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强基计划”有哪些新动向

  试点高校陆续发布“强基计划”招生简章,启动二○二五年报名工作

 

4月上旬以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39所高校陆续发布“强基计划”招生简章,启动2025年报名工作。

  自2020年启动实施以来,“强基计划”持续推进。今年,“强基计划”有哪些新动态、呈现出哪些新趋势?

  专业布局扩容升级

  新增前沿与交叉学科

  目前,“强基计划”试点高校共39所,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力学、历史、哲学、古文字学、基础医学等基础学科以及国家重大战略领域相关专业招生。

  “基础学科不能等同于‘冷门学科’,基础学科可以认为是科技创新的源头。”南京大学招生办主任陈琳表示,“强基计划”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新材料、先进制造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旨在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为国家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为强国建设奠定基础。

  记者发现,今年“强基计划”招生专业中不乏量子信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领域专业。

  如南京大学今年新增了智能科学、电子科学两个培养方向,旨在培养具有源头创新能力的高水平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和服务国家战略性、关键性与先导性产业的基础研究人才。北京理工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新增智能科学科技培养方案,以“人工智能+机器人”为培养特色。

  与此同时,低空经济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对航空航天人才的需求。“发展低空经济需要体系化支撑,比如,整合低空航空器制造、运行等领域技术,研发关键原材料及核心零部件以及城市空中交通应急管理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招生办主任刘睿表示,对此,学校新增空天材料、飞行器制造工程等4个专业,旨在面向国家关键领域和战略前沿,培养一批有志于报国,对专业学科有兴趣、有天赋,愿为国家关键领域重大科技攻关贡献力量的人才。

  在专业布局方面,多所高校也更为注重学科交叉。例如,上海交通大学强基Ⅰ组以数学、物理、生物医学工程为核心学科,内设数学—人工智能、物理—电子科学与技术双学位,突破传统学科边界,强化理工交叉特色。西安交通大学围绕国家“卡脖子”技术领域布局,形成“基础学科+战略需求”的学科架构,理科专业强调“理学+工程”双线发展,文科哲学专业注重逻辑思辨与科技伦理研究,培养学生服务科技战略的宏观视野。

  此外,不少高校都明确表示招生人数有所增加。在招生地域上,部分高校向中西部倾斜,例如,中国农业大学新增在贵州、新疆两地招生,中国海洋大学新增在重庆、云南、甘肃等地招生。

  注重选拔机制公平公正

  “单科破格”与多维考核并重

  教育部强调,“强基计划”要在保证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探索建立多维度考核评价考生的招生模式。

  整体来看,今年的“强基计划”招生继续为有学科特长的人才提供绿色通道,呈现出“淡化竞赛优待、单科破格拓宽”等趋势。一方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北大学、重庆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高校取消第二类五大学科竞赛二等奖及以上考生的破格入围资格。另一方面,天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则采取“单科破格”入围政策。

  “与去年相比,我校‘强基计划’新增设了‘单科破格’入围的办法,对于第一类以高考成绩优异报名,数学或物理单科满分且高考成绩进入分省招生计划数5—6倍之间的考生,可破格入围。”电子科技大学招生办主任林鹏说。

  “单科破格”多数表现在数学和物理学科。例如,天津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工程力学等专业要求数学科目成绩不低于145分,且高考加权成绩排序处于6倍以内。华中科技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生物科学要求数学不低于145分,物理学专业要求物理满分。中南大学要求数学成绩不低于145分,可不受名额限制入围第一志愿,不限专业。

  今年,电子科技大学新增信息与计算科学、数理基础科学两大培养方向,要求选考“物理+化学”。“这两门学科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推理与工程分析能力,帮助学生建立从微观原理到宏观系统的科学认知框架,强化学生的实验设计与跨学科关联能力,这是解决人工智能算法设计、芯片器件研发等复杂问题的思维基础,也是连接理论模型与实际应用的桥梁。”在林鹏看来,其核心目标是通过学科融合,塑造学生“理论推导—实践验证—技术转化”的完整学术思维链条,使其能够适应国家战略领域对创新性、综合型人才的需求。

