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苏轼学表达
■ 读统编语文 品传统文化
苏轼是我国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这位文化巨擘,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着独特的地位。教材中收录了他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三上)、《惠崇春江晚景》(三下)、《题西林壁》(四上)、《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六上)、《浣溪沙》(六下)5首诗词。这些诗词以写景抒情为主,既浅显易懂,又意境悠远,恰如苏轼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5首诗词中就藏着5幅生动的画卷——西湖晴雨图、春江晚景图、庐山变幻图、望湖醉书图、兰溪流水图。这些优美的诗词画卷,值得学生品味欣赏。学生诵读积累这些经典诗词,也是穿越九百多年的时光,在与一位语言大家进行对话,解读他的诗词内涵,感受他的精神气韵,体味他的人生阅历。如果我们再换个角度,来试着揭示这些诗词背后的语言密码,或许还可以跟着苏轼学习表达,如多维度观察、独特性选材、新鲜感比喻等。跟着苏轼学表达,这是学习诗词的另一种境界,不妨尝试。
多维度观察——
“横看成岭侧成峰”
《题西林壁》是四上第9课的一首古诗,单元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这首诗就是指向单元语文要素的一个典型范例。诗的前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生动诠释了同一座庐山,因为诗人观察角度的不同,便看到了不一样的风貌。苏轼看到的庐山是多维度的,横着看是一道道山岭,从左往右绵延不断;侧着看是一座座山峰,从下到上直入云霄;远观,近看,高处俯瞰,低处仰视,庐山风光景致各不一样。
学习这首诗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聚焦苏轼的多维度观察——横、侧、远、近、高、低,这就是单元语文要素“连续细致的观察”;再引导学生从“庐山”这一座山中迁移出来,试着多维度观察一下自己身边的人、事、景、物,看看像苏轼这样换个角度观察,会否有不一样的发现。比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一盆绿萝,想一想可以从哪些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什么不同之处?从不同位置观察绿萝,根系、茎枝、叶片等;从不同环境观察绿萝,阳光下、微风中、细雨里等;从不同时间观察绿萝,清晨、中午、傍晚等。你看,因为观察角度发生了变化,这盆绿萝的风采也变得摇曳多姿起来。不一样的视角,不一样的景象,跟着苏轼学观察,品味“横看成岭侧成峰”背后的视角。
独特性选材——
“春江水暖鸭先知”
《惠崇春江晚景》是三下第1课中的一首诗,单元语文要素是“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这是一首题画诗,苏轼选取了惠崇《春江晚景》这幅画作中的竹、桃花、春江、鸭、蒌蒿、芦芽,以及联想到的河豚,用优美生动的诗句,来表现画面中生机盎然的春江晚景。北宋名僧惠崇的原画早已失传,但庆幸的是,我们可以借助苏轼的这首诗,大致还原这幅画作上的内容。可以肯定,惠崇画中的内容比苏轼诗中的内容更丰富,画中应该还有其他春江景物,但在苏轼笔下,不是给这幅画作拍照扫描,而是精心选取素材,聚合重构一幅文字版春江晚景的美丽画卷。
学习这首诗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揣摩苏轼选材的独特视角。如“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一句,春天来了,冰雪正消融,一江春水也在渐渐变暖。但这江水温度变化画家是画不出来的,诗人巧妙地借水中鸭,化无形的温度为有形的“鸭先知”,把春江水暖写意地表现出来,形象生动,妙笔传神。这种新颖的选材角度,如果想到了,便有清词丽句,这是值得学生迁移模仿的。如描写冬天天气寒冷,我们有很多选材角度——气温低、水结冰、北风吹、雪花飞……能不能有类似于“春江水暖鸭先知”这样的独特选材呢?有,可以从直接描写,转换成间接描写——“一个人在屋子外面,没几分钟时间,胡须、眉毛、眼睫毛,甚至连额头上的头发,不知不觉间变白了。原来在这样的天气里,须发皆白就在一瞬间呢!”这就是一种独特的选材表达视角,巧妙借助他物间接描写,跟着苏轼学选材,品味“春江水暖鸭先知”背后的内涵。
新鲜感比喻——
“欲把西湖比西子”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三上第17课中的一首诗,单元语文要素是“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苏轼这首诗围绕西湖美景渐次展开,第一句写晴天时的西湖水光潋滟,第二句写烟雨中的西湖山色空蒙,第三、四句笔锋一转,把西湖比作西施浓淡相宜。这首诗最妙之处就是第三句“欲把西湖比西子”,这个比喻充满了新鲜感。杭州西湖自然造化美不胜收,越国西施风华绝代,两者之间本来没有什么关联。苏轼思接千载,由西湖之美联想到西施之美,这样的比喻,出乎意料,又在意境之中,生动传神,新奇巧妙。虽然很多人没见过西湖,也不可能相遇西施,但是“欲把西湖比西子”这个比喻,却能让人们产生无尽的美丽遐想——这就是语言的力量,把景色的美和人物的美融合起来,并且放大到无穷的联想中。
学习这首诗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像苏轼一样展开丰富神奇的想象,尝试运用有新鲜感的比喻,把一个事物写得新奇传神。如围绕“老师的目光严厉”这个意思,让学生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写出有新鲜感的语句。想一想,这目光能让人自然联想到哪些事物,最有新鲜感的比喻是什么呢?一星级的比喻句是“老师的目光严厉,像一道寒光在教室里划过”。二星级的比喻句是“老师的目光严厉极了,我们像是被施了魔法一样,被狠狠地钉在了座位上”。三星级的比喻句是“老师的目光瞬间变得严厉起来,就像三九天里的寒流覆盖了奔腾的河流,一切都被瞬间封冻”。这就是具有新鲜感的表达,跟着苏轼学比喻,品味“欲把西湖比西子”背后的妙趣。
跟着苏轼学表达,就是在咀嚼品味苏轼诗词时,不失时机地适度还原诗人观察事物、选择材料、遣词造句的思维过程,解密这些经典诗词中的表达密码,古为今用,迁移内化。其实,在学习这些诗词的表达方式中,我们还可以更深层次亲近苏轼,体会这位文化巨擘的独特视角、传神妙笔和深邃思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苏轼离我们并不遥远,他和他的诗词涵养着我们的语言、思维、审美、文化。跟着苏轼学表达,在他的诗词中,静静地聆听这位语言大师的跨时空教诲。学习古诗词,这是一种应然的教学方向,也是另一重美妙的学习境界。
(作者系江苏省南京市月苑第一小学副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学科育人视角下小学语文‘T型课堂’的实践研究”[B/2021/02/08]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林春曹
来源:《中国教育报》
- 2024-12-26
- 2024-12-26
- 2024-12-25
- 2024-12-25
- 2024-12-25
- 2024-12-25
- 2024-12-24
- 2024-12-24
- 2024-12-24
- 2024-12-24
- 2024-12-23
- 2024-12-23