正确解读绘本所蕴藏的价值,由幼儿保育专业的语言教学法教师指导学生如何运用关键要素设计活动方案,最后再请两位教师共同为学生所设计的活动方案进行语言润色、环节指导。
最后,在两位老师引导下,学生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出了绘本解读的关键信息。语文教师与专业教师双师共导的形式,不仅可以让学生从文学作品的角度系统规范地解读绘本,也能结合专业特点,站在准幼师的角度关注绘本中蕴藏的关键点。
以文促专,以专固文,学生在“文专融合”的培育下,其“诵读故事”、“看图说话”、“绘本解读”、“主题谈话”、“编写故事”等方面的能力均得到有效提升。
当下,我们还结合“党建百年”社会时政,结合幼儿保育岗位需求,把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及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语文学习及合作探究中,提升审美素养,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创新精神及奉献精神。
幼儿保育+专业课,专专融合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植物角”是小朋友们认识大自然的窗口。如何布置一个既发挥“植物角”的展示作用,又能发掘“植物角”的教育功能的“植物角”变成了幼教工作者们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但是,我们发现大部分的幼师生缺乏科学养护植物的经验,对于搭建美观且实用的植物叫更是缺少直观经验。因此,我们尝试开展幼儿保育+园林的专专融合课程。即结合学校已有的园林资源,对幼儿保育专业的学生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如植物的生长习性、植物的日常养护、植物的组合摆放、种植劳动工具的使用、幼儿园植物选择注意事项等知识技能。
比如幼儿园的孩子以及有认识植物概念的意识,但是“何为茎”“何为叶”“何为根”很多同学也是一知半解。另外,哪些植物喜阴?哪些喜阳?哪些植物不适宜放置在幼儿园?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感受这些植物,我们采用选修课的形式,由专业课教师(环境创设课教师)联合园林专业相关教师,在我校的园林基地定期开展教学。
通过将幼儿保育+园林的专专融合,让幼师生们增添了一门技能,日后在幼教工作中对小朋友进行正确的指导与组织,与小朋友共同体验生长的奥妙。
幼儿保育+企业,校企融合提升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今天我很欣喜地看到你们已经站在未来幼师的角度,甚至着眼于孩子的角度来进行呈现,比如刚才的作品,一首洗手歌、一首戴口罩,生动有趣的表演向大家传递了养成卫生防疫好习惯的重要性。其实在今年的疫情期间,我们幼儿园就有许多老师都录制了相应的防疫儿歌,我们发现孩子们特别喜欢这样的形式。在这个特殊期间帮助孩子们更加快乐健康的成长,也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所以我很期待我们的小朋友看到你们作品的那一刻。我想他们一定会喜欢的!加油!”
这是基地幼儿园方园长在看完学生的舞台表演作品时作出的点评。这是一堂幼儿保育专业的歌唱课,我们采用了专业声乐教师+幼儿园园长“双师共导”的方式开展课堂,学生在小剧场舞台上展示自己课前排练的幼儿抗疫曲目作品后,聆听园长和教师的点评,感受行业发展动向。同时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幼教人在此次疫情期间的职责所在,也再次明确了自己的前行方向,作为幼师生不仅需要会唱会演,还需要会评会教,更需要为将来的从业对象—幼儿,传递正确的价值观。
课后,我们邀请了幼儿园的小朋友共同参加《战疫·童歌共唱》音乐会彩排,并合作录制《战疫·童歌共唱》音乐会。并将录制好的音乐会视频以“二维码”的形式转发给基地幼儿园、全校师生等群体。同时转发 “音乐会观后感问卷”收集观众的反馈信息,为下一阶段开展幼儿歌曲专场音乐会积累经验。通过与幼儿共唱一首歌,激发学生对幼教岗位的向往之情。
作为一名未来的幼教工作者,学生不仅需要具备“匠术”和“匠行”即掌握扎实的专业技术来解决实际工作中的任务,更需要具备“匠心”,即具有爱心、耐心、责任心、自信心、爱国心的“五心”准幼师,这便是跨界融合培养的终极目标。
- 2025-04-03
- 2025-04-02
- 2025-04-02
- 2025-04-02
- 2025-04-02
- 2025-04-01
- 2025-04-01
- 2025-04-01
- 2025-03-31
- 2025-03-31
- 2025-03-31
- 2025-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