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架下育童心 指尖流转传非遗
来源:浙江教育信息网 作者:斯秋云
当传统葫芦文化遇上校园美育课堂,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嵊州市三界镇中心小学“妙手生葫”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以葫芦为载体,构建起集种植体验、劳动教育、艺术创作于一体的特色课程体系,让学生在亲手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开辟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美育新路径。
走进嵊州市三界镇中心小学的劳动实践基地,郁郁葱葱的葫芦藤蔓蜿蜒生长,这正是“妙手生葫”工作坊的起点。学生从翻土播种开始,参与葫芦的整个生长周期,观察记录藤蔓抽芽、开花结果的过程。秋季采收时,孩子们亲手摘下形态各异的葫芦,感受劳动带来的收获喜悦。“原来葫芦要先套袋防虫,成熟后还要刮皮晾晒!”五(1)班学生沈晨亮捧着自己种植的葫芦兴奋地分享。
在艺术创作区,葫芦的变身之旅正式展开。工作坊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设计了阶梯式实践课程:低年级学生参与“葫芦粘粘乐”,用彩纸、纽扣等材料拼贴出卡通形象;中年级开展葫芦彩绘,将古诗意境、校园生活等主题绘制在葫芦表面;高年级挑战葫芦雕刻与手串制作,打磨、钻孔、穿绳,一颗颗葫芦籽在手中串成精美的手串。美术教师还将非遗拓印技艺引入课堂,指导学生手持蘸满颜料的拓板,轻轻覆于葫芦曲面,指尖起落间,或繁花似锦,或墨韵流淌,让古朴葫芦焕发灵动的艺术光彩。
最受欢迎的当属“舌尖上的葫芦”实践活动。实践坊的尉凯丽老师带领学生洗净葫芦、切丝焯水,制作出清香爽口的葫芦炒笋干;劳动课上,孩子们用晒干的葫芦瓢制作水瓢、果盘,真正实现“从土地到餐桌,从果实到器具”的全链条实践。
“希望通过葫芦这个文化符号,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劳动之美、艺术之美、传统之美。”张君飞校长在工作坊成果展上表示,学校将持续深化课程开发,引入非遗传承人驻校指导,让“妙手生葫”成为弘扬传统文化、落实五育融合的特色品牌,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葫芦架下找到属于自己的艺术表达。
(责编:陈岩 审核:黄三好)
- 2025-05-20
- 2025-05-20
- 2025-05-20
- 2025-05-20
- 2025-05-20
- 2025-05-19
- 2025-05-19
- 2025-05-19
- 2025-05-16
- 2025-05-16
- 2025-05-16
- 2025-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