  那么,这是否就意味着“单科为王”呢?实则不然。

  “宽口径,厚基础。”中南大学本科生招生办主任邹滨表示,中南大学完善校考评价体系,分科学思维、创新想象、公民素质、人文素养、学科特长5个方面对考生进行面试考核,旨在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全方位考查学生是否具备将来从事基础研究和学科交叉研究的科研潜力。

  “学校考核环节包含笔试、综合面试和体育测试。综合面试则包含科研潜质及创新素养评估,主要考查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等。”上海交通大学招生办负责人介绍,上海交大不断探索和实行招考分离制度,设置考试评价中心等部门开展校考命题评价工作,并采取“三对一”两轮面试模式,采用“三随机”抽签,确保考试公平公正。

  培养体系贯通衔接

  个性化路径助力科研成长

  “入学以来,我不仅收获了学术导师、学业导师、朋辈导师的陪伴,还在大一就加入课题组,进入实验室,并在大二学年就开始进行实验和理论方面的CUPT(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项目研究,这极大地激发了我对学科的探索兴趣。”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2级“强基计划”学生刘丰宁说。

  “从入口看,‘强基计划’选拔了一批对基础学科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学生;从培养看,多数学生表现优异并积极投身科学研究;从出口看,更多学生进入硕博阶段进行长周期培养。”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采访中,许多高校提到要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成长路径,通过导师制和小班制教学等方式,突出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打造本研衔接的专业模块课程体系和学术训练体系,为学生构建全方位、长周期的研究能力培养格局。

  挖掘学生潜力上,“做到思想政治教育全贯穿和创新创业教育全贯穿”。邹滨表示,学校从低年级开始就通过校内外导师联合培养,让学生尽早进入科研项目,了解产业前沿。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学生参与科研创新率达到100%。

  拓宽学科视野上,陈琳以南京大学“AI生物学实验班”举例,学校通过建设交叉性课程、组织本科生跨学科研修,促进不同学科方向的教师和学生合作学习与研究。实施卓越人才培育计划,遴选来自不同基础学科的本科生共同参与,建立起多学科、多领域、大跨度、深层次的交叉渗透和跨界融合平台。

  贯通衔接模式上,上海交通大学为学生定制本博衔接培养模式,打造“厚植基础+使命驱动+好奇心推动”的人才培养体系。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阶段单独编班,并于每学年进行阶段性考核,通过考核的学生可进入研究生阶段。

  谈及学生转段情况,刘睿表示:“83%左右的北航学生实现了本专业转段,其余学生转段进入高端芯片、新材料、智能制造等其他交叉学科培养。”

  据悉,“强基计划”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选拔了一批批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2020年、2021年录取的“强基计划”学生达到转段要求的已顺利完成本研衔接,超半数学生直接转入博士阶段培养。

 

作者:本报记者 张欣

来源:《中国教育报》

创建时间:2025年5月8日
首页    招考升学    今年“强基计划”有哪些新动向
  • 高文英:初心决定道路 认知决定高度
    高文英:初心决定道路 认知决定高度
    厚植海洋文化 陪伴儿童成长
    厚植海洋文化 陪伴儿童成长
    在时代窗口 奋笔写青春
    在时代窗口 奋笔写青春
    锻造硬核实力 方能技高一筹
    锻造硬核实力 方能技高一筹
    追逐心中的梦想
    追逐心中的梦想
    培育文化素养 发扬武术精神
    培育文化素养 发扬武术精神
    目有繁星 追光而行
    目有繁星 追光而行
    锤炼过硬本领 赋能精彩人生
    锤炼过硬本领 赋能精彩人生
    技能成才 匠心筑梦
    技能成才 匠心筑梦
    走技能成才路 奋斗筑梦未来
    走技能成才路 奋斗筑梦未来
    以青春力量开启蜂农致富路
    以青春力量开启蜂农致富路
    技能成就少女职业梦
    技能成就少女职业梦
    吹响中考征程的“集结号”
    吹响中考征程的“集结号”
    争当科技路上的追梦人
    争当科技路上的追梦人
    展专业才艺 绽时尚魅力
    展专业才艺 绽时尚魅力
    韦佳球:心有梦想 必有远方
    韦佳球:心有梦想 必有远方
    耀眼银幕,逐梦舞台
    耀眼银幕,逐梦舞台
    吕可渐:破茧而出 初露光芒
    吕可渐:破茧而出 初露光芒
    小小“网红”直播带货助力乡村振兴
    小小“网红”直播带货助力乡村振兴
    天使在人间,最美逆行者
    天使在人间,最美逆行者
    爱上创客 梦想起航
    爱上创客 梦想起航
    走技能成才路 树技能报国志
    走技能成才路 树技能报国志
    王梦珂:勇敢追梦 技能成才
    王梦珂:勇敢追梦 技能成才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
    星光助力 高考加油
    星光助力 高考加油
    中职生用奋斗擦亮青春底色
    中职生用奋斗擦亮青春底色
    气膜实验室里的“侦察兵”
    气膜实验室里的“侦察兵”
    邹欣颖:迎着太阳奔跑的女孩
    邹欣颖:迎着太阳奔跑的女孩
    中职生逆袭考上研究生
    中职生逆袭考上研究生
    热血青春护卫生命之光
    热血青春护卫生命之光
  • “筑梦新学期 同心向未来”专栏
    “筑梦新学期 同心向未来”专栏
    “培养综合素质 发展核心素养”暑期研学专栏
    “培养综合素质 发展核心素养”暑期研学专栏
    “骊歌声响 逐梦远航”毕业季专栏
    “骊歌声响 逐梦远航”毕业季专栏
    “体验端午习俗 传承传统文化”专栏
    “体验端午习俗 传承传统文化”专栏
    “崇尚一技之长 擦亮生活底色”专栏
    “崇尚一技之长 擦亮生活底色”专栏
    “关爱心理健康 护航学子成长”专栏
    “关爱心理健康 护航学子成长”专栏
    “弘扬雷锋精神 劲吹文明新风”专栏
    “弘扬雷锋精神 劲吹文明新风”专栏
    “岁杪话总结 新年强部署”专栏
    “岁杪话总结 新年强部署”专栏
    “创新党建品牌 赋能教育教学”生动实践专栏
    “创新党建品牌 赋能教育教学”生动实践专栏
    2023年浙江省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专栏
    2023年浙江省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专栏
    “灯塔引航”党建共同体生动实践专栏
    “灯塔引航”党建共同体生动实践专栏
    嵊州市卓越校长青蓝工程培训专栏
    嵊州市卓越校长青蓝工程培训专栏
    浙江省社区教育特色品牌项目建设专栏
    浙江省社区教育特色品牌项目建设专栏
    林乃聪:希望孩子们有一个诗意的童年
    林乃聪:希望孩子们有一个诗意的童年
    聚焦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专栏
    聚焦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专栏
    特色化办学赋能高质量发展探索与实践专栏
    特色化办学赋能高质量发展探索与实践专栏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专栏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专栏
    阅读为人生打下底色读书行动专栏
    阅读为人生打下底色读书行动专栏
    关注更多学子走上技能成才之路专栏
    关注更多学子走上技能成才之路专栏
    社区共学养老探索与实践专栏
    社区共学养老探索与实践专栏
    家庭教育赋能孩子成长探索与实践专栏
    家庭教育赋能孩子成长探索与实践专栏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生动实践专栏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生动实践专栏
    幼儿动商教育研究专栏
    幼儿动商教育研究专栏
    【诗评】笔端生意趣,字里跃童心
    【诗评】笔端生意趣,字里跃童心
    浙江省中职教师跨界融合发展共同体探索与实践
    浙江省中职教师跨界融合发展共同体探索与实践

校园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